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2/05/01

[閱讀筆記] Designing Your Work Life - 前言:工作窮則變,變則通 (Making It Work At Work)

 

  1. 剛讀完《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書中闡述將枯燥生活變成心流體驗的過程:有妥適的目標,生活才有意義;在整個過程中,目標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完成已設定的妥適目標的過程,你所投入的專注力 (concentration) 與參與感 (involvement)。接下來要閱讀《Designing Your Work Life》這本書,希望能從中獲得如何設計自己的工作生活,讓自己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內外感到和諧、既能獲得成長。

  1. 快速瞭解本書在說什麼:離職焦慮的解毒劑。該如何改變工作體驗?|《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文森說書

  2. 本書目的是要教導你,運用 design thinking 來設計你的生活,協助你選擇你的下一步,包含:❶ 要走去哪 (where to go)、❷ 要做什麼 (what to do)、❸ 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who to be)。

  1. 這輩子耗去你最多時間與精力的,八成是工作。工作佔據我們人生很大一部分的時間,確認工作的意義與帶來的影響 (meaning and impact) 格外重要。本書將提供許多工具與想法,不僅協助你創造工作的意義,並從工作中獲得快樂。

  2. 👧Bonnie 是一位 30 歲的女生,從畢業迄今已換過五次工作,每次對於新工作總是感到興奮與充滿期待,但最終總是以失望收場,不斷離職找新工作。對於離職原因,Bonnie 也無法清楚說明,總覺得有些怪怪的,但是不知道是什麼 (something is not right, but I don’t know what)。

  1. 😞 每個工作不快樂的人講起自己的工作,都有各自的不幸。你會常聽到他們說:問題不可能解決,我待不下去了,這份工作不適合我。要改變太難了,但我也不曉得要留下,還是該離職。到底接下來該怎麼辦?

  1. 😞 許多對於工作感到不開心的人,常說道 

  • 🗨️ 我的工作無聊又乏味....

  • 🗨️ 我的老闆是微管理 (micromanagement) 主管

  • 🗨️ 我的公司對於我如何做事,漠不關心、不給予任何回饋

  • 🗨️ 我想我又挑錯工作了


  1. 一份又一份的 Gallup 民意調查顯示,69%的美國勞工無心工作,包括單純的「得過且過」(disengaged) 與怨天尤人的「抗拒工作」(actively disengaged)。人們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但全球不開心的勞工數目,更是高達驚人的 85%。這些人工作時臉上沒笑容,經常抱怨工作「討厭又無聊」(dreary and boring)。日本人甚至用五花八門的詞彙形容糟糕的工作,例如:「社畜」(公司的奴隸)或「会社の犬」(公司的狗),甚至創造了「過勞死」這種字眼。有好幾樁引發外界關注的自殺案件,起因就是工作者再也受不了高工時與嚴苛的工作環境。

  • 無效的想法:我不過是機器裡的小齒輪。

  • 重擬問題:我是能影響機器的槓桿。

  • A+重擬問題:我是人,不是機器。我可以做能夠發揮創意的有趣工作。


  1. 本書希望能提供 design thinking 的方法,協助重塑你的生活與工作:

  1. Design thinking 的 mind-sets

mind-sets

說明

① 好奇心

(curiosity)

  • 對於人事物感到好奇,designer 都會一直問為什麼

  •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是你做事的動機、感到有趣的來源。當你對人感到有興趣、對事情感到好奇,別人也會樂於與你合作。

② 嘗試新事物

(try stuff)

  • 這是 bias to action (行動導向) 步驟,將好奇心與疑問轉換成實際的行動:寧可動手做一件事而做不成功,也不要什麼事都不做。古往今來,成就偉大功業本來就只有少數人,平凡人想要做成不凡的事,就是每一天、每一次,付諸行動做成一件事,距離自己定義的成功再靠近一步。

  • 當你擁有 try stuff mind-set,永遠有可以做的事、可交談的對象、可嘗試的體驗,發掘適合他們的事物。

③ 重擬問題

(reframe problems)

  • 如何將無效的想法 (dysfunctional beliefs) 轉換成可執行的挑戰 (actionable challenges),是一個很重要的 mind-set,若困在無效想法中,你就難以掙脫泥沼。

