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9/05/09

[閱讀筆記] 如何衡量萬事萬物 (1/5)


  1. 決策時所擁有的資訊少於應該有的,會因此提高錯誤的機會。如此一來造成資源錯置,拒絕好的想法,卻採用壞的想法。
  2. 科學管理最初的焦點在於將勞動流程做最適化,現今我們需要的則是將管理決策的衡量最適化。對於常被管理階層忽略的那些事物,正式的衡量方法才剛達到相當於煉金術的水準,我們需要從鍊金術前進到化學和物理學。  
  3. 對於你所談論的東西,你若是能加以量度,並以數字將之表達出來,那麼你對於那樣東西可說是有了某種程度的瞭解;反之,你若是無法加以量度,或是無法以數字將之表達出來,那麼你對那樣東西的所知,則要歸於貧乏之列,或是嚴重不足之列
  4. 本書的目的是要告訴企業組織兩件事
                    4.1.          看起來非常棘手的無形事物,其實是可以衡量的
                    4.2.          可利用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完成衡量
  1. 衡量前,唯一要注意的問題是,此事物是否重要到值得做衡量 (相較於衡量的成本,是否具有高資訊價值)
  2. 本書的目標不再涵蓋物理科學或是經濟學中的每一個領域,尤其是那些已經有衡量方法的領域。在這裡,本書所聚焦的衡量,乃是那些與重大組織性決策相關的,甚至是關鍵性的,而且似乎還沒有明顯且符合實際的衡量答案者
  3. 本書的三大命題 (propositions)
                    7.1.          管理階層在意衡量,因為衡量可以對不確定性的決策提供資訊。
                    7.2.          任何一項決策,都存在許多有待衡量的事物以及衡量方法,但是完全的確定性極少是符合現實的選項。
                    7.3.          因此,管理階層需要有一個方法可以分析、降低決策不確定性的各種選項。
  1. 將衡量是為降低不確定性的最適化問題,將有助於解決問題。衡量乃是要支援決策,而衡量本書就有許多決策要處理。如果需要做的決策具有高度不確定性,而且一旦做錯的後果非常嚴重,那麼降低不確定性的衡量,就具有很高的價值。 
  2. 本書處理的三大課題:
                    9.1.          為什麼沒有一件事物是真正無法衡量的?
                    9.2.          如何設定及定義各種衡量問題?
                    9.3.          如何使用有力且實際的衡量方法來解答問題?
  1. 本書要回答的問題:
                 10.1.          到底真正的問題 / 決策 / 困境是什麼?
                 10.2.          該問題真正要衡量的是什麼,以及準確 / 正確程度要多少?
  1. 知道不確定性的最大來源,將指引出可以降低最多不確定性的衡量。要對那些看似完全無法衡量的事物做衡量,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評估你目前對於這個數值所知道的資訊。
  2. 無形的事物之所以看起來無形,幾乎都不是因為缺乏最複雜的衡量方法,只要我們學會看穿不可衡量的假象。
  3. 真正的衡量不需要完全準確,而是數量上降低不確定性的觀察。只要降低不確定,不必然要消除不確定性,對衡量來說就足夠了
  4. 衡量的觀念、客體與方法  
                 14.1.          觀念:若能了解「衡量」真正的意思,很多事物都會變成可衡量
                 14.2.          客體 (object):對於欲衡量的事物,未能做完善的界定。草率與模擬兩可是做衡量的絆腳石
                 14.3.          方法:許多實證觀察的程序,一般人並不十分了解。若人們能熟悉這些基本的方法,顯然會有許多被認為是無法衡量的事物,不但會是可以衡量,而且早已都被衡量過了
  1. 愛因斯坦曾說過:「數學命題只要是與現實有關的,便不具確定性;而只要它們是確定的,便與現實無關。」
  2. 英國數學家與哲學家說過:「雖然看似相互矛盾,但是所有精確的科學是築基在近似的概念上。如果有人說他精確無誤地了解一件事物,那麼你可以放心地推論,你正和一個不精確的人說話。」
  3. 衡量的定義是,根據一項或多項觀察,以數量表達的方式降低不確定性。就所有實用上的目的而言,科學家將衡量當作是數量上降低不確定性的衡量。只要降低不確定性,不必然要消除不確定性,這對衡量來說就夠了。真正的衡量不需要完全準確。真正的科學做法是報告一個數值區間,例如「玉米農場使用這類新種子,平均收益增加了 10% ~ 18% 之間 ( 95% 信心水準區間)。」沒有誤差的確切數值報告,是由「根據可接受的程序」計算出來的。但是,除非是 100% 完全計算 (ex. 我口袋的零錢),否則一定不是根據實證觀察得來的。
  4. 這種「降低不確定性」的觀點,對企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不確定的狀況下要做的重大決策 (ex. 是否核可大型 IT 計畫或是新產品開發),都能因為降低不確定性,而做得更好,其所帶來的價值,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  
  5. 衡量可以用在連續數量上的問題,像是「這項新產品能讓我們的營收增加多少?」,也能用在間斷且定性的問題上,像是「我們的訴訟能贏嗎?」或是「這項研發計畫能成功嗎?」。在商業上,決策者都是在不確定下做決策的。當不確定性涉及大型、風險高的決策,降低不確定性就有很高的價值。  
  6. 把一個問題說明清楚,這個問題就已經解答一半。妨礙知識進步的最大阻力,莫過於模糊不清的用語

2019/05/08

[閱讀筆記] Principles: Life and Work (2/9)


