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2018/04/03

[閱讀筆記] Bogle On Mutual Funds: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2/9)

  1. 一般來說,股票與債券相較之下,股票較能夠對抗通膨,因為當通膨時,物價上漲連帶也會帶動股價上漲,使得股票的名目報酬上升。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在過去的歷史紀錄看來,有些年分,債券的名目報酬的表現卻比股市來得好
  2. 股票常見的風險:
    1. 總收益的風險 (Total return risk):
      1. 以美股為例,從1926~1992年間,最慘的是 1931 年的 -43%,最好的是 1933 年的 +54%,但是這期間的平均收益是 +10.3%。從歷史資料來看,風險是不斷地在變動的,風險的變動會嚴重影響你的總收益 (total return),若要克服此風險,就是將你的持有時間拉長,此舉就能淡化風險對你的衝擊
      2. 定期定額投資法 (dollar-cost averaging) 比一次性大量購買 (all-at-once commitment) 更能克服風險。根據歷史紀錄顯示,緩慢而穩定 (slow-and-steady) 的定期定額投資法  (dollar-cost averaging),將贏得最後勝利
      3. 總而言之,複利的魔法,再加上定期定額投資法 (dollar-cost averaging),可以讓你的投資回報的變動最小化,受到風險的衝擊也最小化
    2. 本金損失的風險 (Principal risk):善用複利的魔法,長期來說,每年度發放的股利會對你的 total return 扮演關鍵的角色,記得將所配發的股利,定期定額的再投資 (reinvestment effect),你將會獲得更好的回報
    3. 收入風險 (income risk):當你購買的股價太高的時候,就會造成 income risk,但是此時的股價是高或低,是一個很容易誤判的決定。你能做的就是將你的持有時間拉長、善用定期定額投資法 (dollar-cost averaging)與將所分配的股利再投資 (reinvestment effect),即可降低可能的風險
  3. 債券常見的風險:
    1. 總收益的風險 (Total return risk):
      1. 短期來說,利率漲、債券跌 (total return 下降);利率跌、債券漲 (total return 上升)。若要克服此風險,就是將你的持有時間拉長,此舉就能淡化利率風險對你的衝擊
      2. 若你有將債券所分配的現金做再投資 (reinvestment effect),你最終獲得的 total return 會更多。
    2. 本金損失的風險 (Principal risk):
      1. 利率變動是造成你本金風險的原因之一,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只要拉長持有時間就可淡化此風險。
      2. 更嚴重的風險是信用風險 (credit risks),也就是當債券到期時無法支付,你不但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益,連本金都不見。絕對不要貪圖較高的利率就去購買高收益債券 (high-yield bonds),這只是低評等債券 (low-grade bonds) 的另一個名字。記住,只購買高評等債券。購買債券的目的是做防禦,不應投機
    3. 收入風險 (income risk):
      1. 債券投資人最擔心的是付出太高的價格買進債券。若你花 10,000元 買進 20 年後到期且利率為 7%的債券,若之後市場利率大幅提昇,你會很扼腕;若之後市場利率大跌,你會很開心。
      2. 當利率下降時,基金付出的利息收益,也將逐步降低。這對短天期債券基金影響較大,對長天期債券較無影響。因為短天期債券在短時間內就會到期。譬如基金持有5%利率的半年期債券,當市場利率下降到4.5%時,能提供5%利息收益的債券,頂多再撐半年就要到期了。到期之後,基金只能買進4.5%利率的債券,造成基金的配息跟著降低。但假如基金持有的是30年後才到期的5%債券,那麼利率下降,對基金配息的影響就沒那麼大。
      3.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利率 (interest rates) 走向,最好的作法是分散購買不同 maturity (到期) 的債券。一個好的分配是 5 年期、10 年期與 20 年期的債券各買 1/3
  4. 投資時,若都按照你的自由意志來做決策的話,你的資金就危險了
  5. 三種主要的財務資產特性

總收益 (total return)
本金穩定性 (principal stability)
直接收益率 (current yield)
收益成長性 (income growth)
收益穩定性 (income stability)
Common stocks
