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9/06/09

[閱讀筆記] 如何衡量萬事萬物 (2/5)


  1. 釐清連鎖 (clarification chain) 可以引導我們從認為某件事物是無形的,漸漸認為該事物是有形的,其要點有三:
                    1.1.          若該問題是重要的,它一定可以觀察或偵測得到
                    1.2.          如果它是可偵測的到,我們就能偵測到某個數量或可能的數量範圍
                    1.3.          如果我們能偵測到可能的數量範圍,它就是可衡量的  

  1. 衡量的目的,常常是定義衡量該是什麼的關鍵。衡量的目的提供我們線索,了解衡量的真正意義,以及如何做衡量。例如:衡量降低犯罪的價值,其真正的目的是要為一套犯罪者生物特徵辨識系統提出商業上的理由。
  2. 找出衡量的客體 (object),幾乎是所有科學調查的開端。企業經理人必須了解,有些事物看起來無形,是因為他們尚未對該事物下定義。只要釐清你問題的定義,則你就已經做出一半的衡量了。  
  3. 常見的無法衡量的例子
常見的無法衡量的例子
說明
以非常小的隨機樣本數做衡量
從小樣本的潛在客戶、員工等,你可以得知一些事情,尤其眼前狀況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時候
在無法完全看遍整個母體的狀況下做衡量
要衡量海洋中某種魚類的數量、雨林中植物的物種數量、試圖入侵公司資訊系統的非法攻擊次數等,都有聰明且簡單的做法可以衡量
在涉及許多其他變數,甚至是未知變數的情況下做衡量
測定新品質計畫是否是產品銷售量增加的原因,相對於總體經濟好轉、競爭者犯了錯誤、新的訂價政策等因素
衡量罕見事件的風險
發生另一次 911 攻擊的機會、紐奧良再一次潰堤的機會、再一次發生重大金融危機的機會等,全都可以透過觀察和推論,得到有價值的訊息
衡量主觀偏好及價值
我們可以衡量藝術、悠閒時間或降低死亡風險的價值,經由評估人員真正支付在這些事務上的金額來做衡量

  1. 五的規則 (Rule of Five):任何從母體中隨機抽取的五個樣本,母體的中位數有 93.75% 的機會,會落在這五個樣本中最大和最小數值之間。假設你要考量公司是否要增加遠距辦公的機會,因此要考量每名員工平均花在通勤的時間,所謂五的規則就是你隨機選五名員工,假設你得到的數值是 30, 60, 45, 80, 60 分鐘,最高與最低分別為 30 80,此是全體員工的母體中位數有 93.75% 的機會,會落在這兩個數字之間。雖然樣本數很小,範圍可能很大,但是若能比你先前的範圍大幅縮小,那它作為一項衡量就很有價值。                         
  2. 平均數與中位數的差別
                    6.1.          平均數:全部加總除以個數,但是分佈差異性過大時,平均沒有意義,如:班上50人,一半人是0分、一半人是100分,全班平均50分,該數字對於每一個人都沒有意義。
                    6.2.          中位數:是一種集中趨勢或位置量數,其意義是在所有觀測資料居於中間位置的代表量。                           

  1. 四項有用的衡量假設
                    7.1.          你的問題不像你想的那麼獨特 (以前已經有人做過,不必再重做一次)
                    7.2.          你擁有的資料多過你所想像的 (只是需要一些聰明才智及具獨創性的觀察)
                    7.3.          你需要的資料少於你所想像的 (如果你知道怎麼分析的話)
                    7.4.          適當數量的新資料比你想像中容易取得,舉例來說,克里夫蘭管絃樂團衡量表演是否有進步的方式是計算觀眾起立鼓掌的次數 (而不是做客戶調查,綜合幾項參數合併成為滿意指數)
  1. 常見的錯誤觀念是,當不確定性愈大,就需要愈多的資料,才能大幅降低不確定性。事實剛好相反,當你幾乎毫無所知時,不需要太多額外資料,你就能獲得一些先前不知道的事。對於那些被標籤為「無形」的事物,永遠不缺乏更先進、更複雜的衡量方法。反而是,那些被認為是無形的事物,因為太不確定了,所以即使是使用最基本的衡量方法,都可能會降低一些不確定性。
  2. 真正使衡量具有高度價值的是,很大的不確定性以及決策錯誤的代價龐大。如果你把大把鈔票押注在一個變數的結果上,而這個變數的不確定性很高,那麼即使只是降低一點點的不確定性,都有可觀的貨幣價值。
  3. 經理人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只會衡量那些看起來最容易衡量的 (亦即那些它們目前已知如何衡量的),而不是衡量那些最重要的
  4. 通用的衡量方法,共分成五個步驟  
