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9/02/01

[閱讀筆記]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9/10)


  1. 不確定與變異越大,是否具備選擇權與可選擇性便越重要。就人生而言,如果世界的變化越大,而你有比較多的選擇權與選擇性彈性,那麼長久下來,你的表現會比別人好。
  2. 力量越強大、影響越深遠的抽象事物,越難用語言表達;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正面描述它是什麼,只能明確說出它不是什麼
  3. 認清騙子的簡單的方法是,騙子只給你正面的建議,對於失敗的可能性與後遺症隻字不提
  4. 你要多善用否定法,例如生物的演化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圍棋大師贏的策略就是不要輸;變成有錢人的方式就是不要破產;人生中要學的是避開什麼事;想要擁有反脆弱的能力,就是不要當冤大頭。我們只要採取一小部分安全措施,便能大幅降低個人發生意外的大部分風險。
  5. 知識是透過減法來獲得成長 (即移除我們認為是錯誤的知識),而不是加法
  6. 真實生活具備高度隨機性,我們搞不清楚:是成功的人具有長才,還是具有長才的人會成功? 但我們可以預測:不具長才與機運的人最後會失敗。
  7. Negative (即減法) knowledge 會比 positive (即加法) knowledge 更加 robust。例如當我看見一隻黑天鵝,我就能知道『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句話是錯誤的;但如果我從來都沒看過黑天鵝,我無法保證『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句話一定是正確的
  8. 『失敗與反證 (disconfirmation)』相較於『成功與證實 (confirmation)』能帶來更多的資訊,這也是為什麼 negative knowledge 會較 robust 的原因
  9. 良好的政治體系,應優先去除掉壞人,單一壞人造成的傷害大於一群好人的行動;一個好的體系要能保護一般民眾受到壞蛋的影響
  10. 減法知識就是一種槓鈴 (barbell),也是一種凸性 (convex)。什麼是錯誤的,就是相當健全的知識,那些你說不知道的就是脆弱與臆測,你不能將其視為理所當然且不會傷愛你,萬一這些知識是錯誤的話
  11. 我們應該用否定法來解決問題,消除錯誤的知識。否定法的應用是建立在少即是多的 (less is more) 觀念上,把有限的資源投注在掃除風險。作者認為,對於創新與發明,不需要理論的指導,嘗試錯誤的貢獻遠大於正規科學
  12. 這個世界的分布越來越不平等 (winner-take-all effect),已經從過去提到的 80/20 走向 99/1: 99% 的網際網路流量是由 < 1% 的網站所貢獻的;99% 的書籍銷售量是由 < 1% 的作者所造就的;以美國的健保來說,半數的人僅用了 3% 的健保成本,但是罹患重病的 10% 的病人卻耗用了整體健保大餅中的 64%
  13. 如果你做某件事情的理由超過 1 個,那就不要去做。如果有人用1個以上的論點,抨擊某本書或觀念,你便知道那不是事實。沒人會說「他是殺人犯,而且餐桌禮儀很差,又有口臭,開車非常莽撞。」
  14. 清楚的決策 (robust to error) 不需要超過一個理由。這並不是說一個理由優於兩個理由,而是你在想辦法尋找更多的理由說服自己去做某件事情。
  15. 許多領域的問題,一堆人可以直覺地找出解決方式。你應該秉持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的原則,如在房地產,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就是:地點、地點與地點。你應該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去照顧自己,記得要抓大放小
  16. 即便是諾貝爾獎,獲獎的人通常不是擁有多個研究方向、發表一堆論文的人,獲獎的人通常是在某一領域,有主要一個展現出傑出貢獻的人士
  17. 林迪效應(Lindy Effect):是指對易損的東西來說,每多活一天,都會縮短其壽命;相反的,對於不易損的東西來說,每多活一天,都將更拉長其存在壽命。舉個例子來說,在書籍領域,已經存在超過一整個世紀的書籍,持續時間將會越來越長,下個世紀依然仍看到它的存在。不過,對於新出版的書籍來說,它所存在的持續時間只會越來越短,最後終將消失在人們的眼中。
