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2/07/08

[閱讀筆記] The Math of Life and Death - ㊆ 易感者、感染者、排除者:將疾病控制在我們手中 (Susceptible, Infective, Removed: How to Stop an Epidemic)

 

  1. 聲勢日益浩大的反疫苗接種運動,令全人類暴露於風險中;利用數學,我們才能對抗全球流行病。在種種攸關生死、希望能將疾病從地球掃除的作為中,數學正是一切核心。

  2. 👩‍🔬🧪🧫💉 在 18 世紀,天花死亡率 20%、接種天花疫苗死亡率是 2%。1766年瑞士數學家 Daniel Bernoulli 第一次嘗試用統計數據分析問題。當時的數據目前仍被保存著,這個數據被用來分析天花的傳播和死亡率,並以此證明疫苗的效力。根據最後的分析結論,在天花肆虐的年代,只有 43% 的嬰兒能活到 25 歲;如果全民都接種天花苗,將有 50% 的嬰兒能活到 25 歲,當時的醫療水準不高,此增長顯示疫苗有大幅改善存活率。

  3. 傳染病 S-I-R 模型 《The Model Thinkerhttps://reurl.cc/DZWd4m

S-I-R 模型說明

S (Susceptible,可能感染者)

有可能感染疾病的人

I (Infective,感染者)

確實染病、能傳染給別人的人

R (Removed,排除者)

已染病且痊癒或死亡者,不再是傳播病毒者

基本傳染數

  • S-I-R 模型設定了一個臨界點,稱為「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以 R0 表示。R0 等於「接觸機率」乘以「傳播機率」除以「復原機率」疾病的 R0 如果 > 1,則可以透過人群傳播;如果 R0  < 1,則疾病會逐漸消失

  • 例如,流行性感冒的 R0 = 3;而透過空氣傳播的麻疹是 15;透過性接觸和共用針頭傳染的 HIV 病毒是 4。

  • 估算 R0 的大小時,並不會假設人們因疾病而改變日常行為。但實際上若學校受到蝨子侵擾,家長可能會將小孩留在家中,藉此減少接觸機率;或者,家長可能會幫小孩剃頭,藉此降低接觸時的傳播機率,這些動作都會降低蝨子傳染的 R0

疫苗接種閾值 (vaccination threshold)

  • 如果沒有疫苗,隔離是一種高成本、但能解決疾病傳播問題的選項。如果疫苗已經研發成功,接種疫苗能有效預防疾病傳播,甚至不必所有人都接種疫苗,就能避免疾病傳播。

  • 「疫苗接種閾值」(vaccination threshold) 代表需要接種疫苗來避免疾病傳播的臨界相關人群比例,由模型可以推導出計算公式為:疫苗接種閾值大於或等於「R減 1 之後,除以 R0

  • 疫苗接種閾值的大小,會隨著基本傳染數的增加而提高。若要避免基本傳染數為 6 的脊髓灰質炎(會造成小兒麻痺症)傳播,5/6 的相關人群必須接種疫苗;但若要避免基本傳染數為 15 的麻疹傳播,則需要 14/15 的相關人群接種疫苗。

  • 推算出疫苗接種閾值,有助於制定公共衛生政策。如果接種疫苗者的占比太少,則疾病會持續傳播,因此,政府通常會接種超過SIR模型估算閾值的相關人群比例。而像是麻疹、脊髓灰質炎這類基本傳染數極大的疾病,政府會要求每個人都要接種疫苗

  • 有些人擔心疫苗會帶來副作用,因此不願參與疫苗接種計畫。如果擔心的人只占總人口一小部分,其他絕大多數人接種了疫苗之後,也能避免疾病傳播給未接種疫苗的人,流行病學家稱這種現象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這等於是:選擇不注射疫苗的人,搭了注射疫苗的人群的順風車。

S-I-R 模型告訴我們

  • 透過自我隔離此簡單的方法,就能減少疾病傳播機會,進而縮小疾病爆發規模

  • 許多餐飲業、學校、醫院的從業人員,都存在許多勉強出勤的狀況,勉強出勤 (presenteeism) 只會導致更多人生病,降低整體效率。如果你身體不適,就不該去上班。如果你待在家直到康復,就是讓自己從「感染者」重新分類為「排除者」

