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2/03/06

【閱讀心得】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 ㊅ We Control Nature for Societal Reasons (我們出于社會原因而控制大自然)

 

  1. 掌控 Nature 的目的在於要達成某種社會結果 (societal outcomes)

  1. 對 Nature 的兩種不同態度

充滿敵意

學會與 Nature 合作

試圖戰勝 Nature,將 Nature 視為 machine

學會自我規範、適應 Nature 秩序,將 Nature 視為需被照顧與澆灌的 garden

💣 物理學家所研發的核彈,是機械性的,是可計算的因果序列的應用。

🌳🌻 設計一種能適應 Nature 的文化,是一種 horizontal activity,與 Nature 共存共榮。

🍎 果園就是將 Nature 視為 machine,乍看之下結實累累,但其並非鼓勵 Nature 的自然生長,是對 Nature 的開發與利用

Garden 會包含 machine,如同 infinite game 會包含 finite game,以此心態,machine 是以服務 garden 為目的

外力驅動,例如用肥料、除草劑,,提供成長所需燃料。

是自然生長、自發性的。生命力無法被給予,只能被發現 (Vitality cannot be given, ony found)。

使用農藥來殺死害蟲,阻礙某些生命體的自然生長,這是違反 Nature

我們無法改變 Nature order,應改變自己,適應大自然的秩序


  1. 大自然既不混亂,也不井然有序。混亂與秩序描述我們對 Nature 的文化體驗 (culture experience)。一場颶風、瘟疫或人口過剩,同時摧毀人類對文明的期待,也遵從另一群人的預期。對前者來說, Nature 是混亂的;對後者來說,Nature 是有序的。

  2. Nature 是無差別性的 (indifference),當你刻意改變 Nature,砍伐數萬年才能產生的熱帶雨林,接下來就是面臨土地沙漠化的問題,且對此問題束手無策。沙漠是自然的、雨林也是自然的,Nature 對其毫無差別性。

  1. 我們希望透過 machine 來提升自己的力量、自由度,並對抗 Nature,這其實是在降低自己的力量、捨棄自主性、讓自己變成 machine。我們使用機器在對抗自我 (we use machines against ourselves)

  1. 藍領與白領階級都在抱怨機械化的工作環境,對自己的工作感到乏味至極。把工作樂趣「吸乾」、分解成「機器人」行為的過程,早在科技將這些工作自動化之前就發生了。這是因為資本主義步步進逼,將工作機械化,最終 AI 取代為資本主義鞠躬盡瘁的你。《The Most Human Human

  1. AI 的興起並不意味就業市場受到感染或罹患癌症,真正的問題是效率。AI 就像蛆療法,牠吃掉你「稱不上是人的部分」,讓我們恢復健康。事實上,我們可能還得感謝 AI 讓我們擺脫機械化程序。《The Most Human Human

  2. 最有效的機器 / 技術,是完全不著痕跡,沒有察覺它的存在。例如,最有效的通訊技術是,將別人的歷史與經歷帶進自己家裡,卻不改變家裡本身;又如,最有效的旅行技術是,讓我們隨身攜帶家的舒適 (comforts of home) ,穿梭於他人的歷史中,但不改變這些歷史。

  3. 我不會在不與其他人使用的情況下使用機器 (I cannot use machinery without using it with other),機器僅僅扮演溝通的媒介。

機器

📞 電話

跟朋友講電話

跟電話講電話

📻 收音機

聽 ICRT DJ 說話

聽收音機說話

🚘 汽車

開車去見朋友

開車


  1. 園丁與畜牧業者的差異

Gardner (園丁)

Animal husbandry (畜牧業者)

Infinite game

Finite game

《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成功的收割,並非花園的生命結束,僅是一個階段 (phase) 的結束。經過冬天讓土地休養生息,隔天春天在進行下一輪的耕種

動物被圈養、強迫進食,其生命所有權歸屬於人類,人類決定動物被屠宰的時刻

重視多樣性、獨特性、自主性

重視一致性、易於管理

Gardner (園丁)

Animal husbandry (畜牧業者)


  1. 機器需要尋找可消耗的能源 (consumable power) ,作為其推進力,也因此直接產生廢棄物 (waste)。現代社會將廢棄物視為不幸,但卻是不可避免的後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