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1/02/10

[閱讀筆記] Principles for Navigating Big Debt Crises (8/9)

 

  1. 【48個債務危機之23】阿根廷 1977 ~ 1988 年個案

阿根廷 1977 ~ 1988 年【超級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2%)、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52%)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實質匯率升值 70%。

  • 基於泡沫壓力,且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80 - 85 年)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 1980 年代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14%、股價重挫 91%、通貨貶值 93%、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83%、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匯率貶值 138%、通膨率最高至 1000%,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緊縮政策未能製造必要的調整,整個國家陷入匯率貶值與超級通膨的窘境

  • 此時國家最危險因子是「財政赤字」,經過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將銀行國有化、接受 IMF 金援、以新阿根廷披索取代因超級通膨而受一文不值的舊阿根廷披索,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7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24】巴西 1977 ~ 1987 年個案

巴西 1977 ~ 1987 年【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 未經歷廣泛的泡沫,因為強勁的外國資本流入,導致巴西累計巨額債務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58%。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蕭條階段

(1980 - 83)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 1980 年代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6%、股價重挫 51%、通貨膨脹 124%、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70%、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長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經過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將銀行國有化、接受 IMF 金援,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4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1.9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25】智利 1978 ~ 1995 年個案

智利 1978 ~ 1995 年【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78 - 81)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7%)、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36%)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強勁的外國資本流入,平均約當 GDP 14%;,實質匯率升值 36%。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45%。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蕭條階段

(1981 - 85)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 1980 年代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 (資本流入降低幅度約當 GDP 40%),導致 GDP 衰退 14%、股價重挫 74%、實質匯率貶值 50%、通貨膨脹 124%、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53%、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長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經過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將銀行國有化、接受 IMF 金援,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5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9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26】墨西哥 1979 ~ 1991 年個案

墨西哥 1979 ~ 1991 年【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79 - 81)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9%)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強勁的外國資本流入,平均約當 GDP 8%;,實質匯率升值 30%。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65%。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蕭條階段

(1981 - 87)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 1980 年代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 (資本流入降低幅度約當 GDP 17%),導致 GDP 衰退 7%、股價重挫 86%、實質匯率貶值 74%、通貨膨脹 151%、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66%、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長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提高勞動市場彈性、接受 IMF 金援,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7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6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27】祕魯 1980 ~ 1986 年個案

祕魯 1980 ~ 1986 年【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 未經歷廣泛的泡沫,因為強勁的外國資本流入,導致祕魯累計巨額債務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07%。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蕭條階段

(1982 - 85)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 1980 年代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13%、股價重挫 56%、失業率上升 5%、實質匯率貶值 53%、通貨膨脹 190%、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44%、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長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提高勞動市場彈性、接受 IMF 金援,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4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6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28】菲律賓 1979 ~ 1992 年個案

菲律賓 1979 ~ 1992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79 - 82)

  • 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以及強勁通貨報酬 (經濟成長率 4%、實質匯率最高升值 18%) 所驅動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77%。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82 - 84)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原物料價格崩盤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11%、股價重挫 71%、失業率上升 5%、實質匯率貶值 16%、通貨膨脹 58%、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100%、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收購不良資產、提高勞動市場彈性、接受 IMF 金援,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6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5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1. 【48個債務危機之29】馬來西亞 1981 ~ 1990 年個案

馬來西亞 1981 ~ 1990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81 - 84)

  • 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以及強勁通貨報酬 (經濟成長率 7%、實質匯率最高升值 20%) 所驅動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53%。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82 - 84)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原物料價格崩盤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股價重挫 56%、失業率上升 2%、實質匯率貶值 19%、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26%、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1.8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6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1. 【48個債務危機之30】祕魯 1986 ~ 1995 年個案

祕魯 1986 ~ 1995 年【超級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86 - 87)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債務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5%)、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124%)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84%。

