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0/07/03

[閱讀筆記]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3/7)

  1. 總是反過來想,猶如數學家要解出X,得先研究如何才能得到非X (ex. 與其研究如何成功,不如研究如何失敗)。例如,當年幾乎所有人都在試圖修正麥斯威爾的電磁定律,使其符合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然而愛因斯坦卻轉了個一百八十度大灣,修正了牛頓的定律,讓其符合麥斯威爾的定律,結果發明相對論。
  2. Charles Darwin (達爾文,1809-1882)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的工作方式,還特別強調逆向思考;他總是致力於尋求證據來否定已有的理論,無論他對這個理論有多珍惜,無論這個理論是多麼得之不易。相反的,大多數人早年取得成就,然後就越來越拒絕新的、反證性的資訊,目的是讓他們最初的結論能夠保持完整。
  3. 如果你認為客觀態度無足輕重,那就是忽略了來自達爾文的訓誨,也忽略了來自愛因斯坦的教導。愛因斯坦說,他那些成功的理論來自「好奇、專注、毅力與自省。」愛因斯坦所謂的自省,就是不斷地試驗與推翻自己深愛的想法
  4. 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脊椎按摩師也是這樣治病的,但這絕對是一種災難性的思考和處世方式,所以你必須擁有多種思維模型。這些模型必須來自各個不同領域,因為一個小小的院系不可能含括人世間全部的智慧。
  5. 你只要掌握八、九十個模型,差不多可以讓你成為擁有普世智慧的人。而在這八、九十個模型中,真正重要的只有幾個。所以讓我們來簡單看一下,哪些模型和技巧構成了每個人必須擁有的基礎知識,有了這些基礎知識,才能進一步精通某項專門藝術,例如選股:
基礎知識
說明
❶ 數學
  • 你必須能夠處理數字和數量問題。
  • 除了複利原理之外,一個非常有用的思維模型是基本的排列組合原理。這是非常簡單的數學常識,巴斯卡和費馬在一年的通信中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 已有許多教育機構意識到這一點,在哈佛商學院所有一年級學生都必須學習的「定量分析法」,是他們所謂的「決策樹理論」(decision tree theory)。
❷ 會計學
  • 你必須對會計學有足夠理解,才能明白它的侷限
  • 會計雖然是商業活動的起點,但仍舊只是粗略的估算。例如,人類能夠大略估算一架噴射飛機或其他東西的使用壽命,可是光用明確的數字來表達折舊率,並不表示你真正了解實際狀況。
❸ 硬科學 / 
工程學
  • 工程學的品質管理,即使對你我這樣的非專業工程師來說也很重要,這也是以費馬和巴斯卡的數學理論為基礎。戴明帶到日本的品質管理觀念,無非就是這些基礎數學的應用。
❹ 統計學
  • 你至少需粗略了解「高斯分布」(鐘形曲線),大致了解現實生活的許多事件和現象是按照這種方式分布的,所以能做個大致推算。
❺ 心理學
  • 人類的感知器官有時候會短路,大腦的神經線路並非總是暢通無阻,懂得利用這些缺點、讓大腦以某種錯誤方式運轉的人,能夠讓你看到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 然而這又涉及認知功能,認知功能比感知功能更容易被誤導。同樣的,由於大腦缺乏足夠的神經線路等原因,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短路問題。
  • 心理學的基礎,我稱之為誤判心理學,這是極其重要的知識,大約包括大約20個小原則,且彼此相互影響。
❻ 雙軌分析
  • 前者用理性分析法,也就是你在打橋牌時所用的方法,找出真正的優勢和機會等等;後者是評估造成潛意識結論的心理因素,而那些結論卻往往是錯的。
❼ 基本的微觀經
濟學模型
  • 企業競爭的規模優勢:生產的商品愈多,就愈有能力生產該種商品,這是極大的優勢,和經營成敗有很大的關係
  • 社會認同 (social proof):我們會受到其他人認同的影響,因此,如果大家都買相同的東西,我們就會認為這東西很好。例如:可口口樂。
  • 取得壓倒性優勢:例如報社越來越少,在美國,除了少數幾個大城市,所有城市只有一家日報,這跟規模有關.如果我擁有絕大多數的發行量,就能拿到絕大多數的廣告。
  • 但是規模過大就會變成龐大、笨拙、腐敗的官僚機構,且擁有差勁的激勵機制。例如,如果我管一個部門,你管一個部門,我們都有權利處理這件事,就會出現一個潛規則:「如果你不找我麻煩,我也不會找你麻煩,何樂而不為。」於是出現多重管裡及不必要的相觀成本。

