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9/08/03

[閱讀筆記] How to read a book (6/8)

  1. 當讀者了解書本內容後,進行評斷時,通常會有幾個評論方式 (但你也要提出你做出此種評論的理由與支持的論點):
    1. 作者的知識不足 (you’re uninformed)
      1. 此評論代表作者缺乏解決問題所需的相關知識,導致其提出錯誤的主張 (assertions),造成作者吳ˊ法解決特定問題,或為其結論提出有力的支持。
      2. 做出此種評論的讀者,必須說明作者所缺乏的知識,以及此知識與問題的相關性,並說明如何做出不一樣的結論。
    2. 作者給予錯誤知識 (you’re misinformed)
      1. 作者宣稱擁有他所沒有的知識,因此提出錯誤的主張,做出錯誤的結論。
      2. 前兩個評論結果,代表作者的假設前提 (premises) 是有瑕疵的,作者必須補足更多的知識,書中所提到的證據與理由,在質量上都不佳。
    3. 作者的邏輯有誤,推論邏輯無法讓人信服 (you’re illogical - your reasoning is not cogent)
    4. 作者的分析不完整 (your analysis is incomplete)
      1. 代表作者並未完全解決他一開始所提出來的問題。
  1. 身為一個讀者,你不能說:『我發現作者的前提假設 (premises) 沒有問題,推論 (reasoning) 也沒有錯誤,但是我就是不同意你的結論。』如果是這樣的不同意,只能代表你不喜歡 (dislike) 這樣的結論,你並非反對 (disagree),你只是在表達你的情緒或偏見。
  2. 分析閱讀三階段的目的:
    1. 架構階段:了解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rule 4)
    2. 詮釋階段:了解作者有那些問題已解決,那些沒有 (rule 8)
    3. 評論階段:評論此本書的完整性
  3. 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的摘要重點
    1. 架構階段:找出這本書在討論什麼的規則
      1. [Rule 1] 根據種類與主題來進行書籍分類
      2. [Rule 2] 用最簡短的字句來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 [Rule 3] 列舉書籍中最重要的部分,並列出之間的順序與關聯
      4. [Rule 4] 定義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2. 詮釋階段:理解書籍內容的原則
      1. [Rule 5] 理解作者所使用的 key words 所表達的意思,與作者達成共識
      2. [Rule 6] 了解作者提出的主要主張 (leading propositions)
      3. [Rule 7] 了解作者提出的論述 (arguments)
      4. [Rule 8] 找出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則沒有解決
    3. 評論階段:評論書籍的規則
      1. 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1. [Rule 9] 在你完全理解書籍後,才能表達同意、不同意或暫緩評論
        2. [Rule 10] 當不同意作者的論點時,要理性地表達意見,不要無理地爭論
        3. [Rule 11] 為尊重個人之知識及觀點不同,在提出個人評斷之前,要先找出理論基礎
      2. 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 [Rule 12] 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2. [Rule 13] 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3. [Rule 14] 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4. [Rule 15] 證明作者的分析或理由是不完整的
  4. 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分別要回答的問題:
  5. 分析閱讀的規則,可以分成三大類
    1. 架構類 (structural):找出書本的架構
    2. 闡釋類 (interpretive):解釋書本的組成元素 (components),包含 terms、propositions 與 arguments
    3. 評論類 (critical):評論作者所給予的知識 (同意或反對)
  6. 如何測試自己是否已經了解一本書了呢?最簡單且建議的測試就是:問問你是否能用具體的例子,來描述你對此本書的感受與了解。如果做不到,你需要再回頭閱讀。
  7. 有時候,你必須搭配閱讀參考書籍 (references books) ,才能完全理解這本書在講些什麼。但是,要聰明地使用參考書籍,你必須
    1. 知道你要知道什麼 (know what you want to know)
    2. 從那些參考作品可以獲得解答 (what reference work to find it)
    3. 如何從參考作品找出答案 (how to find it in the reference work)
    4. 有哪些著名的作者的書籍可以參考
  8. 在使用參考書籍 (references books) 前,你必須對於該主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你才能夠善用參考書籍;如果你對該主題一無所知,參考書籍對你而言,是毫無用處的。
  9. 當你在閱讀時,不要一開始就大量地查詢字典,這樣你會因此失焦,無法獲得書本整體性的全貌。當你遇到一些技術詞彙 (technical word) 或是對你來說是全新的字且是作者在表達重要意涵時所使用到的字,你才該使用字典。
  10. 字典是一本關於字的書,不是關於事的書。一本好的字典可以回答四個不同類型的文字問題
    1. 拼字與發音:文字可以寫成字,也可以說出聲音
    2. 意義: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不同用法,隨著不同的談話內容而轉變意義
    3. 同義字與反義字
    4. 字的歷史:文字是人類創造的符號,每個字都有歷史。從文字的字根 (word-roots)、字首 (prefixes)、字尾 (suffixes),到詞句的來源,都可看出文字的歷史