  • 基於泡沫壓力,且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87 - 90)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祕魯領袖不願意跟國際債權人合作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30%、股價重挫 91%、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匯率貶值 115%、通膨率最高至 10,000%,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緊縮政策未能製造必要的調整,整個國家陷入匯率貶值與超級通膨的窘境

  • 此時國家最危險因子是「財政赤字」,經過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將銀行國有化、頒布提高勞動市場彈性的多項結構改革、以新通貨 sol 取代因超級通膨而受一文不值的舊通貨 inti,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9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31】阿根廷 1987 ~ 1993 年個案

阿根廷 1987 ~ 1993 年【超級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 危機爆發前,未有明顯泡沫,債務達到 GDP 的 70%。

  • 基於泡沫壓力,且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87 - 90)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原物料價格崩盤重創出口收入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16%、股價重挫 33%、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匯率貶值最高達 60%、通膨率最高至 10,000%、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26%,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緊縮政策未能製造必要的調整,整個國家陷入匯率貶值與超級通膨的窘境

  • 此時國家最危險因子是「財政赤字」,經過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將銀行國有化、接受 IMF 金援、頒布提高勞動市場彈性的多項結構改革、以新通貨 peso 取代因超級通膨而受一文不值的舊通貨 austral,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4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2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32】巴西 1987 ~ 1995 年個案

巴西 1987 ~ 1995 年【超級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87 - 90)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債務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3%)、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16%)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77%。

  • 基於泡沫壓力,且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0 - 91)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物價控制法規崩潰與本次超級通膨的重擊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7%、股價重挫 70%、失業率上升 4%、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匯率貶值最高達 35%、通膨率最高至 5,000%、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28%,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緊縮政策未能製造必要的調整,整個國家陷入匯率貶值與超級通膨的窘境

  • 此時國家最危險因子是「財政赤字」,雖未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接受 IMF 金援、頒布提高勞動市場彈性的多項結構改革、以新通貨 cruzeiro 取代因超級通膨而受一文不值的舊通貨 cruzado,再改成 real,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1.4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3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33】土耳其 1990 ~ 1995 年個案

土耳其 1990 ~ 1995 年【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 危機爆發前,沒有明顯泡沫,外國投資資金流入平均達 GDP 2%,債務達到 GDP 的 41%。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3 - 94 年)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政府傷害央行獨立性的做法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12%、股價重挫 70%、實質匯率貶值 26%、通貨膨脹 58%、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99%、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接受 IMF 金援,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1.6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4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34】墨西哥 1991 ~ 2005 年個案

墨西哥 1991 ~ 2005 年【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91 - 94)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但無以為繼的資本流入、經濟強勁成長 (4%)、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25%)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85%。

  • 基於泡沫壓力,且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4 - 95)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國內政治動亂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10%、股價重挫 66%、失業率上升 3%、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匯率貶值最高達 37%、通膨率最高至 43%、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100%,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接受 IMF 金援、頒布提高勞動市場彈性的多項結構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收購不良資產,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1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10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35】保加利亞 1995 ~ 2003 年個案

保加利亞 1995 ~ 2003 年【超級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 危機爆發前,未有明顯泡沫,不過保加利亞確實累積可觀的債務,債務達到 GDP 的 82%。

  • 基於泡沫壓力,且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國家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5 - 97)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負債過高的企業與銀行發生虧損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 GDP 衰退 13%、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匯率貶值最高達 96%、通膨率最高至 500%、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75%,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緊縮政策未能製造必要的調整,整個國家陷入匯率貶值與超級通膨的窘境

  • 此時國家最危險因子是「財政赤字」,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收購不良資產、接受 IMF 金援、施行多項結構改革、重定貨幣單位且釘住德國馬克、以外匯準備擔保本國通貨,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8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36】泰國 1993 ~ 2004 年個案

泰國 1993 ~ 2004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93 - 96)

