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5/5)
- 切記,「情緒界線」不是「情緒底線」。界線,是幫助你知道,與人互動時,哪些是你的「範圍領土」。你要找到的,是開始會讓你覺得不舒服的那條線,往內都是「情緒界線」的範圍,而不是拉了一條你的「情緒底線」,彷彿僅設一條盡量忍受的底限,而使得這底線成為讓人一踩到就會爆炸的線。
- 你可以隨著你的狀況與需求,彈性調整自己的「界線」,這也可以讓你與人的互動比較有彈性,而非只能仰賴僵化的界線,這就是「情緒界線」與「情緒底線」的差別
- 別人否定你的感受,已經是一件很令人難過、受傷的事情,如果連你都懷疑、甚至否定你自己的感受、不能捍衛你自己的感受,這是多麼令人心疼的事情
- 擺脫情緒勒索,就是從建立你的「情緒界線」開始,而要建立「情緒界線」,就是從尊重你的自己的感受開始
- 好好地去感受你情緒。那些被迫,那些委屈,那些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不被重視的感受,甚至覺得自己的感受沒有任何在乎的傷痛。請不要忽略它,不要合理化、淡化這些傷口,好好感受這些傷。從感受的過程中,了解這些傷的嚴重性,讓自己有機會深深地理解:「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
- 很多時候,當我們不習慣重視自己的感受,別人也會如此的對待我們
-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行為,但是,我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 練習把自己的情緒感受放在第一位,不代表我們不能溝通、不能妥協,而是希望別人用尊重我們的方式,與我們討論事情的進行方法。
- 我們人生唯一最重要的事情與義務,是在不傷害他人權益的前提下,重視自己的感受,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非僅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活
- 練習建立情緒界線的步驟
- 停:停止對話、轉移情緒、離開現場
- 看:察覺自己的情緒、了解剛剛發生什麼事情
- 應:擬訂策略、練習並應用
- 情緒勒索者與你的互動循環:
- 情緒勒索者給予你壓力
- 你因壓力而產生內在焦慮
- 你因為內在焦慮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 答應情緒勒索者的要求
- 你不必回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如果你想答應這件事,並非因為你「想要」,而是因為你覺得「害怕、恐懼」。請你先等一下,請給自己一點思考時間。你並不需要非得馬上回應,甚至答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
- 情緒勒索者常會要求你當場決定,要記得,你現在就是沒有辦法馬上做出決定,請堅持你的立場,這是不需要理由的。你不需要去說服對方,不需要說服他「接受」你現在「沒辦法做決定」這件事。你只需要告知,但是你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允許
- 完成「停」的步驟,進入「看」的步驟,你必須清楚看見,情緒勒索者是如何在我們身上,貼上我們在意的、不喜歡的標籤。當對方貼標籤在我們身上時,只要我們清楚這是他們的手段,我們也清楚,這不是我們的樣子。那麼,我們不需要花時間去辯解、去說服對方,也不需要去做些什麼,以證明我們不是像他們想的那樣。
- 真正讓我們痛苦的,是我們不相信這些標籤,卻又不敢擺脫它,反而一直想要與對方辯解,或做出一些行為,讓對方撕下標籤。我們給予別人權力,讓別人有辦法定義、標籤我們,卻忘了:其實,我們自己才有定義自己的權利;當然,我們自己也有撕下標籤的能力。
- 練習向情緒勒索者表達自己的感受,以促成正向的互動循環。很多時候,情緒勒索者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加害者」。其實,他們只是希望滿足自己的需求,只是過去他們學到滿足需求的方式,是「情緒勒索」。有時候,他們並沒有意識這樣的行為會帶給別人傷害,因為他們也被自己的焦慮綁架了。
- 重視自我感受與需求,不代表自私。如果你一味地要求別人也要符合你的想法與要求,藉此滿足你的需求,甚至不惜侵犯對方的界線,貶低對方已達到你的目的,這才是自私。
- 你要讓你的行為,是出於自發,是自我有意識地選擇,而非出自於害怕與恐懼
- 當你安撫自己的罪惡感與焦慮後,「滿足別人的需求」不再是一種飽含罪惡感的習慣,而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當這選擇權在於我「想不想要」,而非「我害不害怕時」,就會感覺自己對自己是有主導權的。當我想要,我也做得到時,我可以感覺自己很棒,也可以從中感覺到成就感、滿足感與愛。
- 在關係中,如果你總是因為對方的情緒勒索,而答應、屈服於對方的要求,慢慢地,你只會感覺這段關係、這個人給你很大的壓力。當你總是處在「害怕」的情緒裡,你很難在這段關係中,真正感受到「在乎與愛」。當你為對方做些什麼,其實都不是因為你「愛」對發而自願去做,而是因為「害怕」時,你會與對方漸行漸遠,最後,這段關係就會變成「沒有愛的壓迫關係」
- 擺脫情緒勒索,絕對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純粹的感受到關係中的「愛」,這才是關係中最重要的元素。我們想要好好的「愛」對方,想要好好經營這段關係,而非只是因為害怕、恐懼,所以屈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