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9/05/05

[閱讀筆記] 人類大命運 (3/8)


  1. 人類會以一種不斷自我循環的方式,持續增強彼此的信念。每次一的互相確認,都會讓這張「意義的往」收得更緊,直到你別無選擇,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情。只不過,經過幾十年、幾世紀,意義的網也可能忽然拆散,而由一張新的往取而代之。讀歷史正是看著這些網的編織和拆散,並讓人意識到,對這個世代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很有可能對他們的後代變得毫無意義(p.163)
  2. 貓和其他動物至今仍然處於客觀的世界,他們無法想像自己看不到、聞不著、嚐不到的東西,比如美元、歐盟等,溝通系統也只用來描述事實,但智人能用語言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現實。在過去七萬年間,智人所發展出具備互為主體性的現實,愈發強大,讓智人在今天制霸世界。(p.168)
  3. 沒有任何其他動物有能力對抗我們,並不是因為他們少了靈魂或心靈,而是因為牠們少了必要的想像力。獅子能跑、能跳、能抓、能咬,卻無法開銀行帳戶或提出訴訟。而在 21 世紀,一位知道怎麼提出訴訟的銀行家,擁有的權利絕對遠遠高於大草原上最兇猛的獅子。(p.168)
  4. 南北韓之所以如此不同,並不是因為平壤居民和首爾居民基因不同,也不是因為北邊氣候較冷、較多山;而是因為平壤居民相信的是非常不同的一套故事(p.169)
  5. 文字讓人能夠以演算法的方式組織整個社會。所謂的演算法,是指一系列有條理的步驟,能夠用來計算、解決問題或做決定。在沒有文字的社會裡,人類得在腦中完成所有的計算和決定。而有文字之後,人類就能組成龐大的人際網路,每個人完成巨大演算法裡的一個小步驟,而最後重要決定是由整個演算法來判斷。這正是官僚體系的本質。(p.179~180)
  6. 以現代化醫院為例,你一到醫院,掛號處會給你一份標準表格,詢問一套制式問題。你的答案會轉交給護理師,由護理師依據醫院規定,判斷該做哪些初步檢驗。例如她可能決定要量你的血壓和心跳,再抽血做檢查。值班醫師檢視初步檢查結果,遵照嚴格的規定,確認該請你到哪一科。到了個專科,就會進行更完整的檢查 (例如 X 光或 fMRI),過程都有厚厚的醫療只是手冊詳細規定。接著,再由專科醫師根據權威的統計資料庫分析結果,決定該用哪種藥物,或進行哪一項更進一步的檢驗。有了這種演算法架構,誰是掛號員、護理師或值班醫師,無傷大雅,他們的人格類型、政治形態和當時的心情,也無關緊要。只要他們遵守所有規定的流程,把你治好的機率就很高。根據這種演算法典範,你的命運是操作在「系統」的手裡,而不是那些碰巧擔任這個職位、有血有肉的人 (p.180)
  7. 醫院的演算法,同樣也能套用到軍隊、監獄、學校、公司和古代王國,在不同時空與領域有著自己的演算法。當然,古埃及的科技絕對遠遠不及現代醫院複雜,但整個演算法的道理卻是一致的。在古埃及,大多數決定同樣不是由某個智者來決定,而是用記載莎草紙、黏土版的文字,連結起由所有官員組成的官僚網路。以法老這為活神之名,這個官僚網路便重組了人類社會、重塑了自然世界。(p.180)
  8. 沒有統治者能夠抵擋用一支筆就能改變現實的誘惑,而如果因此導致災難,補救的辦法似乎也就是寫出更多的備忘錄,發出更多的規定、法令和命令。我們可能覺得,書面文字這種工具只是溫和的描述現實,但它卻逐漸變得威力無窮,能夠重塑現時。如果官方報告與客觀現實有所衝突,最後必須讓步的往往是現實。只要你和稅務機關、教育體系或其他繁冗的官僚機構打過交道,就知道幾乎沒有人在意真相,表格上寫的,才更重要。(p.186~187)
  9. 現時教育體系,也有許多現實向文字低頭的例子。一開始,學校的重點應該是啟發與教育學生,而分數只是衡量是否成功的工具。但是想當然爾,學校很快就開始一心追求高分。每個孩子、教師和督學都知道,考試考高分需要的技能,與真正了解文學、生物學或數學所需的技能,並不相同。每個孩子、教師和督學也都知道,如果被迫二擇一,大多數學校要的會是分數(p.189)
  10. 人類合作網路的力量,有賴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微妙平衡。太多扭曲現實,力量就會被削弱,讓你敵不過更看清楚現實的對水。但想要有效組織大量人力,仍然得倚賴虛構的神話;如果堅持一切都須是百分之百的現實,絕不加入任何虛構,信眾也不會太多(p.190)
  11. 法老統治下的埃及、歐洲的各個帝國、以及現代的學校體系,這些真正有利的人類組織,並不一定都是把現實呈現的清清楚楚。這些組織大部分的力量,都在於能夠將虛擬的信仰建立在一個讓人順從的現實之上。舉例來說,整個「金錢」的概念正是如此,政府製作出本身並無價值的紙張,宣佈它們是有價值的,接著就開始用它們來計算一切的價值。政府有權強迫公民只能用這些紙張納稅,於是公民別無選擇。如此一來,鈔票就變得真的有價值,官員的價值也跟著得到肯定,而政府控制著發鈔票的銀行,權利也就水漲船高。(p.191)
