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21/01/05

[閱讀筆記] Start with Why :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 (4/4)

 

  1. 許多企業很難對外清楚說出自己的價值主張與信念,這不是 business problem,而是 biology problem。人如果有時很難講出自己的感受,就會訴諸隱喻 (metaphor)、形象化描述 (imagery) 與類比,試圖溝通我們的感受。當缺乏適當的語言來分享我們內心的情緒、目的、原因或信念,會透過象徵的事物 (symbols),建立有形的東西,來闡述我們所相信的東西。若處理得宜,WHAT (ex. 行銷、品牌、產品與服務) 就能呼應 WHY,組織也才有能力向組織外部說明 WHY。

  1. 說不清楚 WHY 的企業,與獨裁者 (dictators) 無異,他們把自己當成國家的象徵 (symbol),不說明原因,透過恐懼、獎賞等操弄手法,讓人民對自己忠誠。人民對獨裁者效忠,並非 they want to,而是 they have to。

  2. 若企業擁有 clear why,才能將 logo 轉換成有意義的 symbol,若否,則只是 logo。國家的 symbol 容易被理解,因為國家較容易有清楚的文化,例如紅色雙層巴士會聯想到英國,西部牛仔帽會聯想到美國。

  1. 別人的 best practice 放到你身上,未必是 best。你自己必須先弄清楚你的 WHY,才能知道該去遵循哪些好建議,例如,去超市時,很多人推薦你好吃的東西,結果購物車都是別人建議的巧克力、餅乾、鮮奶、芹菜等。從購物車內容看不出你的 WHY,若你內心的 WHY,是希望健康飲食,購物車內容就會剩下芹菜與鮮奶,他人從你的購物車內容就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人。如果一個組織的 WHY 非常清晰明確,組織裡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出和創辦人同樣清楚而正確的決策。WHY 是決策的過濾器。無論是人員招募、合作夥伴的選擇、策略或戰術的運用,任何策略都應該先通過 Celery Test (芹菜測試)。

  1. VW 的信念是「生產一般人皆可負擔的汽車」,卻販售 Phaeton 試圖攻占高級豪華車市場,因 WHY 與 WHAT 不一致,導致銷售慘淡;Toyota、Honda  的信念是「生產節能與普羅大眾皆可負擔的汽車」,故販售低成本車輛 (low-cost cars),並贏得大眾支持。當 Toyota、Honda  試圖進入高級房車市場時,深知原有的品牌形象及 logo 與高級房車形象不符,故成立 Lexus 與 Acura 新品牌來做市場區隔、形象重塑,從銷售結果來看,此法奏效。

  1. 你愈能說清楚自己的 WHY,別人就愈了解你支持的信念,愈能幫助你做出對的決定。從現在開始,練習讓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與 WHY 一致,最終你會發現,你所做的事情 (WHAT),都是活出你的 WHY 的方式。

  2. 衡量一位事業經營有成的人很容易,可以從他所賺的錢、辦公室大小、員工人數、住家大小、市佔率、剪報 (press clippings) 數量來做判斷。當有形的成功 (tangible success) 不斷成長,一些無形的、消逝的事物卻逐漸模糊且難以辨識。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都知道 WHAT they did、HOW they did,但是很多人卻逐漸忘記初衷 (WHY they did),導致最後員工、客戶都搞不清楚當初創辦人的 WHY 是什麼

  3. Achievement vs. Success

Achievement

Success

是你達成的目標 (i.e goal)

是一種感覺 (i.e feeling)

有形的、可清楚定義與衡量

無形的、不易定義與衡量

追求 WHAT you want

追求 WHY you want

透過 tangible factors 來追求

有 clear WHY 才能追求

是 milestones,邁向達標的道路

每天起床後,無止盡地追求 WHY we do, WHAT we do

達標後獲得的獎金、豪宅、遊艇等

要有清楚的 WHY,才有成功 / 幸福的感覺,獎金、豪宅、遊艇無法帶給你幸福感

只懂得 WHAT 與 HOW,會導致 Golden Circle 失去平衡 (out of balance)

clear WHY → HOW → WHAT 才能獲得平衡的 Golden Circle


  1. 芹菜測試-開始實踐你的為什麼:賽門‧西奈克

  2. 創業需要 passion,但若無 structure,就會擁有很高的失敗機率;因此,除了有 passion,需要有 structure 才能存活與茁壯,當茁壯後,需要有 passion 才能繼續維持。如同知道 WHY 很重要,但若不知道 HOW,肯定會做不下去。

