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資源的悲劇 (tragedy of the commons):無節制地消耗有限資源 ←→ 了解自私行為的破壞力,設立有共識的使用規則
- 無論是哪種系統,資源不僅是有限的,若過度使用,反而會造成資源侵蝕。以牧場的草為例,當畜牧數量過多,會導致牧草大量減少,來不及再生,導致整片牧場的草原的再生機制崩壞。當牧場的草愈少,牛隻就會開始啃食草的根部,導致草無法再生,由於草原的土壤缺乏草皮的保護,當下大雨時會大量沖刷土壤,導致土壤流失,草的生長狀況就會越差,變成一個惡性循環。又如美麗的國家公園會吸引觀光客,替國家公園帶來收入,但是若未做人數限制,人潮將會摧毀國家公園的天然美景。
- 避免公共資源被濫用的三個方法
- 教育與告誡 (educate and exhort):讓資源使用者理解,資源濫用的後果。
- 將公共資源私有化 (privatize the commons):當資源私有化後,個人的濫用只會影響到自己,不會影響他人。『資源私有化』的效果會比『教育與訓誡』來得好,但是不是每種資源都可以私有化,例如臭氧層、魚群等,都是無法私有化的資源。
- 規範公共資源的使用方式 (regulate the commons):例如道路資源是大家共用的,透過紅綠燈來決定誰先行;又如廣播或是電信信號,需要向政府申請核可才可以使用,若沒有加以規範就會出現互相蓋台的情形。
- 當有一個公共資源是由每個市民共享時,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從中獲得好處,也會因此嚐到資源濫用的後果。由於資源與資源使用者之間擁有非常微弱的 feedback loop,當資源被濫用、消耗殆盡後,每個市民都沒得用。此時,政府就要教育與告誡市民,讓大家了解濫用資源的後果;並且要強化與建立資源與使用者之間的 feedback loop,可以透過將資源私有化 (privatize) 讓每個使用者直接感受到資源誤用的後果,或者規範每個使用者的資源使用方式 (因為許多資源無法被私有化)。
- 目標侵蝕 (eroding goals):隨壞消息下修期待值 ←→ 隨時保持高標準,別因變化緩慢而忽視危機
- 目標侵蝕 (eroding goals) 是一個常見的系統陷阱,其意義與溫水煮青蛙的意思雷同。當系統出現劇烈變化時,通常就會採取矯正措施來改變現況;但是當系統是慢慢、漸進地、一點一滴地變壞時,人們就會漸漸地記憶中、過去系統的樣子,於是每個人就會降低標準、績效與預期,導致最後與當初設定的預期標準產生大量偏差。為了解決目標侵蝕的問題,你可以:將績效標準設定為絕對的標準,甚至設定更高的標準來強化最佳的績效標準,避免受到壞影響,因而降低標準。
- 競爭升級 (escalation):為贏過對手投入過多資源 ←→ 搶占上風卻忘初衷,只會落得兩敗俱傷
- 競爭升級 (escalation) 猶如兩個在打架的小孩,你推我一把,我就推你一把,你推我越大力,我就推你更大力,最後就變成真正的打架。escalation 起源於兩造雙方試著要超越對方的 reinforcing loop,每一個 actor 的目標都不是絕對的、不變的。如同其他系統陷阱,escalation未必都是壞事。若目標是好的 (如研發更有效率的電腦或更好的 AIDS 療法等),能夠加速整體系統朝目標前進;但若目標是有敵意的 (hostility),如美俄兩國的軍備競賽,雙方花費無數的預算在毀滅性武器,導致兩國經濟發展趨緩,並發展出難以想像的毀滅性武器,迄今仍舊威脅著全世界。
- escalation 的例子,如小孩子互相推擠與吵架、兩國間的軍備競賽、選舉期間候選人互相抹黑等等,escalation 是以指數型成長的,若沒有其他力量介入,escalation 的漩渦會讓某一方倒下,因為指數性成長是無法維持擁有的。若不幸陷入 escalation 的陷阱,解決之道是其中一方放棄競爭 (如單方面的解除軍備競賽),如此就能停止不斷增強的 reinforcing loop;或者是協調出一個擁有 balacning loops 的新系統,藉此緩和與控制 escalation。
- 競爭排斥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al):富者愈富的贏家系統 ←→ 優勢者搶占弱勢資源,建立制衡機制、防止獨大
- 一開始雙方可能是平等的,但是當贏家贏了以後,未來的贏面就越來越大,導致成功的人越來越成功(success to successful),另外一方因此不斷節節敗退,最後破產,例如現在的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社會。
- 競爭排斥的例子
- 在許多現代社會,最貧窮家庭的小孩只能在最差的學校,接受最差的教育。因此,他們只能擁有較差的工作技能,也只能接受低薪的工作,導致他們一直在貧窮中無法脫身。
