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1/11/08

[閱讀筆記]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 第七章、工作中的心流

 第七章、工作中的心流 (Work as Flow)

自得其樂的工作者 (Autotelic Workers)︱自成目標的工作 (Autotelic Jobs)︱工作與心流的悖論 (The Paradox of Work)︱虛度的空閒時間 (The Waste of Free Time)

  1. 古義大利諺語:工作可以帶給人尊貴,但也將人變成動物 (work gives man nobility and turns him into an animal)。當每天工作變成呆版、重複性的工作,最終就會被機器、人工智慧所取代。

  1. 心流是有意識地克服挑戰的結果 (flow is the result of conscious attempt to master challenges)。

  2. 想要透過工作來提升生活品質,有兩個互補的策略,一方面要調整工作,使它盡可能貼近心流活動的模式;另一方面要調整自己,培養自得其樂的個性,學習尋找行動機會、重視自己的技能、設定可行的目標。這兩個策略單獨存在無法讓工作變得更有樂趣,一旦互相結合就可以造成意想不到的最優體驗。

  1. 根據我們的研究,越頻繁擁有心流的人,生活品質越高,更可能感受到「有望成功的、積極的、有創造力的、專注的、積極的」。更令人意外的,從工作獲得心流的頻率,遠高於休閒活動,因為看電視、吃零食等活動,是使用 below-average skill level,很難從活動中獲得心流體驗。

  1. 悖論 (The Paradox of Work):工作與休閒比較,雖然工作較能獲得心流體驗,但人並非機器,無法一直在高壓狀況下持續工作,還是得回家當 couch potato,放空、紓壓、休息。


工作

休閒

所需的 skill level

專注度

壓力指數

獲得心流體驗頻率

Paradox 

😷 一直工作身體會垮掉

🏖️ 適當充電休息是必須的


  1. 根據研究,美國人對工作不滿的原因:① 工作單調且缺乏挑戰性;② 遇到難搞同事或主管;③ 事情太多、壓力太大、無暇靜下心來思考、無法陪伴家人。壓力可以讓一個人成長與獲得成就感,但過大的壓力也會壓垮一個人

  2. 現代人與工作之間的關係,乃至於看待人生目標與工作間的關係出了問題。當你認為工作是為別人而做,與個人目標或人生意義毫無連結,工作就無價值。

  1. 相較於休閒活動,工作較結構化、有方向,是較容易有心流體驗的原因


工作

休閒活動

特性說明

內容具結構性 (structured)

需耗費腦力 (effortful)

主動的 (active)

有明確的目標

有立即的回饋

有清楚的規則

有提供挑戰性

內容不具結構性 (unstructured)

可能不需耗費腦力 (effortless)

被動的 (passive)

可能沒有明確的目標

大部分時間都是放空 / 無意識的


例子


製作音樂 🎵

聽音樂 🎧

繪畫 🎨

欣賞畫展 👓


  1. 休閒 (recreation)

狹義定義

  • 於工作之外,於可自由運用的時間與金錢下,自主選擇,並可獲得健康愉悅的體驗從事的活動。

廣義定義

  • 生活中為獲得健康、愉悅而主動積極的活動

  • 兩者最大不同,在於後者不強調休閒活動必須於工作之餘才能舉行參與。

休閒的目的

  • 消除生理、心理疲勞、轉換心情

  • 培養個人興趣

  • 增加個人體驗


  1. Brightbill,C.K 曾說:未來不僅屬於受過教育的人,而是屬於受過教育且明智地利用閒暇時光的人 (the future will belong not only educated man, but to the man who is educated to use his leisure wisely)。

2021/11/07

[閱讀筆記]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 第六章、思想的心流

 第六章、思想的心流 (The Flow Of Thought)

科學之母 (The Mother of Science)︱心靈遊戲的規則 (The Rules of the Games of the Mind)︱文字遊戲 (The Play of Words)︱親近歷史 (Befriending Clio)︱科學中的喜悅 (The Delights of Science)︱愛上智慧 (Loving Wisdom)︱業餘與專業 (Amateurs and Professionals︱終生學習的挑戰 (The Challenge of Lifelong Learning)

  1. 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一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未受過訓練的人,若沒有受到外部環境刺激,可能只能專注幾分鐘而已。若有受到外部事物刺激,我們就很容易專心,例如,🎥 電影開始撥放、🚗 上班路途有路況造成大塞車等。

