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0/04/05

[閱讀筆記] Making Ideas Happen - Overcoming the Obastacles Between Vision and Reality (3/6)

  1. 記住,你並不是根據你想要花多少時間在此專案,決定要將此專案放在光譜哪個位置。你要根據專案的重要性,來決定你要花多少時間與精力在它身上放在 Energy Line 中,Extreme 位置的專案,一定是最重要、值得你花最多精力的專案,你要根據其經濟與策略價值來進行評估
  1. 當你將專案放到 Energy Line 後,就會浮現兩個問題:
    1. 你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哪的專案上?
    2. 你是否聚焦在正確的事物?
  2. 團隊的精力是有限的資源,但是領導者很少妥善管理。領導者應給予清楚的方向,告知團隊成員那些 Action Steps 應優先執行,以及給予多少時間。
  3. 我們很容易被緊急的事情打斷,也傾向趕快去處理緊急的事情,例如處理 in-box 中的 e-mail、回覆客戶來電,如此一來,你根本無法去追求長期的目標。記住,「緊急」不等於「重要」
  4. 每間企業的資源分配,每天都不斷在「長期專案」與「日益增加的營運需求」中拉鋸。若企業不斷地將時間與精力都投注在「緊急項目」,「更重要的專案」就會永遠地被延後
長期專案
日益增加的營運需求
發展新的想法
維持日常營運
More important items
Urgent items


  1. 透過確認事情的優先順序,你才能避免被緊急的事務綁住,無法發展長期目標。你必須變得更有紀律,使用方法來讓你更容易分辨事情輕重緩急與專心。以下有幾點建議:
如何確認事情的優先順序
說明
❶ 保有兩份清單
  • 將你的 Action Steps 建立兩份清單,urgent items 與 important items
  • 長期目標值得擁有自己的工作清單,避免與日常緊急項目產生資源競爭。
  • 當你擁有兩份清單,你就可以安排不同的時段,聚焦於不同的清單
❷ 選出五個最重要的專案
  • 你必須承認,妥協是必要的。通常最重要的專案清單,至多只會有五個,因為你的精力有限。所以,你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五個專案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
  • 當緊急的事情突然出現時,你就被迫把專注力從重要的事情轉移到 urgent items。
  • 你或許會很驚訝地發現,你花了好多時間在 off-list items。
❸ 訂出每日 focus area
  • 訂出每天你規劃要聚焦、最重要的五項 Action Steps
  • 這五項 Action Steps 是你必須在睡覺前必須完成的項目,你必須每日持續檢視自己是否有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物上
❹ 內心不要受到 urgent items 影響
  • 當緊急的事情發生時,很容易引起內心焦慮。開始憂心我們會因此分心、浪費時間、影響重要專案的執行進度等。
  • 內心的焦慮起因於對 urgent items 的未知,你要把 urgent items 細分為多個 Action Steps,並且重新分配你的精力
  • 當你採取行動,完成 urgent items 的 Action Steps 後,你內心就不會再受到 urgent items 的影響
❺ 不要去處理已指派的 urgent items
  • 即便你已經指派營運責任給他人,你還是會忍不住去處理 urgent items。你內心可能會想:喔,這很快,我一下子就處理完了。漸漸地,你的花費在 urgent items 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多
❻ 建立當責表
  • 列出重要事項與當責人員,才能讓團隊成員知道自己要負責什麼事情,讓別人知道若要詢問某個任務的事情要去找誰,簡化你的團隊運作