  • 勉強出勤最嚴重的是餐飲業,單單在美國, 2009 ~ 2012 年間就發生超過 1000 起的諾羅病毒感染事件,影響 21,000 人,而其中 70% 與服務人員生病有關。

  • 疫情最後消散是因為沒有感染者 (Infective),而不是因為沒有易感染者 (Susceptible)


  1. 接觸者追蹤 (contact tracing)

說明

  • 流行病學專家不斷追溯許多受感染的世代,直到最初發病的那一個病例,也就是所謂的「零號病人」。

接觸者追蹤的功用

  • 了解病毒傳播的複雜模式,設法預防未來再次爆發,讓我們能及時應對、控制疾病傳播。

  • 任何人只要曾與感染者在潛伏期內有直接接觸,就必須隔離到證明未受感染為止;如果在隔離期間發現確實遭受感染,就須繼續隔離,直到確認不會再傳染該疾病為止。


  1. 以 SARS 為例, R= 2,第一位患者是零號病人,會將 SARS 傳染給兩個人,這兩個人會再傳染給其他兩個人,以此類推。如果繼續這樣傳播,過了 10 代,就會超過千人被傳染;再過 10 代,總數將超過百萬人。

病毒傳播圖

病毒的發展

  • 正如迷音的病毒式瘋傳、金字塔型騙局的擴張、細菌菌落的成長,R0 所預測的指數成長多半在幾代後就無以為繼。因為易感染者與感染者的接觸率逐漸降低,爆發最後最有高峰,接下來就是下降。

  • 最終,就算已經沒有剩下任何感染者,疫情正式結束後,還是有一些易感染者從頭到尾都未受感染。

影響 R0 值的三項因素

  • ① 人口規模、② 病毒傳染力 (force of infection)、③ 病患康復或死亡速度

    • ① ② 增加,R0 值增加,越可能會大爆發;

    • ③ 增加,R0 值降低,康復快代表能將疾病傳染給他人的時間越短,疾病爆發可能性就越小。

  • 對我們來說,只有前兩項是可控的;雖然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來治療,但康復或致死率是由治病病原體本身特性決定。

Re (有效傳染數,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 指的是在疾病爆發過程的特定時間點上,每位感染者平均造成的續發感染人數 (secondary infection)。如果透過醫療干預將 Re 值 < 1 ,疾病就終將消散

R0 值與疾病影響程度之間的關聯

  • R0 值對疾病控制很重要,但無法告訴我們疾病對患者的影響有多嚴重。麻疹的 R0 值約 12 ~ 18, Ebola (伊波拉病毒) 的 R0 值約 0.5,雖然麻疹傳播迅速,但與致死率高達 50%~70% 的 Ebola 相比,只能說小巫見大巫。

  • 致死率高的疾病,通常傳染力很低,因為太快殺死病患,就會降低傳染機會;只有災難片才會看到致死率高、傳染力高的疾病

  • 雖然高致死率會提升對某個疾病的恐懼,但相較之下,R0 值高、致死率低的疾病,可能因感染人數更多,最終導致更多人病故


  1. 想減少疾病傳播,最有效的選項之一就是「接種疫苗」,讓民眾從易感染者 (S) 變成排除者 (R),有效降低易感染者規模。然而,接種疫苗屬於預防措施,目的是減少疫情爆發的可能性;當疫情大爆發,想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有效疫苗的研發與測試,往往是天方夜譚。

  1. 對付動物的傳染病,最有效的方式是「撲殺」,此舉能快速降低 Re (有效傳染數,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到 1 以下。英國在 2001 年陷入口蹄疫風暴時,除了撲殺遭感染的動物以外,並採取「環形範圍撲殺」(ring culling),將受感染的農場的半徑三公里內的動物 (不管是否有受感染) 全面撲殺,藉此讓傳染期從三週縮短到只剩幾天,快速且大幅下降 Re 值。撲殺未感染的動物,就是減少易感染的動物 (與Re 值相關因素之一),從數學上就可以得知此舉能減緩疾病傳播