A
(best)
C
B
A
B
Long-term bonds
B
(average)
B
A
C
A
Cash reserves
C
(worst)
A
C
NA
C


  1. 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是一種認知偏差,其邏輯謬誤表現為過分關注於目前人或物「倖存了某些經歷」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視界內或無法倖存這些事件的人或物。例如許多基金的長期績效資料通常只評估目前還存活的基金的歷史資料,忽視失敗的、已下檔的基金的歷史資料。又如經商致富的成功者出書介紹自己的成功辦法。與該書作者做了相同事情的其他人,未獲成功,但失敗者是無法出書的,所以我們會誤以為該書介紹的辦法就是成功的途徑。
  2. Mutual fund 成功的四個原則:
    1. Broad diversification (投資組合多樣化)
      1. 大部分的自行選股的投資人,擁有6 ~ 10 種不同公司的股票,其實已經很多了,但這樣投資組合稱不上 Broad diversification。最有效率的多樣化投資的方式,就是購買 mutual fund,一次投資數十個甚至數百家公司。
      2. 投資 mutual fund 的核心就是 diversification
    2.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專業化管理)
      1. 專業基金經理人的績效,能贏過整體市場績效的人少之又少,頂多就是 tough bogey。
      2. 專業基金經理人決不會給你承諾擁有超群的績效,你不如去購買 index fund
    3. Liquidity (流動性):Mutual fund 擁有高度流動性,但是流動的過程中會產生費用,在買進時會被收取銷售費用,賣出時會有贖回費用,轉換時會有轉換費用 (但是若是同一家公司的商品,就可能不會被收取轉換費用)
    4. Convenience (方便性):無論你是要購買、贖回或轉換基金,一切流程都很簡單、方便
  3. 挑選購買基金的對象的幾個原則 (這一切要看你覺得什麼比較重要,有些人覺得販售的多元性比較重要,有些人在意的是服務品質等)
    1. Variety of funds in the complex (基金銷售公司所販售基金的多元性):基金公司所販售基金的多元性會直接影響到你的資產配置 (asset allocations)
    2. Minimum initial investment (首度投資的最低金額):這端視基金銷售公司的規定,有些公司可能沒有最低投資金額的限制,或者至少$250,亦或介於 $1000 ~ $3000 之間
    3. Number of free exchanges (免收手續費的交易次數):有些基金銷售公司有訂定一些 no-load (免手續費) 的交易次數。你需要注意你需要付出的交易費用 (transaction costs),對於長期投資的投資人來說,遠離那些鼓勵你頻繁交易的基金販售公司
    4. Business hours for telephone service:當你打電話給基金公司要下單時,其是否能當天處理,或者要等隔天才能處理
    5.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 (IRAs, 個人退休帳戶):注意你的 IRA fund accounts 要被收取多少費用 (如年度管理費等),這會直接決定你的 net return
    6. Checkwriting on money market funds
    7. Consolidated statements:基金販售公司是否有定期提供你的交易紀錄以及手上基金的損益狀況
  4. 投資本身並不是一門科學,你無法精準預測短期或長期的股價走勢,投資牽涉人類的情緒化行為與理性的行為
  5. 當你在比較兩檔 mutual funds 的時候,除了要在相同期間 (identical period) 來進行績效比較以外,還要注意彼此間是否有相似的投資目標與政策,若兩者沒有相仿的投資目標與政策,這樣的比較是沒意義的
  6. 當你在檢視 mutual funds 的績效時,『不要』去看它的累積報酬 (cumulative returns),你應該要聚焦於 total return 的『年化報酬率』 (annual rates)
  7. 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同樣的投資金額與回收,當發生的時間點不同,所代表的意義就不一樣。累積報酬率考慮時間的因素後,就成為年化報酬率,也是衡量投資績效最好用的工具之一。而且銀行存款或貸款之年利率等,也是年化報酬率的一種,非常適用於各種投資工具之相互比較
  8. 不要忽視年化報酬率的微小差異,+12% 的年化報酬率,經過 10 年後,會產生 +211% 的累積報酬率;+10% 的年化報酬率,經過 10 年後,會產生 +159% 的累積報酬率
  9. 年化報酬率的算法