  1. 人都有拖延的傾向,理由不外乎等待新的想法,覺得現有作法還不完善。正確的做法應是採取漸進式的行動 (incremental action),持續往前進是執行關鍵。
  1. 事實上,創造力與天份無關,與生產力比較相關。為了要找出可行的想法,你必須去嘗試許多無效的想法。這單純是數字遊戲。
  2. 當人們在說他們需要新的想法時,通常他們一定都有想法,他們真的想說的:不知道如何執行想法
  3. 在會議中,針對某些想法來達成團隊共識,也是一種拖延。正確的方式,應是快速做出雛形,驗證此想法是否可行,快速排除不可行的想法 (fail fast)。
  4. 睿智的創意團隊領導者必須了解,創意產生的過程,需要一位冷靜的馴獸師,用來馴服因新點子而過度興奮的野獸,並輔以健康的懷疑態度。你必須說 no 的次數多於 yes。並且,你需要建立起團隊文化,當有需要時,就要 kill ideas。
  1. 理想的會議形式應該是:將想法轉換成 Action Steps,接著將 Action Steps 指派給當責的人員並指定截止日期。但是大部分的會議,僅止於資訊交換,沒有產生任何可執行的結果 (actionable outcome)。若是如此,用 e-mail 告知與會人員即可,不需召集大家來開會。
  1. 有關開會,有以下建議
開會的建議
說明
❶ 不要因為禮拜一就開會
  • 廢除沒有 actionable agenda 的例行會議
  • 沒有特別原因,只因為是禮拜一 (或是其他天) 就召集相關人來開會,是毫無意義的。缺乏議程,這種例行會議會變成每個人在更新自己的進度。
  • 開會等於要與會者放下手邊的工作,成本是很高的
➋ 在會議結束前,檢查是否有列出完整的 Action Steps
  • 在會議結束前,花幾分鐘檢視是否列出完整 Action Steps,檢視有無遺漏或重複的 Action Steps,並指派當責人員與完成日期
➌ 取消 nonactionable meetings
  • 當會議結束發現沒有任何 Action Steps,你就有責任去質疑開會的目的。
  • 取消無意義的會議,可以提升團隊生產力,保留團隊成員體力
❹ 執行站立會議 
(standing meetings)
  • 當開會成員都是站著的時候,漫長、沒有重點的會議,比較不會發生,因為站久了會累
➎ 不要因為自己缺乏安全感就召開會議
  • 對團隊領導人來說,開會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消除疑慮。有些狀況,領導人無法得知團隊成員在做什麼,所以召開會議請每個人說明自己目前在做什麼。
  • 領導者應體認召開會議的成本,並透過其他方式來建立團隊間的信任感與當責感
➏ 會議時間不應以小時為單位
  • 若有清楚的 actionable agenda,你可以很快地在 10 分鐘或 30 分鐘內解決要討論的問題,不需要預設會議一定要至少 1 小時
➐ 會議的價值一定是透過 Action Steps 或其他有意義的事物來衡量
  • 專案管理會議的價值,應該透過所產生的 Action Steps 來衡量
  • 有時候,我們會有具體但是 nonactionable ojbectives 的會議。無論是要調整眾人的目標、說服大家進行改變等,這些都是 nonactionable ojbectives,這些就不是透過 Action Steps 來衡量會議價值,例如:
企業文化轉型會議的價值,應該透過與會成員共同的理解 (shared understanding) 來衡量


  1. 蜥蜴腦 (lizard brain) 是人腦中掌管與理性思考無關的部分,也被科學研究證實是掌握本能的古老部分。通俗地說,lizard brain 並不是用我們大腦所掌管的擅於分析且理性的那塊結構,而是大腦中掌控著感情用事、緬懷過往的另一部分區域。這也可以從英文詞組的前面一個單字 Lizard 可以看出:蜥蜴是爬行動物,屬於原始種群,其行為大部分時間往往是受遺傳和經驗而非理性思考所控制的。(https://bit.ly/2M8Ngqb)
  2. 股市中股民往往與財富擦肩而過,其根本原由之一是人們往往受到蜥蜴腦的影響。大部分的人在做理財的判斷時,並不是用我們大腦中擅於分析且理性的那塊結構,而是交給常常感情用事、緬懷過往的 lizard brain 處理;正因為非理性的任意運作,導致股民與炒家和資本市場一起瘋狂。(https://bit.ly/2M8Ngqb)
  3. 我們為什麼在交付執行結果時,最後總是會卻步,就是蜥蜴腦作祟。例如,作家將手稿交給出版社前,蜥蜴腦就會說:「出版社會笑你寫出來的手稿!」此時,作家就會退縮。蜥蜴腦會干擾你的執行,放大你的內心恐懼,讓你想要縮手、打安全牌。你要做的,是讓你的蜥蜴腦安靜,放手去做、有毅力地執行
  1. 創作需要自由與開放;但是,做事要有產能,就需要限制。想像你在做一個毫無需求界限的軟體專案,是沒有做完的一天。
  1. 限制是執行的引信。當你沒有給予任何限制,你必須去找出來。你可以從稀少的資源開始找起,通常是時間、預算與人力等。接著,進一步定要定義你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會面臨的限制。不要對限制感到挫折,你反而要擁抱限制,將其視為專案的參數,端視你如何調教,讓團隊產能最大化
  2. 在專案進行過程中,要定期召開挑戰會議,不要害怕改變,反而要質疑原有專案執行計畫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有無遺漏重要事項?有沒有需要改變的地方?若有,則產生與執行需要變更的項目。
  1. 盡量避免最後一刻的改變 (last-minute changes at the end),這通常是蜥蜴腦 (lizard brain) 作祟,到最後一刻才想改東搞西、猶豫不決。但是,若是在專案上線前,發現重大缺失時,是否需要做重大改變?此時,你必須衡量 last-minute changes 的成本與效益。改變的想法來自情緒上的自我質疑 (lizard brain),還是是真的缺失?衡量將有缺失的產品先上線 vs. 等到功能完善後才上線,兩者間的效益與成本。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