  2. 📚 當我們在閱讀時,會發生相同的狀況,大部分的讀者在翻了幾頁後,就會開始分心,思緒又跑到九霄雲外。當要重新閱讀時,又要花費力氣,努力地將注意力導回書本。

  3. 在思緒失序時,藉由外部環境刺激,消極地不投入心力,並無法讓你的思緒恢復秩序;當你投入心力、專注力到某個習慣 / 嗜好,才能獲得新流體驗,讓思緒恢復秩序。

  1. Luis Buñuel (西班牙國寶級電影導演) 曾說:沒有記憶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記憶是我們的前後一致的觀點、理由、感受、甚至行動 (coherence, reason, feeling, even action)。沒有記憶,我們什麼都不是。

  2. 在尚未使用文字的遠古時代,例如,可食用的水果與植物、健康建議、行為建議、智慧結晶等,需要將其轉換為容易被記憶的詩詞、諺語、神話寓言故事。《伊索寓言》中有很多故事是對古希臘人的生活經驗和教訓加以總結,例如

伊索寓言故事

寓意

《農夫和兒子們的爭吵》

表達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意義

《龜兔賽跑》

告誡人們要謙虛謹慎

《烏鴉和狐狸》

嘲笑愛慕虛榮的行為

《兩隻公雞和鷹》

告訴人們要知道,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狼來了》

告誡人們說話要誠實


  1. 學習仰賴記憶,記憶仰賴背誦。死記硬背 (rote learning) 或許不被認為是有效率地儲存與獲取資料的方式,甚至認為創造力與死記硬背兩者是不相容的,事實上,許多科學家都以能記憶大量音樂、詩詞、歷史故事而聞名。

  2. 真正會學習與成長的人,會先挑選有興趣、需要記憶的知識 / 資訊,在意的反而是自身對這些知識的感受與各項知識之間的連結感。

記憶的流程

以記憶古詩為例


  1. 早在西元前六世紀,Pythagoras (畢達哥拉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 畢生都在尋找一種表達宇宙結構的方式 (find a way of express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Pythagoras 對萬物皆數的洞見與堅強信念, 再加上他對數的神秘執迷,反而發展了許多數的特別性質。 過了2000 年後,Kepler、Newton 還在追求同樣的事情,努力找出規則 (pattern)、用有意義的方式,把各種零散的資訊與知識連結起來

  2. 透過寫日記、散文、詩詞等,也能讓你進入心流

  1. 很多科學家之所以從事研究,不是為了工作或政府經費,也並非都是專職的科學研究者,而是被自己的想法與發現所深深吸引,並享受在研究的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科學家,並非該領域的專家,卻受到高度尊崇,甚至獲得諾貝爾獎,原因只是他們樂在其中 (They simply did what they enjoyed doing)。例如:

人物 👨

說明

尼古拉·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在波蘭的 Frauenburg 大教堂擔任牧師期間發表《天體運行論》(planetary motions)

伽利略 

(Galileo)

原本學的是醫學,卻成為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家,還被霍金譽為「自然科學的誕生要歸功於伽利略」

牛頓

 (Isaac Newton)

學校因瘟疫關閉兩年,為了打發時間而發現萬有引力 (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羅倫·拉瓦節

 (Laurent de Lavoisier)

原本是政府稅務機關 (ferme générale) 的公務員,卻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被後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1. 許多機構都面臨常見的命運,經過數個世代後,機構本身的重要性凌駕於原本的目標

例子

原始目標

結果

軍隊

抵禦敵人的入侵

軍隊會發展出自己的需求、政治;某種程度來說,最成功的軍人不是最會打仗的那位,而是最會爭取預算的軍人

學術協會

希望學者把心思放在根本問題的研究,並取得學術突破

學術派系鬥爭、期刊政治文化、文人相輕、同儕相忌

學者

鑽研於有興趣的領域,並獲得研究突破

致力於變成有名的學者 (well-known scholars),忘記初衷與當初的目標


  1. 當一個人的學習到達某種境界後,他的身分就會從讀者 (reader) 便成作者 (creator)、從消費者 (passive consumer) 變成生產者 (active producer)。即使是業餘的學者,也可以從困難、有意義的 (difficult and rewarding) 主題中獲得興趣,並勾勒出可能的解答。

  2. 業餘 (amateur) 在古代有「熱愛所做的事情」的含意,現代卻有水準不夠、不夠專業的含意。

古代含意

現代含意

是古拉丁字的動詞 amare,代表熱愛(to love),引申為一個人熱愛所做的事情 (a person who loved what he was doing)

貶低的含意,隱含不夠專業的意味

著重於從熱愛的事情獲得快樂的體驗 (experience),而非成就 (achievement)