- 低薪與沒有資產的人,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因此,他們無法有額外的資金來投資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只能向高利貸借錢。即便如此,也是窮人繳貸款,富人收利息。
- 當你發現在競爭中,贏者從中獲得系統性報酬,由於 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 的強化,讓贏者在未來更容易獲勝,這就陷入贏者全拿的系統陷阱。有幾個解方可以解決此系統陷阱
- Diversification:當同一個棲息地,同時有兩種消費同一種資源的物種,為了避免產生競爭排斥,其中一方可以學習或演化成使用另一種新資源;在紅海中,公司可以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避免與現有廠商直接競爭。但是要注意,使用新的資源,或是開發新的產品與服務,也可能吸引新的競爭者進入,系統又走向競爭排斥的陷阱。
- Strick limitation:diversification 並無法保證能跳離競爭排斥的陷阱,因為贏者有可能太強大 (如獨佔),弱者毫無翻轉機會。因此政府應制定反托拉斯法 (antitrust laws),避免發生贏者全拿的
- 飲鴆止渴 (Shifting the burden to the intervenor):短視近利的干預政策 ←→ 應急對策並非根本解答,恐使組織陷入更大危機
- Burden shifting system 就在你我身邊
- 照顧家中的年長者,一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開始社福機構、退休社群、長照機構的出現,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足夠的空間、時間、技能或是意願來照顧老年人 (shift fom 自己照顧 to 長照機構)
- 在學會使用計算機之前,小孩都是透過心算或是紙筆來做算術的
- 當疫苗與藥物的問世,人們不需要透過得到天花、麻疹、瘧疾後,才能得到抗體
- 現代醫療已經健康的責任,從個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轉變成醫生與藥物的干預。
- 如此的干預措施,為什麼會讓系統陷入風險
- 干預者無法預見,一開始所投入的資源,會引起一連串的事件,導致受惠者的依賴度不斷加深,超過干預者的負荷。例如美國的健保系統正經歷此系統陷阱
- 接受協助的個人或社區,並不會任何遠見,只會越來越依賴,讓自己越來越脆弱
- 當接受到干預者後,就會進入 addicted state;若要回到 unaddicted state,會是一個很痛苦的一個過程。最好的做法是,一開始就不要進入 addiction。你要問問幾個問題
- 為什麼現有的矯正機制會失敗?
- 矯正機制是否有哪些障礙要移除?
- 矯正機制如何運作得更有效率?
- 應急策略會導致依賴、上癮,雖然可以暫時解決徵狀,但是無助於解決潛在的問題。時間一久,你會發現會如吸毒般上癮、無法自拔。整個系統會越來越依賴干預,離你想要的狀態越來越遙遠。此系統陷阱的解法是:注意你所採行的徵狀舒緩方案,其不會真的發現問題。與其聚焦於短期徵狀舒緩 (short-term symptom-relieving policy),你應該將心力放在長期的系統調整 (restructure)。若你無可避免地進入 addiction,你就要建立足夠的能力來面對取消干預所造成的系統衝擊,並且要盡可能地快速取消干預,當你時間拖得越久,系統衝擊就會越大。
- 鑽規則漏洞 (rule beating):只遵守條文表象 ←→ 減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將系統漏洞視為改善訊號
- 鑽規則漏洞 (rule beating) 是指行為有符合法律上字面上的意義,但是違反法律的精神,鑽規則漏洞會擾亂自然、經濟、組織等。以下有幾個例子
- 許多政府部門會在年底的時候,做一些無意義的花費,因為若今年度的預算沒有花完,下個年度就必須編列較少的預算
- 美國政府訂定瀕臨絕種動物法案,在瀕臨絕種動物的棲息地限制開發。有些地主發現自己的土地被限制開發後,反而刻意捕捉或毒殺這些動物,使其絕種後,這樣土地就可以開發。
- 有規則的地方,就會有人想盡辦法鑽漏洞。例如駕駛在高速公路上,有看到警車就維持在速限內行駛,沒有警車或測速照相機就超速行駛。這樣的行為只有在表面上遵守規定,但是實際上會擾亂整體系統運作。修正的方向:你應該先想想這個規定的目的、精神是什麼,盡可能地預測將這個規定施行到子系統後會有什麼可能的反應,然後重新調整規定,使系統的自我組織能力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 目標錯誤 (Seeking the wrong goal):錯誤的目標只會帶來預期外的結果 ← → 清楚找出能夠反映系統福祉 (welfares) 的指標 (indocators) 與目標
