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9/11/02

[閱讀筆記]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3/5)

  1. 當你開始練習相信自己「夠好」,存在於這個世界有其重要性與價值,重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甚於他人,不會常常委屈自己時,你就有足夠的自我價值與勇氣,去抵抗情緒勒索的手段
  2. 當「真實的自己」得以展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可以被看見,被自我接納,你就會更有勇氣,讓別人看到這樣的你,而且更有機會,遇到願意接納、支持「真實的你」的人
  3. 我們無法忍受自己有「不完美」、「可能失敗」的部分,因為那是「不夠好的自己」,是不能被接受的、應該被剔除的。但是,那個「可能犯錯的自己」,其實是最真實而勇敢的;那個「完美的自己」,是一個符合社會期待,帶著面具與盔甲的「假我」
  4. 當我們越相信自己必須完美,就越不容許自己犯錯,更不能允許自己顯露出那個「真實、可能犯錯」的「脆弱自我」。然後,我們就離自己越來越遠,不相信「真實的自己」是能夠被喜愛、被接納的。如果,連自己都不接受真實的自己了,怎麼還能期待別人可以接受呢?
  5. 在這種「追求完美,不允許犯錯與失敗」的文化,使得我們失去創新的勇氣與能力,讓我們很容易放棄夢想,只能遵循被社會認可的路,一步一步走向別人為我們安排的目標
  6. 犯錯是常有的事情,當我們能夠將「事情」與「自我」分開,我們才有能力更清楚真實自己的樣貌。記住,即使我們能力很好,仍然有可能會犯錯,而犯錯或失敗,只是因為我做不好,並非我不好,從錯誤中吸取經驗,不貳過就好
  7. 身為一個人,我們有感受,也有需求。我們應該要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被「你應該」的教條壓抑,使得兩人互動時,只有一個人的聲音。就算是與權威互動,仍然是兩人關係。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裡,人生而平等,即使職位、身份不同,但彼此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互相尊重、理解。
  8. 我們的傳統文化,教我們如何對權威者「順從」,卻忘了教導我們,如和「學會尊重別人」,以及如何學會「不讓別人不尊重地傷害我們」
  9. 試著問自己:「我總是擔心自己對不起別人,但是,我對得起自己嗎?」此時,或許你才會看得到,深埋在你內心身處的委屈與傷痛
  10. 「自我價值感」是每個人感覺到生活幸福滿足與否的重要依據。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呢?你只要練習「重視自己的感受」就好。
  11. 一個好配合的人,他人也可能在你的「好配合」中,忽略了重視你的需求與感受。當你開始重視、尊重自己的感受時,你開始懂得表達,懂得拒絕,懂得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你會感覺到自己更有力量,更有勇氣,進而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而他人,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聽到你的表達與拒絕,學會了解你,也學會用你想要的方法尊重你,與你互動
  12. 當你不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時,別人可能並不曉得我們需要什麼,而「忽略」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
  13. 「忽略」不一定是他人的「惡意」,而是因為我們的「擔心」。當我們過度單心「如果我表達出我的需求,別人會不會因而討厭我,或覺得我不好相處」,這種想法反而過度放大了「表達需求可能造成的不好後果」,也顯示我們對他人「缺乏信任」。
  14. 練習重視並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只是捍衛自己的權益,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在展現對這個世界與他人的信任
  15. 當兩人互動關係淪於只有一個人可以表達感受,或只為了滿足其中一個人的需求時,這段關係已經不再平衡、不再健康
  16. 你願意信任對方而表達你的感受,那是你的勇敢。但他不願意接受你的感受時,那仍然不是你的錯,因為你仍然可以表達出你的立場,表達出至少你「不想要犧牲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而去滿足他」,這就展現了:你開始有勇氣去為自己捍衛權益,學會保護自己
  17. 你保護、尊重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並未要求他人犧牲自己的需求去滿足你,所以這並不是「自私」;但若他人若要求你為了他的感受與需求,而犧牲你自己的,這就是他的「自私」。因此,在不侵犯、傷害他人權益的基礎下,去重視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是一個尊重並保護自己的展現,也是提升自我價值的一個最好方法
  18. 當你開始「練習重視自己的感受」時,你就是開始「練習把自己找回來」。當你越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再壓抑與忽略時,你也將越來越了解自己,開始感覺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連結越來越深,也會讓你感受到自己存在於這世界的意義
  19. 當你在練習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時,其實也是在練習拉起你的「界線」。你的表達才能讓別人知道:這界限之內的是我的領土,你需要尊重我的感受;而我的感受,正是你不能侵犯的範圍。如此一來,別人才有機會練習尊重你的「界線」、「感受」。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才有機會,感受別人的在意與自己對別人的重要性,進一步感受到:原來,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是個重要的人
  20. 當身邊的人出現情緒時,我們可能會戰戰兢兢,採取一些行去因應策略
討好
       當他人只要使用較為明顯的負面情緒,可能就會造成你很大的焦慮,你可能就會願意為了安撫他的情緒,讓他情緒變好而做任何事
       使用這種情緒因應策略的人,其實是特別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循環中
逃避
       逃避的情緒因應策略包含情緒隔離、離開現場、搞笑、顧左右而言他等
       時常使用「逃避」策略的人,雖然會讓身邊親近的人,覺得他是「不在意」別人的感受,但很多時候,反而是因為他們「太在意」別人的情緒,甚至習慣性地覺得別人的情緒是自己造成的,應該是自己的責任
       實際上,這類人並不想要負這個責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讓別人的情緒好轉,所以長期採取「逃避」策略,來因應他人情緒
說服
       如果我們太習慣地別人的感受負責,我們很難尊重別人與我看法不同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屬於他的負面情緒,當對方無法接受自己的說明與價值觀時,就會感到非常挫折、沮喪
       例如處在沮喪情緒的孩子,只想要一個人靜一靜,而發現「說服」策略無效的父母,就會變得沮喪、挫折,「覺得自己沒有成功讓對方情緒變好」,因此感受到自己的無能。為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感覺這麼糟,變成父母對孩子生氣
憤怒
       「憤怒」這個情緒因應策略,是「習慣承擔他人情緒責任」的常見因應策略。
       這都是很明顯的情緒界線模糊,習慣性地認為他人情緒是我的責任。以至於,當我們面對他人情緒不好時,下意識去承擔別人的情緒責任,因此我們想要扭轉、改善,當發現「沒辦法」的時候,就會感到生氣。這種ㄑ情況,特別容易在伴侶、家人間出現。原因是親密的關係中的情緒界線,本來就比較模糊,我們會因為「在意他們」,所以當他們情續不好時,會希望他們趕快好起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