  1. 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知道怎麼成長,並「正確地失敗」(failing well)。「正確地失敗」的意思是能夠從痛苦的失敗中學到教訓,從而避免直接因失敗而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2. 經過痛苦的犯錯,讓我從 "我知道我是對的" ( I know I’m right) 觀點變成如何知道我是對的?” (How do I know I’m right?)。透過犯錯讓我更加謙遜,與平衡我冒險的勇氣。犯錯後除了會產生痛苦,也會引起我的好奇,其他人會怎麼做,比較別人的觀點與我的觀點的差異。如此一來能讓我透過更多維度來看事情,而非只用自己的角度。學習如何衡量他人的觀點,並選擇最佳的,來協助我們做決策,增加正確的機率。每個成功的人都可能歷經挫折與失敗,但他們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們從失敗中學習,重新振作,更積極的去追求成功
  3. 我的經驗告訴我,每當我在做決策時,將決策準則 (decision-making criteria) 寫下來是一件非常寶貴的事情。經過時間累積,我收集的原則,變成一本決策指南。將其分享給公司同事,邀請它們協助我驗證我的原則,並持續修正與進步。
  4. 停下來,思考一下:
                    4.1.          你要什麼? (what you want? 也就是你的目標)
                    4.2.          什麼是正確?(what is true? 也就是你的原則)
                    4.3.          如何根據步驟,應該做什麼事情來達成 (what you should do to achieve ① in light of ②?) 

  1. 當我們還小孩時,通常是父母會指引我們走的道路。但是當我們長大後,我們會開始自己做決策。我們會選擇所追求的目標,影響我們未來所走的道路。當你未來想變成醫生,你就會去讀醫學院;當你想要成家,你就會去找一個伴侶。當我們朝向目標前進時,一定會遭遇問題、犯錯,並碰到我們自身的弱點,學會從中學習、面對現實,並做新的決策。
  2. 股價反應人們的預期。當真實結果比預期好,股價就會上漲;當真實結果比預期差,股價就會下跌。大部分的人容易被最近的經驗所影響,想法產生偏誤。
  3. 如果你像大多數人一樣,不知道別人如何看事情,不善於洞悉別人的想法,那是因為你只想要告訴對方你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換句話說,你專斷獨行,採取封閉的態度;預設立場太多。這樣閉門造車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它會使你錯過了各種奇妙的可能性,以及別人預見的危險威脅,把具有建設性甚至性命攸關的批評拒於千里之外。
  4. 如何將心態 (mind-set) "我知道我是對的" ( I know I’m right) 觀點變成如何知道我是對的?” (How do I know I’m right?),共有四個步驟
                    8.1.          找出最聰明的且與我意見相左的人,試著了解他們如何進行推論
                    8.2.          了解對方的同時,不要帶有預設立場
                    8.3.          發展、測試與系統化不受時間影響且通用的原則 (timeless and universal principles)
                    8.4.          平衡風險,確保好處 (upside) 大於壞處 (downside)  

  1. 不要害怕失敗,在你放棄前,都不算真的失敗。最重要的是,透過失敗與教訓,可以讓你獲得謙遜 (humidity) 與完全開放的心態 (radical open-mindedness),增加你未來成功的機會。
  2. 我們習慣隱藏自己的弱點,表現出最好的那一面。所以當我們必須承認犯錯,並面對錯誤時,內心會有極大的抗拒感。但是,以書中另一個概念來說,各個物種不斷進步其實就是不變的定律,面對快速變化的環境,我們則必須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來避免犯錯。而接受自己,並接納他人的觀點,尋求可靠,並也共同擁有獨立思考,可以提出反向思維之士,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3. 1979 ~ 1982 年間,我所遭遇的投資挫敗,了解到,投資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透過水晶球去預測未來,而是如何針對特定時間點所獲得的資訊,做事適當的反應
  4. 當與他人意見相左時,該爭辯的並不是為什麼結論有所不同,彼此間該爭論的是決策準則 (decision-making criteria) 的差異。  
  5. 好的、相關性低的押注 (uncorrelated bets) 可以達到平衡與互補的效果,也就是在可接受的下檔風險 (downside) 之下,獲得更好的報酬。  
  6. 大多數人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會遇到的兩大障礙。這些障礙存在是因為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所以幾乎人人都會遇到。妨礙你做出良好決定的兩個障礙是你的自我意識 (ego) 和你的盲點。自我意識與盲點作祟,使你難以客觀看待真實的自己與現實,無法好好借助別人做出最好的決定
  7. Bridgewater 的做事方式:  
  8. 作者製作的另外一個 YouTube,讓你了解經濟的運行,很值得參考: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by Ray Dalio ,中文版 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 (时长30分钟)
  9. 人生總是帶給我們高低起伏 (ups and downs),成功學習如何從泥沼中脫身,不僅可以讓我們跳得更高,更可以讓我們更快從低谷中離開。
  10. 觀察影響你的事物的模式 (patterns),了解發生的因果關係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可以驅使你學習如何有效面對它們的原則。 
  11. 學習了解現實是如何運作的,將你所了解的圖像化,劃出之間的關聯,對你是一件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12. Life principles
                 20.1.          擁抱現實並與其共存 (embrace reality and deal with it)
                 20.2.          透過五大流程來達成目標;
                 20.3.          認清自己,並徹底的敞開心胸,拋棄自我中心與找出盲點
                 20.4.          了解人們的思考方式非常不同;
                 20.5.          如何有效地做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