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0/05/10

[閱讀筆記]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3/3)

  1. 在大氣層裡,多數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在過去 50 年所累積,來自那些現在處於四級的國家。再在加拿大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仍是中國的兩倍、印度的八倍。事實上,每年所燃燒的石化燃料中,有超過一半是出自最有錢的那 10 億人;接著第二有錢的那 10 億人佔剩下的一半。依此類推,最窮的 10 億人則只佔 1%。最窮的 10 億人要從第一級升到第二級得努力至少 20 年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約 2%),他們得再花數十年才能晉升到第三和第四級。
  2. 為了讓地球免於氣候變遷的巨大威脅,我們不該找群人指責並叫他們負責,而是要想出務實的計畫,努力開發新科技,讓未來的 110 億人口能追求他們想過的生活,也就是現在我們在第四級國家所追求的生活,只是要有賴更聰明的解方。
  3. 別衝動責怪媒體說謊騙你(他們多半沒有),別責怪媒體給你扭曲的世界觀(他們多半有,但通常不是故意)。別責怪專家太關注自己的興趣或專業,把事情弄錯(他們有時如此,但通常出於善意)。事實上,別為任何事責怪個人或群體,原因在於一旦我們指出壞人就不再思考,況且事情都比這更複雜,幾乎都於自許多互相牽扯的原因 - 這個系統。如果你真的想改變世界,你得弄清世界真正的運作方式,別只想揍誰一拳
  4. 如何避免怪罪型直覺偏誤
方法
說明
找原因而非戰犯
  • 把精力放在釐清環環相扣的各個原因或整個系統
尋找體制而非英雄
  • 當有人自稱促成某件好事,你要想一想是否及時沒有特定的誰做些什麼,這件事仍會發生,你要給整個體制掌聲。


  1. 業務員或社運人士很常用同一套技巧:「立刻行動,不然就永遠沒有機會了。」這是有意觸發你的急迫性直覺。你聽他們說現在就要行動,於是很難妥善思考,匆促做出決定,真的馬上行動。放輕鬆,事情幾乎從來不是這樣。幾乎從來不是那麼迫在眉睫,不是非得擇一不可。急迫型直覺會帶來壓力,放大其他直覺,讓想法難以控制,讓分析難以進行,害我們太快下決定,害我們還沒想好就貿然行動
  2. 我們對未來遙遠的危機似乎沒有急迫性直覺,甚至相當遲鈍,所以很少人替退休生活存夠錢。
  3. 誇大會削弱扎實數據的可信度。每當我們談到未來就該抱持開放態度,清楚其中涉及的不確定性。我們不該挑最誇張的預測,呈現最糟的狀況,卻講得好像注定發生。
  4. 社會人士常訴諸恐懼,讓民眾對未來感到危機而採取行動。但是這樣一直喊狼來了,會損及整個活動的名譽與可信度,當信任沒了,活動就輸了。社運人士應同時抱持兩個想法:一為絕對要持續關切這個議題,一為別陷入自己的危言聳聽。他們得看最糟狀況,但也記得數據有不確定性。社運人士要點燃別人的關注,自己卻務必冷靜,才能做出良好的決定,採取明智的行動,不至危及民眾對社運人士的信任
  5. 要依據數據而行動,別出於直覺或恐懼。當別人叫你展開行動,有時你能做最有用的行動就是改善數據。由於數據在未來依然會是關鍵,當某處爆發一場疫情,一大重點是維護數據的可信度,維護相關人員與單位的可信度。數據務必是用來說出真相,不是呼籲行動,即是出於在高貴的善意都不行。
  6. 如何扭轉「急迫型直覺偏誤」
方法
說明
❶ 深呼吸
  • 當急迫型直覺出現,其他直覺也會跟進,分析能力形同關機,這時你得尋求更多時間和資訊。
  • 事情很少是現在再不做就沒機會了,也很少是非得二擇一不可
❷ 堅守數據
  • 有些數據相關但錯誤,有些數據正確但與你的問題無關,你得留心分辨。只有相關且正確的數據才有用。
❸ 當心算命仙
  • 任何對外來的預測都不是鐵口直斷,而是有不確定性。如果誰不承認這一點,你得提防擔心。
  • 你得要求對方提供所有預測情況,不只是最壞或最好的情況,並詢問這類預測在之前的準確度。
❹ 當心激進行動
  • 你要問有什麼副作用,問這想法經過哪些檢驗。雖然逐步的實際提升加成效評估看似不夠大刀闊斧,卻通常更為有效。