                 11.1.          定義決策問題及相關的不確定性 (詳見第 4 )
                                11.1.1.          如果人們問「我們如何衡量 X ?」他就可能把問題本末倒置了。第一個問題應該是「我們的困境是什麼 ?然後我們可以定義與困境相關的變數,並釐清我們所說的「經濟機會」這類模糊不清的概念,究竟是什麼意思。
                 11.2.          確定你目前知道什麼 (詳見第 5 章與第 6 )
                                11.2.1.          對於決策中未知的數量,必須將不確定性予以量化。定義相關的決策及有多少不確定性,可以幫我們確認相關的風險
                 11.3.          計算額外資訊的價值 (詳見第 7 )
                                11.3.1.          資訊是有價值的,因為它降低決策的風險。若所有變數都不具資訊價值,不能證明任何衡量方法的正當性,直接跳到步驟 5
                 11.4.          將相關的衡量工具應用在高價值的衡量上  (詳見第 9 ~ 13 )
                                11.4.1.          利用像是隨機抽樣、控制對照實驗等,在有限資料中發掘更多資訊的作法,來幫助衡量。然後重複步驟 3
                 11.5.          做出決策並且付諸行動 (詳見第 11 12 章與第 14 )
                                11.5.1.          我們會討論如何量化決策者的風險趨避程度,以及其他偏好與態度,將全部步驟整合為實務上的計劃步驟。
  1. 衡量前,我們必須先回答以下五個問題
                 12.1.          這項衡量是要支援什麼樣的決策?
                 12.2.          要衡量的事物,若用可觀察到的結果來定義會是什麼?
                 12.3.          這個事物如何影響與問題有關的決策?
                 12.4.          關於這個衡量,你目前的不確定程度為何?
                 12.5.          額外資訊的價值為何?  

  1. 如何此項衡量是否重要 :    
  2. 名詞定義
                 14.1.          不確定性:沒有完全確定,也就是有一個以上的可能性。真的後果、狀態、結果、價值是未知的
                 14.2.          不確定性的衡量:為一組可能性指派一組機率,例如:這個市場有 60% 的機會在五年內會成長超過一倍,30% 的機會以較慢的速度成長,10% 的機會在同樣期間內市場會萎縮
                 14.3.          風險:不確定的狀態,有些可能涉及損失、災難或其他不想要的後果
                 14.4.          風險的衡量:一組可能性,其中每個都有量化的機率和量化的損失。例如:我們相信有 40% 的機會提案的油井是乾枯的,而其損失金額是 1200 美元的探勘成本。
  1. 你要學習對不確定的事件賦予機率,或是對不確定性的數量給予範圍。例如我有 80% 的信心能夠完成此次交易;在 90% 的信賴區間 (CI, Confidence Interval) 內,從潛在客戶變成公司客戶約有 3 ~ 7 位。研究人員發現,評估不確定性是一項一般性的技巧,透過教導能獲得顯著改善。
  2. 區間估計值 (Interval Estimate):由於點估計量的值不會恰好等於母體參數,因此區間估計值通常是由點估計量的值加或減某個值求得,我們稱這個加減值是邊際誤差(margin of error)區間估計值的一般形式是,點估計值±邊際誤差。區間估計值可以讓我們瞭解,由樣本得到的點估計值與母體參數值的接近程度
  3. 面對問題時,我們很容易迷失在未知的部分,也很容易忘記我們已知的部分。即使當問題一開始看似無法估計,總是有辦法得到合理的範圍。如果我們為一個範圍是負的 到正的 ,那就沒有任何東西需要我們衡量了。  
  4. 降低風險是一項衡量價值的基礎,因此也是選擇要衡量什麼及如何衡量的基礎。請記住,你會覺得一項衡量是重要的,乃是因為它必定能提供資訊讓你做決策,而那些決策具有不確定性,並且決策結果如果錯誤,會帶來負面的後果。