著重於完成成品的品質 (quality of performance),而非體驗的品質 (quality of experience)


  1. 柏拉圖 (Plato) 在《菲力帕斯篇》(Philebus) 提到「The young man who has drunk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spring is as happy as if he had found a treasure of wisdom; he is positively enraptured.」在此篇章,Plato 深刻描繪思考的喜悅,💡 發現智慧寶藏猶如在漫長的旅途遇到綠洲,身為風塵僕僕的旅人,初嘗泉水,難以忘懷那清甜滋味

  2. 📚 人生本該終生學習 (lifelong learning),畢業後,你才是自由地探索有興趣的知識,不是為了分數、學位、求職而唸書。


2021/11/06

[閱讀筆記]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 第五章、身體的心流

 第五章、身體的心流 (The Body In Flow)

更高、更快、更強 (Higher, Faster, Stronger)︱動感的樂趣 (The Joy of Movement)︱性愛中的心流 (Sex as Flow)︱掌控的最高境界:瑜伽與武術 (The Ultimate Control: Yoga and the Martial Arts)︱經由感官獲得新流:視覺樂趣 (Flow through the Scenes: The Joys of Seeing)︱音樂中的心流 (The Flow of Music)︱美味中的心流 (The Joys of Tasting)

  1. 🎧 那些真正懂得音樂潛力的人,知道怎麼把體驗轉換成心流。首先,他們會選一段時間,專心的聽音樂,用柔和的燈光,坐在最喜愛的椅子上,來讓自己更加投入。音樂都是精心挑選過的,是有目標的聽。所以,再一次的提醒,即使在病中也可以自己創造愉悅的生活體驗。

  2. 人的身體構造能執行數百數千種功能,舉凡視覺、聽覺、觸覺、享受美食、跑步、籃球、棒球、排球、游泳、爬山、攀岩、騎自行車、浮潛、跳舞、冥想等,這些活動都能提供無盡的樂趣 (enjoyment),只要人們培養必要的技巧,每一種活動都可獲得心流體驗 (flow experience)

  1. 「更高、更快、更强」為國際奧會對所有隸屬奧林匹克活動者的期許。英文為Higher, Faster, Stronger,拉丁文為 Altius, Citius, Fortius,又稱奥林匹克口號或奥林匹克座右銘。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於競爭,爭取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於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獲得心流體驗。(https://reurl.cc/qgLz2R)

  2. 伊卡洛斯悖論 (Icaros Paradox):在希臘神話中,工匠代達洛斯父子一同披上人工翅膀並得到飛行的能力,但兒子依卡洛斯在橫越海洋時沉迷於自身能力、過於接近太陽而導致翅膀高溫融化,不幸墜海身亡。在業界中,依卡洛斯悖論便是引申為企業所具備的過人特質,亦使其因過度自信而輕忽風險,終至引發企業致命危機。這就是我們在闡述「只有忘記成功才能成功」的經營學智慧時經常引用的 Icaros Paradox。(https://reurl.cc/eED5ox, https://reurl.cc/lRDLOY)

  3. 讓運動變成樂趣,將其轉成心流體驗的基本流程與步驟:

The Essential Steps In The Process

以走路為例


  1. 是否能感到樂趣,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怎麼做 (Enjoyment does not depend on what you do, but rather on how you do it.)。

  2. 經研究,仰賴外部昂貴事物所獲得的快樂 (如開跑車、看電視等),遠低於平價的休閒運動 (如聊天、種花、編織等嗜好)。用較少物質資源的活動,需要投入相對高的心力與專注力,較容易進入心流體驗;仰賴昂貴物質資源的活動,投入較少的專注力,提供較少難忘的回報

  3. 「Hatha Yoga」原來是印度的梵文,「Ha」(字面上)的意思是「太陽」或者「陽極」;「Tha」(字面上)意思是「月亮」或者「陰極」。「Yoga」的意思是「結合」。將太陽的特質與月亮的特質融合在ㄧ起就能陰陽調和,這種結合是要靠努力的,用心力結合你的身體與心靈,建立身體與本我之間的橋樑,以達身心和諧平衡。(https://reurl.cc/O0jpXX, https://reurl.cc/4aW41X)

  4. 八肢瑜伽 (eight limbs of yoga) https://reurl.cc/rg6DQx

Stages

說明

① Yama 

持戒

  • Yama 中文解作持戒和行為規範, 是一種道德約束,對外不言行過妄。自我控制不僅限於行為上,更包括我們的言論和思想;對人的行為、說話與思想保持正直且善良。

  • Yama 還包括了 Ahimsa(非暴力) 、Satya(誠實)、Asteya(不偷盜)、Brahmacharya(慾望的協調)、Aparigraha(慷慨)。

