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使自己的光芒太耀眼
古代大臣中的一些智者,總是注意自身分寸,不要讓自己的光芒過於耀眼,以致使使君上形象顯得相形見拙。要有意識地掩飾自己的美德卓行,甚至故意犯錯,使君上獲得心理平衡,從而釋疑化妒,以求自身安全。
以劉邦與蕭何為例,當蕭何想做有利的事情時,反而被劉邦關進大牢。最高掌權者的邏輯是:你剝奪百姓、結怨於民,這都是小事,他不僅不會管,還會縱容;當你想為百姓做些什麼,而影響最高掌權者的名聲、威望,便非要整治你不可。
做點蠢事,有意識地掩飾一下自己的美德,也不失一種保全自己的策略。
切忌搶上司的風頭
推功覽過之人,較不受歡迎,為人所摒棄;而豁達超然、不計較個人名利的人,反而能擁有威信,為人所尊重。《道德經》有段話:「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是,聰明人,平時像個呆子,雖然能言善辯,卻好像不會說話一樣。言外之意就是,人要匿強顯弱,大智若愚。
將自己辛苦得到的功績歸於他人,的確容易捨不得,心理難以平衡。可是你細想,你做出成績時,表彰你的人是誰?你把功勞歸給主管,他會虧待你嗎?
做為下屬,不僅要善於推功,還要善於攬過,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大多數的主管都想做大事,不願做小事;願意扮白臉,不願意充當得罪別人的黑臉;願意領賞,不願意受過。在論功行賞時,主管都喜歡衝在前面;而犯錯或有過失後,主管卻龜縮在後面。此時,就要下屬出面,代主管受過或承擔責任。
主管管轄的事情繁多,但並非每件事情都願意做、願意出面、願意插手。若下屬能在關鍵時刻出面、代主管擺平、甚至出面護駕、替主管分憂解勞,必定能贏得主管的信任與賞識。這比整天在主管後面,只看主管臉色行事,遇到點大事就往主管後面跑的人要好得多。
對於上司職掌範圍內的事情,無論你本人多有能力,也絕不可擅自作主,私下處理,讓上司沒面子。如果你比上司聰明,就要表現出相反的樣子,讓主管看起來比你聰明幹練。你可以故作天真,使表面上看起來你更需要他的經驗。
有時可犯些無傷大雅的錯誤,才有機會尋求上司的協助,上司們可是非常重視這種請求。如果身為上司無法恩賜他的經驗給下屬,他就可能會施予你惡意。
如果你天生就是人緣好、慷慨大度,小心不要成為遮蔽主管光環的那片烏雲。因為,主管必須看起來是眾人圍繞的太陽,散發著光輝。
委屈才能求全,忍辱方能負重
楚莊王雖不求官,但他卻因能寬容自己臣子的過失,才能把自己的王位坐穩坐大;袁盎因容忍下屬與其妻妾有染,而不旦做好了高官還保住一命;曹操因寬宏大度才擴張自己實力,因而位傾朝野。
勸諫有方厚黑有術
人要臉,樹要皮。上司是眾人的主管,你勸詞不當,他臉要往哪裡擺?為此,要計謀一種新的進諫策略,一方面使領導者不失尊嚴,另一方面又能讓他順勢走下台階,接受勸諫。
設置台階法的設置要巧妙,要使參謀對象感到高低大小都合適,其台詞最好不要說破。例如,媽媽有意要讓孩子睡覺,應順勢拋個枕頭到孩子手邊,孩子可能順勢就睡;若媽媽滔滔不絕、大講道理,孩子可能睡意全消。
不管勸諫的對象是主管還是朋友,你都要顧及其顏面,為其設置一個恰當的台階,讓其就坡下驢,愉快地接受你的見解和主張。
以張遼要請關羽投降時,其是這樣擺出台階的
和上司做事要踩準「點」
在封建社會中,擁有處事圓滑、左右逢源之術的人,必能大放異彩。以清朝曹振鏞為例,他想的不是如何辦好公事,而是如何討好上司,保住自己的官職俸祿、榮華富貴。這些人對於國家治理毫無用處,在保宮保祿方面卻有一套阿諛奉承、明哲保身的辦法。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但是可憐的道光皇帝沒看透這點,反而將曹振鏞當成言聽計從的股肱之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不能以曹振鏞為楷模,但是我們可以學到像曹振鏞這種捨公為私、禍國殃民的小人本領,防備受其謊言所禍誤了勤政為民的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