  5. 蒙地卡羅模擬法 (Monte Carlo Simulation) 是一種數值方法,利用亂數取樣 (Random Sampling) 模擬來解決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所謂產生亂數,就是從一開始給定的數集合中選出的數,若從集合中不按順序隨機選取其中數,稱為亂數,若是被選到的機率相同時,稱為均勻亂數。例如擲骰子, 1 點至 6 點骰子出現機率均等。 舉凡在所有目前具有隨機效應的過程,均可能以蒙地卡羅方法大量模擬單一事件,藉統計上平均值獲得某設定條件下實際最可能測量值。
  6. 蒙地卡羅模擬法,是基於大數法則的實證方法,當實驗的次數越多,其平均值也就會越趨近於理論值。其法則亦可以估算投資組合的各種風險因子,特別是一些難以估算的非線性投資組合。另外也可處理具時間變異的變異數、不對稱等非常態分配和極端狀況等特殊情形,甚至也可用來計算信用風險。雖然蒙地卡羅模擬法具有以上優點,但因需要繁雜的電腦技術和大量重複的抽樣,所須計算成本高且耗時的缺點。最後,若是僅處理非線性及非常態分配的投資組合,則可以選擇此模擬法,以加速其運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2019/06/08

[閱讀筆記] Principles: Life and Work (3/9)

  1. Life principle ①  - 擁抱現實並與其共存 (embrace reality and deal with it)
    1. 成為一位超現實者 (be a hyperrealist)Dreams + Reality + Determination = A Successful life
      1. 所謂的超現實者不代表沒有夢想,你不該是一個 idle dreamer,你應該睿智的挑選夢想 (dreams)、擁抱現實 (reality),並有決心 (determination) 地完成你的夢想。若你是一個基礎不扎實的理想注意者,在現實生活中,你只會製造問題,而非進度 (progress)
    2. 了解現實是想要任何好結果的重要基礎
      1. 了解那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優先去處理壞東西 (bad stuff) 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好東西 (good stuff) 會自己照顧自己
    3. 徹底地開放心胸與公開 / 誠實:我們不是生來就知道何者為真,我們需要透過探索才知道
      1. 徹底開放心胸與透明對於快速學習與有效改變是無價的:我們要抱持開放心胸,從可信任的人 (i.e. 重複獲得成功的人士) 獲得回饋 (feedback),調整我們對真實的了解並做決策。
      2. 不要害怕別人對你的看法而妨礙到你對於事情怎麼做,你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做完以後要保持開放的心胸,聽取他人的回饋當人與人之間的誤解越少,世界的運作就會越有效率;我在 bridgewaters 非常鼓勵人們說出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意見與想法,讓意見與想法真實呈現出來且公開的話,可以改善公司決策效率與同事間的關係。
      3. 擁抱徹底真實與公開會帶給我們更多有意義的工作與關係 :要改變自己的習慣,擁抱 radical truth and radical transparency 是需要時間的,通常需要 18 個月來改變你的習慣,試著改變自己的習慣,你會獲得豐盛的果實。
    4. 以大自然為師,學習真實世界是如何運作的
      1. 不要認為事情應該怎麼樣,因為你會失去學習事情真實的樣貌:要學習客觀地看待事物,要透過邏輯分析 (analytical),而非情緒化 (emotional)
      2. 與大自然的運作法則一致,對整體演化有貢獻,才是對的是
      3. 宇宙中最強的力量就是演化 (evolution):DNA、知識、產品、組織等都不斷地在演化,演化是一個自我調適 (adaptation) 的過程,緩慢地進行自我改進 (improvement)。演化包含了調適 (adaptations) 與創造 (inventions),當遭遇痛苦的衰退,就會導致新的調適或新的創造,產生新的產品、組織與人類的能力,走向新的或更高層次的發展,亦或衰退死亡。有機生物、組織與個人總是不完美的,但是都有能力進行改進。因此,與其隱藏我們的錯誤、假裝我們是完美的,不如取找出我們的不完美,正面處理它們
      4. 演化或死亡:除了個人,國家、企業、經濟等,你都可以看到演化。整體來說,它是擁有自我矯正 (self-correcting) 機制,例如商品供過於求,價格就會下降。若未做矯正,就會產生惡性循環、自我強化 (self-reinforcing),最後死亡。
    5. 演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與回報
      1. 個人的獎勵機制 (incentives) 必須與團隊目標一致
      2. 演化是對整體最佳化、而非你自己