  • 俗話說:「當問題獲得良好定義,問題就解決一半 (a problem well defined is half solved)。」由此可見 reframe problem 的重要性,本書第三章會解釋如何做 reframing,這是 design superpower。

④ 發散與聚焦

(flare and focus)

  • 這是構想階段 (phase ideation),包含發散與聚焦 (flare and focus) 兩個流程

  • 你需知道何時該發散、何時該聚焦 (收斂);何時該問更多的問題、何時該接受你的測試結果並繼續往前走。

  • 可參考《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提到的Double-Diamond Model of Design (雙菱形的設計模型)

⑤ 對外尋求協助

(asking for help)

  • Designer 不能一直待在家、獨自沉思,必須跟人、世界有互動,要對外尋求協助,與他人徹底的合作 (radical collaboration)。

  •  bias to action (嘗試新事物) + asking for help (對外尋求協助),可以協助你快速學習、發現之前未留意到的機會、改變生活體驗

  • 與同好多互動,會發現你並不孤單、許多人在問同樣的問題、擁有同樣的顧慮,透過協同合作的流程 (collaborative process),實現你的想法

⑥ 講故事

(tell your story)

  • 每個人都愛聽好故事,如果你充滿好奇心、樂於嘗試新事物、建立許多雛形,一定有許多故事可以分享。

  • 你應該學習成為一個 Storyteller,透過精采的故事與他人互動、讓你的工作與生活往前邁進。當你開始分享故事,別人也會分享他的故事,兩者相輔相成、產生更大的火花。


  1. Paul J. Zak (American neuroeconomist) 曾說:高度身歷其境的故事,可以改變你的態度、選擇與行為。或許你覺得你的故事不夠精彩,透過本書所提供的工具與概念,設計你想要的生活,在此過程精進你的故事。工作佔據我們人生大部分的時間,當你能樂在工作,才能樂在生活。


2022/04/13

【閱讀筆記】The Infinite Game - Afterword (後記 名為人生的賽局)

 

  1. 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生是無限的 (our lives is finite, but life is infinite);我們都是在無限人生中的有限參賽者 (finite players in infinite life)。我們來來去去、出生死亡,無論我們是否存在,人生仍持續進行著。人生充滿其他參賽者,有些是我們的死對頭,我們享受於勝利的喜悅、對失敗感到哀傷,但我們明天總是可以繼續進行下一場競賽,直到我們沒有能力繼續玩為止。

  2. 無論賺多少錢、無論累積多少權力、無論獲得多少次升遷,我們始終無法宣稱自己是人生的贏家 (winner of life)。 

  3. 對於有些遊戲,我們有兩個選擇,雖然無法改變遊戲規則,但可以 ① 選擇是否要加入此遊戲與 ② 選擇如何玩此遊戲;人生遊戲 (game of life) 則略有差異,,一旦出生就成為 players,無法決定是否要加入,我們只有一個選擇:要用 infinite mindset 或 finite mindset 來玩

  4. Infinite mindset vs. finite mindset

Infinite mindset

finite mindset

  • 追求比我們自己更加為大的崇高信念。

  • 👨‍💼🤝👩‍💼 與合作夥伴分享崇高信念的願景、與團隊建立信任的關係、對成功感到感激、過著服務的人生 (live a life of service)。

  • 將主要目的列為:比別人賺更多錢、更快獲得升遷。


  1. 在有限的人生 (finite live),我們會參與多場無限賽局 (multiple infinite games),職場並非你唯一的賽局,還有養育子女 (parenting)、友誼 (friendship)、學習 (learning)、創意活動 (creativity) 等,我們無法在這幾種賽局中,宣稱自己是贏家。以養育子女為例 👪

Infinite mindset

finite mindset

  • 幫助小孩挖掘天份 (talents)、找出屬於自己的熱情 (passion)、鼓勵他們往那個道路前進。

  • 教導小孩服務的價值、如何交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融洽。

  • 教導小孩,學習不會因畢業而結束,而是會持續整個人生

  • 教育小孩追求第一名,學期過程受到分數指引;

  • 小孩在壓力下,產生 ethical fading,例如,考試作弊。


  1. infinite game 的目標不是獲勝,而是持續 (perpetuate the game),如同人生此無限遊戲,是過著服務的人生 (live the life of service)

  2. 無限賽局,不講輸贏,只有領先與落後,存活與淘汰,終極目標不再是打敗別人,而是如何不斷讓自己更好。無限思維必備五項條件:(https://reurl.cc/jgX7mL)

無限思維必備五項條件

說明

① 崇高的信念

(Just Cause)

我們都想為值得的事物努力。你有沒有一個夠大、夠高、夠遠的目標,能讓大家願意貢獻力量、犧牲小我?

