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你可以指認出企業的護城河,你還要想想護城河的強度與能維持多久。有些護城河可以持續數十年,有些則是曇花一現
- 如果你買入價格過高,最佳的公司仍有可能會讓你賠錢
- 若投資只要找出擁有經濟護城河的企業,在股票市場賺錢就容易多了。實際上,你在股市所付出的價格,對於你未來的投資收益影響巨大
-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買車會花時間討價還價,為了省幾塊錢開到幾公里遠的較便宜的加油站加油,但是對於買股票,卻是用很模糊的概念再買。會造成此現象,其實是股票鑑價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即便是號稱股市專家們,也無法做出正確的鑑價
- 要買某台筆記型電腦,我們可以到店家或上網進行比價,因為比價的是同一款式的電腦,這很容易比價,但若是要針對企業進行鑑價,可就沒這麼容易。常見的困難有:
- 企業間彼此都會有差異,導致其難以進行比較,如成長率、資本回報率、競爭優勢強度等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價值
- 企業的價值與其未來財務績效表現息息相關,但是未來的事情通常就是未知,難以預測,導致大部分的人都聚焦於股票的市場價格 (market prices) ,忽略較難取得的資訊 (business values)
- 股票現值 (present value) 等於企業未來會產生的現金
- 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是可自由運用的現金流,是從營運來的現金流量扣減維持現有營運所需的資本支出和稅金後之餘額。企業可以用這些現金為公司的成長擴充,也可以作為發放股東股利,清償負債或是預留下來備度過景氣蕭條期。總之,自由現金流量是公司在不影響營運下可以自由使用的現金餘額,也是衡量公司財務彈性的指標。自由現金流量 = 營運現金流量 - 資本支出 - 利息 - 稅金
- 自由現金流量的成長可能預告著盈餘的成長,當公司的營收成長,成本控制得宜,經營有效率等都是自由現金流量成長的關鍵,也代表公司營運的起飛;反之當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不足時,不僅喪失可能的投資機會,嚴重時可能被迫增加負債。也因此國外的投資分析師非常重視企業自由現金流量的分析,其重視程度不亞於每股盈餘。
- 自由現金流可以用房東來做為類比
- 營業收入:每個月收到的租金
- 營運費用:房屋貸款、社區管理費等
- 資本支出:房屋修繕
- 將營業收入減去營運費用、資本支出以後,就是房東的自由現金流,房東可以把這些錢存在銀行、去度假或是購買另外一間公寓來出租
- 繼續以房東為例,未來現金流其實就要看未來性
- 若公寓旁邊還有其他的土地可以建立更多的公寓,未來的租金收入就會增加,故未來現金流是看多
- 若房客都是領薪水的上班族,其價值一定比租給學生來得值錢且不容易遇到收不到租金的困擾,若要調漲房租時,上班族也較容易負擔的起,故未來現金流是看多
- 當你要做企業鑑價時,需考慮四個指標:
- 風險 (risk):預估的未來現金流 (future cash flows),在未來能實現的機率有多高?
- 成長 (growth):現金流能成長到多大?
- 資本回報率 (return on capital):為了維持現有賺錢的項目,該投入多少投資?