  18. 用數學運算來說明 lindy effect, 不會損壞的事物 (nonperishable) 的預期壽命會隨著每天的存活下來而增加,如已經存在最久的書籍,將持續最長時間;已經存在最久的科學成果,將持續最長時間 (這些科學成果通常都很無趣,看看高中物理、化學課本就知道了)
  19. 回顧之前提到的非對稱性 (asymmetry),antifragile 可以從不穩定 (violatility) 與混亂 (disorder) 中獲益,fragile 則是從不穩定與混亂中受到傷害。時間與混亂是一樣的,將時間軸拉長就知道誰是 antifragile、誰是 fragile。antifragile 隱含著舊的會比新的好,無論某個東西你現在看起來非常新穎、智慧,時間會說明其脆弱性,只要在需要的時候將其擊潰
  20. 科技本身就是 fragile,或許可以主宰世界一段時間,但是終將被另外一個新科技所取代,而另外一個新科技就是個不可預測 (unpredictable) 的事物
  21. 預言是減法、不是加法:要預測會出現哪些新東西、這些東西是否會席捲全球很難;但是一些已經存在很久的東西(鍋碗瓢盆),它們有很大的機率會繼續存在下去
  22. 預測的有趣矛盾: 長期的預測比短期更為可靠,然而預測的準確度往往會隨著時間拉長而退化,準確度變糟
  23. 米開朗基羅對待雕塑的態度也是應用了否定法:教皇問米開朗基羅,他成為天才的奧秘在哪裡,尤其是他如何雕刻出了大衛雕像,這個被視為所有傑作中的傑作的雕像。米開朗基羅的回答是:『這很簡單,我只是剔除了所有不屬於大衛的部分。』
  24. 對過去和歷史保持尊重,不要輕易就對過去的智慧說不。現在的人類都患上了「新事物狂熱症」,唯新不愛。若要治療新事物狂熱症,你需要「對過去保留一些尊重,對歷史記錄保留一些好奇,對老人的智慧保留一絲渴求。換句話說,你將被迫重視能世代流傳、能倖存下來的東西。」
  25. 資訊有個很糟糕的特質:隱藏失敗。很多人受到一些在股市致富的新聞所影響 (因為失敗的新聞都被掩蓋,讓我們沒機會去聽到),導致高估了成功的機會
  26. 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人們在意許多彰顯地位的物品。美國當地一項調查發現,當鄰居所得增加時,個人幸福感反而大幅降低。當人們設法藉由更努力工作來增加所得,卻發現別人也這麼做,所以自己並沒有如願以償時,就會出現著名的跑步機效應 (treadmill effect),再怎樣拼命工作,幸福還是停滯不前。所以,我們何不學會從水車上跳下來,別再費力地踩。減速者已經想通,金錢不能買到滿足。人們以為金錢會讓自己幸福,但事實多半不是這樣,金錢沒有這種功效。
  27. 快樂跑步機(hedonic treadmill)指的是一種(社會頂層)永不滿足的嫉妒心態, 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提出。 卡尼曼曾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他運用水車的形象來解釋, 為什麼生活環境改善 (例如財富增加) 與『生活滿意度』沒有多大關連。 Kahneman 指出,最有錢的人未必最快樂,當財富增加,我們的期望也會調高, 嚮往更高尚、花費更多的娛樂,有如一部運轉不息的跑步機 (treadmill),就連億萬富翁也不例外。 富人享有的樂趣也許高於窮人,但是他們需要更多的樂趣才能滿足。
  28. 嗜新狂(neomania)是一種當代病,會帶來脆弱。導致人們對技術過度狂熱的心理偏誤包括︰資訊會隱藏失敗,讓我們將「必要」與「原因」混為一談;我們總是注意到變動,不注意靜態事物,讓我們不大留意角色重大但不變的事物,並只注意不斷嘗試的新事物,沒留意大部份嘗試行為並不持久。嗜新狂會帶來跑步機效應 (treadmill effects),我們購買新物品後滿意感會急速上升,但很快就厭倦自己已擁有的事物,開始尋找新的新東西。
  29. 經不起時間考驗的資訊同樣脆弱,只上市一年的書籍通常不值一讀,不論當時它多麼熱門,已存在十年的書會再存在十年,已存在二千年的書會繼存在很長時間。學術工作也是如此,很多論文只是雜訊,唯有在時間考驗下才知道是否有突破。以嗜新狂熱看待科學成果與科學家,會將科學領域貶抑為運動競賽,讓科學變得脆弱。
  30. 人造的深奧系統往往會引發一發不可收拾的連鎖反應,而降低或甚至消除可預測性,並且製造出黑天鵝事件。因此現代世界的技術知識不斷增加,但是事情的發展卻遠比從前難以預測。每一樣東西的設計變得十分複雜,而失去強固性,使得黑天鵝到處亂飛。對新穎科技的盲目追求,《反脆弱》提出一種稱為嗜新狂(neomania)的新疾病。可是我們相反的,更應該珍惜已經經得起時間長久考驗的舊事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