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誘因,就是促使人多做好事、少做壞事的一種手段。多數誘因並非自然發生,而是由某些人 — 經濟學者、老師、家長等 — 所發明設計。
誘因大致有三種基本性質:經濟、社會與道德,不過單一誘因經常三者兼具。
打擊娼妓的方式
降低塑膠購物袋與提升資源回收 (https://reurl.cc/2ob5Mr)
針對捐血行為給予不同誘因
如果「誘因 (incentives) 與推力 (nudges)」可以取代規定與禁令,政府就可以變更小、更適中、更少干預。我們追求的不是更大的政府,而是更好的治理 (we are not for bigger government, just for better governance)。《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推動節能的公共政策,以下兩種做法,第二種會比第一種有效,會擁有較強的推力。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沒意識、被動的決策者 (mindless, passive decision makers),不會啟動 Reflective System 去檢查兩個句子其實是指同一件事情:《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美國喜劇演員 W. C. Fields 曾說:值得擁有的事物就值得騙來。相對於任何動腦筋在某項誘因方案中作弊的人,也有更多聰明人花更多時間逮到他們。不管欺騙是否是人類天性,但的確在任何人類行為中幾乎可以看到欺騙的蹤跡。欺騙是一種本能的經濟行為:以更少的代價獲得更多。
美國布希總統於 2002 年簽署「兒童教育平等計畫」(No Child Left Behind),州政府會對中小學生進行年度標準化測驗,學童測驗分數優良或進步顯著的學校會給予獎勵,反之則會被懲處。
相撲放水
許多心理學與經濟學的研究發現,我們願意對同樣的東西付不一樣的價錢,端看賣的人是誰。🍺 經濟學者 Richard Thaler 在 1985 年的「海灘啤酒」研究顯示,在海灘做日光浴的人,口渴時願意花 $2.65 美元向渡假村購買一罐啤酒,但若是路邊不起眼的雜貨店,同樣的啤酒只願意花 $1.5 美元。
🥯 Paul Feldman 的 Bagel Test:許多因素會影響人是否誠實把 begel 的錢放進誠實箱
Adam Smith 在 《道德情操論》提到:不論我們認為人類有多自私,但他的天性中卻有一些本質使他樂見別人的幸運,也希望別人快樂,雖然他不能從中獲得任何好處,只能在旁邊高興而已。Paul Feldman 的 Bagel Test 印證了,至少 87% 的人是誠實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