- 經濟護城河 (economic moats):要花多久時間可以產生超額利潤 (excess profits),將競爭者逼到牆角
- 公司鑑價的三種工具包含:本益比 (price multiples)、殖利率 (yields) 與內在價值 (intrisic values)
- 推動股價漲跌的兩個力量
- 投資回報 (investment return):由營收成長與股利所驅動
- 投機回報 (speculative return) :由本益比 (price-earnings ratio) 所驅動
- Investment return 反映的是公司的財務績效,speculative return 反映的是投資人的樂觀或悲觀的情緒。一間公司的股價從 $10 漲到 $15,是因為EPS 從 $1 增加為 $1.5;或是因為 EPS 沒有增加,本益比從 10 變成 15。前者屬於 investment return,後者屬於 ,speculative return
- 若是你用尋找經濟護城河的方式在搜尋投資標的,你就是在最大化你的潛在投資回報,因為你是在尋找最有可能建立經濟價值的公司,以及能夠長期增加營收的公司
- 你必須將 speculative return 的負面風險最小化,不要讓其他投資人的情緒波動而傷害你的投資績效。沒有人知道某檔股票五年或十年後的 speculative return 是多少。你應該用 investment return 來做合理的推估。謹慎賤價可以保護你不受市場情緒的負面影響
- 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應該將你可以預測的、會造成影響的因素最大化 (如公司財務績效, investment return),將你所無法預測的因素最小化 (如投資人的樂觀或悲觀情緒, speculative return)
- 低毛利的產業 (如零售業) ,通常股價營收比(Price-to-Sales Ratio,P/S Ratio 或PSR)都非常低;高毛利的產業 (如軟體業、製藥業),股價營收比通常都很高。所以,不要用本益比來比較不同產業的企業。
- 股價營收比 = 股價/每股營收=(股價 × 總股數)/營收= 總市值/營收
- 股價營收比,這一指標可以用於確定股票相對於過去業績的價值。市銷率也用於來確定一個市場板塊或整個股票市場中的相對估值。股價營收比越小(比如小於1),通常被認為投資價值越高,這是因為投資者可以付出比單位營利收入更少的錢購買股票。
- P/S Ratio 較 P/E 好用,是因為本益比本身並不會透露出太多關於股票的評價,簡單來說,20倍的本益比是「高」或是「低」很難有一個界定,除非再考量到整體市場的本益比、主要競爭對手的本益比,或是公司歷史的本益比等資訊,才能理出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頭緒。
- 帳面價值(Book value)是公司之會計紀錄上所記資產的價值,它通常指資產的取得成本 (如工廠、電腦、不動產、庫存等等) 減去累積折舊的餘額,並非現金流量,使用不同的折舊方法會有不同的帳面價值。
- 資產密集的企業如鐵路或製造業等,帳面價值 (book value) 代表著產生收入的所有資產,如火車、工廠與庫存,此類的企業擁有較高的帳面價值 (book value);但是對於提供服務或科技公司,產生收入的資產是人、創意與流程,這些資產卻不見於帳面價值 (book value)
- 商譽 (goodwill) 並不是廠房或設備等實物資產,因此被視為是一項無形資產,反映受歡迎的品牌、良好的客戶關係、忠心能幹的員工、專利,或是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價值。商譽 (goodwill) 是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方的一個項目。商譽通常因企業併購而出現,收購代價超過被收購公司帳面資產淨值的部分,就是商譽,通常視為代表被收購公司的無形資產。
- 當帳面價值(Book value)好的不像真的的話,你該看看其帳面價值(Book value)是否包含商譽 (goodwill) ,你應該將 goodwill 扣除來分析會比較恰當,因為 goodwill asset 會膨脹 book value,導致數字失真。如 AOL 收購 Time Warner,book value 在合併後 goodwill 增加 130 billion
Total Pageviews
2018/06/04
[閱讀筆記] 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5/7)
