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社會,幾乎每件事都有一套數學道理,深深影響著我們如何溝通、如何從 A 點到 B 點,也徹底改變我們如何做買賣、如何工作、如何放鬆。不論是在法庭、病房、辦公室或家庭中,都能感受到數學的影響。
數學的使用結果是善或惡,端看使用的人是誰。畢竟,數學計能揪出造假畫家,也能造出原子彈。顯然,在我們時常運用著各種數學工具時,也該好好瞭解這些工具隱藏什麼問題。有些功能你以為只是用來推薦朋友、量身打造廣告,但最後卻變成假新聞盛行、個人隱私遭到侵害。
我們必須負起責任,從過去的數學錯誤中學習,避免未來再犯,或者更進一步,讓再犯的可能性完全消失。
持冷靜、掌握數學
- 想讓數學為自己賦權,一大重點在於必須勇敢質疑那些運用這項武器的人,打破確定性的假象。只要我們能夠意識到絕對風險、相對風險、比率偏誤、不相等表達、抽樣偏誤,就會開始質疑報紙頭條大辣辣寫的統計數據、廣告裡講的「研究」、又或是政客嘴裡真假參半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