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8/10/03

[閱讀筆記] Bogle On Mutual Funds: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8/9)

  1. 最根本的投資決策就是你的資產配置,你要擁有多少比例的股票?你要擁有多少比例的債券?你要擁有多少比例的現金?
  2. 若你是年輕的投資人,有穩定的收入,位處累積期 (accumulation),我高度建議股票你的投資組合中,可以佔 80%;若你已經退休,位處分配期 (distribution),我建議你股票佔你的投資組合中約 50% 即可
  3. 若你位處累積期 (accumulation),你應較能承受較多的風險,投資決策可以積極些,擁有較長的時間可以享受複利的魔法
  4. 若你無法忽視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你就不應該將大部份的資產配置放在股市
  5. 對於保守的投資人來說,股債比各一半 (50 / 50),會是很好的配置。你無須定期調整股債比率 (如 60 / 40, 63 / 37 等),或許有些期間,變動的股債比率的績效會優於固定股債比例的配置,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測明天或明年會發生的事情,當兇猛的熊市來臨時,就會輕易地侵蝕你之前的獲利
  6. 當你制定好自己的股債配置後,你可以隨著各種環境變化做出調整,但是我建議變化不要超過 15%。如原本為 50/50,最積極的配置是 63/35,最保守的配置是 35/65;又如原本為 80/20,最積極的配置是 95/5,最保守的配置是 65/35
  7. 當你決定做出變更資產配置的決定前,你要準備好有可能犯錯的風險。對於股票來說,你可以根據當前股息殖利率 (current dividen yield)、預期殖利率成長率以及預期股價變動來做出資產配置的調整;對於債券來說,你可以根據利率走向來做出資產配置的調整
  8.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OC)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機會成本必須是指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一個項目。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
  9. 在金融市場要抱持著無法預測的風險永遠存在的心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
  10. 風險溢價(Risk Premium),是一個人在面對不同風險的高低、且清楚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的情況下,會如何因個人對風險的承受度影響其是否要冒風險獲得較高的報酬,或是只接受已經確定的收入,放棄冒風險可能得到的較高報酬。 確定的收入與較高的報酬之間的差,即為風險溢價。
  11. 以投資學的角度而言,風險溢價可以視為投資者對於投資高風險時,所要求的較高報酬。衡量風險時,通常的方法就是使用無風險利率(risk-free interest rate),即政府公債之利率作為標的來與其他高風險的投資比較。高於無風險利率的報酬,這部份即稱為風險溢價。高風險投資獲得高報酬,低風險就只有較低的報酬,風險溢價與風險成正比關係。
  12. 身為智慧型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需做的五個決定
    1. 根據你自己的投資目標來分配股債比
    2. 維持固定的股債比或根據市場狀況動態調整股債比(儘管固定的股債筆會是較明智的選擇)
    3. 股債選擇的標的要符合自己的投資目標
    4. 投資策略的改變可能會增加收益,也有可能不會。在不確定的世界,調整投資策略要盡量減少
    5. 要投資指數型的標的、自己挑選或者是相信基金經理人(儘管指數型的投資標的是較明智的選擇
  13. 根據經驗法則,對於還在工作的人來說,至少要保留 3 到 6 個月的生活費用,以備不時之需;對於退休人士來說,則至少要保留一年的生活費用
  14. 常見的五種類別的投資人
    1. 累積期的投資人(The accumulation investor):通常年齡介於 25 ~ 50 歲,位處建立資產的階段,希望達成長期的財務目標,如為未來的退休生活累積資產、購買房屋、支付小孩未來大學教育費用等
    2. 轉換期的投資人(The transition investor):通常年齡介於 51 ~ 65 歲,此時期會專注累積資產,為退休生活而準備
    3. 分配期的投資人(The distribution investor):通常是退休人士,其會尋求投資收入最大化,並妥善保護資產、面對通膨