  1. 求真習慣的實際運用
求真習慣的實際運用
說明
教育
  • 我們該告訴孩子
    • 世界各國處於各種不同的健康與所得等級,大多數國家位於中間
    • 自己國家的社會與經濟在全球處於哪個位置,而這又這在如何改變
    • 自己的國家如何往上提升所得等級到現在這個位置,又要如何以這個認知去體會其他國家現今的生活樣貌
    • 各國人民正在提升所得等級,他們生活裡的多數事情正在進步
    • 過去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才不會誤以為人類並未取得進步
    • 如何同時抱持兩個認知:一為世上正有壞事發生,一為許多事情正在變好
    • 文化與宗教上的刻板印象,對瞭解世界並無幫助
    • 如何看待新聞,如何分辨誇大成分,別太過擔憂絕望
    • 別人會時常怎麼拿數字試圖欺騙他們
    • 世界會持續改變,而他們中期醫生需要持續更新對世界的認知
職場
  • 就行銷來說,如果你在歐美有很大的事業,你和員工要知道未來全球市長的成長主要是在亞非,而非歐美
  • 就徵人來說,你要明白歐美兩字不再那麼能吸引國際員工,比如 Google 與 Microsoft 已經成為全球企業,感覺不再那麼「美國」
  • 設法確保員工時常更新對世界的認知
記者、社運人士和政治人物
  • 真實呈現世界終究不是記者的任務,也不是社運人士和政治人物的目標。他們永遠必須靠誇張說詞與吸睛故事搶我們的注意力,永遠會鎖定異常而非平常,也永遠是關注最新的改變,關注立即的改變,而不是關注緩慢的進展
  • 身為閱聽人的我們,可以學著如何透過新聞了解世界,並明白新聞終究不算是增進世界觀的理想管道
你的團體
  • 假設你從事北歐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你的同仁是否知道波羅的海的相關基本事實?
  • 假設你在林業工作,你的同仁是否知道森林火災是逐漸變多還是變少?他們是否知道最近的一場大火跟先前相比,災害是更大或更少?
  • 你可以用我們這套方法,在你所屬的團體找出唔知,先從你們團體裡最重要的事實問起,看有多少人知道。一般人非常喜歡被考,多半認為這樣了世界很難帶來啟發,樂於學習。只要你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再問,就可以激發他們的好奇,讓他們想出新見解


  1. 我們該抱持謙虛與好奇。謙虛意味著知道各種直覺是如何讓你難以正確認識世界,意味著務實面對自身知識的侷限,意味著樂於說出「我不知道」。謙虛能帶來放鬆,原因是你不必覺得非得事事都懂,不必時時需要為你的觀點辯護。好奇意味著對新知抱持開放態度,意味著主動吸取新知,意味著樂於接受不符合原本世界觀的事實並設法了解。保持好奇很令人興奮,你會一直發現有意思的東西。
  2. 10 個求真習慣的守則如下:
  3. 常見的直覺偏誤

常見的直覺偏誤
解決方式
說明
二分化直覺偏誤  
❶ 留意對平均值的比較
如果你能檢視分布狀況,大概會發現群體間有所重疊,鴻溝並不存在。
❷ 留意對極端值的比較
無論任何國家或群體,總有上層與下層,有時涉及高度不公,但即使如此,多數通常仍然是落在中間。
❸ 留意自己的上層眼光
由上層俯瞰的目光不準確,底下其他東西看起來都一樣矮,但其實不然。
負面型直覺偏誤
❶ 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練習區分狀態(例如糟糕)與改變的趨勢(例如變好),明白事情可已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❷ 預期壞消息會被渲染
負面消息比中性或正面消息更引人注目,在一個透明公開且資訊暢通的世界,災害消息比過往更容易散播。
❸ 別美化過去
沈浸在美化的過去,會讓我們看不清事實。
直線型直覺偏誤
❶ 一條線有各種走向,任何兩點連起來都像直線,但是只要有第三點,我們就能分辨線的走向

