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人類大命運 (2/8)
- 閱讀歷史最好的理由,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要將自已從過去中解放,想像是否有另一種命運。當然,我們仍不免受到過去的形塑,所以永遠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自由;然而,部分的自由總是比全無自由,來得強多了。(p.75)
- 在我們想要把自己變成神的這時刻,回頭看看自己的起源,更加倍重要。要討論人類化身為神的未來之前,不能不談人類身為動物的過去、以及人類與其他動物的關係;原因在於,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如和,很有可能就是未來超人類和人類之間關係的模樣。想知道超級聰明的半機械人,可能怎麼對待只是一般血肉之軀的人類嗎?先去看看人類如何對待比較不聰明的動物表兄弟吧。當然,這絕對不是完美的類推,但這是我們唯一能夠觀察、而不只是想像的最佳原型。(p.77)
- 人之所以害怕改變,是因為害怕未知。但是,歷史最不變的事實,就是一切都會改變。史上早已見證許多宗教、帝國和文化的起落,這樣的起伏動盪並不一定是壞事。(p.78)
- 豢養動物從古至今的生活狀況,都受到兩個因素互相拉扯:人類的欲望、動物的需求。人類養豬,是為了得到豬肉;如果希望豬肉供應穩定,就必須確保豬能夠永續生存繁衍。照道理說,家畜應該能夠因此避開各種極端的殘酷對待。如果農夫不照顧好自己的豬,讓豬還沒生小豬就死了,這下就會輪到農夫餓死。但不幸的是,人類卻有各種方式給家畜帶來無盡苦難,但同時又能確保家畜永續生存繁衍。這個問題根源在於:家畜仍然繼承野生動物的種種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這對人類的農場來說毫無意義。農夫常無視這些需求,而且不會因此在經濟上付出任何代價。動物被鎖在狹小的籠子裡、母幼骨肉分離等,這些動物飽受痛苦,但仍然繼續生存繁衍。農業革命讓人類有了確保家畜生存繁衍的能力,卻忽略了家畜的主觀需求。(p.91)
- 整部人類歷史的農夫,雖然提供小豬、小牛物質上的需求,卻往往忽略牠們的情感需求。於是,不論是養豬場或是酪農業,都是以打斷哺乳動物最根本的情感連結作為基礎。農民讓母豬和母牛不斷懷胎,但小豬和小牛卻是出生沒多久,就被迫與母親分離,常常終其一生都未能祇到母親的眼淚、也沒能感受到它的舌頭和身體的溫暖。(p.102)
- 為什麼現代人如此熱愛甜食?可不是因為到了 21 世紀初,我們還得大吞冰淇淋與巧克力,才能生存下去。反而是因為,我們石器時代的祖先由於常遇到食物短缺,如果碰到香甜的水果或蜂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盡量吃,越快越多越好。(p.92)
- 年輕人為什麼開車魯莽、吵架衝動、還愛駭進機密網站?因為他們還是照著遠古基因的指令行事。執行這些指令,在今天不僅無用,可能還有反效果,但在七萬年前,可是深深切合演化的目的。當時,年輕的獵人如果冒著生命危險追趕猛瑪象,就可能勝過所有競爭對手,贏得當地美女的芳心;而我們現在就是還擁有這種男子氣概的基因。(p.92)
- 演化就是變化,而且無法產生永恆的實體。從演化角度來看,我們最接近人類本質的就是我們的 DNA,但 DNA 承載的絕非永恆,而是突變。(p.119)
- 主觀經驗有兩個基本特徵:感覺與欲望。之所以說機器人和電腦沒有意識,是因為它們能力強大,卻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什麼欲望。機器人可能有電量感測器,在電池快沒電時,向中央處理器發出訊號,讓機器人移向插座、自己插上插座充電。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機器人不會有什麼感覺;相對的,快要耗盡能量的人,會感覺饑餓,一心渴望能停止這種不愉快的感覺。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說;人類是有意識的生物,而機器人則否。逼人工作到過度飢餓和疲憊而崩潰是一種罪,然而讓機器人工作到電池耗盡,卻沒有任何道德問題。(p.120)
- 大腦是相當複雜的系統,有超過八百億個神經元互相連結,組成無數細密的網路。而在幾十億的神經元來回送出幾十億個電訊號時,主觀經驗就此浮現。雖然電訊號的傳送和接收,只是很簡單的生化現象,但這些訊號的互動卻會創造出複雜的東西:意識流
(stream of consciousness)。我們在許多其他領域,也能觀察到同樣的動態。譬如,單一車輛的移動只是簡單的動作,但幾百萬輛同時移動及互動,就出現了交通阻塞。單一股票的買賣再簡單不過,但幾百萬股民同時買賣著幾百萬張股票,就可能造成讓專家跌破眼鏡的經濟危機。(p.123)