  12. 學歷與成績單也發生在教育體系,教育體系擁有足夠的權力,能夠影響大學入學標準、以及公職或私人企業的聘用標準。於是,學生就會全力投入,一心取得好成績。那些眾人垂涎的職位都由成績好的人搶下,而這些人又自然會大力支持這個讓自己得到好處的系統。教育體系掌控著各項關鍵考試,讓它能夠影響大學、政府及職場。(p.191)
  13. 檢視任何人類歷史時,我建議可以三不五時暫停一下,改由真實的觀點看事物。怎麼知道某個實體事實真實?答案很簡單,只要問問自己「它是否會感覺痛苦?」就行了。放火燒了宙斯的神廟,宙斯不會改到痛苦;歐元貶值,歐元自己不會感覺痛苦;國家在戰爭中遭到擊敗,國家也不會感覺痛苦。這些實體,都只是想像的、隱喻的。但是相對的,如果士兵在戰爭中受傷,他會感到痛苦;飢餓的農民沒有食物可吃,會感到痛苦;母牛被迫與新生小牛分離,會感覺痛苦。這些實體,則屬於真實。我們有可能因為自己相信了虛構故事,而感到痛苦。例如相信各種民族傳說和宗教神話,可能導致戰爭,而讓數百萬人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甚至失去生命。戰爭的起源是虛構,但痛苦卻是百分百真實。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努力區分哪個是虛構、哪個是真實(p.197~198) 
  14. 虛構故事本身並沒有錯,而且有其必要。如果沒有金錢、國家或公司這些人人共同接受的故事,就不可能有複雜的人類社會能夠正常運作。要先讓大家都相信同樣的虛構規則,我們才能一起踢一場足球;也要讓大家相信一些類似的虛構故事,才能讓市場或法庭真正發揮作用。一旦我們忘了這些都是虛構,就會開始與現實漸行漸遠。然而,這些虛構故事只是工具,不該成為目標、甚至標準。公司、金錢和國家,都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是人類發明了這些概念,好讓它們為人類服務;但為什麼最後反而是人類要為這些概念服務,甚至犧牲生命?(p.198) 
  15. 盲目的信從這些虛構的故事,也意味著人類的努力往往是用來榮耀某些虛構的實體,例如神和國家,而不是讓真正擁有感受的生命過得更美好。(p.200)
  16. 現代科學確實改變了遊戲規則,但並不是「以事實代替神話」如此簡單。神話仍然主宰人類,科學只是讓神話更為強大。科學非但沒有摧毀互為主體的事實,反而是讓它比以往更能完全控制客觀事實與主觀事實。在電腦和生物工程的協助下,人類開始重塑現實以符合心中的幻想,虛構與現實的界線將變得更模糊。(p.201)
  17. 宗教不等於迷信,因為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把自己最相信的事稱為迷信。自己相信的,一定是「真理」;只有別人相信的,才會是「迷信」。像是疾病這件事,現代醫師歸咎於看不見的細菌,巫毒祭司則歸咎於看不見的神靈。只有不相信神靈的人,才會覺得這是超自然的、超乎自然的秩序。(p.202)
  18. 宗教與靈性的差距比想像的大,宗教是一份契約,而靈性卻是一趟旅程。宗教是要鞏固世俗秩序,但靈性之旅反而是要逃離世俗秩序: (p.206) 
    1. 宗教對世界提出一套完整的描述,並且提供一份定義清晰的契約,載明各項預定目標:「上帝存在,祂告訴我們應該遵守某些作為。如果你服從上帝,你就能進入天國;如果你不服從祂,你就會在地獄燃燒。」
    2. 靈性通常是以神秘的方式,要把人帶向未知的目的地。旅程一開始通常是一些大哉問: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是善?
  19. 對大多數學者來說,做學術研究也是一份契約,而不是一趟靈性之旅,因為做學術研究也就是把我們帶往前人、政府和銀行所認同的預定目的罷了。但如果你到半路碰上某些大哉問,將你轉向某個預料之外、起出絲毫沒想過的目的地,學術研究也可能突然變成一項靈性之旅。舉例來說,某個學生可能一開始主修經濟學,想找份華爾街的賺錢工作;學著學著不知怎麼最後進了印度教的修行所、或是到辛巴威去幫助 AIDS 帶原者,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趟靈性之旅。(p.207) 
  20.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靈性之旅總是悲劇一場,因為這是一條孤獨的道路,只適合個人,不適合整個社會。人類要合作,就不能只有大哉問,而需要有堅定的答案。推倒某些荒謬的宗教之度,也往往在其他地方又促成了新的宗教制度。這種事情曾發生在二元論者身上,他們的靈性之旅最終也變成了宗教體制。(p.21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