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9/08/07

[閱讀筆記] The Checklist Manifesto: How to Get Things Right (1/3)


  1. 儘管有些事情已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我們還是會因為兩種原因出錯
                        1.1.            一是知識不足 (ignorance):由於我們擁有的知識有限,超出知識範圍的部分就會出錯。例如,我們還不知道有些摩天大樓要怎麼蓋,我們可能碰上無法預測的暴風雪,還有一些心肌梗塞的情況仍無法救治。
                        1.2.            另一個原因則是能力不足 (ineptitude):在某些情況,我們雖然沒有知識不足的問題,但無法妥善運用知識,把事情做好。因此,蓋好的高樓塌了,誤判暴風雪的徵象,救治刀傷病人時忘了問行凶者用的是哪一種刀子。 

  1. 翻開歷史,在近代之前,我們對人體與疾病一直蒙昧無知。我們幾乎不知道疾病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如何治療。一直到近幾十年,科學的進步才彌補了知識的缺口,然而我們還是得面臨能力不足的問題。
  2. 失誤是必然的 (necessary fallibility),有些我們想做的事情已超過我們的能力。我們不是無所不知 (omniscient) 或無所不能 (all-powerful)即便有新技術的加持,我們生理與心理的力量是有限的,這個世界與宇宙還是遠超乎我們的理解與控制
  3. 我們現在必須面對的問題是能力不足,也就是知識的運用出了問題。就算只是為心肌梗塞病人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也很難,資深醫師也不例外。此外,不管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都會碰到很多複雜的情況和陷阱。例如,研究顯示,心肌梗塞病人如果能在進醫院九十分鐘之內接受氣球擴張術,存活率就高得多。超過 90 分鐘,就比較不妙。換言之,打從一個胸痛的病人踏進醫院那一刻,在九十分鐘之內,醫師就得完成所有的檢驗,做出正確的診斷,擬定治療計畫,與病人討論,做出決定,然後取得病人的同意,確認沒有過敏等問題。這時,心導管室的小組也得準備好為病人做氣球擴張術 (cardiac balloon therapy)。在 2006 年,能夠在 90 分鐘內做完上述程序的醫院,小於 50%。  
  4.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30% 的心臟病患者、45% 的哮喘患者與 60% 的肺炎患者,並未受到醫師完整或妥善的處置。即使你知道每個該做的步驟,但是真正在執行時,要把每個步驟都做對,是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
  5. 今天在醫療上會碰上的困難和壓力,我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錢、政府的醫療政策、醫療糾紛的壓力,或是醫療保險機構難纏,而是複雜 (complexity) -- 這是科學與技術演進帶來的負擔。今天,各行各業的知識、技能與專精程度都提高很多,問題是如何運用在實際情況上。你看颶風或龍捲風等天災來襲,行政官僚卻顢頇無能,錯誤連連。再看看法律界:從 2004 年到 2007 年,律師因為業務疏失而被告的比率增加了36%,最常見的是像是錯過開庭日期、文件出錯,或是法條引用錯誤。不管電腦軟體設計、外國情報監控或是銀行業,只要是複雜、涉及大量知識的領域都容易出錯
  6. 今天,各個專業領域的人,不管是醫師、律師或官員等,似乎常常忽略情況的複雜與困難。要把事情做好,我們要學的東西很多,每天都在增加。儘管我們已經盡了全力,依然常會遭到挫敗。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專業領域都不會懲罰失敗者,而是加強訓練,增加經驗值,盼勤能補拙。
  7. 人們不想用檢查表,因為這樣就不像英雄了,想想看「我們靠檢查表讓 150 個乘客免於空難」聽起來多無聊,「英雄機長」、「美國硬漢」聽起來就酷多了。然而現實的情況非常複雜,就算是英雄頭腦也有限。可能整場手術都神乎奇技,唯一的問題是開刀前兵荒馬亂,有一個護士忘記洗手,病人就嚴重併發症死了。
  8. 真正的成功不知是多少心酸經驗累積而成,如果我們失敗完全是因為個人技術不好,那就只要更多的訓練和練習
  9. 我們已經累積相當多的技能知識(know-how)。這些技能知識就在訓練精良、技術高超的人手中。他們勤奮不懈,也確實完成了很多了不起的事。然而,知識不是那麼容易駕馭的,可以避免的錯誤還是一再發生,教人洩氣,不管是醫療、金融、商業或是施政,在很多領域這樣的憾事還是屢見不鮮。原因也愈發清楚了:知識的龐雜與複雜,已非個人能力所及,因此我們無法正確、安全、可靠地把知識運用在實務上。換言之,知識是我們的救星,也是我們的負擔
  10. 這表示我們必須用一種不同的策略來面對失敗,且這樣的策略根植於經驗與知識,以彌補不足之處。這種策略的確存在。過去我們一直努力琢磨自己的技術與能力,致力於發展科技,現在回頭來看這種策略,你或許會認為這種做法實在簡單到可笑的地步。你一定想不到,檢查表 (checklist) 這樣的小東西也能立大功