Labels:
Investment,
Reading
2018/06/03
[閱讀筆記] Bogle On Mutual Funds: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4/9)
- 購買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ortage-backed)要注意提前償還風險(Prepayment Risk)。提前償還風險指因為借款人提前償還貸款,導致放款人提前收回現金、資金回報降低的可能性。導致提前償還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利率和利率路徑變化,現行貸款利率與原貸款合同利率之間的利差水平會造成貸款人的提前償還行為,如果當前的貸款利率低於原信貸合約,借款人將傾向於對原貸款進行再融資,造成提前償還行為,帶來提前償還風險。
- 有些 bond funds 會主打高配息率 (yields) 來吸引投資人,但其通常都擁有較高的 expense ratio ,反而侵蝕到你的獲利。若將 fund expenses 與 sales charges 納入考慮的話,低品質、高配息率的 bond fund 未必總能帶來較高的收益。
- 因貪圖高配息率 (yields) 而購買 high expense ratio 的投資標的,絕對不會是個明智的投資
- 不要只購買短期 bond funds,這會讓你陷入收入風險(income risk),當利率下降時,基金付出的利息收益,也將逐步降低。這對短天期債券基金影響較大,對長天期債券較無影響。因為短天期債券在短時間內就會到期。譬如基金持有5%利率的半年期債券,當市場利率下降到4.5%時,能提供5%利息收益的債券,頂多再撐半年就要到期了。到期之後,基金只能買進4.5%利率的債券,造成基金的配息跟著降低。但假如基金持有的是30年後才到期的5%債券,那麼利率下降,對基金配息的影響就沒那麼大。
- 將不動產貸款 (Mortgage) 進行證券化 (Securitization) 後,就會得到不動產貸款抵押證券,英文是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提供貸款者,可以將手上的這些貸款出售。譬如 A 銀行,有一筆 20 萬美金的房貸。A 銀行可以將這個房貸,賣給 B 機構。B 機構交給 A 銀行一筆錢後,日後這筆20萬美金房貸所繳交的利息與本金,都歸 B 機構所有。這些機構,在買下許許多多的房貸之後,它們可以挑選出性質相近的貸款,將其證券化,再賣給投資人。這些買下房貸,發行不動產貸款抵押證券 (MBS) 的機構,叫做 MBS 發行者 (MBS Issuer)。MBS 發行者,可以將這三個貸款整合在一起 (Pooling),形成一個貸款的集合體,然後將對於這些貸款的利息和本金的收取權,賣給投資人。譬如將上面那三個貸款的集合體,切分成100份(或說是100股),賣給投資人。某個投資人買了一份,那麼每個月從這三個貸款所收取的利息和本金,這位投資人就可以得到百分之一。這就是不動產貸款的證券化。從貸款集合體切分成的一份、一股,就是證券,就是Mortgage-back securities。MBS發行者,擔保投資人獲取收益的權益。也就是說,假如貸款者付不出利息和本金,那MBS發行者要負責讓MBS投資人,拿到他應有的收益。到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最終的資金來源,是市場上買MBS的投資人提供的,他們自己出錢,把房價推高,,然後在高房價再也撐不住,重跌下來時傷到自己
- 憑 common stock fund 過去績效就想預測其未來總收益是一件徒勞無功的方式,bond funds 也是一樣。到迄今為止,票面利率 (interest coupon) 可能是唯一一個預測未來收益的指標。Coupon亦指息票,即附於債券上,供持有人支取利息的憑證。債券價格、到期收益率與票面利率之間的關係可作如下概括:
- 票面利率 < 到期收益率:債券價格 < 票面價值
- 票面利率 = 到期收益率:債券價格 = 票面價值
- 票面利率 > 到期收益率:債券價格 > 票面價值
- 在比較 bond funds 績效時,你該看年化報酬率 (average annual rates) 而非累積報酬率 (cumulative figures)。評估的時間區間,之前提到的 stock funds 要評估過去十年,bond funds 約五年即可