    1. 假設你現在投入 100 萬,5 年後可以取回 130 萬,這項投資的年化報酬率是 5.39% 【Excel公式:= ( 期末淨值 / 期初淨值) ^ (1/年數) - 1,即 (130 / 100) ^ (1/5) - 1 = 0.0539 】
    2. 假設有一檔基金過去 10 年有 100%,這是指累積報酬,其實其年化報酬率是 7.18%【Excel公式:= (1 + 累積報酬率)^(1 / 年數) - 1,即 (1 + 1)^(1/10) - 1 = 0.0718 】
  10. 當你在選擇基金的時候,不要只看他的過去績效,你應該查一下他的投資目標是什麼,有些基金的投資目標是很可笑且無意義的,如『我們會盡力幫你賺到最多的報酬』
  11. 不論是股票、債券還是平衡型基金,關於過去績效的討論,全都放在最後。在瞭解基金特性與投資組合特性後,才看績效。而看績效時,主要看的是過去績效主要是來自於配息或資本利得、長期成績,與持續性。絕對不是利用過去績效來預測未來。
  12. 資料是用來加深我們對基金的瞭解,不是要讓我們進行準確的預測。太多人在投入許多心力後,最後仍會發現,根本無法事先挑出未來表現優異的基金。
  13. 在同一基金類別中的基金清單,現在排名前 10% 的基金,幾年後有可能變成排名最後 10% 的基金。根據過去績效來看,這是蠻常見的事情, “many that are first shall be last, and that last shall be first”
  14. 用外幣買 mutual funds 時,不可忽視匯率風險 (currency risks),以美國為例,弱勢美元將強化美國投資人的報酬率,強勢美元會降低美國投資人的報酬率
  15. 除了匯率風險 (currency risks),你也該注意國家風險(sovereign risk),有可能你投資的這個國家發生債務違約、政治不穩定,甚至發生戰爭等
  16. 產業或區域型基金(sector funds)是投資於某個產業或地理位置的 mutual funds。我不建議投資人去購買 sector funds,因為其擁有較高的銷售費用(sales charges)、較高的費用比例(high expense ratio)、較高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s costs),甚至高達 200% 的週轉率(turnover rates)
  17. 以下有幾個你該檢視此 common stock funds 的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組成特色)
    1. Size of fund(基金規模應介於 $50 million ~ $1 billion)
      1. 應遠離資產規模小於 $50 million 的基金,因為代表其規模相對小、交易費用較高、無法在市場發生劇變時繼續存活下來。除非此檔基金屬於規模大於 $500 million 的大型基金公司,若否則絕對不予考慮
      2. 你也應遠離超過 $1 billion 的基金,因為迴歸均值 (regression to the mean),因為資產過於龐大,導致其無法維持過去優異的績效,而趨於平庸
    2. Age of fund (基金年齡)
      1. 一般來說,一檔基金至少要看過去其五到十年的績效表現。但這也有例外,若此檔年輕的基金,其發行的母公司的投資目標與特性是好的,這就不是個問題
    3. Tenure of portfolio manager (基金經理人任期異動):當基金的經理人更換時,停看聽 (wait-and-see policy) 會是比較適合的策略
    4. Cost of ownership (基金相關費用):這是投資人最常忽略的議題,別忘了基金的買賣包含了銷售費用 (sales charges)、贖回費用 (redemption),多關注費用比率 (expense ratio),你真的的收益要扣除這些費用,才是你真正拿到的
    5. Portfolio characteristics (投資組合的特色):你會考慮以下的因素
      1. Cash position (現金保留部位):此基金的保留資金 (cash reserves) 占多少百分比?變化頻繁嗎?通常保留現金的目的是讓基金公司保留一部分流動的資金來應付未來可能的贖回
      2. Portfolio concentration (投資組合聚焦程度):檢查此基金的前十大持有的投資項目,不同基金會有不同的狀況,有些基金前十大可能佔了整體的 50% (concentration 較高),有些可能只佔了 15% (concentration 較低)。concentration 越高代表擁有更高的機會提供差異化的績效 (可能是正面,也有可能是負面)。可以透過產業聚焦的程度來衡量多元化投資的程度
      3. Market capitalization (市場資本):又稱 market cap, 所有已發行股票的總市值,計算方式為發行股票乘以目前股票的市價。通常市場資本低於十億美金稱為 small cap,高於五十億稱為 large cap。對於 market cap 的多寡沒有對錯,但是是一個簡單的衡量指標,看此基金投資強調什麼?某種程度來說,要冒多少風險?
