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書中闡述將枯燥生活變成心流體驗的過程:有妥適的目標,生活才有意義;在整個過程中,目標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完成已設定的妥適目標的過程,你所投入的專注力 (concentration) 與參與感 (involvement)。接下來要閱讀《Designing Your Work Life》這本書,希望能從中獲得如何設計自己的工作生活,讓自己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內外感到和諧、既能獲得成長。
快速瞭解本書在說什麼:離職焦慮的解毒劑。該如何改變工作體驗?|《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文森說書
本書目的是要教導你,運用 design thinking 來設計你的生活,協助你選擇你的下一步,包含:❶ 要走去哪 (where to go)、❷ 要做什麼 (what to do)、❸ 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who to be)。
這輩子耗去你最多時間與精力的,八成是工作。工作佔據我們人生很大一部分的時間,確認工作的意義與帶來的影響 (meaning and impact) 格外重要。本書將提供許多工具與想法,不僅協助你創造工作的意義,並從工作中獲得快樂。
👧Bonnie 是一位 30 歲的女生,從畢業迄今已換過五次工作,每次對於新工作總是感到興奮與充滿期待,但最終總是以失望收場,不斷離職找新工作。對於離職原因,Bonnie 也無法清楚說明,總覺得有些怪怪的,但是不知道是什麼 (something is not right, but I don’t know what)。
😞 每個工作不快樂的人講起自己的工作,都有各自的不幸。你會常聽到他們說:問題不可能解決,我待不下去了,這份工作不適合我。要改變太難了,但我也不曉得要留下,還是該離職。到底接下來該怎麼辦?
😞 許多對於工作感到不開心的人,常說道
一份又一份的 Gallup 民意調查顯示,69%的美國勞工無心工作,包括單純的「得過且過」(disengaged) 與怨天尤人的「抗拒工作」(actively disengaged)。人們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但全球不開心的勞工數目,更是高達驚人的 85%。這些人工作時臉上沒笑容,經常抱怨工作「討厭又無聊」(dreary and boring)。日本人甚至用五花八門的詞彙形容糟糕的工作,例如:「社畜」(公司的奴隸)或「会社の犬」(公司的狗),甚至創造了「過勞死」這種字眼。有好幾樁引發外界關注的自殺案件,起因就是工作者再也受不了高工時與嚴苛的工作環境。
本書希望能提供 design thinking 的方法,協助重塑你的生活與工作:
Design thinking 的 mind-sets
Paul J. Zak (American neuroeconomist) 曾說:高度身歷其境的故事,可以改變你的態度、選擇與行為。或許你覺得你的故事不夠精彩,透過本書所提供的工具與概念,設計你想要的生活,在此過程精進你的故事。工作佔據我們人生大部分的時間,當你能樂在工作,才能樂在生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