② 信任的團隊

(Trusting Teams)

不能表現出脆弱,我們就會開始隱藏、說謊、假裝。你有沒有打從心底信任的夥伴,可以放心舉手認錯、敢開口求助?

③ 可敬的對手

(Worthy Rival)

別人的強項是自己的弱點,最令人不安,但進步也最快。不用喜歡對方,但要把握機會升級自己。誰是你心目中的可敬對手?

④ 攸關存亡的應變

( Existential Flexibility)

有時,率先顛覆自己,才能找出活路。你有沒有在關鍵時刻推翻自己、轉換跑道的決策力?

⑤ 領導的勇氣

(The Courage to Lead)

改變現狀、做正確選擇,往往伴隨巨大的壓力與痛苦。但勇氣和恐懼一樣會傳染,你願不願意堅持下去?

2022/04/12

【閱讀筆記】The Infinite Game - ㊉㊀ The Courage to Lead (領導的勇氣)

 我們都想為有使命、敢堅持的組織工作,別讓使命流於連自己都不買單的口號

  1. 🐘 房間裡的大象 (elephant in the room) 用來隱喻某件雖然明顯卻被集體視而不見、不做討論的事情或者風險,抑或是一種不敢反抗爭辯某些明顯的問題的集體迷思。elephant in the room 指的是像大象一樣顯眼的東西或事情,在法律規範相當清楚,原本應當對這件事物總能形成處理辦法的社會交流中,不知什麼原因卻好像被忽視了,抑或是指特定的社會背景、社會心理作用於更為宏觀的環境中,使得人們對問題故意選擇視而不見。(https://reurl.cc/NZzN4q)

  2. 企業的財務健康是 infinite game,需透過每天持續地努力,最終產生巨大的效果。Wall Street 分析師不會因為企業履行公民責任而購買該公司股票,但客戶與員工會買單,客戶與員工會因為企業履行公民責任而更加忠誠,讓企業更加成功。

  3. CSR、ESG、SDGs (https://reurl.cc/ZjY2ql)

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不光只是替股東賺錢而已,還要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

ESG (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ESG 分別是指環境 (environment)、社會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當代 CEO 要面對的關鍵問題,除了獲利之外,更要回答:公司的存在是否對社區有利?企業是否改善了環境?企業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是否做了有悖道德的事?不過,ESG還少了一項對員工、客戶的照顧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聯合國在2015 年針對人類面臨共同的挑戰,提出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作為2030年前世界各國努力推動永續發展的指導方針。這17項SDGs包括消除貧窮、消除飢餓、性別平等、乾淨水資源、氣候變遷、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等,下面又分成169項追蹤指標,涵蓋了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等3大面向


  1. 在職場上,我們都會受到 finite game 的束縛,例如,Wall Street 市場分析師對企業的期待、來自私募股權 (private equity) 與創投公司的壓力、自尊心等。向來自 finite mindset 的壓力俯首稱臣、成為 finite player ,是最容易且快速的選擇 (easy and expedient choice)。這也是為什麼,採取 infinite mindset 是需要勇氣的

  2. 領導的勇氣 (Courage to Lead) 是指,樂於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並冒險,即使此冒險會造成公司短期的壓力、額外的成本等,只要能推動崇高信念,都願意去嘗試。以柯達為例,雖然當時工程師不斷努力說明未來將是數位相機的天下,但當時的領導者,認為轉換跑道過於冒險、成本過高且已投注許多資金於傳統相機市場,決定固守現有商業模式 (stay the course),最終被市場所淘汰。

  3. 勇氣是

  1. 樂意徹底改變我們對世界如何運作的認知;

  2. 勇敢拒絕 Milton Friedman 所提,企業就是獲利最大化的定義;

