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覺有進度 (feel progress) 是執行最重要的層面。若你的個人傾向是產生想法,而非執行。透過便利貼或線上任務管理應用程式,顯示你每個 Action Steps 的進度,包含待完成、進行中、已完成,可以協助你專注於執行層面,而非一直在產生新想法。
- 有想法很重要,但是你需要有效地使用方法,井然有序地列出想法、計畫與目標,並標示出任務執行優先順序及當責人員。
- 執行的重點:
- 你腦子裡一定會有很多想法,記得把想法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並將其轉成 Action Steps,你才能朝著你想走的方向,保持專注、持續往前進。
- 當我們將想法付諸實行後,內心總是會有不安全感,總是怕遺漏什麼,導致最終失敗,以下方法可以協助你消除不安全感:
- 降低你去做 Insecurity Work 的目的在於,釋放你的心力、體力與時間,與其將時間花在重複搜尋特定資訊、不斷檢查 e-mail,你應該做的是:專注於實現你的想法。
- 常見的三種傾向的人,每種傾向都有各自的優點與限制。然而,一旦你知道你是哪一種,你或許可以運用你周遭的潛在夥伴、組織任務的工具與其他資源,讓你的執行結果變得與以前大不相同:
- 無論你是 dreamer、doer 或 incrementalist,你都應該與另外兩中人建立夥伴關係,選擇與你擁有不同技能、專長、彼此互補的人,才能讓你的工作更有效率。
- 你無法靠你一己之力完成任何事情。任何專案若只靠一個人,最終必定失敗。失敗原因是其不具備延展性 (scale)、無法擴大規模。若我的專案無法吸引任何一個團隊,很有可能這個專案本身有很大的問題。
- 在商業世界,自由地分享想法不僅是讓想法繼續維持,還能讓資源使用最大化。團隊與團隊間,會以如何讓企業經營更有效率與更能獲利的角度,思考如何實現新想法。但是要注意,對於自由分享想法保持開放,但是對於其潛在價值要予以保護。
- 事實上,極佳的想法非常多,但是很少人有足夠的紀律與資源來實現想法。當你將你的想法分享給他人知道,你就有機會獲得不同人的想法回饋甚至協助,你也更容易保持聚焦。很不幸的,大部分的想法因為沒有分享,死於孤立 (isolation),最終而被忘記。
- 讓自己的想法、目標與進度等資訊保持透明,由於別人關注著你,會迫使你專注目標、持續有進度並且獲得他人的回饋、建設性的批評等:
- 你可以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組成一個 circle,定期聚會、坦率地分享自己的經驗。以下是施行方針:
- 所有社群力裡面,除了保持專注、持諾達成目標等,或許最重要的就是當責 (accountability)。accountability 是說到做到,並且為所做的承諾擔起責任。每當承諾要完成某件事,那件事就會被完成。信任就是如此建立起來的。不只是對同事、員工如此,對顧客、事業夥伴與股東也是如此。
- The Midici Effect (梅迪奇效應) 不斷強調的異域碰撞 (Intersection) ,作者認為經由跨領域的知識所激盪出的火花,能產出突破性的創新。要如何才能突破聯想力不足的障礙?作者在書中第四章討論三大點: (http://shorturl.at/iSW04)
- 發明家不是因為成功才多產,而是因為多產才成功,透過想像力的激盪,產出各種嘗試,達成目標。有勇氣的人最容易產出梅迪奇效應,而馬克吐溫說:「勇氣是抗拒恐懼,掌握恐懼,而不是沒有恐懼。」(http://shorturl.at/iSW04)
- 不要羞於自我行銷 (self-marketing)。行銷就是在建立關係與學習。當你與他人共進午餐時,就是在互相交換資訊的基礎下,尋求對方回饋意見與發展關係。你透過行銷的過程中來瞭解他人、學習新事物,並讓對方瞭解你的能力。
- 好的自我行銷的策略始於內在的興趣 (intrinsic interests),變成個人的專案(用於展現個人優點)。當你的優點被他人發現,你就可以獲得他人的敬重。許多當今的平台,例如 Vimeo、YouTube、Flickr 等等,都可以幫助你展現你的專業,你可以透過「追隨者」的功能達到聚眾。發展與啟動你的以敬重為基礎的自我行銷活動 (respect-based self-marketing campaign),需考慮以下步驟:
- 想 make ideas happen,靠一個人演獨腳戲 (solo show) 是無法成功的,你需要
- Creative projects 的運作常不受控制,團隊常受到錯誤的獎金制度、負面的團隊化學效應與不一致的管理方式所影響。我們常因不想對實現想法的品質做妥協,導致無法授權給他人;我們常受自尊心影響,因為焦慮與情緒,無法把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無法做完整的判斷;我們常常錯過從失敗學到教訓、充實自己實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