② Niyama  

精進

  • Niyama 中文解作精進,即遵行紀律,是一種對自我的克制,亦可以說成是對自己的管理和要求

  • Niyama 還包括了 Saucha (純淨)、Santosha滿足)、Tapas(淨化)、Swadhyaya(自我探索)、Ishvarapranidhana (與更高的力量交流)。

③ Asana 

體位法

  • Asana (आसन) 即體位法、瑜伽姿勢,即瑜伽課上的瑜伽動作

  • 目的在於淨化身體 ,並為長時間的冥想做好準備,最終達第八肢三摩地(Samadhi),感受平靜的喜悅。

④ Pranayama 

調息

  • Pranayama (प्राणायाम),即瑜伽呼吸法(或稱調息法)。透過有意識的呼吸,運用不同技巧去影響空氣在呼吸系統裡的流動、頻率和流量,最終使個人的心靈、身體和潛意識產生連結

  • 瑜伽透過呼吸的鍛鍊去開發潛藏的能量 ,喚起體內的覺醒的生命能量 (life force),即prana (प्राण)。

⑤ Pratyahara 

控制感官

  • Pratyahara (प्रतिआहार)所指的是知覺的抽離,控制感官。透過減弱外界的干擾,使心靈往內轉

  • 感官的抽離修練有助專注於其他的瑜伽七肢。

⑥ Dharana

專心

  • Dharana (धारणा ) 意味著心靈的集中,將心靈引向一個物件並將注意力投放於當中。 

  • Dharana為第七和第八肢的修練打好基礎。

⑦ Dhyani

入定

  • Dhyani (धारणा) 即是入定和冥想的狀態,心靈集中於內在單一的焦點

⑧ Samadhi

三摩地

  • Samadhi (ध्यान) 三摩地,也稱為「三昧」,在此狀態下心靈會處於完全的平靜,身心在各個方面都保持保衡

  • 在瑜伽中,最高境界在於冥想,最終進入三摩地,這是一種最高意識的知覺狀態。


  1. 在旅遊時,透過欣賞城市風光、戶外景色,也可以得到心流體驗。例如,你去歐洲旅遊,留意到教堂的建築細節、屋頂的顏色、清澈的天空等。📷 如同專業攝影師看著天空,說著:「這天空顏色是柯達藍 (kodachrome sky)。」

  2. 🎵 音樂是有組織的聽覺資訊,降低內心的紊亂,讓我們的自我意識恢復秩序,遠離乏味與焦慮,進而來你進入 flow experiences。是否能透過聆聽音樂來進入 flow experiences,關鍵在於行為與體驗 (behavior and experience) 的差異,前者是聽到 (hear)、後者是聆聽 (listen)

  3. 🎧 聽音樂的層次

Level

說明

① 單純的感官感受

(sensory experience)

  • 此層次,是神經系統對於各種音調的反應。

  • 我們可能會對鼓聲 (drums)、低音聲 (bass) 或搖滾樂的節拍 (beats) 特別敏感。

② 比擬聆聽

(analogic mode of listening)

  • 此層次,需發展出透過音樂引發內心情感與影像的技巧。

  • 例如,聽著 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 的雪橇(Troika en traineaux) 一曲,腦中浮現富有詩意的雪景。

③ 分析

(analytic)

  • 此層次,能聽出樂曲的結構與不同演奏法的差異。分析聆聽技巧 (analytic listening skills) 越高,享受音樂進入心流的機率就越高。

  • 例如,同時期 R&B 作曲者間的差異、同一作曲家在 1976 年與 1963 年的曲風差異。

④ 🎶 創作

(make music)

  • 此為最高層次,著重於如何透過音符來表達內心的意識與調和情感衝突。


  1. 🎻現代的家長對小孩的音樂教育,已失去音樂的初衷,只強調如何表演與獲獎,未教導小孩如何體驗音樂 (experience music),失去音樂帶來放鬆的初衷。

  1. 任何透過身體技巧 (bodily skills) 獲得心流的活動 (例如,運動、性愛、藝術 / 音樂賞析、品嘗 / 烹煮美食等),當你能先掌控活動、擁有足夠的技巧,才能從活動獲得樂趣 (enjoyment)。👨‍🍳 🍳 以烹煮美食為例,當你能精通烹煮技巧,在身體的運用隨心所欲,才能從烹煮的過程獲得心流體驗 (flow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