  3. 勇於改變 finite view,讓自己抱持 open mind 與 infinite view。


  1. 如何找出改變 mindset 的勇氣

方法

說明

① 等待改變一生的經驗 (life-altering experience),撼動我們的核心價值與挑戰我們所看見的世界

  • 領導者在等待一個悲劇、機會、神祉干預,讓自己忽然頓悟,馬上變成 infinite mindset。

  • 此方法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只能等待。

② 找到可以自我鼓勵的崇高信念 (Just Cause)、擁有相仿信念的朋友 (common Cause)、值得敬畏的對手 (Worthy Rival)、

  • 此方法能有較多主控權,你只需要一點信念、原則,並樂意去實踐。

  • 當成功調整 mindset,就會改變你的決策與行為。


  1. 無法透過施壓的方式,來提升員工的信任感,領導者必須言行合一 (act in a way that lives up to the words)。

  2. Wall Street 分析師都是 finite thinkers,他們總是重視 resource (i.e. 成本) 勝於 will (i.e. 員工),他們反對員工調薪,認為這是增加企業成本、影響獲利與投資人。🧑🏻‍✈️️ 以 American Airlines 為例,Wall Street 的反應如下

AAL 在 2017 年調整空服員 (+5%) 與機師 (+8%) 的待遇 📈

分析師 👨‍💼📈💵💰

反應 🤦‍♂️

Kevin Crissey

這是令人挫折的決定,調薪之舉將股東棄之不顧

J.P. Morgan 分析師

AAL 每年轉移近 10 美金給勞工,此舉將鑄成大錯

AAL 調薪後,股價短空長多 (short-term thinking 只會帶來 short-term impact),到年底反而上漲 20% 📈

分析師 👨‍💼📈💵💰

反應 🤦‍♂️

眾多分析師

要不是 AAL 給予員工調薪,股價可以漲更多


  1. CVS pharmacy (美國的一家藥妝店連鎖企業,也是美國最大的藥妝店連鎖企業) 對於菸草產品在網頁上的 our story 中,顯示出與其他藥妝業的差異。後者如同仍在交往中的情侶,男方偷吃被抓後,辯稱依據法律並不違法,只是不道德,這會瓦解情侶雙方間的互信 ​🙍‍♂️​💔​🙍‍♀️​。

Company

Our Story

CVS pharmacy

​🚭​

為了維護您的健康,CVS pharmacy 不銷售煙草產品 (tobacco products)。

Rite Aid

​🚬

Rite Aid 提供各式各樣的產品,以滿足您的需求,包含煙草產品,一切依據聯邦、州或當地政府的法律規範。


  1. 僅遵守法律的企業,稱不上是正直企業,行事必須符合道德標準,不因未違法而為之。

  1. 儘管一開始因為擁有 infinite mindset 而獲得卓越成就,但因此沉溺於過去的成功,很容易就變成 finite mindset,走偏 (stray off course) 的誘惑總是強大的,承認自己抱持 finite mindset 是要有勇氣的

  1. 以 Facebook 為例,當初創立的 Just Cause 是「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2010年11月,根據SecondMarket公司的報告,Facebook 的市值來到 410 億美元;險些超越 eBay成為美國第三大網路公司,僅次於 Google 和 Amazon.com。但經營者迄今似乎忘卻其當初的初衷,深陷侵犯用戶隱私的醜聞 (Facebook–Cambridge Analytica data scandal)。

2022/04/11

【閱讀筆記】The Infinite Game - ㊉ Existential Flexibility (攸關存亡的應變)

 迪士尼樂園、蘋果麥金塔的成功,都來自關鍵時刻推翻自己、顛覆現狀的決策力

  1. 📰 許多報章雜誌走向數位、將其既有商業模式連根拔起,並非他們找到更好的方式來推動崇高信念 (Just Cause),他們是被迫做出反應才能繼續留在原戰場,這樣的改變並未重新點燃團隊成員的熱情。

  2. Finite-minded players 害怕新的事物;infinite-minded players 喜愛新事物,對未來有清楚的原則與目標 (sense of cause),能看出推動其信念道路上的阻礙。

finite-minded players

infinite-minded players

厭惡不確定性

擁抱不確定性

喜愛留在原本成功的道路上,認為其他嘗試太過冒險、害怕失敗

喜歡嘗試新的道路,認為留在原地會導致未來公司衰退或倒閉 (decline or demise)