      4. Portfolio turnover (週轉率)
        1. 基金的週轉率低,代表其傾向長期投資;若基金週轉率高,代表常殺進殺出,傾向短線投資。
        2. 基金週轉率會影響到你的投資績效,週轉率高代表你要付出較高的管理費用、交易成本,週轉率高代表會降低你的資本利得 (capital gains),這是降低你投資效益的關鍵因素
  18. Portfolio Statistics (投資組合的統計數字)
    1. ExMark (或稱為 R2)
      1. 此數值用來描述基金回報與市場指數間的關係
      2. 一般來說,主流的、排名前幾名的股票型基金的 ExMark 約 80 ~ 90%,代表著其績效有緊跟著市場績效。一個涵蓋整個市場的 index fund,其 ExMark 就會是 100%。
    2. Beta(Beta 係數):是指某一支股票的報酬率跟大盤指數報酬的連動性。例如如果某一檔股票的 beta 係數是1.0,當大盤指數上漲 10% 時,該股票的報酬率則為 10%;若 beta 係數是 1.5 ,該檔股票在指數下跌 10% 時,會虧損 15%。依此類推, beta 係數越高,風險和報酬也越高。
    3. Gross dividend yield (扣除費用後的殖利率):在看基金的殖利率時,需搞清楚這個數字是 before expenses 或 after expenses,要看扣除費用後的殖利率才有意義
  19.  α 係數是指基金根據 β 係數計算的預計回報與其實質回報之間的差值,亦可稱為基金經理人為基金帶來的增值,此常數是衡量基金報酬中屬於「非市場風險報酬」之部分,也就是基金本身的績效與選股能力,若 α > 0,表示基金經理人操作較預期報酬率好,若 α 係數 < 0,表示基金經理操盤績效不如預期報酬,意即越高的α係數,代表基金表現越佳。 但是,由於  α 是不穩定的值,可能迅速從正轉負,無法預測,所以  α 係數是不具參考價值的數字ExMark 與 Beta 較可靠且實用
  20. 一般來說,主流的基金擁有較高的 ExMark ,小公司的基金則擁有較高的 Beta 係數 (較高的風險) 與較低的 Gross dividend yield (較高的費用)

2018/04/02

[閱讀筆記]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4/12)



  1. 盈餘殖利率(Earnings Yield, EPS 除以股價)是屬於『估價』的技巧,用來判讀股票是否有安全邊際,如果股票被嚴重低估,那個盈餘殖利率(Earnings Yield)就會飆高,投資人在這時候買股票的相對報酬率就高。如果股價上漲,空手的投資人去追高,那麼他就要承受追高風險,因為這時候的盈餘殖利率(Earnings Yield)很低,投資人只剩下追較差的報酬率,不具有安全邊際。
  2. 企業通常只會付出盈餘的一部分做為股息,剩餘的部份稱之為「保留盈餘」,意即企業不把利潤分配給股東,而把錢留下來重新注入公司來做設備、廠房、人員等投資,但實際上,這些錢通常都被浪費掉。到頭來,根本就和未曾保留盈餘的結果一樣
  3. 價格對於評價企業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做為買到企業每股的花費,股價漲多不表示高於價值,股價跌多一樣也不表示其低於價值,更多時候僅是「表達市場情緒」。股價能傳達的意義實在不多,尤其對於股息成長投資者來說。價格是你付出的錢,價值才是你真正握在手中的 。