  1. 與人溝通必須遵守 5W 原則:你必須說明 who, why, when, where, what。當你回答一個又一個 W ,就能夠更周延的思考。同理,如果告訴人們事情的時候,都能告知原因,對方就更能深刻理解你說的話,也會更重視、更聽從你的話。就算他們不能理解真正的理由,也比較會願意合作。
  1. 正如你想從一個又一個「為什麼」當中獲得普世智慧一樣,在跟別人交流溝通時,也應該把原因講清楚。就算答案顯而易見,把「為什麼」講清楚,仍是明智做法
  2. 經濟確實很像生態系統,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和生態系統一樣,有特定專長的人能夠在某些特定領域中做得特別好。動物在適合生長的地方便能繁衍,同樣的,在商業世界中專注於某個領域,並因而變得非常優秀的人,往往能夠得到他們無法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報酬。
  3. 巴菲特:就網際網路而言,變化是社會的朋友。但一般來說,沒有變化才是投資者的朋友。雖然網際網路改變許多東西,但不會改變人們喜歡的口香糖牌子。蒙格和我喜歡像口香糖這樣穩定的企業,就把生活中不可預測的事情留給其他人吧。
  4. 某些市場的競爭比較理性,能給股東帶來很多收益;而有些市場的競爭卻是破壞性的,摧毀了股東的財富。例如航空公司的股東淨收益都是非常可觀的負數,麥片製造商之間雖然競爭激烈,但是大家都還是能賺到錢。這兩者的差異來自於品牌認同因素,這是航空業所缺乏的
  5. 你必須識別「技術」什麼時候能幫助你,什麼時候又會摧毀你。更好的機器能提高生產力,但最終受益的是購買紡織品的人,工廠什麼好處都沒得到。這道理很淺顯,有些新發明雖然很棒,但只會讓你花冤枉錢,企業就算採用了新機器,也改不不了江河日下的命運。因為錢不會落到你手裡,改善生產所帶來的好處都流向消費者。
  1. 以區域報社為例,有人發明更有效的排版技術,然後你甩開舊技術,買進幾台新電腦,你的錢就不會白花,省下來的成本還是會回到你手上。
  1. 專利權、商標權和特許經營權比較
比較
說明
專利權
  • 政府授與某項發明的創造人在一定時間內製造、使用和銷售該發明的專屬權利。
  • 發明受專利權保護
商標權
  • 標誌某樣商品的名稱、符號等圖案,須經官方註冊,由法律規定僅供該產品的所有者或製造商使用。
  • 也可以指一個人或一樣事物廣受認可的顯著特徵。
特許經營權
  • 指透過簽訂合約,特許人將有權授與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與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約規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經營權。

  1. 在你評估是否要導入新技術時,除了分析可以節省多少成本以外,大多數人都不會進一步分析,多少錢會落在你手裡,多少錢會流進消費者。很多業務都會宣稱,只要你購買這些新技術,三年內就可以把成本回收,這個做了20年後,獲得的年均報酬率 < 4%,這就是紡織業。這不是說機器不好,只是節省下來的錢沒有落到你手裡。成本確實降低了,但是購買設備的傢伙,並沒有得到成本降低的好處
  1. 毀滅性競爭 (competitive destruction):假設你擁有一家最好的馬鞭場,突然間出現了汽車。過不了幾年,馬鞭生意就完蛋,你要麻去做另一種不同的生意,不然從此關門大吉。當新行業出現時,先行者會獲得極大優勢。如果你是先行者,會遇到一種我稱之為「衝浪」的模型:當衝浪者順利衝上浪尖,並停留在浪頭上,就能衝上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但如果沒衝上去,就會立刻被海浪吞沒。站穩在浪頭上而且衝很久的,無論像是微軟、英特爾,包括早期的安迅公司 (NCR),都是如此。
  1. 在漫長的人生中,你只要培養自己的智慧,抓住一、兩次好機會,站上浪尖,你就能夠賺到很多錢。總而言之,「衝浪」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模式。
  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但要擴大能力圈是非常困難的。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你注定要一敗塗地。要弄清楚自己的優勢,只能在能力圈裡競爭。有些優勢可以透過努力獲取,我們多數人在一生中所能做到的,無非就是成為一個地方優秀上的管道工程承包商,畢竟只有少數人能夠贏得世界西洋棋大賽。
  2. 有效市場理論大體上是正確的,市場確實十分有效,投資人很難光靠聰明和勤奮,獲取比市場平均報酬高出很多的收益。人生的鐵律就是,只有兩成的人能夠贏過其他八成的人,事實就是如此。所以,市場既是部分有效的,也是部分低效的。
  3. 股市的交易費用,無非就是買賣差價加上佣金,如果你的交易不是太頻繁,交易費用是相當低的。所以,有些夠狂熱、夠自律的精明人,將會比一般人得到更好的結果。
波克夏做過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坐失良機,我們看到許多好機會,卻沒有採取行動。錯失良機的錯誤是無形的,絕大多數人並未注意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