  1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針對疾病的分類,已經有超過 13,000 種的疾病、併發症與受傷類型,換言之,這些都是會讓人體死亡的原因。不同狀況要採取不同的步驟,而且都不是簡單的步驟。醫生要投超過 6,000 種藥物、執行 4,000 種醫療與手術程序,每種狀況都有不同的需求、風險與考量,有很多事情要做對 (a lot to get right)。這些醫藥知識,雖然是我們的救星,但也成了醫生們的負擔。 
  12. 現代醫學已經從專門化 (specialization) 走向超級專門化 (super specialization)。在 20 世紀早期,你僅需要高中畢業文憑與一年的醫學學位,即可行醫 (practice medicine)。到了 20 世紀末,所有醫生必須有大學學歷、四年醫學院學歷、還有 3 ~ 7 年在特定領域 (ex. 小兒科、外科手術、神經學等) 的住院醫生培訓 (residency training)。即使如此,此種準備程度還是不足以應付日益複雜的醫學領域。在完成住院醫生培訓後,現今大部分的醫生會在某個協會或組織 (fellowships),繼續接受為期 3 年更進一步的訓練,如腹腔鏡手術 (laparoscopic surgery)、兒童新陳代謝障礙 (pediatric metabolic disorder)、乳房放射醫學 (breast radiology) 或重症照護 (critical care) 等。現今的年輕醫師已經不年輕,當能夠獨立出來執業都已經超過 35 歲了。  
  13. 根據研究顯示,至少半數以上我們的死亡與主要的困難是可以被避免的。這些醫學專業知識是存在的。儘管醫學知識已經如此專精、醫師也受到比以往更長期的訓練,但是有些步驟還是會被遺漏,還是會犯錯。在醫學的領域,雖然已締造驚人的成功案例,但還是有許多的失敗,故其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挑戰 (解法其實與醫學無關)
                    14.1.            當專業知識不足時,你該怎麼辦?
                    14.2.            即使身為一位醫學專家,卻還是失敗了,你該怎麼辦?
  1. 今天,不管是程式設計師、財務經理、消防隊員、警察或律師,幾乎所有專業人士的工作都變得錯綜複雜,只靠記憶做事,必然會有疏漏。當然,臨床醫師也不例外。換言之,很多領域就像當年的 B-17轟炸機,要操控的細節太多,讓人手忙腳亂。然而,很多人都沒想到,像檢查表這種不起眼的小東西也能立大功。
  2. 其實,我們已可從幾個小地方看到一絲微光。病歷記載的生命徵象不就是一種檢查表?生命徵象包括四種最重要的生理數值:體溫 (temperature)、脈搏 (pulse)、血壓 (blood pressure) 和呼吸速率 (respiration rate),醫護人員可從這些數值了解病況的嚴重度。或許其中三項數值正常,病人看起來還好,因此你說:「嗯,病人應該沒問題,讓他回家吧。」然而只要還有一項不正常,如發燒、血壓很低或是心跳速率太快,病人都可能喪命。   
  3. 犯錯乃人之常情,疏忽在所難免,有的錯誤更是要命。
  4. 在複雜的環境下,專家常面臨兩大難題:
                    18.1.            首先是記憶力不夠可靠而且無法保持專注 (fallibility of human memory and attention)。人往往為了處理緊急事件,就疏忽了一些常規、繁瑣的工作。(例如你的病人正在嘔吐,焦心的家屬一直問你是怎麼回事,你就可能忘了幫病人量脈搏)。許多事都可能因為一時忘記 (faulty memory) 或分心 (distraction),遺漏了一個重要關鍵而功虧一簣,不管是去店裡買做蛋糕的材料、準備起飛,或是評估病人的情況皆然。
                    18.2.            還有另一個困難,有些事即使我們沒忘記,也很容易省略掉 (skipping steps even when people remembering them)。畢竟,如果過程複雜,有些步驟似乎沒那麼重要。像B-17轟炸機的升降舵也許常常沒鎖定,飛行員就不會刻意去檢查;或許我們為所有的病人檢查那四種生命徵象,發現五十個病人當中只有一個不正常,於是有人說:「這從來不是問題。」直到有一天出事。
  1. 檢查表似乎可以預防上述的疏失,提醒我們至少要確實做好哪些步驟。這麼做不只是為了確認,而且能追求更優異的表現。生命徵象的測量也是,然而最早利用生命徵象檢查表的並不是醫師,而是護士。
  2. 隨著時間演進,checklists 的內容也會調整。在大多數的醫院,護士又加上第五個生命徵象:疼痛。護士以一分到十分來評估病人的疼痛程度。此外,護士還列表記載給藥時間以及簡述每一個病人的照顧計畫。即使沒有人稱這些表格為檢查表,但其實就是。然而即使護士都認同這樣的做法,醫師對檢查表的接受度仍不高。醫師多半認為表格和檢查表的記錄是護士的工作,既繁瑣又無聊。醫師既已接受這麼多年的臨床訓練,學有專長,哪需要什麼檢查表?他們才不要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