- 影響系統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目的 (purpose) 或目標 (goal)。若目的或目標的定義有問題,系統就無法產生預期的結果。例如,如果我們想要的系統狀態是好的孩童教育,衡量的目標是根據每位學生獲得多少教育預算支出。若教育的品質是根據標準化的考試成績來決定,系統行為就會往這個方向走。但是,好成績與好的教育兩者是否有關連,是值得你再三思量的。
- 許多國家常利用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國民生產毛額) 來衡量國家經濟是否成功,所謂的 GNP 是一國全體國民 (不包含居住在國內的外國人民),在一定的期間內,新生產出來之最終財貨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GNP 無法產生社會福利、平等、正義與效率,並且:
- GNP 混合著好事與壞事:若因為車禍變多,導致醫療與汽車修理費用變多,GNP 也會升高
- GNP 只計算商品與服務:若所有父母都雇用保母來幫忙帶小孩,GNP 也會升高
- GNP 只看勞力而非成就,指衡量生產與消費而非效率:例如新的燈泡只需耗用 1/8 的電力就能產生一樣的亮度,卻會導致 GNP 下降
- rule beating 是系統有漏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人們只遵守條文上表面的意義,忽略規定的精神 (例如政府單位年底亂花預算的行為);seeking the wrong goal 則是遵守規定來產生特定的結果,由於目標定義的不精確或不完整,導致產生的結果是大家預期、想要的結果。你應該要:清楚找出能夠反映系統福祉 (welfare) 的指標 (indicators) 與目標。你要特別注意不要將 effort 與 result 搞混,否則你最終會只產生 effort,卻沒有你想要的 result。
- 常見的系統八大陷阱 (system traps) 的成因與改善之道
常見的系統八大陷阱
|
成因
|
改善之道
|
① 政策阻力 (policy resistance)
|
其來自系統每個參與者的『有限理性』,我們只掌握有限的資訊、只想維護自己的利益、只選擇眼前看到的、只想或只能待在有限的範圍裡。每個人的目標越不一致,阻力與拉扯就越大。
|
找出所有利害關係者,找出互相滿意的方式來達成所有目標,或重新定義更大、更重要的目標,突破每個參與者的有限理性,促使大家往相同的目標前進,才能避免政策抵抗的問題
|
② 公共資源的悲劇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當有一個公共資源是由每個市民共享時,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從中獲得好處,也會因此嚐到資源濫用的後果。無論是哪種系統,資源不僅是有限的,若過度使用,反而會造成資源侵蝕,最後導致大家都沒有公共資源可以使用。
|
|
③ 目標侵蝕 (eroding goals)
|
其意義與溫水煮青蛙的意思雷同。當系統出現劇烈變化時,通常就會採取矯正措施來改變現況;但是當系統是慢慢、漸進地、一點一滴地變壞時,人們就會漸漸地記憶中、過去系統的樣子,於是每個人就會降低標準
|
將績效標準設定為絕對的標準,甚至設定更高的標準來強化最佳的績效標準,避免受到壞影響,因而降低標準
|
④ 競爭升級 (escalation)
|
如小孩子互相推擠與吵架、兩國間的軍備競賽、選舉期間候選人互相抹黑等等,escalation 是以指數型成長的,若沒有其他力量介入,escalation 的漩渦會讓某一方倒下,因為指數性成長是無法維持擁有的
|
|
⑤ 競爭排斥 (success to successful)
|
贏者從中獲得系統性報酬,由於 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 的強化,讓贏者在未來更容易獲勝,這就陷入贏者全拿的系統陷阱
|
|
⑥ 飲鴆止渴 (Shifting the burden to the intervenor)
|
應急策略會導致依賴、上癮,雖然可以暫時解決徵狀,但是無助於解決潛在的問題。時間一久,你會發現會如吸毒般上癮、無法自拔。整個系統會越來越依賴干預,離你想要的狀態越來越遙遠
|
與其聚焦於短期徵狀舒緩 ,你應該將心力放在長期的系統調整。若你無可避免地進入 addiction,你就要建立足夠的能力來面對取消干預所造成的系統衝擊,並且要盡可能地快速取消干預,當你時間拖得越久,系統衝擊就會越大
