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ruptive technology s-curve: 破壞性技術通常會浮現在新的市場,在自己的軌跡與價值網絡運作,當可以滿足現有市場客戶的效能需求的話,disruptive technology 就會開始進攻現有市場,並以驚人的速度擊潰現有廠商。因為現有廠商會受到舊有思維綁架,繼續大舉投資在 sustaining technology,未察覺競爭的本質已經改變。(下圖中,兩條的不同的 curve 代表就是不同的 value networks)
- 根據研究發現,已經成功的企業對於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改變所需發展的必要的技術,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但是,如果企業同時要發展 sustaining 與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話,勢必會發生資源競爭,由於 sustaining projects 擁有企業最強大的客戶需求,一定可以取得大部分的資源,導致市場較小、較無法滿足現有客戶需求的 disruptive technology 很難取得足夠的資源,已經成功的企業也就因此難以發展出第二條 S-Curve,這也給市場潛在進入者的可趁之機
- established firms 對於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常見決策步驟
決策步驟
|
說明
|
⓵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were first developed within established firms
|
|
⓶ Marketing personnel then sought reactions from their lead customers
|
|
⓷ Established firms step up the pace of sustain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
|
⓸ New companies were formed, and markets for the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were found by trial and error
|
|
⓹ The entrants moved upmarket
|
|
⓺ Established firms belatedly jumped on the bandwagon to defend their customer base
|
|
- Technology s-curve 常用來預測 emerging tech. 是否有機會取代 established tech.。當 established tech. 的進步斜率 (slop) 漸趨平緩,emerging tech. 的進步斜率 (slop) 超過前者的轉折點 (inflection point) 時,此時技術取代的時機點就開始發生,取代的速度也會又快又急,若 established firm 沒有抓住此時機點,競爭優勢將快速流失
- 對 established firms 來說,無論他們是否擁有發展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技術能力,如果他們現有客戶要求,他們就會安排與規劃資源來發展或取得所需擁有的技術能力,一切是看要不要做
- Value networks (價值網絡) 強烈地定義且限制企業可以做與不可以做的事情。established firms 在面對科技變遷時,Value networks (價值網絡) 所造成的影響有:
① Value networks 深深地影響企業聚焦的資源與能力,也阻礙企業的創新能力
|
|
② Value networks 會根據未來商業化成功的可能性來決定是否要投入資源
|
|
③ Established firms 因為現有客戶的需求而忽視 disruptive tech.,當兩條技術軌跡產生交叉時,value networks 也會產生變化,此決策會變成非常致命
|
|
④ 在創新這方面,新進公司相較於 established firm 擁有 attacker's advantage,established value network 會阻礙創新
|
|
⑤ 儘管 attacker’s advantage 與 disruptive tech. 改變有關,但是 attacker’s advantage 的本質是改變 value network 的策略與成本結構而非技術
|
|
- 挖土機業者也是面臨相同的困進,established firm 忽略了客戶下個世代商品的需求,著眼於發展更大、更好、更快的 cable excavators,想盡辦法把客戶從競爭者中搶過來。對於 established firms 來說,此時此刻,想盡辦法獲得成長、增加市占率,比發展 hydraulic backhoes 來得重要。在 hydraulics 技術發展初期,established firms 還沒受到任何影響,因為技術還不成熟、效能無法滿足現有市場的客戶,等這些問題都解決後,established firms 的市佔率就會快速衰退,即便查覺到要追趕也為時已晚
- 將 established firms 囚禁 (captive) 的不僅僅是現有的客戶,established firm 也囚禁於現有 value network 中的財務結構、組織文化等,也阻止它們對於 disruptive tech. 下個浪潮做出及時的投資
- 三個造成 established firm 進入 downmarket 的主要障礙有
- 現行 Upmarket 毛利較高
- 現行 Upmarket 中客戶群較多且確定
- 由於上述原因,無法將資源移向毛利較低的 downmarket