- 債券的 total return = income return + capital return。這兩者,你應聚焦於 income return,其重要性遠大於 capital return,incom return 具有決定性的關鍵因素。根據歷史資料顯示,當你的債券 maturity (到期期間) 越長,income return 的收益就會越高
- 不管是哪個類別的債券,或者是哪個到期期間的債券,績效表現最好的,永遠是 expense ratios 最低的那一個
- 在同個類別中,信用評等、到期期間相仿的債券,彼此的 gross profit (毛利) 其實差不多。最終獲得的 net return (淨利) 會差異,是因為彼此的 expense 不同
- 前幾年高績效的基金,有可能因為 regression to the mean (均值回歸) 導致績效趨於平庸。但是基金的成本不會 regression to the mean (均值回歸),基金成本很多時候只會漲價不會下跌 ,記住,fund costs 與 bond fund returns 之間擁有強烈的關聯性
- 在挑選 bond funds 時,我會建議你聚焦於 no-load bond funds (無費用的債券型基金),因為 sales load (銷售費用) 會侵蝕你的獲利
- High-yield bond (高收益債券) 的主要組成成分是 fallen angel (墮落天使股票或債券),fallen angel 是指曾經一飛沖天的股票,如今墜落地面;或是曾經是高評等債券,如今淪為 junk bond。投資人總是很天真的相信他們會再上漲,只不過 stock 或 bond一旦重重衰落地上,要重返金融天堂就天遙路遠了
- 與investment-grade bond (投資等級債券) 比較,High-yield bond (高收益債券) 有三個主要的差異
- 以殖利率來說,High-yield bond (高收益債券) 表現比較好,但要注意有可能是拿本金來配息給你
- 以 total returns 來說,High-yield bond (高收益債券) 波動相盪劇烈
- 以 principal risk (本金風險) 來說,High-yield bond (高收益債券) 的本金風險較高,且更容易遇到 credit risk (信用風險)
- 若你已了解到垃圾債券 (junk bond) 中投機的本質,還是願意去接受其可觀的風險,我建議你持有的比例不要超過 stock + bond funds 整體的 20%
- 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你購買中長期的債券,避免短期的債券,如此可以降低利率變化對你的衝擊
- 投資前記得檢視 bond fund 的 expense ratios。在到期期間與信用評等不變的情況下,有很高度的可能性,low-cost bond funds 會有較好的表現
- 謹慎考慮 bond fund 的信用評等,本金 (principal) 會隨著利率上下波動,但是當違約 (default) 產生時,本金會血本無歸
- 絕對不要購買低報酬、高費用的基金,當一檔基金擁有高評等、低費用,其通常能提供相同甚至更高的殖利率
- 忽略廣告強打的高收益基金,廣告只會強調高收益,卻沒有接露其信用評等、到期期間與你本金可能會面臨到的風險
- 若兩檔基金的信用評等不同,到期期間不同,這樣的比較是徒勞無功的 (comparing apple with orange)
- 挑選中長期、信譽評等優良、 lower-cost 的 bond funds,這樣簡單的策略,長期來說,你的成果一定相當豐碩
- 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簡稱 MMF)是指投資於貨幣市場上短期(一年以內,平均期限120天) 有價證券的一種投資基金。該基金資產主要投資於短期貨幣工具如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等短期有價證券。
- 貨幣市場基金除具有收益穩定、流動性強、購買限額低、資本安全性高等特點外,還有其它一些優點,比如可以用基金帳戶簽發支票、支付消費帳單;通常被作為進行新的投資之前暫時存放現金的場所,這些現金可以獲得高於活期存款的收益,並可隨時撤回用於投資。一些投資人大量認購貨幣市場基金,然後逐步贖回用以投資股票、債券或其他類型的基金。許多投資人還將以備應急之需的現金以貨幣市場基金的形式持有。有的貨幣市場基金甚至允許投資人直接通過自動取款機抽取資金。