    4. 突然獲得一大筆資金的投資人(The lump-sum investor):不分年齡,通常是突然收到一筆保險金或繼承,我會建議其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尋求進一步的資本累積並定期獲得收入分配
    5. 機構型的投資人(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有別於一般個別投資人,主要有企業、學校等,如企業退休基金(corporate pension fund,其主要目標在尋求資產累積與支付退休員工的退休金目標)與大學捐贈基金(endowment fund,其主要目標在追求當前收入、收入成長以及本金保護)
  15. 投資人可以購買的五種投資類別
    1. Balanced funds (平衡型基金)
      1. 平衡型基金通常涵蓋主流的股票型基金與高評等債券,適合持有者有轉換期的投資人(The transition investor)、收入導向的定期定額的投資人(The lump-sum investor)或捐贈基金(endowment fund)投資人
      2. 退休人士可以將 85% 的資產買進股債比為 60/40 的平衡型基金,15% 的資金買入短中期的債券型基金
    2. Index funds (指數型基金)根據歷史資料顯示,無論是股市或是債券,購買 index funds 會擁有最佳的表現
    3. Municipal bond funds (美國市政債券):此基金用來取代需繳稅的公司或美國政府債券基金
    4. Variable annuity funds (變額年金基金):定期定額的投資人(The lump-sum investor)適合此類的延後課稅 (tax-deferred) 方案,其提供最少的成本、最大的彈性
    5. Fine-tuning funds (微調基金):除了上述建議的基金,你可能有想要購買的股票或債券型基金,如小型股、新興市場股、高收益債等,記住此類的基金不要超過你整體資產配置的 20%
  16. 是否要定期根據市場狀況來調整股債比,不如換個方式想想,是否要調整當初的風險/報酬 (risk / reward) 目標,若要調整目標,再去調整股債比
  17. 若你是累積期的投資人(The accumulation investor),你應該盡早、盡可能地將最多的資金投入投資,你的投資時間越長,可以享受到的複利魔力才會更大
  18. 在投資的領域,記得 less is more 的原則,與其挑選一堆基金想要打敗大盤,不如挑選指數型基金。秉持著 less is more 的原則,可以提升你的投資專注度,省去一堆煩人的細節
  19. 在你 50 歲以前,我還是會建議你繼續保持股債比 80 / 20 這樣的配置,其原因有三個:
    1. 長期來說,股票擁有較高的報酬
    2. 股票較能夠有效對抗通膨
    3. 雖然股票風險較高,但是定期定額 (dollar-cost-averaging program) 可以降低風險
  20. 在累積階段(accumulation phase,約 25 ~ 50 歲),由於你的投資期間很長,且採取定期定額之故,所以你的焦點會在報酬(reward)而非風險(risk)。但是,當你進入轉換期(transition phase,約  51 ~ 65 歲),風險會成為主要的考量,你需重新調整你的投資配置以反應轉變中的風險報酬比
  21. 轉換期的投資人(The transition investor),我會建議你的股債比從累積期的 80 / 20 調整為 65 / 35,因為現在的你是在為退休生活而準備,投資應保守些。但者只是個參考配置,若已經到了轉換期,你覺得自己仍舊擁有較高的風險忍受度,你可以維持原本的股債比配置
  22. 投資的目的在於讓你在退休以後,擁有足夠的金錢讓你安享退休生活。為了維持你退休後的生活水準,在分配期(distribtion phase)的你,你每年需要擁有你工作時期平均薪資的 75%,以美國為例,單身者約 $13,540,雙薪家庭者約 $27,000
  23. 分配期的投資人(The distribution investor)由於已經沒有收入,會重視保住本金,調整投資風險較低的項目,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通膨(inflation)的風險,它會一點一滴地侵蝕你的現金
  24. 分配期(distribtion phase)可以分成兩個階段,60~75 歲時期,股債比建議調整為 50 / 50;75 歲以後,股債比建議調整為 35 / 65
  25. 當你收到一筆遺產或是保險理賠費用時,這筆金錢稱為一次性資產(lump-sum asset)。此時不要急著將你所有資產馬上投入市場,你應採取漸進的方式,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dollar-cost-averaing prgram)進行投資,避免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毫不動腦地就把錢都丟進去,若投入後股市發生大跌,將使你的資產大幅縮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