- Disruptive tech. 或許在初期品質粗糙,功能或效能方面無法滿足現有客戶的需求,所以只能先在 downmarket 發展,但是當品質逐漸改善,功能與效能接滿足現有客戶需求時,就會往上向 upmarket 進攻
- Established firms 在 disruptive tech. 中遭逢挫敗,其原因並不是它們在新科技的領域缺乏適當的技能,或是他們無法在產業保持龍頭的能力。只要這個 disruptive tech. 是由他們的客戶所提出的,established firms 一定會匯集內部專家、資金、供應商與精力,有競爭力且有效率地將所需要的技術進行實作與商品化
- Established firm 在 disruptive technology 遭逢失敗,與公司管理好壞關係不大,這並非影響公司未來命運的主因。好的管理者會仔細記錄與了解客戶未來的需求,指認出那些技術最適合用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並投注資源進行開發與實作,但是這僅限於 sustaining technology,若遇到 disruptive technology 反而變成致命傷,因為好的管理會將 disruptive technology 拒於千里之外
- Established firm 常在 disruptive technolgy 的戰役失利,其原因有:
- 資源相依性 (resource dependency):現有的客戶會有效地控制企業的資源分配
- 缺乏足夠的成長需求:disruptive technology 初期只會在小眾市場發展,但是小市場於法滿足大企業的業務成長需求
- 無法確定未來成功與否:disruptive technology 最終的應用與市場無法事先確認,但是別忘了,失敗為成功之母
- 自我限制:組織的能力端視組織成員的能力,組織的核心能力存在於內部的流程、價值觀,但是這樣的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反而是面對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障礙
- 技術吸引力:技術的提供未必能等於市場的需求,成就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產品屬性對於 established firm 未必會感到有吸引力,但是在 emerging markets 卻是深受珍視的價值
- 成功管理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主管,主要原因有:
- 找到對的客戶,另起專案進行研發與商品化:他們會在組織中成立專案,找到對的客戶,進行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研發與商品化。當主管將 disruptive innovation 放到對的客戶,當這群客戶的需求增加時,此 disruptive innovation 就可以得到所需的資源
- 用小組織發展 disruptive technology:在組織中發展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專案組織規模要小,雖然小,但是也必須獲得令人興奮的小的發展機會與小勝利
- 不斷地試誤、學習:它們會計劃盡早失敗 (fail early) 且以較低廉的成本搜尋 disruptive technology 可運用的市場,在發展的過程採取迭代 (iteration) 的方式進行試誤、學習與再試誤。
- 發展新市場所需的技術:當進行 disruptive technology 商品化時,他們會發展新的市場所重視的 disruptive products 的屬性,而非搜尋主流市場中,可以與 sustaining technology 一較高下、具突破性發展的技術
- 資源相依論 (resource dependency) 學者認為,決定企業資源應該投注在哪邊的人,是主要獲利來源的客戶,而非主管,決定的力量是從組織外部來的,並非內部。
- 在面對 disruptive technology 時,成立一個獨立的組織,並與 emerging customers 合作,才會擁有較高的成功機率。不要試圖說服 existing customers,這會徒勞無功。
- 一家好的公司,好的資源分配流程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es) 會被設計為剔除客戶不想要的提案,如果是客戶不想要的產品,就不會獲得資金進行研發;如果是客戶想要的,就會獲得資金。
- 資源分配與創新像是一個銅板的兩面,若新產品研發專案獲得足夠的資金、人員與管理者的注意力,才有成功的可能;若缺乏這些資源,註定會凋零
- 若希望能在 disruptive technology 獲得成功,與其與資源依賴力 (forces of resource dependence) 對抗,不如好好利用這股力量。你反而應該成立一個獨立的公司 (如新創事業子公司, 即 spin-out strategy, 將新事業分割成為子公司的策略),來讓 disruptive technology 商業化。擁有獨立的組織,才能擁有獨立的 cost structure 與 value network,不會受到現有的 cost structure 與 value network 的影響及束縛
- 如同 Quantum 與 Control Data 做的,將研發 disruptive technolgoy 的工作轉移到現行組織外的獨立組織,使其擁有完全不同的 value network,依賴適合的客戶回饋,讓獨立的組織使用強大的資源依賴 (resource dependency) 才有比較高的成功機率。好好使用資源依賴而非對抗資源依賴,與人類學習飛行一樣,與其對抗地心引力,不如好好理解基本的大自然法則、地心引力、白努力原則 (Bernoulli’s principle) ,人類才因此發明飛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