  1. 成功是企業最大的敵人,因為大家會把專注力放在有形的、容易衡量的 WHAT (例如,營收、獲利、市占率、EBITA 等),最後忘記初衷 (也就是 WHY,例如,創立的目的、原因或信念)、喪失熱情,當 insider 都忘記 WHY,更何況是 outsider。

  1. 無論是任何規模的公司,成功一直是最大的挑戰。當 Microsoft 茁壯後,Bill Gates 就停止說明自己的信念 (WHY)、自己將如何改變世界,反而不斷說明公司在做什麼 (WHAT)。Microsoft 從原本相信軟體可以增加人類產能、激發人類潛能的公司,變成是一家設計與製造軟體的公司。這樣的改變看起來微小,但卻也改變了員工的行為、決策,也影響了公司的未來。

  1. Wall Street 分析師只專注企業怎麼賺錢,聚焦於企業的 WHAT,忽略企業的 WHY。賺錢是結果 (result),不是原因 (cause),fuzzy WHY 會讓企業員工不知為何今天來上班。當大眾知道 WHY you do WHAT you do,都會不吝於給你讚許,因為你的產品與服務證明了你的 WHY。

  2. 信心與態度是影響結果的關鍵,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這麼說:「不管你認為你做不做得到,你都是正確的 (If you think you can, or you think you can't, you're right)。」

  3. 當你跟每個人競爭,沒有人會幫助你;當你是在跟自己競爭,每個人都會幫你。

  4. 一流公司不是雇用有能力的人,然後激勵他們;而是找到充滿幹勁的人才,再啟發他們 (Great companies do not hire skilled people and motivate them, they hire already motivated people and inspire them)。

  5. 最好的構想是最真實的,從個人經驗開始,從解決少數人問題開始,最後能幫助廣大人群 (The best ideas are the hones ones. One born out of personal experience. Ones that originated to help a few and ended up helping many)。

  6. 每個組織 / 企業都是 start with WHY,但是只有傑出企業才能年復一年地 keep clear WHY。忘記初衷、忘記 WHY 的企業,每天都在跟競爭對手互較高下;有 clear WHY 的企業,則是在跟自己競爭,努力比過去的自己更好

  7. 企業的目標是尋找 believe what we believe 的客戶,尋找 believe what we believe 的員工,肩並肩一起追求相同的目標與信念

  8. 想像如果企業 start with WHY,決策會更單純,忠誠度會更高,組織內部成員彼此會更互信。若領導者努力地 start with WHY,樂觀主義會盛行,創新產品 / 服務會不斷萌芽與茁壯。無論組織大小、所處產業別、任何產品 / 服務別,如果我們 start with WHY,鼓舞大家一起往同樣的目標前進,我們就能改變世界。

  9. 每位領導者必須要會兩件事:① 擁有不存在於世界的願景 (start with clear WHY)、② 有足夠的溝通能力把 WHY 講清楚。領導者要會鼓舞 (inspire) 團隊,一起做出對團隊有益的事;領導者是透過 start with WHY 來 inspire action。讓團隊成員不是受誘因、威脅而行動,而是他們 want to do 而非 have to do。

  10. 令作者獲得啟發的書單

作者

書名

Ori Brafman, Rod A. Beckstrom

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 The Unstoppable Power of Leaderless Organizations 

Stephen R. Covey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Powerful Lessons in Personal Change

Timothy Ferriss

The 4-Hour Workweek: Escape 9-5, Live Anywhere, and Join the New Rich

Keith Ferrazzi, Tahl Raz

Never Eat Alone

Malcolm Gladwell

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James Gleick

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

Daniel Golema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Chip Heath, Dan Heath

Made to Stick: Why Some Ideas Survive and Others Die

Spencer Johnson

Who Moved My Cheese?