- 有些科學家認為,意識沒有任何生物學上的功用。也就是說,意識是大腦某些程序製造出來的副產品,沒有生物學上的用途,就像是飛機的噴射引擎會發出隆隆巨響,但噪音並不會推動飛機前進。又好像人類並不需要二氧化碳,但是每次呼吸都讓空氣多了二氧化碳。同樣的,意識可能就是「在複雜的神經網路訊號傳送之後,造成的心理污染」,沒有任何功用,就是存在那裡。這絕對是個值得思考的想法,雖然可能並不正確,但這也讓我們很驚訝地發現,當代科學在今日要解釋意識,這竟然已經是最佳的理論。(p.132)
- 圖靈測試
(turing test) 認為,想判斷某台電腦算不算具備心靈,做法是安排測試者同時和電腦及另一個真人溝通,而測試者不知道哪個是電腦、哪個是真人。測試者可以任意問問題、玩遊戲、辯論、甚至是調情,時間長短不限;然後再來判斷哪個是電腦、哪個是真人。如果測試者無法決定或根本選錯,就等於電腦通過了圖靈測試。(p.135)
- 在本質上,我們人類和大鼠、狗、海豚或黑猩猩,並沒有多大的差異之處。正如牠們,我們也沒有靈魂;也正如我們,牠們也有意識,有著充滿感覺和情感的複雜世界。當然,每隻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與才能,而每個人也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不過,我們倒也沒有必要進一步會動物都強加人性,覺得他們就像是長了毛的人類。這種畫蛇添足的做法,不僅在科學上無法立足,也讓我們無法真正從動物的立場,給予牠們理解和評價。(p.144)
- 如今人類完全主宰地球,並不是因為單一人類比單一黑猩猩或狼更聰明、或是手指更靈巧,而是地球上只有智人這個物種,能夠大規模而靈巧的合作。智力和工具製造當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人類還沒學會如何大規模靈活合作,即使大腦再聰明、手指再靈巧,現在仍然是在敲燧石,而不是撞擊鈾原子。儘管其他物種也有合作的能力,但是只有智人能與無數陌生個體,進行非常靈巧的合作。正是這種實際具體的能力,說明了為何目前是由人類主控地球,而不是什麼永恆的靈魂、或是獨有的意識。(p.148)
- 歷史已經提供充分證據,點出大規模合作極端重要。勝利幾乎永遠屬於合作更順暢的一方;這不只適用於人與動物的爭鬥,也適用於人群與人群之間的衝突。羅馬之所以征服希臘,不是因為羅馬人的腦子比較大、或工具製造技術比較高明,而是因為他們的合作更具效率和效益。綜觀歷史,紀律嚴明的軍隊就是能擊敗散兵游勇,團結的菁英就是能凌駕烏合之眾。(p.149)
- 想掀起一場革命,光靠人數,絕對遠遠不夠。革命靠的通常是小群人集成的網路,而不是一大群人的動作。如果你想發動一場革命,不要問「有多少人會支持我的想法?」而是要問「我有多少支持者能夠有效合作?」俄國 1917 年爆發十月革名,引爆點並不是一億八千萬農民起身反抗沙皇,而是一小群共產主義信徒在對的時間,站到對的位置。(p.149)
- 研究指出,不管是友好或敵對的關係,智人能真正熟識的對象不超過 150 人。不管人類是靠什麼打造出大規模合作網路,總之絕不只是彼此熟識而已。(p.156)
- 行為經濟學上最著名的「最後通牒賽局
(ultimatum game,又稱承讓賽局)」,不僅戳破古典經濟學理論,也建立起近幾十年最重要的一項經濟發現:智人的行事並不是依照冷冰冰的數學邏輯,而是根據有溫度的社交邏輯。我們會拒絕不公平的方案,這是因為如果在石器時代,溫和接受一切要求,就只是等死。(p.157)
- 「像天神獻上十頭牛,就會下雨;孝順父母,就會上天堂;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你就會下地獄。」只要智人住在相信同樣一套故事的地方,就會遵守一樣的規矩,不僅很容易預測陌生人會有什麼行為,也很方便組織大規模的網路。智人也常常用可見的標記(例如頭巾、鬍子或西裝)來代表「你能相信我,我跟你信仰的故事是一樣的」。但我們那些黑猩猩堂兄弟,並無法創造和流傳這樣的故事,也因此無法大規模合作。(p.160)
- 現實分成三種
(p.160~161)
- 客觀現實:指事物的存在與我們的信念和感受無關,例如重力就是一項客觀現實,早在牛頓發現之前便已存在,而且不管信不信它,都同樣會受到重力影響。
- 主觀現實:事物存在與否,取決於個人的信念和感受。例如假設我覺得頭一陣劇痛去看醫生,雖然醫生對於頭部做了徹底檢查,卻查不出問題,又去做了血液、尿液、X 光、fMRI、心電圖,什麼都做了.等到檢查結果出爐,醫生說我完全健康,可以回家了,可是我仍然覺得頭痛。雖然客觀測試都找不出我有什麼問題,儘管除了我以外沒有人感覺痛苦,但對我來說,這種痛苦是 100% 真實的。
- 互為主體
(intersubjective) 的現實:並不是因為個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靠著許多的溝通而存在。歷史上有許多最重要的驅動因素,都具有互為主體的概念。像是金錢,並沒有客觀的價值,1 元美鈔不能吃、不能喝,但只要有幾十億人都相信它的價值,你就可以拿來買東西吃、買飲料喝、買衣服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