- 貨幣市場基金的風險來自其「投資的短期債券與市場利率變化」。當市場利率突然發生變化而短期債券的利息隨之發生變化時基金沒有做出及時的調整以致其整體收益下跌。還有一種風險來自其自身行業的競爭,其每天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的計算是以當天的收益曲線中最有利於基金公司的價格計算出來。造成報價收益與實際收益的差異。
Labels:
Investment,
Reading
2018/06/02
[閱讀筆記]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6/12)
- 投資的第一要務,也是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將所有的資產(退休帳戶、應稅帳戶、子女教育基金、應急基金等),一併視為一個單一的投資組合
- 世界上只有兩種資產:高風險高報酬的資產與低風險低報酬的資產。投資組合的表現如何,主要取決於你如何配置這兩種資產的比例
- 由歷史資料的模擬表現只能做為衡量未來風險的有效指標,但是未必能夠預測未來報酬
- 投資組合的第一步,就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完成這個步驟後,才能決定風險資產和安全資產應該設定怎樣的比例,也就是說,找到股票和短期債券之間的投資比例
- 如果投資組合中所隱含的風險超出自己承受力的話,投資者可能會在時局不佳時,乾脆放棄整個投資組合
- 如果你才剛開始這場投資之旅,寧可失之於過度保守,也勝過一開始就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在此之後才能慢慢增加投資幅度,而不是一開始就把局面搞的太大,讓自己進退兩難,手足無措
- 由於投資風險與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比率直接相關,因此,一開始投資股票的比例最好不要太大。除非你完全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否則就應該在股票投資上採取保守態度
- 投資大眾總是對於領先科技抱持著超越理性的熱情,成長型股票因而受到過度注目,正如一九九零年代末期的科技及網路股熱潮,然而,當泡沫消散,損失就相當可觀。反過來說,我們卻通常不需要擔心金融股、汽車股或鋼鐵股出現這樣的泡沫榮景
- 你應該擁有較高比例的大型資本股,而非小型資本股。在大型資本股的狀況中,你應該在價值型股票與成長型股票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小型成長型股票的報酬相對較低,而且風險較高。因此,配置在小型價值型股票的資產非配應高於小型成長型股票
- 當你的資產配置狀況離 S&P 500 指數愈遠,此一投資組合就愈容易脫離你的控制。這對於那些不願意看到自己獲利低於大盤的人來說,可會令人無比氣餒
- 投資特定產業的實質風險在於,你現在投資的豐厚產業,很可能是在下個世代被棄之如敝屣的淘汰者
- 由於不動產投資信託的高波動性與追蹤誤差,在你的投資組合中,至多僅能配置全部股票投資的 15% 在不動產投資信託上
- 過去投資組合的績效很難用來預期未來會有多少獲利機會。因此,不應該根據過去一、二十年的紀錄來規劃投資組合
- 資產配置必須考量個人對於風險的承受力、資產配置的複雜度及追蹤偏差
- 最重要的資產配置決策涉及如何調配風險資產(股票)及安全資產(短期債券、票券、定存及貨幣市場基金)的比例
- 投資小型股、價值型股票及貴金屬股票的作法固然可取,但非必須
- 市場本來就會崩盤,市場低迷氣氛也可能一連籠罩數十年之久。即便能夠充分了解投資行為,要能夠同時妥善處理市場兩面變幻的狀況也事件相當困難的事。有時候,就算是準備最充分的人也會失手,但是如果你完全不準備,那就一定會失敗
- 進步不在於變化之中,而在於持續。無法記取歷史教訓的人,必會重蹈覆轍
- 沒有什麼事是新鮮的,只有你還沒讀到的歷史
- 人類總是敏於感覺,拙於記憶
Labels:
Investment,
Reading
2018/06/01
[閱讀筆記] Thinking, Fast and Slow (3/9)
- 當人遇到一個困難的問題時,都會啟動一個由過去經驗啟發的簡單程序,幫我們找到一個適當的,但總是不完美的答案。當System 1 面臨到困難問題時,會自動地在心中轉換成另外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根據過去經驗產生相關的、簡單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思維的發散性” (The Mental Shotgun) ,如此一來你就不用太費力地叫 lazy System 2 來思考答案,藉此快速的產生解答