      3. 自我調適是透過快速地試誤 (trial and error) 來達成的
      4. 了解你自己同時是重如泰山與輕如鴻毛,你要決定你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地球只是銀河系統中,1000 億顆行星中的一顆,你也是 75 億人口中的其中一名人類。問題在於我們有多重要與如何演化。
      5. 你未來會變成如何,取決於你的想法與觀點
    6. 了解大自然教我們的事
      1. 將你的演化最大化: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非常努力且盡可能有效率近演化,例如快速學習自己與自己所處的環境,並做出改變與改善
      2.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3. 大自然的基本法則是將你推向極限來或去更強的力量,過程是痛苦的:例如人們透過重訊來提升肌力、透過挫折與困窘來提升心智能力
    7. 痛苦 + 反省 = 有進步 (Pain + Reflection = Progress):當你感受到痛苦,代表你的方式是正確的,這是一種信號,你必須反思、找出解決方法,讓自己往前進
      1. 面對痛苦而非逃避:脫離舒適圈,讓自己感受某種程度的痛苦,可以加速你演化的腳步。
      2. 喜愛痛苦
    8. 不要只想到直接的影響 (first-order consequence):例如運動的直接想法是花時間與痛苦,但是運動會帶給你健康與更具吸引力的外表;相同地,好吃的食物通常對你健康有害,反之亦然。成功的人,通常能頂住誘惑、忍受痛苦,驅使它們朝目標前進。
    9. 檢視現況並做出適當的決策,而非抱怨現況:你在人生需做許多決策,你也擁有很多機會從錯誤中再爬起來,如果你處理得宜,將會獲得很好的生活。無論生活帶給你什麼狀況,如果你能負責任地做好決策,而非抱怨事情為什麼不受你控制,你就較可能獲得成功且找到幸福。心理學家將其稱為”內在控制”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根據研究顯示,能夠做好內在控制的人,表現較好。內控的人相信自己對所經歷的成敗負有責任,即相信個人的行為、性格、才能等是個人經歷的主要決定因素;外控的人認為自己所得到的結果主要是由外部力量決定的,如運氣、社會關係、他人或其他因素。
    10. 從較高的層次去看自己:較高層次的思考 (higher-level thinking) 給你研究與思考,影響你生活的因果關係的能力,妥善使用因果關係可以讓你得到想要的結果
      1. 把自己想像成在一台機器裡面運行的小機器,了解自己擁有修改自己能力,產生更好的結果:機器包含了設計 (i.e. 預計要完成的目標) 與人 (i.e. 要完成目標需要哪些人的合作)
      2. 比較結果與目標的差異,你可以決定如何修改你的機器
      3. 你同時是機器的設計者與工作者,你是好的設計者,才會是好的工作者:你同時是機器中的設計者 / 管理者 (designer / manager) 與工作者 (worker),你是好的設計者,才會是好的工作者,多一點邏輯判斷,少一點情緒影響,你才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
      4. 大部分人常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客觀地看待自己,導致自己碰到自己的缺點:若未看清楚自己的缺點,會使自己深陷泥沼,有時候換個想法就可以解決,這也是為什麼 higher-level thinking 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5. 成功人士是一群能夠客觀看待事物,並能依據情況做出改變的人
      6. 無論是在哪個領域,哪裡是你的弱項,你就去請教那個領域的強者,避免去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
      7. 由於保持客觀是件困難的事情,你需要仰賴別人的回饋與提供的證據
      8. 若你擁有足夠寬大的心胸與決心,你幾乎可以完成任何目標:你應透過反思,了解自己的天性 (nature),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事物,確保你的目標與天性保持一致
  2. 大部分的人都缺乏面對自己弱點與做出困難決定的勇氣,這是你進步的必備因素。你應:
    1. 不要混淆你的想要的樣子與真實的模樣 (面對殘酷的現實)
    2. 不要為自身形象擔心,應該擔心的是能否達成目標
    3. 不要只想到直接的影響,而忽略了其他的影響 (例如運動可能會帶來肌肉痠痛,但也可能會帶給你健康)
    4. 不要讓痛苦阻礙你進步 (了解如何管理痛苦以取得進步)
