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勒索讓任何親密關係都不再安全可靠。我所謂的「安全」,指的是善意及信任 -- 這兩個要素讓我們可以盡情表現自我,並且獲得體貼的關心。沒有這兩個要素,剩下的只是一段空泛的關係,更別提完全釋放自我這檔事了。不再安全的親密關係,只會讓我們處處提防情緒勒索者,甚至越來越無法與他們坦然相處。換言之,我們已不再像從前那般親密了。
- 遭受情緒勒索的人,已對負面評價、反對意見、壓力以及反應過度等習以為常了,所以他們不會再和情緒勒索者分享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因此,彼此的對話中將出現以下轉變
2.1. 不再與情緒勒索者分享愚蠢或丟臉的事情,因為他們可能會椰榆我們一番
2.2. 不談一些悲傷、令人驚嚇或不安的感受,因為情緒勒索者可能會以此要脅我們、遂其所願
2.3. 不談論願望、夢想、計畫、目標或幻想的是,因為情緒勒索者可能會加以阻饒,或以此指責我們有多自私
2.4. 不談論不愉快的生活經驗或艱苦的童年,不讓情緒勒索者有藉口指責我們的缺乏定性或能力不足
2.5. 不透露自己正在尋求改變的事實,因為情緒勒索者會說我們沒事找事做
- 在與情緒勒索者交手的過程中,我希望你不要用到「自動讓步」這招。無論事情有多微不足道,請你先檢視整個狀況,尤其在你被迫要做出決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一旦有任何讓你覺得困擾的地方,就要把事情好好地弄個清楚,並了解這個決定對你們的關係將有什麼影響。
- 當你對某人的要求有些疑慮,但又說不出是哪裡不對勁時,或是想評估應允這些要求須付出的代價時,這些問題對你將會很有幫助
4.1. 我是否仍然能堅持自己的原則?
4.2. 我是否會讓恐懼宰制了生活?
4.3. 我會和傷害我的人起衝突嗎?
4.4. 我能決定自己的行為準則嘛?還是得聽別人的命令行事
4.5. 我仍然能遵守對自己的承諾嗎?
4.6. 我能保持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嗎?
4.7. 我出賣了別人嗎?
4.8. 我說實話了嗎?
- 給自己一點時間好好思考情緒勒索者的要求,以及自己可能採取的應對方案,但以下狀況除外
5.1. 對方對你進行人身攻擊或威脅要攻擊你
5.2. 對方酗酒、嗑藥、賭博或欠債不還,而且不承認或拒絕接受治療
5.3. 對方的行為牽涉不法
- 當你覺得快要被情緒勒索的壓力淹沒時,就發出求救訊號(SOS)
6.1. Stop
(停下來)
6.2. Observe
(觀察)
6.3. Strategize
(擬訂策略)
- 步驟一:Stop (停下來)
7.1. 不必回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不管情緒勒索者的要求是什麼,可以先用以下幾句話回應對方:
7.1.1.
我現在不能給你任何答案,我需要一些時間思考
7.1.2.
這件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輕易下決定,讓我想一想
7.1.3.
我不想現在就做決定
7.1.4.
我不太確定對你的要求有什麼看法,我們稍後再談好嗎?
7.2. 拖延戰術能讓你關掉時鐘緊迫的滴答聲,引導你從局外人的立場來觀看事情的發展。情緒勒索者或許要趕上某個重要期限,但那可不是你的期限。你雖然擁有情緒勒索者想要的東西,但時間是站在你這邊的。
7.3. 如果你身陷兩方人馬的衝突中,或是有第三者想對你施行情緒勒索的手段以圖利他人時,不妨試試這個「什麼都不做」的策略:抽身走人。因此,當你捲入了周圍兩位朋友或家人的爭端中,讓自己遠離風暴圈的方法,就是不要為任何一方傳話或是自願當調停者。這很重要,因為如果無法抽身,你一定會捲入兩人的爭執中,反而對情況一點幫助都沒有。
7.4. 多爭取一點時間可以讓你仔細思考自己的想法、事情的先後順序以及感受,這點你必須謹記在心。一旦你和情緒勒索者之間有了一段距離,一或兩個房間也行,就可以讓你不用這麼急著做出決定,也可以藉此與樂所者保持一些情緒距離。所謂的情續距離是指讓你的感覺冷卻一下。當你與情緒勒索者面對面時,自身的感受或許會強烈到讓你無法思考、無法判斷、無法分析自己的選擇到底是什麼。
- 步驟二:Observe (觀察)
8.1. 一旦你能從情緒勒索的戲碼中抽身,就該是搜集資訊已決定如何回應情緒勒索者的時候了。你必須化身為一位旁觀者,觀察自己及對方之後,做出決定
8.2. 首先,往後退一步,先看看情緒勒索者的要求
8.2.1.