只想保護既有 business model

只要能推動 Just Cause,推翻既有 businness model 也無妨

只看產業內的動態、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 等

會留意產業外的動態、時時尋覓新的想法 (scan for ideas)


  1. Shiny Object Syndrome (SOS,新奇事物症候群):不斷被剛出現的新奇事物所吸引,忽略原本已經擬定好的計畫,導致最終一事無成。外國有研究顯示,有 SOS 症狀的領導者,在制定決策時常未經深思深慮就急於實行所有想法,結果不斷變換目標,令同事疲於奔命,公司業務成效大打折扣。(https://reurl.cc/Q68dOo)

Shiny Object Syndrome (SOS,新奇事物症候群) 解決之道

  1. 學會保持專注:先擬定一個規律的工作時間表,專注執行原定計畫,你也可以同時吸收新資訊,先把這些新想法先記錄下來,定期安排一段特定時間去評估所有想法的可行性,而不是想到什麼、做什麼

  2. 找一名個性與自己完全相反的工作夥伴:在你不斷提出新想法時提出質疑,有助幫你找出問題的癥結,從而過濾出真正可行的想法,避免你盲目追「新」,也可以達到彼此互補的效果


  1. 保持固有的老舊思維模式,不敢隨著新想法改變,會導致我們落後並漸漸被淘汰。要保持勇於改變的勇氣,做顛覆現有商業模式與策略的決策,「主動出擊」而非「被動回應」,關注趨勢並從中學習。以 Steve Jobs 參訪 Xerox 創新中心為例,參訪後 Jobs 決定大幅修改產品發展路線,改以 GUI 取代指令,讓更多人能接觸電腦,並成功說服管理階層與員工,盡管此變動對公司產生巨大壓力,但這是對推動 Just Cause 有益的,是 Just Cause 指引他的抉擇,非抉擇的代價。

  1. 科技業的變化非常快,若投資人無法及早認清改變的趨勢,就必須承受痛苦的賠錢經驗。如底片業的 Kodak 還在掙扎中、報紙頁迅速被網際網路所取代、長途電話被 Internet-protocol networks 所取代等。《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2. 高市佔率 (high market share) 不代表已經挖好經濟護城河 (economic moats),如 Kodak (底片)、IBM (個人電腦)、Netscape (瀏覽器)、GM (汽車) 與 Corel (文字處理軟體) 等,這些企業在當時都擁有 NO.1 的市占率,但是由於沒有挖好護城河,市占率馬上被其他競爭者侵蝕殆盡。對投資人來說,與其研究企業如何達到如此的市佔率,不如研究其如何做好防禦、如何捍衛目前的市占率。《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3. 在大部分的情況,公司的衰敗的主因,並非「市場條件」或「新科技」(market conditions or new technology)。主因是管理階層對於問題不具備攸關存亡的應變能力,他們背棄當初的崇高信念,等同放棄了彈性的能力。例如,柯達當初擁有讓家家戶戶擁有相機、記錄珍貴回憶的 Just Cause,並獲得主宰地位,但因忽視數位相機的崛起、管理階層的忽視,最終宣告破產。

  1. 📸 2012年1月19日,柯達在《紐約時報》上宣布破產,以一句話總結了公司的情況:「擁有一百三十一年歷史的底片先驅伊士曼柯達,多年來一直努力適應逐漸數位化的世界,於週四申請破產保護。」財務長麥考維(Antoinette McCorvey)的聲明顯示了柯達領導者的有限思維:「自2008年以來,儘管柯達盡了最大的努力,然而重組的成本和業務萎縮,持續地損及公司的清償能力。」這家曾經偉大、無限的公司領導者放棄了推動伊士曼崇高信念的這項道德責任,轉而專注在有限的野心上。他們讓市場力量,而不是對願景的熱情決定了公司的未來,而公司、在那裡工作的員工、總部所在的羅徹斯特市,以及柯達的股東都必須付出代價

  2. 商場上的競賽是無限的,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沒有崇高的信念指引,柯達的主管缺乏遠見與勇氣,不知道如何確保公司的長期成功,他們最多只能對環境做出被動反應。伊士曼曾經是發明大眾攝影的人,柯達的員工幾乎都曾經是產業各領域的先鋒。因為有限思維,這家曾經偉大的公司,被自己發明出來的新技術顛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