Randy Komisar

The Monk and the Riddle: The Art of Creating a Life While Making a Living

Patrick M. Lencioni 

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 A Leadership Fable 

Steven D. Levitt, Stephen J. Dubner

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Harry Paul, Stephen C Lundin, John Christensen

Fish!: A remarkable way to boost morale and improve results

Richard Restak M.D.

The Naked Brain: How the Emerging Neurosociety is Changing How We Live, Work, and Love

Martin E. P. Seligman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James Surowiecki 

The Wisdom of Crowds

Nassim Nicholas Taleb

The Black Swan

Peter C. Whybrow MD 

American Mania: When More is Not Enough

Viktor E.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必讀)

2021/01/04

[閱讀筆記] Start with Why :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 (3/4)

 

  1. WHAT 強調一致性 (consistency),代表 Golden Circle 的平衡,意即 everything you say and everything you do you actually believe。例如,Apple 相信 Macintosh  電腦可以挑戰 IBM DOS 平台制霸的現況;Apple 相信 iPod & iTunes 可以挑戰音樂產業的現況。又如,Dell 也有推出 mp3 player,但是消費者認為他是電腦製造商,不清楚其推出 mp3 player 的 WHY,最後草草收場。當業務真心相信他所販賣的產品,從他嘴裡吐出來的話才是真實的,成功也才能持久。

  1. 如何讓 Golden Circle 保持平衡:

Golden Cirect in balance

說明

① clarity

定義清楚的信念、目的與原因 (clear WHY)

② discipline

有紀律地採取行動,以實現信念

③ consistency

產生的產品 / 服務與所定義的 WHY 一致


  1. Golden Circle 正確的順序:如果你不知道 WHY,就不可能知道 HOW,以西南航空為例:


  1. 操弄與感召 (inspire) 很相似,但不相同,操弄是挑起非理性慾望與恐懼,來激起客戶購買欲望;感召是讓客戶相信你的 WHY,願意付出較高的價格或排除困難來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當客戶相信你相信的,就會如飛蛾因向光性飛向燈泡般,建立忠誠關係

  1. 做生意跟約會一樣,只說 WHAT 就不會又第二次約會的機會

只說 WHAT

說明 WHY 再說 WHAT

我很有錢

我有大豪宅跟法拉利

我認識很多名人

我常上電視,因為我很帥

我做事超厲害

你知道為什麼我喜歡我的生活嗎?

我每天起床後都在做我喜愛的事;

是每天都在找出不同的方式去鼓舞別人做事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

你相信嗎,我從中賺到很多錢,買了房子、車子,也因上電視專訪而認識很多名人;

我非常幸運的能做我喜愛的事,

也因此磨練了超群的做事能力


  1. 我們常會做出出自直覺的決策 (gut decision),只因為我們覺得它是對的,這是因為其出自 limbic brain。若我們有清楚的 WHY,我們就會從「我感覺 (feel) 這是對的」→ 「我認為 (think) 這是對的」 → 「我知道 (know) 這是對的」。

  1. 做生意的目標不是要跟所有人做生意,而是要跟相信你所相信的 WHY 的人做生意 (i.e 你的 TA),信任與忠誠度也因此建立。

  2. 員工招募也是,你是在招募相信你所相信的人到你公司 (hire the people who believe what you believe),這樣公司內的成員才能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與信念 (values and beliefs)。以 Apple 為例,Apple 公司有清楚的 WHY - 「挑戰產業現況、挑戰舊有商業模式」,所以員工能不斷推出顛覆產業的產品,如 iPod、iTunes、iPhone 等;以 Colgate 為例,因為沒有清楚的 WHY,員工只想要 「make it beeter」,最後生產出 32 種牙膏,令消費者都不知如何挑選。