恐懼型直覺偏誤
❶ 恐懼 vs 現實
世界顯得比實際上更可怕,原因是新聞媒體和你的注意力過濾器把資訊篩選過了,留下恐怖的消息
❷ 風險 = 危險 ✖ 暴露
風險程度不是取決你感覺多害怕,而是關乎兩件事:有多危險?你暴露在多少危險中?
❸ 先冷靜再做決定
你害怕時看見的世界會不一樣。在驚恐消退前,盡量少做決定。
失真型直覺偏誤
❶ 比對
巨大的數字總是很驚人。單獨出現的數字會造成誤導,你該審慎看待,永遠要找相關數字互相比對,最好還要某個數字相除
❷ 80 / 20 法則
你是否曾經需要檢視一大堆項目?不妨找少數最大的項目,優先處理,那些往往比其他全部夾起來重要
❸ 除法
數字與比例可能透露天差地別的資訊。比例較有意義,在比較不同大小的群體時尤其是這樣。在比較國家或地區時,特別得看人均比例。
概括型直覺偏誤
❶ 尋找同一個類別裡的相異之處,不同類別裡的相似之處
影響人們生活模式的主要原因,不是他們的宗教、文化或所居住的國家,而是他們的收入
❷ 當心多數
多數只代表超過一半,可以是 51%,也可以是 99%,如果可能的話,把百分比問清楚
❸ 當心特例
  • 當心別把特例當通則
  • 鮮明的例子容易回想,卻可能是特例而非通則
❹ 假定你不是「正常」,而別人不是笨蛋
  • 你的經驗也許不代表「正常」,別把第四級國家的經驗貿然套用在其他國家,尤其你會覺得別人是笨蛋的時候
  • 當某件事情看起來怪怪的,你要抱持好奇與謙虛
❺ 當心從一個群體套用到另一個群體的做法
我們都得努力避免把不可比較的群體概括套用,都得努力找出自身邏輯裡暗藏的不當套用。這類套用甚難發現,但當新證據出現時,我們務必樂於質疑先前的假定,重新恆量,如果確實錯了則勇於承認。
宿命型直覺偏誤
❶ 世界在緩慢改變,不是沒有改變
  • 別把緩慢改變當成沒有改變,別對每年的微小改變嗤之以鼻 (即使只有 1%的改變)
❷ 樂於更新知識
  • 對於新知識應該抱持開放態度,樂於更新腦中的知識。
❸ 跟爺爺聊聊
  • 若你很想宣稱價值觀不會改變,是看看把你的價值觀跟父母、祖父母做比較,你就會看到巨大的改變
❹ 搜集文化改變的例子
  • 質疑今天的文化不會跟昨天相同,也不會跟明天一樣
單一觀點直覺偏誤
❶ 檢驗你的想法
  • 別只看支持自身觀點的正面佐證,而是請不同意你的人檢驗你的想法,並找出漏洞。
❷ 專業侷限
  • 別對專業以外的領域撈過界,對不同的事物要虛心。此外,別人的專業有局限,你同樣也是。
❸ 槌子與釘子
  • 如果你擅長使用某個工具,你會太常想去用它。沒有哪個工具處處適用,如果你喜愛的點子是槌子,記得找其他有螺絲起子、扳手和捲尺的同事,對其他領域的想法保持開放態度
❹ 看數據,但別「只」看數據
  • 不靠數據不能了解世界,單靠數據同樣不能了解世界,要看到數字背後的真實世界
❺ 當心簡單的想法與解法
  • 你要歡迎複雜的思考,對照不同的想法,尋找折衷,是情況決定怎樣解決問題。
怪罪型直覺偏誤
❶ 找原因而非戰犯
  • 把精力放在釐清環環相扣的各個原因或整個系統
❷ 尋找體制而非英雄
  • 當有人自稱促成某件好事,你要想一想是否及時沒有特定的誰做些什麼,這件事仍會發生,你要給整個體制掌聲。
急迫型直覺偏誤
❶ 深呼吸,慢慢來
  • 當急迫型直覺出現,其他直覺也會跟進,分析能力形同關機,這時你得尋求更多時間和資訊。
  • 事情很少是現在再不做就沒機會了,也很少是非得二擇一不可
❷ 堅守數據
  • 有些數據相關但錯誤,有些數據正確但與你的問題無關,你得留心分辨。只有相關且正確的數據才有用。
❸ 當心算命仙
  • 任何對外來的預測都不是鐵口直斷,而是有不確定性。如果誰不承認這一點,你得提防擔心。
  • 你得要求對方提供所有預測情況,不只是最壞或最好的情況,並詢問這類預測在之前的準確度。
❹ 當心激進行動
  • 你要問有什麼副作用,問這想法經過哪些檢驗。雖然逐步的實際提升加成效評估看似不夠大刀闊斧,卻通常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