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1/11/08

[閱讀筆記]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 第七章、工作中的心流

 第七章、工作中的心流 (Work as Flow)

自得其樂的工作者 (Autotelic Workers)︱自成目標的工作 (Autotelic Jobs)︱工作與心流的悖論 (The Paradox of Work)︱虛度的空閒時間 (The Waste of Free Time)

  1. 古義大利諺語:工作可以帶給人尊貴,但也將人變成動物 (work gives man nobility and turns him into an animal)。當每天工作變成呆版、重複性的工作,最終就會被機器、人工智慧所取代。

  1. 心流是有意識地克服挑戰的結果 (flow is the result of conscious attempt to master challenges)。

  2. 想要透過工作來提升生活品質,有兩個互補的策略,一方面要調整工作,使它盡可能貼近心流活動的模式;另一方面要調整自己,培養自得其樂的個性,學習尋找行動機會、重視自己的技能、設定可行的目標。這兩個策略單獨存在無法讓工作變得更有樂趣,一旦互相結合就可以造成意想不到的最優體驗。

  1. 根據我們的研究,越頻繁擁有心流的人,生活品質越高,更可能感受到「有望成功的、積極的、有創造力的、專注的、積極的」。更令人意外的,從工作獲得心流的頻率,遠高於休閒活動,因為看電視、吃零食等活動,是使用 below-average skill level,很難從活動中獲得心流體驗。

  1. 悖論 (The Paradox of Work):工作與休閒比較,雖然工作較能獲得心流體驗,但人並非機器,無法一直在高壓狀況下持續工作,還是得回家當 couch potato,放空、紓壓、休息。


工作

休閒

所需的 skill level

專注度

壓力指數

獲得心流體驗頻率

Paradox 

😷 一直工作身體會垮掉

🏖️ 適當充電休息是必須的


  1. 根據研究,美國人對工作不滿的原因:① 工作單調且缺乏挑戰性;② 遇到難搞同事或主管;③ 事情太多、壓力太大、無暇靜下心來思考、無法陪伴家人。壓力可以讓一個人成長與獲得成就感,但過大的壓力也會壓垮一個人

  2. 現代人與工作之間的關係,乃至於看待人生目標與工作間的關係出了問題。當你認為工作是為別人而做,與個人目標或人生意義毫無連結,工作就無價值。

  1. 相較於休閒活動,工作較結構化、有方向,是較容易有心流體驗的原因


工作

休閒活動

特性說明

內容具結構性 (structured)

需耗費腦力 (effortful)

主動的 (active)

有明確的目標

有立即的回饋

有清楚的規則

有提供挑戰性

內容不具結構性 (unstructured)

可能不需耗費腦力 (effortless)

被動的 (passive)

可能沒有明確的目標

大部分時間都是放空 / 無意識的


例子


製作音樂 🎵

聽音樂 🎧

繪畫 🎨

欣賞畫展 👓


  1. 休閒 (recreation)

狹義定義

  • 於工作之外,於可自由運用的時間與金錢下,自主選擇,並可獲得健康愉悅的體驗從事的活動。

廣義定義

  • 生活中為獲得健康、愉悅而主動積極的活動

  • 兩者最大不同,在於後者不強調休閒活動必須於工作之餘才能舉行參與。

休閒的目的

  • 消除生理、心理疲勞、轉換心情

  • 培養個人興趣

  • 增加個人體驗


  1. Brightbill,C.K 曾說:未來不僅屬於受過教育的人,而是屬於受過教育且明智地利用閒暇時光的人 (the future will belong not only educated man, but to the man who is educated to use his leisure wisel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