  4. 最有可能獲取高市場報酬的方法就是,先等到股價戲劇化地狂跌。股價大跌八成比股價腰斬的回復速度更快。
  5. 股價大跌八成後,更豐厚的長期投資報酬中將能彌補最初的傷害,定期在低價位投資甚至會比股價始終維持原狀還能夠有收獲,這種作法可以戲劇化地縮短達到「損益平衡點」(break-even point)所需的時間
  6. 如果有個年輕人想要提早退休,就該虔誠地跪求上蒼給他一個大崩盤,讓他可以用極低的價格買到自己的安樂窩。對於這個年輕的投資者來說,股市維持長期榮景,反而是無盡悲慘的命運,因為他許多年都必須用很高的價錢才能買到股票。相對的,對於只能靠存款過日的退休人士來說,最好的狀況則是一退休股市就開始進入牛市
  7. 股價與貼現率之間的關係正好和利率與戰爭公債或聯合債券之間的關係成反比:當貼現率上升,股價下跌,反之亦然
  8. 當我們將貼現率應用到股市或個股的股息流動時,完全取決於我們認為股市或股票有多危險。局勢愈危險,我們要求的貼現率或報酬就愈高,這份資產對我們的價值就愈低。高貼現率 = 高風險、高報酬、低股價;低貼現率 = 低風險、低報酬、高股價
  9. 思考貼現率最有用的方式,就是把它當成投資者用來彌補投資特定資產所產生風險時,必須確保的報酬率
  10. 「危險」的公司比「安全」的公司提供更高的報酬,因為市場對於前者的貼現率更高。請記住,貼現率相當於預期報酬,高貼現率意味著較低的股價,因而提高了未來的報酬
  11. 好公司等於好股票嗎?事實上通常剛好相反,心理學家將這類邏輯錯誤稱為「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錯誤
  12. 投資大眾經常過度高估了風險,例如在 1930 年代及 1970 年代,或者反過來,容易低估風險,像是在 1960 年代及 1990 年代
  13. 如果投資大眾持續信心不足,股價也只能欲振乏力,如此一來,未來的預期報酬便會愈高。如果信心回籠,股價就可以振衰起敝,未來的預期報酬則將降低
  14. 最不適宜投資的時候就是景氣最明朗的時候,因為人們預期未來發生風險的機率較低,導致投資者對於未來貼現率也大幅降低。但相對的,這卻令眼前的股價高漲,因而使得未來的報酬必然降低。所以,景氣越是昏暗不明,愈是適宜投資的時候,因為投資人願意用較高的貼現率來估算未來的股票收入。這會使得眼前的股價較低,也就讓未來的預期報酬較高
  15. 當你在估算主要資產類型的長期預期報酬,你都應該以「實質報酬」來思考,即已根據通貨膨脹調整過的價值
  16. 財務投資如同生活,到處都是斷涯深淵,計畫常跟不上變化
  17. Warren Buffett:如果歷史書可告訴我們如何獲取股市報酬,那麼最富有的人應該是圖書館員
  18. 股票與債券的報酬將愈來愈接近,因此即便是最具企圖心、最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投資股票的比例也不應該超過八成
  19. 無論是股票或債券,只有能夠創造未來收入的投資才有意義。這些未來收入必須經過折算,才能得到現值,這個折算過程也凸顯未來收入不如現在收入的本質
  20. 將未來收入折算成現值時,使用的貼現率與資產本身價值成反比,貼現率越高,資產價值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