  1. isolation 隔離 / quarantine (隔離)檢疫 (https://reurl.cc/XlOxRD)

隔離 / 檢疫

說明

Isolation 

將已經患病的人跟健康的人隔離開來,避免傳染疾病

Quarantine 

隔開或限制可能與患者接觸的人的行為,看看他們是否有被傳染


  1. 若是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爆發疾病,無法實施撲殺的手段。然而,隔離檢疫 (quarantine) 與隔離 (isolation) 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方法。將已感染者隔離 (isolation),可以降低傳播速度;隔開或限制可能與患者接觸的人的行為 (quarantine),則可減少易感染者族群。兩者都可降低 Re 值。

  1. 歐洲最後一次爆發天花疫情是 1972 年的南斯拉夫,政府大舉徵用旅館,實施檢疫 (quarantine) 與隔離 (isolation) 政策,快速降低天花傳播。

  1. 對於水痘之類相對輕症的疾病,若將染病與未染病的兒童互相隔離開來,將嚴重影響上課天數。數學模型還證明,若要求健康的孩子居家檢疫,將會讓他們在年紀較大時才感染水痘,將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1. Ebola 傳染期非常的長,在病患死亡後,屍體仍具有極高病毒量,任何與屍體接觸的人都可能遭受感染。更糟糕的是,獅子山的喪禮習俗,包含撫摸屍體,當地因喪禮而導致疫情大爆發。💀 根據 2014 年的研究,Ebola 的新增病例有 22% 來自喪禮,自從限制喪禮儀式後,終於控制 R0  值,並在 2016 年宣告疫情結束。

  2. 兒童疾病會以週期性爆發模式反覆出現,原因在於 Re (有效傳染數) 值會隨著易感染的族群大小而變動。每次疫情大爆發,就會有大批沒有抗體的兒童遭到感染。

  1. 群體免疫 (herd immunity) 是指,當免疫族群夠大,就足以減緩、甚至阻止疾病傳播,好比各種兒童疾病爆發之間會出現休眠期。這種群體效應有個令人意外的特性,不需要每個人都對疾病免疫,就能讓所有人口得到保護,只要讓 Re (有效傳染數) 值 < 1,傳播鏈就會斷掉,使得疾病無法傳播

  2. 群體要有多少比例才能達到免疫, R0 (基本傳染數) 是決定關鍵。假設有個人感染致命流感,假設他在為期一週的傳染期遇到 20 個易感染者,並傳染給其中的四個人,這流感的 R0 (基本傳染數) = 4、 Re (有效傳染數) = 4【圖一】;假設有一半的人曾接種疫苗,這流感的 R0 (基本傳染數) = 4、 Re (有效傳染數) = 2 【圖二】;假設有 3/4 的人曾接種疫苗,這流感的 R0 (基本傳染數) = 4、 Re (有效傳染數) = 1 【圖三】。對於 R0 (基本傳染數) = 4 的疾病,需要讓 3/4 的人接種疫苗,才能讓 Re (有效傳染數) < 1;換言之,若想達到群體免疫門檻,未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不能超過 1/R0

【圖一】

【圖二】

【圖三】


  1. 舉例來說,水痘的 R0 (基本傳染數) = 10,也就是必須讓 9/10 的人免疫,才能讓剩下的人受到保護;麻疹的 R0 (基本傳染數) 約 12 ~ 18,需要92% ~ 95%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行。

  2. 事實證明,只要經常、仔細洗手,這個簡單舉動就能讓流感之類的呼吸道疾病 Re (有效傳染數) 值大幅減少 3/4。而對於某些疾病,更可能已經足以讓 R0 (基本傳染數) 值降到門檻值以下,使疾病無法爆發流行。

  3. 接種疫苗是個理所當然、根本無須考慮的決定,不但可以保護自己,更可以保護家人、朋友、鄰居和同事。 WHO 的數據顯示,疫苗每年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只要我們繼續改善全球的施打率,還能再多拯救幾百萬人。疫苗是預防致命疾病爆發的最佳機會,也是讓這些疾病永遠無法造成危害的唯一機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