  1. 擁有清楚 WHY 的人,不會因為失敗而放棄,以更正面的態度面對失敗。Thomas Edison 曾說:「我還沒找到製作燈泡的方法,但是我沒有失敗,我只是學到數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2. 企業建立員工信任的方法

  1. 創新擴散理論 (law of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是傳播學的理論,早期是由Bass提出,也稱為創新的採納,是指一項新的觀念、事物、技術引入社會體系時的演變過程。傳播過程包含四個環節:知曉、勸服、決策、證實。理論表示當一種創新在剛起步時接受程度比較低,使用人數較少,擴散過程也就相對遲緩,當使用者比例達到臨界值後,創新擴散過程就會快速地增加,新事物的採納的決定因素在於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是否經常性的接觸大眾傳播。創新採用可分成五種類型:先驅者 (innovator)、早期採用者 (early adopters)、早期追隨者 (early majority)、後期追隨者 (late majority)、以及落後者 (laggard) 等。

創新採用類型

忠誠度

說明

創新者

(innovators)

  • 佔2.5%。願意承擔使用風險,社會地位高,資金也較充沛,可以應付初期的高昂成本。

  • 企業在推廣初期最需要他們的公關,甚至可以邀請他們參與產品服務的研發過程。

早期採用者

(early adopters)

  • 佔13.5%。身為意見領袖,他們社交活躍,且藉使用創新產品製造話題,以維持社會網絡的中央地位。

  • 他們教育程度較高,也能支付產品成本。他們的自我意識很高,希望藉由保持新潮,維繫自己的社會地位優勢。企業應給予他們試用,並重視回饋,甚至可以幫助他們形塑自我形象,例如提供他們新聞版面,宣傳知名度,而達到互利共生。

早期追隨者

(early majority)

  • 佔34%。在創新者和早期採用者使用很久之後,早期追隨者才謹慎的加入潮流。企業應該確保產品對他們而言是簡單易用的。

  • 早期追隨者不喜歡複雜的概念,當產品有問題時,也期望企業能提供完善的諮詢和售後服務

  • 心態較務實 (practical-minded)、理性因素 (rational factos) 較重要;對於新想法/技術的態度,較 late majority 開放。

後期追隨者

(late majority)

  • 佔34%。持懷疑態度,比平均大眾晚採用,通常位於社會低層。

  • 企業對他們不只要強調產品優勢,還要重申這是社會常態,並非只是新潮時髦

  • 心態較務實 (practical-minded)、理性因素 (rational factos) 較重要

落後者

(laggard)

  • 佔16%。傳統且守舊,社交不活躍。

  • 只在意價格、毫無忠誠度、不值得與這類型的人做生意

通常採用人數達總人數的10-20%時,就可進入自續式(self-sustaining) 的擴散。因此推出新產品時,目標就是抓住前20%,稱為上市門檻 (在模型指critical mass)。創新傳播初期通常很難應付各種類型的人,除非是藉由差異化的市場區隔,分別說服與滿足各類族群。一個創新的擴散百分比很難為100%。http://shorturl.at/coqY2


  1. 根據創新擴散理論,只有當你的產品滲透率達 15 ~ 18%,才有可能達到 mass-market success。因為 early majority 會等到產品經測試、穩定、沒問題後,才會選購。別忘了,只有 innovators 與 early adopters 願意花較高價格購買新產品或忍受新產品的不成熟與不便利,他們才是忠誠客戶,其餘類型都無忠誠度可言,只要有比較好的或比較便宜的選項,就會掉頭就走。

  2. 企業的目標不是跟所有人做生意,你要跟 believe what you believe 的人做生意,也就是左邊 curve (i.e 15~18% 的 innovator & early adopter),他們能察覺你的價值,願意付出較高價格與願意忍受產品初期不成熟所帶來的不便利,他們也願意跟親朋好友宣傳你公司的好,替你推廣產品/服務

  1. TiVo 在 1999 年推出數位錄影機,內建選台器、電子節目指南及硬碟,並可錄製節目,但因沒說清楚 WHY,最後銷售不如預期。

only say WHAT

has clear WHY

我們有個新產品;

它能暫停電視直播;

它能跳過廣告;