  • 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以及強勁通貨報酬 (經濟成長率 8%、股市平均年化報酬率 12%) 所驅動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83%。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82 - 84)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負債過高的企業/銀行,產生一系列虧損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GDP 衰退 14%、股價重挫 87%、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100%、實質匯率最多貶值 16%、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接受 IMF 援助,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5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23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1. 【48個債務危機之37】印尼 1994 ~ 2012 年個案

印尼 1994 ~ 2012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94 - 97)

  • 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以及強勁通貨報酬 (經濟成長率 7%、股市平均年化報酬率 12%、實質利率上升至 12%) 所驅動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04%。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7 - 98)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負債過高的企業/銀行,產生一系列虧損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GDP 衰退 14%、股價重挫 89%、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23%、實質匯率最多貶值 90%、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接受 IMF 援助,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5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13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1. 【48個債務危機之38】韓國 1994 ~ 2001 年個案

韓國 1994 ~ 2001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94 - 97)

  • 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以及強勁通貨報酬 (經濟成長率 8%) 所驅動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63%。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7 - 98)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GDP 衰退 8%、股價重挫 75%、房價下跌 13%、失業率上升 6%、通膨率高峰為 7%、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24%、實質匯率最多貶值 17%、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接受 IMF 援助,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1.7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9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1. 【48個債務危機之39】馬來西亞 1994 ~ 2001 年個案

馬來西亞 1994 ~ 2001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94 - 97)

  • 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以及強勁通貨報酬 (經濟成長率 10%) 所驅動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212%。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7 - 98)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GDP 衰退 9%、股價重挫 83%、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27%、實質匯率最多貶值 24%、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收購不良資產,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2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14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1. 【48個債務危機之40】菲律賓 1994 ~ 2008 年個案

菲律賓 1994 ~ 2008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94 - 97)

  • 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以及強勁通貨報酬 (經濟成長率 5%、股票平均年度報酬率 8%) 所驅動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95%。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7 - 98)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GDP 衰退 3%、股價重挫 79%、通膨高峰 10%、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60%、實質匯率貶值 29% (因匯率貶值導致外幣計價的債務變多)、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接受 IMF 金援、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收購不良資產,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實質 GDP 只有短暫衰退;經過 16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1. 【48個債務危機之41】俄羅斯 1996 ~ 2006 年個案

俄羅斯 1996 ~ 2006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94 - 97)

  • 過程未有明顯泡沫,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 (資本流入達 GDP 5%),累計巨額債務。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38%。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7 - 98)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GDP 衰退 10%、股價重挫 85%、通膨高峰 10%、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55%、實質匯率貶值 72% (因匯率貶值導致外幣計價的債務變多)、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接受 IMF 金援、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收購不良資產,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1.8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6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1. 【48個債務危機之42】哥倫比亞 1995 ~ 2008 年個案

哥倫比亞 1995 ~ 2008 年【過渡式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95 - 98 年)

  • 經歷強勁但無以為繼的外部資本流入,以及強勁通貨報酬 (經濟成長率 3%、實質匯率升值 16%) 所驅動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58%。

  • 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 (容易受外國資金撤出影響),加上情勢轉趨弱勢,導致國家無以為繼。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蕭條階段

(1998 - 2003 年)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並造成國際收支與通貨危機

  • 債台高築,導致國家體質脆弱,容易受外部事件重擊,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 由於政府施行緊縮政策,外資開始撤出,導致GDP 衰退 7%、股價重挫 66%、通膨高峰 20%、因捍衛匯率而讓外匯準備減少 37%、實質匯率貶值 45% (因匯率貶值導致外幣計價的債務變多)、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經歷稍短的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後,政府制定足夠的緊縮政策以降低本國對進口的支出,讓本國通貨變得更以吸引力

  • 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接受 IMF 金援、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收購不良資產,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4 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經過 7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峰。

  • 放手讓匯率貶值,引起短暫的通膨,讓最終政策制定者獲得設定利率的彈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