對方到底想要什麼?
8.2.2.
對方如何提出這樣的要求?
8.2.3.
如果你並沒有馬上妥協,那麼情緒勒索者的反應又是如何?
8.3. 當你抱持的信念是「對方的感受比我自己的還重要」,這帶表的意義就是:對方比我重要,我要的東西根本微不足道,結果這個信念衍生出來的感受就是:罪惡感、責任感以及同情對方,所以你最後採取的行動就是放棄你想要做的事物。
8.4. 以下是我觀察到情緒勒索者常用到的一些方式
8.4.1.
大吼大叫
8.4.2.
用力甩門
8.4.3.
使用一些特定字眼(如自私)讓我們不高興
8.4.4.
哭哭啼啼
8.4.5.
哀聲嘆氣
8.4.6.
氣憤的表情,如臉紅脖子粗、皺眉頭等
8.4.7.
一言不發
8.5. 當你在觀察時,最重要的就是要對自己坦承。不要去評斷感覺的好壞,也不要去評定它的用途,或是去認定自己這樣對不對.以下句子能幫助觀察順利進行:
8.5.1.
這樣不是很有趣嗎?
8.5.2.
我正開始注意到...
8.5.3.
我從來不知道...
8.5.4.
我現在才發現...
8.6. 給自己機會說出「我不要」或「我不想」,不用多解釋什麼。不要低估自己「說不」的權力。一旦我們能在小事上堅守立場,就不怕面對更艱辛的狀況。你要謹記,有時候當下情況讓我們不得不說出拒絕的話語時,往往不是著眼在這個「要求」本身,而是對方提出這項要求的「態度」。
8.7. 假如在仔細思考過對方的要求,並考量過自我的想法、感受與喜好後,你才做出讓步,這叫做「有意識的讓步」。如果運用得當的話,有意識的讓步會是達成你所希望結果的最好方式。但是,你一定要經過一段縝密的自我反省過程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 SOS三大步驟),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8.8. 與情緒勒索者溝通時,模糊不清的互動方式,往往讓我們對於解決方法視而不見,所以我們一定要慢慢來,並且用心觀察。如此,在你們一直習於對情緒勒索者的要求做出讓步時,你才有可能了解每一個妥協之外可能造成的影響。如果再回應情緒勒索者的要求前,你能對自己的決定了解得更透徹的話,你便會發現,所謂「雙贏的妥協」是存在的。
8.9. 如果情緒勒索者願意和你達成妥協,藉由妥協方案不但能保住這段親密關係,同時也能去除那些讓你不痛快的要素,那就太完美了。你的目標應不是要求「完全聽我的,不然就滾蛋」,而是把情緒勒索者所缺乏的「施與受」觀念加進你的關係中。
- 步驟三:Strategize (擬訂策略)
9.1. 你應調整自己的行為策略,而不只是屈服或讓步:這樣你的受害感和無助感將會大幅減輕。「策略」指的是你選擇一種對自己有利的方案,而他也應該讓你得到最大的益處。唯有藉著關心自己,以及作出清楚卻非出自於恐懼的回應方式,你才能保住完整的自我。策略性行為模式的指導原則如下:
9.1.1.
不容許任何對你健康有害的事物進入你的生活;
9.1.2.
重新定位工作對你的意義。如果你才剛開始這份工作,你可以把所有精力放在學習新事物上,或把握獲得正規訓練的機會並向同事學習,將你對目前工作的不滿轉化為脫離目前狀況的新契機;
9.1.3.
訂定一個時間表與計畫;
9.1.4.
採取一些行動以改善現況。如果你能堅定立場,並為自己的權益奮戰,有時平常看起來毫不讓步的上級長官們可能會有所改變,而且弔詭的是,他們可能會更尊敬你。
- 終結情緒勒索的策略
10.1.1.
策略一:非防禦性的溝通技巧
10.1.2.