|
⑦ 鑽規則漏洞 (rule beating)
|
鑽規則漏洞 (rule beating) 是指行為有符合法律上字面上的意義,但是違反法律的精神,鑽規則漏洞會擾亂自然、經濟、組織等
|
你應該先想想這個規定的目的、精神是什麼,盡可能地預測將這個規定施行到子系統後會有什麼可能的反應,然後重新調整規定,使系統的自我組織能力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
⑧ 目標錯誤 (Seeking the wrong goal)
|
由於目標定義的不精確或不完整,導致產生的結果是大家預期、想要的結果
|
清楚找出能夠反映系統福祉 (welfare) 的指標 (indicators) 與目標。你要特別注意不要將 effort 與 result 搞混,否則你最終會只產生 effort,卻沒有你想要的 result
|
- 世界上所有的領導者,皆認為經濟成長是所有問題的解答,但是這種想法,正是將他們推往錯誤方向的力量。經濟成長也會帶來成本,例如環境破壞、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
- 變革的槓桿點 (leverage points)
- Numbers (數字) - 常數 (constants) 與參數 (parameters)
- 國家債務也是一個 stock,是一個錢坑 (money hole)。年度赤字 (annual deficit) 則是加深此錢坑的速率。年度稅收可以減少錢坑,政府支出則會擴大錢坑。總統與立法遠用了大部分的時間在爭論要增加那些參數 (即政府支出) 與減少錢坑的深度或大小 (即稅收)。因為這些 flows 與我們息息相關 (稅收 = inflow),每次選舉都會改變參數值,但是不管換了哪個政黨,這個錢坑都越來越大,只是速率有所不同。
- 人為干預參數,僅能看到短期效果,對於整個系統行為的改變毫無幫助。例如人們非常在意的參數包含稅收與最低工資,所以常常針對降低稅率與提高最低工資的議題,提出激烈抗爭。但是,改變這些參數很少能改變全國經濟系統的行為。若國家經濟停滯,調整這些參數,毫無幫助。又如 FED 透過利率調整也無法躲過景氣循環;洛杉磯雖然訂定了全球最嚴格的空污防治標準,只能讓空氣較不汙染,也稱不上乾淨;花了大筆員警預算,也無法使犯罪消失。
- Buffers (建置系統的緩衝器)
- 你一定常聽到 river flood,較少聽到 lake flood,這是因為湖泊的 stock 較大。美國東部的土壤,相較於美國西部,對於酸雨較敏感,這是因為土壤缺法足夠的鈣 (calcium, 即 buffer) 來抵銷酸雨造成的影響。因此,Stock 越大,系統就會較穩定,這就是所謂的 buffer。
- 你可以透過增加 buffer 來穩定系統。但是當 buffer 過大時,系統就會變得僵化,反應遲緩。buffer 是實際的個體,不容易改變,因此在 leveage points 的清單裡,不會排在太前面。
- Stock-and-flow structures
- 系統的管路結構 (plumbing structure 包含 stocks、flows 與規劃),對於系統如何運作擁有重大的影響。例如通往 Budapest (布達佩斯) 的 Hungarian 公路系統由於錯估交通運載量,導致嚴重塞車、通勤延誤與空氣汙染,難以透過交通號誌、速限等方法改善;若要改善此問題,只能重蓋 Hungarian 公路系統。但是,rebuild 是最緩慢與最昂貴的方式來改變系統。
- 實體結構對於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少是一個 leverage point,因為改變結構很少是快速或簡單的。在初期做好妥善設計,才會是個好的 leverage point。當結構已經建立好以後,你的 leverage point 只有了解結構的限制與瓶頸,盡可能地使用它最大的效率、限制系統波動等。
- Delays (了解時間延遲效應)
- Feedback loops 的延遲 (delays) 現象,對於系統行為有重大的影響,這也是系統波動的常見成因。如果你試圖要調整 stock 來符合你的目標,但是你接收到的 stock 狀態只有延遲的資訊 (或是資訊是即時的,reponse 卻不是) ,你可能會 overshoot 與 undershoot。例如需要耗費多年的時間蓋好電廠 (ex. 30 年),這樣的 delays 讓你無法準確的預估改變快速的電力需求,即使你努力地預測,但還是會面臨 overcapacity 與 undercapacity 的窘境。當系統有 long term delays 時,就很難回應 short-term changes。
