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2/10/05

[閱讀筆記]最高睡眠法 - 第3章 史丹佛式最佳睡眠法

 

第3章    史丹佛式最佳睡眠法

體溫與大腦能創造出「最佳睡眠」

  • 入睡所需的時間稱為「入睡需時」(SOL, Sleep Onset Latency)。寢具製造商 airweave 曾做過實驗,一般人平均 7 ~ 8 分鐘即可入睡,不易睡著的人約 10 分鐘才能入睡。容易入睡與不易入睡的人,入睡需時其實只差 2 分鐘。儘管本人覺得「遲遲無法入睡」,但意外地,很多時候其實已經睡著。

  • 「白天很愛睏」、「腦袋昏昏昏沈沈」、「經常失誤與犯錯」等白天清醒度低落的跡象,才是判斷睡眠品質好壞的重點

  • 正常體溫為攝氏 36 度的人,一天內也可能出現 0.7 度的變化。其主要特徵是白天為了能積極活動,故體溫較高;夜晚則為了好好休息,故體溫變低。體溫較高時,人的表現較好;體溫低時,則錯誤率較高。

  • 「手暖的孩子想睡覺」,一語道破睡眠與體溫的關聯性。人體是藉由「提升皮膚溫度」的方式,利用手腳上的許多微血管來進行散熱,有效率地「降低深層體溫」。換言之,睡眠的入口就是「降低深層體溫,提升皮膚溫度」

  • 清醒時的深層體溫會比皮膚體溫高 2 度,但睡眠時的深層體溫會下降 0.3 度左右,故兩者差距會縮小至 2 度以下,當皮膚溫度與深層體溫差距縮小至 2 度以下時,人就較易入睡

  • 體溫的升/降 (開/關) 例子


例子

清醒時,為提升能力表現而提高體溫【開】

提高皮膚體溫散熱【開】,導致深層體溫下降【關】,易於入睡

在黃金 90 分鐘降低體溫【關】,以提升睡眠品質

隨著時間進入清晨,體溫會上升【開】,人就會醒來



提升睡眠品質的三個「體溫開關」

  • 體溫開關 ① 於就寢的 90 分鐘前泡澡

  • 縮小深層體溫與皮膚溫度差距的方法之一就是「泡澡」。深層體溫具有「升得多、降得就多」的傾象,故泡澡後深層體溫就會驟降泡澡算是能撼動深層體溫的強力開關

  • 睡前做些簡單運動有助於提高體溫,但若運動過度,交感神經就會受到刺激,反而不易入睡。

  • 上升 0.5 度的深層體溫要回到原本溫度需要 90 分鐘,之後才會再降到比泡澡前更低。也就是說,如果能在睡前 90 分鐘完成泡澡,則自就寢起,深層體溫變會繼續降低,一旦與皮膚溫度差距縮小,人便能夠順利入睡