能將電視直播倒帶;

它能記憶你的收視習慣,幫你錄製你喜愛的節目。

如果你是一位想要完全控制你生活每一層面的人,來看看吧,我們有個新產品

它能暫停電視直播;

它能跳過廣告;

能將電視直播倒帶;

它能記憶你的收視習慣,幫你錄製你喜愛的節目。

只有說明 WHAT (產品特色與好處),難以引起消費者共鳴,不知道為何需要,甚至會排斥新技術

  • 先說明 WHY (你的 value 與 beliefs),讓所有理性的產品特色與好處 (WAHT) 做為 WHY 的有形的證明 (tangible proof)

  • 先讓 innovators 與 early adopters 接受你的 WHY,他們會自動自發向 majority 推廣產品的好處。

只說明價格、品質、服務、特色

讓客戶知道你的價值,讓員工的努力有可遵循的原則 (guiding principles)


  1. energy (活力) vs charisma (個人魅力)

energy (活力)

charisma (個人魅力)

motivate (激勵) 他人

inspire (鼓舞) 他人,產生共同的目的、信念與原因

顯而易見、容易衡量、容易複製

難以定義、無法衡量、難以複製

fuzzy WHY

clear WHY,對於目的或原因有堅定的信仰。

ex. Bill Gates 將電腦視為提升人類生產力與達成最佳潛能的技術,這樣的信仰,將 PC 帶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如同 caffeine (咖啡因),只有短暫提神效果,透過操弄手法激勵員工,例如獎金、升遷等,無法創造忠誠度。

能鼓舞他人,創造忠誠度


  1. Golden Circle 與組織層級對應

Golden Circle

組織層級

目的

WHY

CEO

  • 清楚 WHY、願景、信念

  • 將其 inject 到員工的日常生活

HOW

senior executive  (COO, CTO, CFO)

  • 將 CEO 的信念,轉換成行為方針 (how to realize it);

  • 空有信念,不知如何執行,也無法實現

WHAT

基層員工

  • 根據行為方針所建置的基礎建設 (ex. systems, processes) 所產生的執行結果

  • 若能呼應 WHY,就是平衡的 golden circule,讓 vision 變成 reality,讓 WHY 變成 tangible。


  1. why-types vs how-types 

why-types

how-types 

樂觀主義、勾勒願景、展望未來

協助 why-types 將願景與夢想變成真實

visionary

builder

幕前

幕後

建立 vision statement,例如,公司為什麼存在 (WHY)

建立 mission statement,是公司的指導原則 (guiding principles),例如,公司打算如何創造未來 (HOW)

例如, Steve Jobs、 Wright brothers、Bill Gates、 Herbert Kelleher 等

絕大多數的企業家 (entrepreneurs) 都是 how-types,他們善於建置,但是拙於回答清楚的 WHY


  1. Golden Circle (WHY、HOW、WHAT) 分別會對應到組織的三個階層 (CEO、 COO/CTO/CFO、基層員工),這樣的組織系統會位於 marketplace 之上,marketplace 是由所有客戶、潛在客戶、利害關係人 (stakeholders)、新聞媒體 (the press)、供應商、價格、競爭者等所組成,marketplace 的組成結構非常混亂且沒有組織。企業的組織系統常用 WHAT level 與其接觸,但是別忘了,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1. 當 CEO 說,他最在意的是客戶與利害關係人,這是錯誤的,因為客戶與利害關係人都在組織外部,處於混沌的結構中,CEO 根本無從接觸。CEO 的責任是把 WHY 講清楚,讓團隊相信 WHY,並確保 HOW 與 WHY 兩者一致

  2. WHY 與 HOW 存在於人腦的 limbic brain,此部分掌管感覺、決策,而非語言;WHAT 存在於人腦的 neocortex,此部分掌管理性分析、決策與語言。對應到組織層級,領導者的目的在於感召 (inspiration),讓團隊成員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領導者要影響團隊成員的 limbic brain,當溝通完清楚的 WHY,團隊成員的 neocortex 就會理性分析與說出要這麼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