- System 2 的本質是 lazy (懶惰的),其常會支持直覺的答案,不管這個答案是否適合,你不會注意到其實你沒有回答到你被問的問題,甚至你不會發現被問的問題很困難,因為直覺的答案 (ready answer) 已經在心中
- 心理學家指出人類會有驗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也就是比較會注意到自己所預期的事、而忽略自己沒預料到的事。而且就算我們已經注意到失敗的跡象,也很容易再落入情意捷思(affect heuristic),也就是因為相信某件事,所以自動在心中放大好消息、忽略壞消息。
- 某人因為很喜歡這個專案,所以他認為這個專案的成本很低,效益很高,這就是很典型的 affect heuristic ,因為個人喜好影響其信仰,自動在心中放大好消息、忽略壞消息
- 我們常用上市公司過去的股價來預測未來應該會是怎樣,這種 heurisitc 夠好嗎? 還沒有沒其他資訊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多運用你的 System 2,別偷懶
- System 1 的特色
- 會產生印象、感覺與傾向;當被 System 2 支持時,會變成信仰、態度與意圖
- 會自動且快速的運作,你無法控制
- 當搜尋或偵測到特定資訊時,System 2 會喚起 System 1 的注意
- 受過適當的訓練後,System 1 也可以擁有正確的、熟練的反應與直覺
- cognitive ease (認知放鬆) 狀態容易相信事情、有愉快的感覺與降低警戒心
- 會去推論與創造事情發生的原因與意圖 (但未必正確)
- 會忽略模糊性與抑制心中的懷疑
- 容易有認知誤差與驗證誤差
- 容易有光環效應 (Halo Effect)
- 聚焦於現有的證據,忽略不存在的證據 (WYSIATI, 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
- 產生有限的基礎評估
- 產生過多的估算,反而影響估算正確性 (The Mental Shotgun)
- 會把困難的問題替換成簡單的問題來回答 (heuristics)
- 對於失去的反應會比獲得的反應還要大,如投資損失的痛苦大於賺錢的滿足,所以投資人常發生停利不停損的狀況發生,賺一千元就賣掉,賠了十萬還死抱著不放的情形
- 小數定律 (Law of small numbers) 認為,人們確信隨機變數期望值的分佈也會反映在小樣本的樣本均值之中,導致對小樣本獨立觀察值做了過度推論(overinference)。大多數人在判斷不確定事件發生的概率時,往往會違背概率理論中的大數定律,而不由自主地使用“小數定律”,即濫用“典型事件”,忘記“基本概率” (base rates)。小數定律 (Law of small numbers) 和相似性推斷可以解釋金融市場中的某些反常現象,例如股價變動的過分敏感,可能是投資者對短期利多、利空訊息的過度反應的結果
- System 1 傾向不會去懷疑,常會相信小樣本的抽樣結果會貼近母體,進一步做出擴大解釋。人們總是會誇大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一小部份的證據,自行建構出整件事情的全貌,並且直接跳到結論
- 人們常過度注意訊息的內容,而忽略訊息的可靠度,這也導致讓我們用較單純的觀點來看待事物,並直接做出結論
- 人們如何避免犯下 the law of small numbers 的錯誤呢?直到你擁有足夠大的樣本前,目前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應保密,若否,你可能就會得到一個過早的結論
-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許多金融和經濟現象都受錨定效應的影響。比如股票當前價格的確定就會受到過去價格影響,呈現錨定效應。證券市場股票的價值是不明確的,人們很難知道它們的真實價值。在沒有更多的資訊時,過去的價格就可能是現在價格的重要決定因素,通過錨定過去的價格來確定當前的價格
-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常見於房地產交易,每個人接受到的 anchor 不同,心中自有一個估價。不同人看到同一個物件所提出的 asking price 會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覺得便宜,有的人覺得昂貴,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anchor。其實,anchor 本身並無任何效應,是因為人們相信 anchor 提供可以參考的資訊,才因此產生效應