    5. 不要因為不好的結果歸咎別人,先檢討自己
  3. Life principle ② - 透過五大流程來達成目標
    1. Goals:訂定清楚的目標
    2. Problems:指出與面對阻礙你達成目標的問題
    3. Diagnosis:精確地診斷問題,並找出根本原因
    4. Design:制定好計畫再執行
    5. Doing:努力執行計畫,action !
  4. 你所決定的目標 (goals),會決定你要走的方向;當你朝向目標前進時,一定會遭遇問題 (problems);有些問題起源於你的弱點,遭遇問題會感受到痛苦,如何處理痛苦將決定你是否能達成目標;你必須冷靜、精確地診斷 (diagnosis) 你問題,制定 (design) 解決問題的計畫,並有決心地執行 (doing),朝向目標前進。當你完成後,又會有新的目標,又會遭遇新的問題,新的 loop 又會產生,當 loop 執行的速度越快,你的目標就會越來越高。
  5. 你無法凡事都處理得完美無缺,犯錯是不可避免的,承認與接受這樣的事實。好消息是,每次犯錯都能教導你新的事物,學無止境。沒有人是全能的,愛因斯坦也不會打籃球,但是你要知道你可以向誰求助。
  6. 如何實現你的人生願望 - ①  Goals – 訂定清楚的目標
    1. 設定優先順序:每個人的時間有限,事情有輕重緩急,一次追求太多目標,會導致你每個目標都做不到。
    2. 不要把目標 (goals) 與想要 (desire) 搞混目標 (goals) 是你想要完成的事物、想要 (desire) 則是你想要但會妨礙你完成目標的事物。例如你的目標可能是擁有健美的身材,但是你卻想要吃垃圾食物。別搞混了,若你想要變成 couch potato,吃垃圾食物就沒差,但若你不想要變成 couch potato,你最好別打開洋芋片。
    3. 調整自己,讓目標與想要達成一致:當目標與想要達成一致,你才能擁有熱情。
    4. 不要誤把從屬物 (trappings) 當成是成功本身:成就導向是很重要的,但是若著迷於擁有 1200 雙鞋子或是高級跑車,很少是真正快樂的。
    5. 不要因為你覺得達不到就剃除目標:逐夢時就要勇敢一點,但也不要追求遙不可及的目標,例如你很矮且彈性不好,卻想去打 NBA。
    6. 記住,高度期待 (great expectations) 會建立強大的能力:若你的目標設得太低,你的成就就會被受限。
    7. 如果你擁有彈性 (flexibility) 且自我負責 (self-accountability),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止你成功:彈性讓你接受現實或接受學問淵博的人士所教導你的事情;自我負責代表你會努力找出失敗的原因,並激起你朝向目標前進的動力。
    8. 知道如何處理你的挫敗 (setbacks) 與知道如何前進同等重要在逆境時,你的目標可能會是盡量保住你所擁有的,讓損失最小化。你的任務是盡可能做出最佳的決策,相信你最終會得到報酬
  7. 如何實現你的人生願望 - ②  Problems – 指出與面對阻礙你達成目標的問題
    1. 將痛苦的問題視為潛在改變的契機:每次遭遇的問題對你來說都是機會
    2. 不要害怕面對問題,那是殘酷的現實且不樂意被直視的根源難解的問題會讓你焦慮,但是放著不管他只會讓你更焦慮。承認你的缺點並不向他投降,而是克服缺點的第一步。這是成長的痛苦 (growing pains) ,會測試你的性格,當你成功克服,就會得到報酬。
    3. 明確指出你的問題,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法:例如,如果問題源自於Skills 不足,就可以給予額外的教育訓練;若問題是源自於天生的弱點,你或許就該尋求他人的協助或改變你扮演的角色;若問題是源自於某個人弱點,那就換個人來做。