  • 假設預計 23:30 就寢

  • 若沒時間泡澡,馬上就要睡時,淋浴則是最好的選擇。


  • 體溫開關 ② 隱藏在泡腳中的驚人「散熱力」

  • 比淋浴更具效果的速效開關就是「泡腳」以泡腳的方式促進足部血液循環,加強散熱,就能達成與泡澡相同的效果

  • 泡澡很花時間,泡腳則不用。泡澡可以大幅提升體溫,再大幅降低,但較花時間;泡澡的體溫增加幅度不大,但對降低深層體溫很有貢獻,很適合忙碌的商業人士

  • 「穿襪子來溫暖雙腳 => 脫下襪子來散熱以降低深層體溫 => 入睡」是理想的入睡程序,一旦穿著入睡,反而會妨礙足部散熱,無法幫助睡眠


  • 體溫開關 ③ 「調節室溫」以增進體溫的效果

  • 溫度高時,濕度也會跟著升高,濕度過高,人就不會出汗,一旦手腳的散熱被妨礙,睡眠就會受到阻礙

  • 合適的溫度有很大的個人差異,即使開著冷氣睡覺會有體溫下降太多以至於感冒的風險,但只要設定「舒眠模式」應該就能解決多數困擾。

  • 腦部的溫度變化相當類似於深層體溫,入睡時會降低。在「做夢」的快速動眼睡眠中,因為大腦是醒著,腦的血流量會增加,溫度也會稍高。

  • 考量呼吸道暢通這點,枕頭高度低一些比較好



將入睡模式化的「大腦開關」

  • 旅行時睡不著的經驗,大家應該都有遇過。環境一旦改變,大腦變會有所反應,人就可能失眠。

  • 不論好奇心再怎麼旺盛,入睡前的人腦都不喜歡面對挑戰。如何保持「照常」,正式將大腦開關切換至休眠模式的重要線索。

  • 大腦開關 ① 「單調法則」

  • 在高速公路開車,因為風景、車速毫無變化,因為單調無聊而感到愛睏。達成「單調狀態」(monotonous) 正式切換至睡眠的一種大腦開關

  • 睡眠前的娛樂以不用腦、可輕鬆享受的類型為佳。「無聊」這件事平常不太受歡迎,但卻是睡眠的好朋友,因為無聊可以關閉大腦,深沈的睡眠便會到來

  • 睡前應盡力排除任何能促進交感神經活絡的事物,否則就算睡著,黃金 90 分鐘的品質也不好。

  • 「伸展運動」能帶來優質睡眠,但若是做得太認真、太過度,大腦變會積極地活動起來,這會造成睡眠遠離的因素。


  • 大腦開關 ② 正確的數羊方式

  • 「一隻羊、兩隻羊・・・・」並非正確的數羊方式。英國及美國人的數羊方式其實是「sheep, sheep, sheep …」,據說 sheep 聽起來像是低沈的呼吸聲,有引誘入睡的效果

  • 坐電車會想睡,是因為有節奏地搖會能促進睡意產生或讓人放鬆,因為電車的晃動是「1/f 波動」,具有「無法預測的空間變化、時間變化和運動」等特徵,是介於「規則」與「隨機」之間的聲音



腦袋也有「不想睡」的時候?

  • 「腺苷」(Adenosine) 是一種具「抑制作用」的神經傳導物質。咖啡可以提神、抑制睡意,是因為咖啡因會妨礙能讓人想睡覺的腺苷的作用。

  • 根據研究發現,在平常就寢時間的前兩個小時左右,是最難入睡的。這一段大腦拒絕睡覺的時間區域,稱為睡眠禁區 (forbidden zone)。

  • 很多人會因為明天要早起而提早睡覺。然而,「提早一個小時睡」的做法侵入了睡眠禁區,因此很難達成。反之。若懂得睡眠禁區現象的話,就會知道「照原本時間就寢,少睡一小時」的做法較有可能成功讓自己入睡,並確保睡眠品質

  • 睡眠的特性是「往後移很容易,往前移很困難」。一天內可輕鬆移動的時間長度為 1 小時,這和適應時差很像,8 小時的時差需要 8 天來適應,所以要在一天內改變睡眠模式相當困難。

  • 若你無論如何當想提早 1 小時入睡的話,我建議可以提早 1 小時泡澡,並配合一些輕鬆地伸展運動來刻意提高體溫

  • 在睡眠的世界裡,時程最為關鍵。若是想確保睡眠品質,首先請固定起床時間。一旦成功建立睡眠模式後,接著就要固定睡眠時間時間,就算無法每天都做到,也一定要固定基本的就寢時間將固定的入睡時間設定於大腦,黃金 90 分鐘也會被模式化

  • 雖說藍光對視網膜不好,但藍光有助於清醒及能力表現的提升。我們不用對強度低的藍光過度緊張,但至少睡前要避免一些會強化藍光影響的行 (例如,在全黑的房間裡長時間看手機等),才是明智之舉

  • 清醒與睡眠是一體兩面的,「良好的清醒度可導致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會帶來良好的清醒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