- Feedback loop 試圖去控制 stock level,但是 feedback process 所產生的 delays,卻是 stock level 改變速率的關鍵。delays 太短暫會造成過度反應 (ex. 狗追自己的尾巴),波動會放大內心的焦慮;若 delays 太長,則會造成劇烈波動、發生無法逆轉的災難,可能會 overshoot 與崩壞。
- 除了難以改變的 delays 以外 (ex. 小孩到長大成人所需的成熟期是無法改變的),調整 delay length 會是一個好的 leverage point。若你能改變你的系統的 delays,你將會感受到巨大的效果。但是你要注意,確認你的改變,是往正確的方向走,例如若你極力降低金融市場的資訊與現金流動的 delays,你則會得到金融市場快速地變化 (wild gyrations)。
- Balancing feedback loops (加強系統的修復機制)
- Balancing feedback loops 在系統中無所不在。恆溫裝置的 loop 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恆溫裝置系統的目的是讓室溫 (i.e. stock) 持續維持在想要的 level。任何 balancing feedback loops 需要一個目標 (i.e. 恆溫裝置設定的溫度),監測室溫與設定值的差異 (i.e. 恆溫裝置) 與回應機制 (i.e. 暖氣、冷氣等)。
- 一個 complex system 通常會有多個 balancing feedbalop loop,在不同的情境與衝擊下,會有不同的自我矯正 (self-correct) 機制。有些 loop 在大部分的狀況下不會啟動 (ex. 核電廠的緊急冷卻系統、你的身體透過流汗或發抖來維持體溫等),但是長遠來說,這些 loop 的存在,對於系統福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犯的大錯誤就是把這些緊急回應機制移除,認為其很少會用到且代價高昂,短期來說可能沒什麼影響,長期來說,則攸關系統在惡劣情境下是否能夠繼續存活。
- Balancing feedback loop 在當初設計的矯正力道是很重要的。當衝擊力道越強時,feedbacks 的強度也要增強。例如恆溫系統在一般寒冷的冬天能夠運作正常,但是將房屋所有窗戶打開時,其矯正力道 (corrective power) 可能就無法跟上溫度變化的速度。以下有幾個藉由強化 balancing feedback loop 來改善系統自我矯正能力的例子:
- 透過服用預防性藥物、規律地運動與均衡的營養,來促進人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 整合病蟲害管理,促進穀物害蟲的天敵的生長;
- 透過資訊自由法案來提升政府透明度等
- 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s (抑制成長過快的力量)
- Balancing feedback loop 是自我矯正 (self-correcting);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 是自我強化 (self-reinforcing)。後者不斷運作,就會得到更大的力量,驅動系統行為像某個方向前進 (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例如,更多人感冒,就會傳染給更多人;你存更多的錢在銀行帳號,你就會得到更多的利息,你的戶頭就會更有錢;土壤被侵蝕地更多,農夫就會擁有更少的可耕種土地,土讓就會因為沒有根莖的保護,導致每次大雨沖刷會帶走更多的土壤。
- 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s 是成長、突然激增、逐步侵蝕與崩壞的來源。若系統擁有一個未受控的 reinforcing loop,最終就會摧毀系統。通常,遲早會有 balancing feedback loop 會介入。例如,傳染病會傳染給所有的人類,或是人類發明了疫苗,避免被傳染。減緩 reinforcing loop 的增長,通常是一個較有力的 leverage point,而非強化 balancing loops。例如,當你開車速度過快時,你並不是要求反應更良好的煞車系統、或是更進階的駕駛技術,而是減速;當系統陷入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系統陷阱時,富者所獲得的利息是貧者給的,富人聘用會計師與政治獻金來降低他們的稅負,富人給予它們的小孩繼承家業與好的教育,antipoverty 計畫就是個 weak balancing loop 的例子,其難以抵抗日益增強的 reinforcing loop,政府不如朝向弱化 reinforcing loop 的方向走,例如增加稅負、遺產稅等。