    4. 不要誤將問題視為問題的根本原因:沒有足夠的睡眠並不是一個問題,這是潛在的問題成因,你應該先指認負面結果,例如我在公司精神不濟,沒有獲得充足的睡眠可能是潛在的成因。
    5. 在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前,先把它解決掉: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投資在解決大問題能獲得最大的回報。但是,確保你有花足夠的時間在小問題上,不要讓現在的小問題變成未來的大問題
    6. 一旦找出問題,就不要容忍它:容忍問題等同於沒有成功找出問題,沒有足夠想要成功的決心
  8. 如何實現你的人生願望 - ③  Diagnosis – 精確地診斷問題,並找出根本原因
    1. 在決定 “what to do” 之前,先聚焦 “what is”:人們常犯的錯誤是,一發現問題後,馬上就去想解法。策略性思考同時需要診斷與設計 (diagnosis and design),好的診斷需要 15 ~ 60 分鐘 (端視診斷的完整性與問題的複雜度)。
    2. 分辨近因 (proximate causes) 與根本原因 (root causes):近因 (會用動詞, ex. 檢查) 通常是某個行為或缺少某個行為所導致的問題,例如,因為我沒有檢查火車時刻表,所以錯過了火車;根本原因 (會用形容詞, ex. 健忘的) 通常是更深層的含意,例如,因為我太健忘了,我沒有檢查火車時刻表。
    3. 放下自尊,正視自己的錯誤與缺點:大部分的人都很難指出與接受自己的錯誤與缺點,甚至因為自尊的關係,對於錯誤與缺點視而不見。你的同事也會因為不想傷害你,所以沒有指出你犯的錯誤。你必須克服這點,才能客觀地知道問題所在
  9. 如何實現你的人生願望 - ④  Design – 制定好計畫再執行
    1. 往前進之前,先往後退一步:重新撥放一次你從哪裡開始或你做了甚麼,導致你現在在哪裡,畫出流程圖,說明你與其他人未來需要做甚麼才能達成目標
    2. 將你的問題視為由機器產生的一組結果:練習 high-level thinking 來看你的機器,思考如何調整機器的運作來產生較好的結果
    3. 通常有很多方法去完成你的目標,但是你只要找出一個適合的方法
    4. 將你的計劃視為一個電影腳本 (movie script),把細節畫出來 (ex. 任務、時間、人力):你一開始可能只有一個 big picture,你要往下拆解,需要有那些任務、分別要花多少時間、需要用到多少人力來完成目標。
    5. 寫下你的計劃,並給別人確認與衡量是否適當:藉此客觀地衡量所拆解任務與估計的時間、人力是否適當
    6. 設計一份好的計畫不會花你太多時間,設計必須在執行前:繪製與改善計劃藍圖可能會花你數小時、數天或數周。但是這個過程是必要的,因為計畫的好壞會決定你的執行效率。太多人常犯的錯誤是,跳過設計,直接把專注力放在執行層面。記住:設計必須在執行前 (designing precedes doing)
  10. 如何實現你的人生願望 - ⑤  Doing – 努力執行計畫,action !
    1. 好的規劃者沒有執行當初擬定的計畫,是無法達成目標的:你必須有紀律地執行你當初規劃的腳本,因為當初擬定的任務與目標息息相關。若你感覺失焦了,你應該停下來問自己為什麼,因為代表你已經偏離目標軌道
    2. 好的工作習慣的重要性常被低估: to-do list 的先後順序是有依照重要性做規劃的,確保執行人能依序完成。must-dos 一定要排在 like-to-dos 的前面
    3. 建立清楚的衡量標準來確認你有遵循你的計畫執行:若在執行的過程發現並沒有朝向目標前進,那就代表有其他問題產生,你必須加以診斷與解決。許多有創意的人都不善於執行,成功人士都了解規劃者與執行人 (task-doers) 是共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