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1/06/01

[閱讀筆記] Algorithms to Live By - 前言:為什麼我們能跟電腦學決策?

 前言:為什麼我們能跟電腦學決策?

  1. 說到演算法,許多人聯想到的是大數據、大政府與大企業神祕難解的算計。這類算計在現代世界基礎建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但稱不上是實用智慧或人生指南。演算法其實是解決問題的一連串步驟,而且範圍比電腦廣、歷史也更悠久。早在機器使用演算法前,人類就已經在使用它們了

  2. 用到演算法的領域不只數學。參考食譜做麵包、依照圖樣打毛衣、,或是用一定方式用鹿角末端敲擊燧石,在燧石形成尖銳的邊緣 (這是製作精細石器的重要步驟),都是依據演算法在做事。早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科技就蘊藏演算法

  1. 我要看幾間房子才要決定買哪間?我要在停車場繞幾圈才要決定停哪個位置?賣房、賣車要忍耐多久才能等到更好的價格?要相親幾次才要決定哪一位才是我的終身伴侶?當我們在做選擇時,總是在「錯過好機會」與「說不定還有更好機會」兩者間徘徊、猶豫不決。你取得的資訊越多,越能掌握真正的好機會,但在這之前錯過好機會的機率也越高。例如你要看過一陣子才知道什麼房子才是好房子,但是當你建立此標準後,你也可能已經錯過好房子。

  2. 數學家提出 37% 法則 (最佳停止問題,optimal stopping) 來協助我們解決上述問題,這不只是尋找與放棄之間的平衡點,也是經過驗證後的最佳解決方案。37% 法則就是將願意花掉的總時間乘以 37%,就是最佳決定的時刻。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你想要在一個月之內租到房子,那個房子是最佳房子的最佳機率,那就是 11 天 (30.37=11.1),也就是花了 11 天之後,你就要出手了。只要找到比你先前看過的房子更令人心動的房子,就立刻動手,不要猶豫,這就是最佳決定的時間點,因為你花再多時間也不可能找到更好的了

  3. 37%法則也可用於決定人生伴侶這件事,假設從 18 歲開始,我們就汲汲營營於尋找另一半,至 45 歲左右為止。那依據最簡單的加減法與乘法 ((45-18+1)37%=10.36),決定終身伴侶的時間點約落在 28 至 29 歲之間 (18+10.36=28.36)。如果那時你已經有合適的伴侶,那就可以考慮結婚,因為以後也找不到更好的。(https://reurl.cc/WEkr57)

  4. Carl Sagan 曾說:科學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思考方式。即使混沌的難以進行嚴謹數值分析或有現成答案的狀況,運用直覺和簡化問題後加以思考得到的概念,也能讓我們了解關鍵問題和獲得進展。

  5. 直接了當的計算 (如 8542765=6,534,630) 對於電腦而言輕而易舉,但是跟人類交談、修復損壞的檔案或下贏一盤圍棋等,這類沒有明確規則、缺少必要資料,或是必須考慮多如繁星的可能才能找到正確解答的問題,才是電腦科學最大的挑戰。研究人員為了解決極端困難的問題而開發的演算法,已經使電腦不再仰賴繁重的計算,相反地,執行實際工作必須接受機率,為了省時而不那麼講究精確,還要懂得運用近似法

  6. 本書將探討的演算法,可以針對每天面臨的挑戰,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把電腦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討用到你我的日常生活中

演算法

日常生活應用

最佳停止問題

(Optimal Stopping)

何時該大膽跳過,何時又該留意機會

開發與利用取捨

(Explore / Exploit)

如何在嘗試新事物和享受原本喜愛的事物間找到平衡點

排序理論

(Sorting)

教我們如何以及是否應該整理辦公室

快取理論

(Caching)

教我們如何把物品收進櫥櫃

排程理論

(Scheduling)

教我們如何安排工作


  1. 真實世界並非數學家描述的那麼條理分明與嚴謹,真實的規則其實違反我們內心的合理性,包含:

真實世界的規則

① 不一定要考慮所有選擇

② 不一定非得追求看起來最好的結果,偶爾可以製造混亂

③ 看到紅綠燈就停一下

④ 相信直覺,不要思考太久

⑤ 放鬆,拋個硬幣

⑥ 寬恕,記住這個教訓就好

⑦ 誠實對待自己


  1. 本書將帶你深入了解各類日常生活問題,以全新方式觀察人們遭遇的各種困境背後的美麗結構,認識人類和電腦的解決方式融合程度極高,還將獲得更深刻的東西:我們會有描述周遭世界的新詞彙,並且擁有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2. 21 世紀的 AI 專家主張「有界限的最佳化」,意即權衡時間與誤差後,選擇最適合的演算法,是開發實用智慧代理的關鍵。曾參與撰寫 AI 書籍、暢銷教科書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 Modern Approach 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科學家 Stuart Russell,以及微軟研究中心管理主任 Eric Horvitz 都曾提到這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