策略二:改變敵對關係成為合作盟友
10.1.3.
策略三:條件交換
10.1.4.
策略四:幽默感的運用
- 策略一:非防禦性的溝通技巧
11.1. 防禦性的溝通,如透過反駁來堆築一道道藩籬,已隔離對方在我們心中引起的恐懼、則任何罪惡感
11.2. 非防禦性的溝通,就是在回應壓力時,別為你自己以及你的決定提出辯解或解釋。記住,你的目標是表達並維護你的決心;重要的是你說了什麼,而不是你有什麼感覺。
11.3. 當對方預言你劫數難逃,並加以威脅,你可以用以下說法來回應:
當對方說
|
你的回應
|
假如你不照顧我,我就躺在醫院或死在馬路上
|
這是你的決定
|
你再也看不到你的孩子
|
我希望你不要這麼做,但我心意已決
|
你會毀了這個家
|
我知道你很生氣。可能的話,希望你能再仔細想想,也許你會改變心意
|
我要和你斷絕父子關係
|
等你不那麼沮喪時,我們再談這件事好嗎
|
我要你為此付出代價
|
這一次,恐嚇 / 掙扎
/ 哭泣沒有用了
|
你會後悔的
|
很遺憾你會這麼不高興
|
11.4. 當對方批判你、貼標籤或給你負面評價時,你可以用以下說法來回應:
當對方說
|
你的回應
|
我真不敢相信你這麼自私,這一點也不像你
|
你可以有你的看法
|
你光想到自己,從未顧慮我的感受
|
你可以有你的看法
|
我原本認為你和我交往過的男人/女人截然不同,但我想我錯了
|
可能真的是如此
|
那是我所聽過最愚蠢的事了
|
可能真是如此
|
每個人都知道小孩應該尊敬父母
|
也許你是對的
|
你怎麼那麼無情無義?
|
很遺憾你會這麼不高興
|
你簡直是個白癡
|
如果你繼續攻擊我,事情將毫無進展
|
11.5. 當對方誘導你解釋和說明時,你可以用以下說法來回應:
當對方說
|
你的回應
|
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
我知道這件事會讓你不高興,但事情非這樣不可
|
你為什麼要毀了我的生活
|
我們當中沒有人是壞人,只能說我們的需求有些不同
|
你為什麼那麼固執 / 倔強 / 自私
|
我知道你很懊惱 / 生氣 / 沮喪,但這件事情沒有商量餘地
|
你是哪根筋不對
|
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
你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行為呢
|
我不想分擔超過一半的責任
|
為什麼你要傷害我
|
我就知道你會這樣想
|
為什麼你要小題大作
|
很遺憾你那麼不高興
|
11.6. 當你面對對方沈默以對時,你可以用以下說法來回應:
不要這麼做
|
應該這麼回應
|
●
期待對方會先採取行動,解決衝突
●
懇求他們告訴你怎麼了
●
央求他們有所回應 (這樣只會讓他們更沈默)
●
因為他們不高興,就心甘情願地接受責備,以便讓他們心情好些
●
允許他們轉移話題
●
讓你的不安造成自己口不擇言,說出非你本意的威脅話語 (如你不告訴我怎麼了,我就不再跟你講話)
●
假想若最後他們道歉了,日後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
期待她們個性未來有重大改變,切記: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
記住你正和那些覺得無力與軟弱的人交涉,而且他們害怕你會傷害或遺棄他們
●
在他們能聽進你的話時和他們見面,或者你也可考慮寫封信,讓他們覺得不那麼受威脅
●
再三保證他們可以告訴你為什麼生氣,而且你也會聽他們說完並不計較
●
運用你熟練的技巧與手腕讓他們安心,表示你既不會揭露他們的弱點,也不會和他們相互攻擊
●
說些讓他們安心的話,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也許等你做好準備,我們再來討論這件事
●
把焦點放在讓你深感困擾的主題上
|
- 千萬別說明、別解釋、別爭辯,還有別在對方問你為什麼食,立刻回答因為如何如何。如果你想結束情緒勒索的過程,就別現在那些爭辯中。繼續集中焦點在你的目的,你要說明自己的決定,這才是重點。
- 當情緒勒索者使出沈默和憤怒的典型反應模式時,他們通常以沈默表示:「看我多不高興,這全部都得怪你。現在你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吧?我要你想辦法彌補我。」對你而言,這工作最困難的部分在於堅守非防禦性原則,並設法說服以沈默表示憤怒的對方,不管他們有多生氣、花多久時間相信完全相反的事實。
- 當你和一些反覆無常、具有潛在危險的人住在一起,或有任何瓜葛時,千萬別讓他們知道你即將離開的消息,你必須保護自己的安全,並且從容離去。如果在過去這段關係中,你曾有過身體被侵犯或虐待的紀錄,此刻對你而言更是危險。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藏並試著求助。
- 策略二:改變敵對關係成為合作盟友
15.1. 當情緒勒索陷入僵局時,藉由把對方拖進來一起解決問題以轉移談話方向,往往很有幫助。一旦你向對方求援,對方提供的建議或資訊可以創造你從未想到的可能性;而且依據人性,他們一旦參與了你的決定,就會更樂意幫助你實現這個決定。
15.2. 你要讓局面變成原本總是你單方面在處理對方的情緒,最後面呈一起攜手解決問題。讓對方變成你的盟友,而非互相對立,找出兩人都能接受的建議。
15.3. 你可以透過以下問題幫助彼此減少仇恨與舒緩彼此緊張的關係
減少仇恨與舒緩緊張關係的問題
|
●
你能不能讓我知道,為什麼這對你這麼重要?