- 在買房議價時,若賣方提出一個無法接受的價格,你若有樣學樣的提出一個賣方也無法接受的價格,買賣雙方在談判桌上很難會有更進一步的進展。你該做的是,跟賣方表明這樣的價格是你所無法接受的,若賣方堅持這樣的價格,你不會繼續議價
- 在面試談薪水時,你應該進行開放談判而不是等著僱主告訴你工資的範圍,錨定效應就是另一個原因,因為這樣你就能把錨定的更高
-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無所不在,甚至你不自覺的受到影響,所以你必須無時無刻假定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存在,若風險很高的時候,你應該啟動 System 2 來與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對抗
- 計畫是 best-case scneaiors,當我們在預測實際結果時要避免被計畫產生錨定。你該想的方向應是當事情不按照計畫走的時候,該怎麼辦
- 協調與談判時的目標是,讓對方被錨定在某個數字
- 人們常會因為一些顯著事件而影響正確的判斷,如好萊塢名人的離婚與政客的性醜聞吸引眾人目光,而誇大了好萊塢離婚與政客性醜聞的頻率;又如墜機新聞讓你懷疑飛行的安全性,殊不知根據統計,路上發生車禍的比例比天上交通高很多
- 可利用性法則(Availability heuristic)指在很多時候,人們只是簡單根據他們對事件已有的信息,包括記憶的難易程度或記憶中的多寡,來確定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尋找去其他相關的資訊,容易被知覺到或回想起的被認為更容易出現。事件刺激的頻率、新異性、生動性、情緒性也會影響到其可獲得程度,從而影響到其在個體心目中的主觀概率。Kahnemann 和 Tversky研究了根據想起一個例子的速度來評價某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問題,發現這種方法存在嚴重的回憶偏向和搜索偏向,因為人們在記憶中搜尋相關信息時,並不是所有的相關信息都能被無偏差地搜索到。
- 要恰當利用可利用性法則(Availability heuristic),投資者應:
- 學會忘記。人的記憶力強是好事,但有時也不妨學會忘記。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妨將過去在股市中經歷的風風雨雨全部忘掉;只有忘記舊的,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信息
- 一旦經過分析作出投資決策,不宜倉促改變決定。要時刻謹防一些生動、新異的新聞、消息和故事,影響自己的投資決策,更不要成為情緒的俘虜
- 保持良好的心境。心境會影響到個人對未來的預期調整係數;不良的心境會使調整係數過高或過低,不利於形成正確的投資預期。
- 不宜在心中對自己的“希望”進行過多的預演。對某一場景預演越多,越以為它會出現,最終則成為自己臆想的奴隸。
- Joe 由於看到上個月兩起墜機的新聞,所以改搭火車。這是很愚蠢的,因為風險不會真的改變,這就是所謂的現成偏差(Availability Bias) ,這是人們僅使用現有的資訊做為決策依據所導致的偏差,Joe 應該去比較飛機的風險與火車的風險,而非只看到飛機失事就放大其風險而改搭其他交通工具
- 因為媒體很少報導室內空氣污染的問題,所以 John 低估了室內空氣污染的風險,這就是所謂的 Availability Effect,John 應該多看看統計數據
- 這位 CEO 已經連續好幾年讓公司賺錢,所以 CEO認為只要他在,公司營運就不會有問題,這就是 Availability Bias 造成過度自信
- 現存法則 (Availability)是指當人們在評估某事件或過程發生的機率或頻率時,通常都會以事件發生時 的狀況或是情境是否易於回想為基準,也就是說很容易受到回想記憶的影響。愈容易回想的 事件,會認為類似事件的機率愈高。而現存法則主要受到時近(recency)、情緒的凸顯(emotional salience)、及發生頻率等三件事件的影響。。亦即若有發生類似事件經驗的時間愈近、或事件 發生愈情緒化其想像空間愈大、或類似事件發生的愈頻繁等情形者,人們往往認為其未來發 生的機率較高,因此很容易產生以下的偏誤:
- Biases due to the retrievability of instances:在學者(Tversky & Kahneman,1973) 所作的實驗過程中,以男女姓名混合於名單之中,再 將此名單念給受試者聽,然後要求受試者估計名單中男女性別的比例。實驗結果發現,名單 中男女的知名度會顯著影響受試者對性別比例的判斷,若有高知名度的男性名字列 於名單中時,受試者會高估男性對女性的性別比例。除了熟悉度(familiarity)之外,事件的顯 著程度(saliency)也會影響人們對機率或頻率的判斷。例如曾親眼目睹火災發生的人,對於「 火」的感受必定比其他人更加深刻。此外,「新鮮感」(recency),也會對人們在判斷事件的 機率和頻率時,產生影響
- Biases du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earch set:學者(Tversky & Kahneman,1973)以英文字母為基礎估計英文單字的實驗,以字母「 r」而言,受試者對以「r」字開頭的英文單字的估計比以「r」為第三字母的英文單字的估計 高出許多。也就是說,受試者很容易因為對記憶回想的搜尋方式,高估前者且低估後者,而 產生決策上的偏誤
- Biases of imaginability:有時決策者所要評估機率或頻率的事件並非已發生、有經驗或是存在於記憶之中,而必須以想像的方式來建構(construct) 事件發生時的情景。如你在投資時,若有一些風險可能很難想像或查詢、亦或只是沒想到,就很容易地會低估此項投資風險
- Illusory correlation (錯覺相關):認為兩件事應該有關係時,便會在檢視經驗與數據時覺得它們經常一起發生,即使它們一起發生純粹是隨機現象。我們很容易會因為刻板印象的關係,把兩個根本毫不相關的事情拿出來說就是因為這個所以才那個。例如,當一個精神病患住在我家隔壁的時候,我可能就會想:「天啊,精神病患住我隔壁!她會不會哪天突然拿刀砍我!」但實際上這兩個並沒有相關聯,我們卻容易因為刻板印象的關係把兩個毫無關聯的事情連結在一起。
- Adjustment and Anchoring (調整與定錨):當人們在參考資訊作判斷或決策時,時常是對問題先作一初步的判斷或決策,然後再根據新的資訊來作對此初步判斷或決策的調整。所以,不同的 starting points 或 initial values 會產生不同的預估結果,這就是因為 starting points 或 initial values 所導致的 biases。其有三個常見的偏誤
- 調整不足(insufficient adjustment) :定錨效果與調整不足普遍存在於決策的過程中,尤其是必須要求決策者快速決策時,更容易產生定錨與調整不足的現象
- 評估連結事件和分離事件時所產生的偏誤(biases in the evalution of conjunctive and disjunctive events):conjunctive events 的機率會低於每一簡單事件的機率,而 disjunctive events 的機率會高於每一簡單事件的機率。對於有多項事件發生時,決策者通常會高估連結事件(交集)的機率,並且低估偶一事件發生(聯集)的機率。如建置捷運系統時,為何通車日期常跳票,因為捷運工程的完工牽涉到多的不同的事件 (如捷運站的興建、軌道的鋪設、車廂的組裝、人員的訓練等),這些事件必須各自準時完成才能讓捷運如期通車,但定錨和調整法使得相關人員高估這些事件可同時完成的可能性。又如核反應爐等安全向相關的儀器設備系統,雖然任一零件故障機率很小,但只要系統中的任一關鍵零件故障,就會造成重大的風險,因為決策者傾向於低估 disjunctive events 的發生機率,低估系統失敗的可能性,決策者不得不謹慎
- 評估主觀機率分配時定錨效果所導致的偏誤(anchor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subjectiv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決策者通常必須以機率分配的方式,表達其對某一變項的信念。大體而言,評估主觀機率分配有二,一是比例位數評估法,要求受試者估計特定的比例位數。二是風險評估法,要求受試者評估母體真值超過某特定值的機率。就理論而言,兩種方法是相當的,而且應該會獲得相同的分配。然而,Tversky與Kahneman認為這兩種方法所隱含的起點不同,所以不會獲得相同的結果,蓋因比例位數評估法的起點,是受試者對於所評估的變項之最佳評估值;而風險評估法的起點為均等可能比(即50%的機會)、或是問題中所陳述的特定值
Labels:
Reading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