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所有哲學科目中,倫理學是最特殊的。倫理學包含了三項特點
- 倫理學處理到道德議題,但並不需要專家,因為人人都知道該受道德規範;
- 倫理學有形式與實際的衝突:如果道德徒具形式,就沒有應用的可能;如果道德只顧及實際,就缺乏規範的意義
- 倫理學的內容,從 2500 年前開始,到今天的科技社會,一直討論著固定議題,卻沒有提供確切的答案
- 作者在本書的論述方式:
- 所有道德的討論,兩難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任何道德的原則,都只能適用於部分情況;然而這些原則一旦應用在所有情況的時候,就會出現極端的狀況,反而讓人覺得原則的應用違背了道德的訴求。然而,若是沒有原則的應用,道德判斷反而成為依據個人感覺而提出的想法。
- 倫理學的目的論強調,人除了理解生存所需之外,還需要做這些判斷的目的為何。這個目的論的觀點,使得個人與群體能夠結合在一起,因為個人以實現群體目的為主,而群體則讓個人發展人生。每一個人在社群中受教,目的就是促進社群和諧;只有在和諧的社群中,每個人才能達到美好的人生。
- 颶風侵襲後,物價遭到哄抬,引發是否要懲罰商家的爭議
- 創傷症候群的軍人,是否有資格獲得勳章
- 2008 年的金融風暴,美國政府是否該進行紓困
- 什麼是公正的社會:
- 我們常認為,道德推理是一種說服別人的方式,但其實也是一種釐清自身道德信念的方式,藉此確認我們相信什麼,以及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道德的兩難源起於互相抵觸的道德原則。面對必須殺死一個無辜的人才能挽救五條性命的情境,我們就陷入道德困境,必須設法釐清哪一項原則比較重要,或者在此一狀況下較為適切。
- 在救生艇上的四個人,在汪洋中不斷漂流等待船隻救援,是否該殺害一人,保全其他三人的性命 :
- 邊沁的功利主義
- 約翰·史都華·彌爾在論自由 (On Liberty) 中提及,真正重要的不僅在於人所做的事情,也在於做出那件事的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人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渴望與衝動,就沒有性格,就像蒸汽機也沒有性格一樣。
- 身為一個不滿足的人,也勝過身為一頭滿足的豬;寧願當不滿足的蘇格拉底,也不當個滿足的傻瓜。若是傻瓜或豬對此抱持不同意見,原因是他們只懂得自己的感受。
- 快樂或許有分高等與低等,例如看辛普森家庭或哈姆雷特。高等快樂之所以比較高等,不是因為我們偏好這些快樂,原因是我們認知這些快樂比較高等。我們把【哈姆雷特】評判為傑出的藝術作品,不是因為我們對這部劇本的喜好高於其他次等娛樂,而是因為這部劇本會激發我們最高的官能,使我們成為更完整的人。
- 自由放任主義者,偏好不受拘束的市場,反對政府管治,但是理由不是經濟改革,而是人類自由。他們核心主張是,每個人都擁有根本的權利(也就是任意運用自己擁有的物品的權利),只要我們尊重別人這種權利即可。
- 自由放任主義強調最小政府
- 協助絕症病患自殺的例子
- 儘管反對自由放任主義的人很多,但是在某些情境,還是會援引自由放任主義的精神 - 自己擁有任意運用自己擁有的物品的權利。例如,將某個體型胖大的人推下橋以阻止失控列車是錯誤的行為,這就是認知到他的性命是屬於他所有的,如果他自己跳下去,那就沒有人反對。又如,在救生艇等待救援的案例,殺掉某個人讓其他三個人活下來是錯誤的,因為這樣是侵犯那個人的生命,若他自願犧牲自己來挽救其他同伴,就較無爭議。
- 自由市場的支持與反對論點:
- 兵役制度的選擇(志願軍看起來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