●
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議,好讓我們來解決問題?
●
你能不能幫我想想可以一起做些什麼來改善彼此關係?
●
你能不能讓我知道,為什麼你這麼生氣 / 不高興?
|
以下為好奇工作組的方法
|
●
我很好奇,如果...會發生什麼事情?
●
我很好奇你能幫我找到一個方法來...?
●
我很好奇我們要如何做得更好 / 有效率地來完成工作?
|
- 策略三:條件交換
16.1. 這種以「條件交換」來降低情緒勒索的最大好處在於,它排除了只有一個人必須承受改變帶來的壓力這種認知。相反地,在交換條件中,沒有給予就沒有獲得,沒有人會是輸家。「條件交換」讓我們有從對方那裡獲得某些東西的感受,較容易使我們將仇恨擱置一旁。
16.2. 條件交換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方法,因為雙方皆能獲得想要的東西,不會像大部分發生衝突和爭執的人一樣,只會彼此指責、攻擊。
16.3. 要情緒勒索者道歉和承諾改變行為並不困難,但要實踐承諾就困難多了。當你發現情緒勒索者違反當初的約定,適當地提醒是很重要的。例如當你發現對方違反規定,並百般刁難與苛責,你可以說:「你還記得我們有個約定吧,如果你能遵守條件交換中該遵守的部分,我會非常感激。」
16.4. 條件交換的最終目的是要把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因此你得隨時保持警覺,並且和對方相處時,要讓他能遵守約定。
- 策略四:幽默感的運用
17.1. 再也沒有什麼比像某個人開玩笑來得親密了。幽默感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默契,而回憶那些幽默的經驗則可以用來穩固關係。使用幽默感和情緒勒索者溝通可以讓雙方感覺放鬆,回憶起彼此互相陪伴的親密關係,還能強烈地提醒雙方相處時的感受。
- 情緒勒索者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和施壓手段有多讓人感到痛苦,因為受制者都太害怕、太生氣了,根本沒有勇氣告訴對方真相,而且他們相信說出來一點用都沒有。我們經常利用一些規範來約束自我的言行,例如「不要抱怨」或是「不要可憐自己」。有些人,尤其是男人,總是希望自己看起來強壯、有自信,而且不容易感情用事。所以我們不習慣說出自己的感受,不像對方說:「你正在傷害我,請住手!」
- 許多人會先不表達自己的決定,因為擔心會有不好的結果產生。但請你回想一下並問問自己,最糟的狀況是什麼?通常,一般人會害怕和對方的關係產生變化。但是,如果你不趕快為自己爭取權益的話,事情恐怕會更糟,因為你將會人格分裂。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越來越不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麼,還有你的信念到底是什麼,到時候會像行屍走肉般。
- 假如維繫一段關係的方法,在於讓情緒勒索者不斷予取予求,那麼你就必須問問自己,這種關係有什麼好值得留戀的。如果你一旦變得更堅強、更健康、更有自信,對方就不喜歡或不高興,那你極力維持的這段親密關係又有什麼品質可言?它是根據什麼基礎存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