Total Pageviews

2021/08/13

[閱讀筆記] Standard Deviations: Flawed Assumptions... - 第十二章 終極拖延 (The Ultimate Procrastination)

 第十二章  終極拖延 (The Ultimate Procrastination)

死亡凹陷和尖峰/經過進一步研究/午夜的月餅/漫長的告別

  1.  巧合的人物和日期,只證明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巧合,無法證明其他事情。一年只有 365 天,美國有幾千位名人,這意味著許多人將死在特別的日子,或者與其他人死在同一天。我們記住「特別」的死亡日期,沒注意到其他死亡日期。Thomas Jefferson 總統於七月四日去世,這一事實不值得我們注意,但它是無可避免的。

  2. Ohio State University 綜合癌症中心統計學家和研究科學家 Donn Yang 曾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寫道:「照顧臨終癌症患者的醫護工作者,總是能回憶起那些緊緊把握生命、排除萬難,度過某個重要節日或活動,並隨後過世的人。」 Donn Yang 建議,如果你愛的人得到絕症,而且某個重要活動即將到來,不要碰運氣,現在就去慶祝

  3. 如果你希望展現的是某件事情導致另一件事,你必須遵循統計研究人員以建立的一些規則。群組設計 (group designs) 有四種基本類型,依據設計是否能為因果關係提供強烈的、中等的、微弱的、完全沒有的證據來分類:

群組設計

說明

非實驗設計

  • 「完全沒有」提供因果關係證據。

  • 此設計通常僅涉及一組人,而統計數據被用來描述母體或展現變數間的某組關係。

前實驗設計

  • 提供「微弱」的因果關係證據,未具備實驗組或控制組的比較。

  • 先給一組人 pretest,然後對他們做些事情,再給他們post-test,看分數是否改變。

準實驗設計

  • 提供「中等」的因果關係證據

  • 基於現實考量,「缺乏隨機分派之要件」,僅具備實驗組和控制組以及前測後時間點的測量,即為準時驗研究設計。

  • 由於分組不是隨機指派,這些群組可能在一些位測量的變數上彼此不相等,而那些可能是我們所找到的任何差異背後真正的原因。

實驗設計

  • 提供「強烈」的因果關係證據。

  • 具備實驗組和控制組、前後測時間點的測量以及隨機分派。例如,藥物研究,其中所有的參與者都是隨機得到要測試的藥物、比較藥物或安慰劑。


  1. 研究結果的有效性考量 (validity concerns):

有效性考量

有效性問題

統計結論有效性

(statistical conclusion validity)

變數間有關係存在嗎?

內部有效性

(internal validity)

這個關係是一種因果關係嗎?

建構有效性

(construct validity)

這個因果關係存在於你相信應受影響的變數間嗎?

外部有效性

(external validity)

這因果關係到處都有且會影響到每個人嗎?


  1. 看上去天馬行空的理論,你應當抱持謹慎的懷疑態度。留意不自然的資料分組,留意研究人員僅提到部分經篩選的統計檢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