- 當你在尋找出生率、利率、侵蝕率、富者愈富的 leverage points 時,你應朝向弱化 reinforcing loop 的方向走。
- Information flows:將 missing information 傳送到需要的人身上
- 根據荷蘭的電表用電調查,電表裝在較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安裝在地下室的用戶,其用電量少了 30%,用電量較少的原因是電表裝在容易被看到的地方。這並不是參數調整,也不是強化或弱化現有的 feedback loop。這是一個全新的 loop,將 feedback 傳送到之前不曾抵達的地方。
- 缺乏資訊流是系統失能 (malfunction) 最重要且常見的因素。添加或恢復 (restore) 資訊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干預方式,相較於 rebuild,其難度較低、代價較少。漁業因過度捕撈導致漁民沒有魚可以撈捕的悲劇,起因於其缺乏魚群數量的回饋資訊。當魚群數量越稀有,價格就越高昂,漁民就會越捕捉這種高獲利的魚種,導致最後魚群絕種,這就是一個典型的 reinforcing loop 導致產業崩盤的例子。漁民需要的不是價格的資訊 (price information),他們需要的是魚群數量的資訊 (population information),這才是造成產業崩壞所缺乏的資訊。
- Rules (重新制定系統規則):誘因、懲罰與限制
- 規則定義了系統的範圍、邊界與自由度,例如,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合約的規定要被尊重、總統擁有四年的任期且僅能連任一次、棒球比賽三個好球就算三振出局等。
- Rules 是一個 high leverage points,凌駕於 rules 上的權力就是真的權利,這也是為什麼國會在制定法律的時候,遊說團體就會開始出現。當你想要了解系統失能的原因,注意系統內有哪些 rules,以及誰可以凌駕於 rules 之上。
- Self-organization (自我組織): 鼓勵添加、改變或演化系統結構的力量
- 現存的系統與有些社會系統,能做出驚人的改變,建立起全新的結構與行為。在生物系統,這個力量稱為演化 (evolution);在人類經濟系統稱為科技進步 (technical advance) 或社會革命 (social revolution);在系統術語則稱為自我組織 (self-organizatoin)。
- 自我組織代表能改變系統內任何層面的東西,例如,增加新的 balancing 或 reinforcing loops、增加新的 rules 等。系統自我組織的能力是系統最強的調適能力,系統若有足夠的調適能力,就能在不同的環境下存活,例如,人體的免疫系統即便遇到之前沒遭遇過的病毒侵襲,也擁有產生新的回應的能力;人類的大腦接收到新的資訊時,能產生全新的想法。
- 任何系統 (ex. 生物、經濟或社會),若拒絕實驗、撇除任何創新,長遠看來,一定會走向衰敗的命運。自我組織是一個很明顯,但是不受歡迎的干涉點 (intervention point),因為鼓勵變動、實驗、多樣化代表著『失去控制』。
- Goals (系統的目的或功能):能夠改變系統目標,才有改變系統行為的機會
- 系統目標的 leverage points 優於系統的自我組織,因為系統內的 stocks、flows、feedback loops、information flows、甚至自我組織行為,都需遵從系統目標。猶如基因工程是好是壞很難下定論,因為這須看誰掌握這個技術,他的目標是什麼。
- Balancing feedback loop 存在於系統內的目標,例如,讓浴缸內的水保持在一定的水位、設定室溫在25 ℃、保持倉庫的安全庫存量、保持水庫內的水在一定的水位等。若你想讓房間更溫暖些,你就要調整恆溫系統的設定 (i.e. 目標)。
- 很多人身在系統中,卻搞不清楚系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例如企業的目標是什麼?很多人會回答「獲利」。但是,其實獲利只是 rules,並非 goals。企業的 goals 是業績成長、增加市佔率、讓世界 (包含客戶、供應商與制定法規者) 在企業的掌控下,讓企業在不確定的未來受到保護。
- 前面我有說過,改變系統內的參與者是 low-level intervention,除非這個人,可以改變系統目標的力量。能夠改變系統目標,才有改變系統行為的機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