  11. 字典的內容是文字,百科全書的內容是事實。使用百科全書的要點有:
    1. 事實是一種說法 (facts are proposition):為了全盤了解知識,你必須知道事實的意義,這個意義又如何影響到你在追尋的真理。如果你知道的只是事實本身,表示你了解的並不多。
    2. 事實是一種真實的說法 (facts are true proposition):百科全書必須只報導事實 (facts),不參雜個人觀點 (opinions),因而寫限制了紀載的範圍。他不能處理一些為達共識的主題,如果真的要處理這些問題,只能列出人們各種不同的說法。
    3. 事實是真相的反映 (facts are reflections of reality):事實可能是一則資訊 (例如林肯總統的生日 1809/02/12 是資訊)、或是不是懷疑的推論 (例如黃金的原子序數是 79)。事實如果只是對真相提出一些揣測,就稱不上是觀念、概念或推論。同樣地,對真相的解釋 (或部分解釋),除非眾所公認是正確的,否則就不能算是事實。
    4. 事實是某種程度上的約定俗成 (facts are to some extent conventional):事實可能會改變,某個時代的事實,到了另一個時代卻不是事實。
  12. 之前提到的 15 條閱讀規則,不要應用在閱讀詩詞與科幻小說,想像類的作品與實用型作品是非常不一樣的。小說、詩詞與劇本沒有 terms、propositions 與 argument,想像類的作品並不一定有邏輯性的
  13. 別以為實用書 (practical books) 可以讓你在讀完書就解決問題。實用書只能提供你協助,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你必須訴諸實際行動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practical problems),行動只發生在真實世界,不在書本中。而且實用書所提到的做法,通常僅適用於特定情況,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做法。你必須要將特定情況的做法融入自己的知識,並加上自己的判斷,思考如何應用書中的規則於自己的現況。
  14. 當你在閱讀實用書 (practical books) 時,你應該問的兩個問題 (若你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你就不能說你已經理解,也不能評論這本書):
    1. 作者的目標是什麼?(What are the author’s objectives?)
    2. 作者提出用什麼方法來達成所提出的目標?(What means for achieving them is he proposing)
  15. 閱讀實用書 (practical books) 你該問的問題
    1. What is the book about ? (這本書在談些什麼?)
      1. 分析閱讀的 rule 4 提到,找出作者要解決的問題,對於閱讀實用書來說,這個規則格外重要。
      2. 你必須試著去了解作者的目標,也就是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3. 對實用書來說,了解作者想要怎解決什麼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知道作者想要做什麼,等同於他想要你做什麼
    2. 挖掘作者提出的 terms、propositions 與 arguments,你才能了解書本要傳達的意涵
      1. 閱讀實用書時, rule 8 格外重要,你要找出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則沒有解決
      2. 在第一個問題,你要做的是:找出作者想要你做的事情 (find out what the author wants you do do);第二個問題,則是:找出作者建議要你怎麼做 (find out how he proposes that you do this)
    3. Is the book true, in whole or part?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份有道理?)
      1. 閱讀實用書時,你會考量
        1. 作者的目標,與你想要追求的目標是否一致?
        2. 什麼是最佳的追求方式?
    4. What of it? (這本書與你有什麼關係?)
      1. 如果你確信或被作者說服,其提出的建議是有價值的;如果你更進一步確信或被說服,作者所提出的建議的方法可以達成目標,理論上,你就很難拒絕不去按照作者提出希望你做的方式去做。
      2. 但是,實際上,你可能覺得作者的建議是有價值的,實行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是你可能還是不願意去做,這就不是閱讀的問題,而是讀者的心理問題。例如一個從不下廚的丈夫在看一本教你如何做巧克力慕斯的食譜書,或許他覺得巧克力慕斯真的很好吃,做法感覺也可行,但是他可能還是不會採取行動,自己做來吃,因為實際上是另外一個人 (或許是他太太) 才會動手做。
  16. 論說性的作品 (expository work) 與想像性的作品 (imaginative work) 差異在於
    1. 論說性的作品重點在於傳達知識 (convey knowledge),是有關讀者應該擁有的有關經驗的知識 (knowedle about experiences)。
    2. 想像性的作品重點在於試著溝通經歷本身的事物 (try to communicate an experience itself),讀者只能透過書本得到的經歷。
      1. 讀者也不要試圖從想像文學中,尋找 terms, propositions 與 arguments。
      2. 讀者不要透過真實與一致性的標準來評斷小說,這是用來評斷傳達知識的論說性作品。
  17. 閱讀小說時,你必須知道小說裡重要的角色 (characters) 及事件 (incidients),這兩者都是小說裡面的 terms。或許小說裡面有非常多角色與是件,但是你只要抓住重要的即可。
  18. 小說裡的故事,如同人生。我們不能期待當某個事件發生時,就能了解發生緣由,但是事後再看一次,或許就能理解。如同小說讀者,或許在一開始因為太多角色與事件,導致思緒混亂,但是你也別太焦慮,因為當你讀完,再回頭翻一次時,你就可以了解事件的關係與順序。
  19. 想像文學作品好在哪?很難做出妥善地回答,這在在說明:人們可能是好的小說讀者,卻不是好的評論者。要分析美麗比美麗本身複雜多了,小說主要是運用想像力,運用判斷與推論,才能理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