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閱讀筆記]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 第三章、樂趣與生活品質

 第三章、樂趣與生活品質 (Enjoymen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享樂與樂趣 (Pleasure and Enjoyment)︱樂趣的元素 (The Elements of Enjoyment)︱自成目標的經驗 (The Autotelic Experience)

  1. 改善生活品質的兩個主要策略:① 改變外在環境,以符合我們的目標;② 改變解讀外在環境的方式,以貼近我們的目標

說明

以安全感為例


  1. 上述兩個策略通常不會單獨使用,一開始似乎都會想改變外在條件,但是若無力改變,內心的不安全感又會湧上心頭。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how we feel about ourselves and about what happen to us)。要改善生活,就一定要改善體驗的品質

  2. 擁有財富、名聲、豪宅,無法讓你感到幸福。金錢可以增加或降低你的幸福感,端視於你如何使用。找出如何讓你的生活更加協調、更加滿意,才會是尋找幸福的有效方式;透過直接的路徑去追求象徵性的目標 (ex. 賺大錢),將無法追求到幸福。

  3. 不要執著於改變外在環境來切合自己永無止盡的欲望,老是想著要買名車、豪宅,那麼只會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痛苦不堪,雖然經濟條件也會影響幸福感,但它並不是必要條件,不可能每個人都富可敵國。在吃飽喝足的狀況下,只要能控制意識,不讓欲望漫無目的地擴張,這樣就更貼近「幸福」了

  4. 《美國人的生活品質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所有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中,一個人的經濟狀況是最不重要的。

  5. 「享樂」(enjoyment) 是指一個人意識上的資訊告訴他,生物需求或社會制約的期待已獲得滿足,美味的食物、舒適的沙發、好看的電影、性愛等,享樂能提供我們恢復平衡的經驗,讓意識保持秩序,但享樂也只能「維持」意識秩序,而不能「創造」秩序「樂趣 」(pleasure) 則具有向前發展的特性,會帶來新鮮感與成就感,勢均力敵的比賽、閱讀並獲得啟發或完成某個困難的工作皆是樂趣,這些經驗當下可能不如享樂愉快,可能伴隨著身體疼痛、精神耗盡等等,但事後回想起來便會是一種充滿樂趣的經驗,而且與享樂不同,我們從樂趣獲得了成長,換句話說:我們變得更複雜了。

  1. 構成樂趣 (pleasure) 的八個元素

① 從事一件稍微困難,但有機會成功的事 (A Challenge Activities That Requires Skills)

  • Edmund Burke (愛爾蘭裔的英國的政治家、作家、演說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與他人搏鬥可以增強我們的心智、磨練我們的技能。我們的對手也是我們的助手 (Wrestle with others can strengths our nerves, and sharpens our skills. Our antagonist is our helper)。

  • 投注精神能量 (Psychic Energy) + 具備適當的技能 = 獲得 pleasure

  • 🧗 以攀岩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Yosemite National Park) 酋長岩 (El Capitan) 為例

    • 😔 不具攀岩技能且對攀岩興趣缺缺的人,不覺得攀爬酋長岩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 ☺️ 具備適當攀爬技能的愛好者,可以在攀爬酋長岩的過程,從心理與身體的挑戰中,獲得滿足與樂趣。

  • 🎾 以打網球為例

    • 😔 實力懸殊的比賽,強者會覺得比賽很無聊,弱者覺得很挫折;

    • ☺️ 實力相當的比賽,雙方可從中獲得樂趣。

  • 🎻 以拉小提琴為例

    • 😔 若樂譜難度過高,練習者會覺得焦慮與挫折;

    • ☺️ 若樂譜難度稍高,練習者可從中獲得成長與樂趣。

② 必須全神貫注地執行 (The Merging of Action and Awareness)

  • 當挑戰過高,自知沒有成功可能,就無法全神貫注;當毫無挑戰性,覺得必勝,也無法全神貫注。

  • 當面對的挑戰逼得使出渾身解數時,注意力(精神能量)就會完全被這個活動吸引,整個人投入其中,不會分心處理其他不相關的資訊,而因為完全投入,所有動作都是油然而生,人和事合而為一。

  • 最優體驗 (optimal experience),又稱為心流 (flow),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一種忘我的工作熱忱心態,全心投入工作,忘記自我的存在

③ 有明確的目標 (Clear Goals)、④ 有立即的回饋 (Feedback)

  • 目標必須是有挑戰性的,你才會得到樂趣。例如,若你的目標是能活著,於是你就整個人癱在客廳的懶骨頭沙發,你可以得到享樂的感覺 (enjoyment),但無法帶給你樂趣 (pleasure);除此之外,在追求目標的同時,需有立即的回饋,讓你知道執行後的狀況。

  • 有挑戰性且不超過自身能力太多的目標 + 有立即的回饋 = 獲得心流

  • 🎾 網球選手有清楚的目標,讓對手無法成功接球、回球出界或掛網,當把球打過去,馬上就可得到對手的立即回應。

  • 👨‍⚕️ 外科醫生在做腫瘤摘除手術時,有明確的目標,透過儀器顯示患者生命徵象,若不小心割破動脈,馬上會獲得警示。

⑤ 專注於眼前的事物,摒除一切雜念 (Concentration on the Task at Hand)

  • 在經歷 flow experience 的受訪人中,最常被提到的是,當你進入心流狀態 (flow state) 時,你會忘卻生活中一切不開心的是。因為你的專注力完全聚焦於手上的事物,沒有其他空隙接受不相關的資訊 (排除 disorder in consciousness 的干擾)。

  • 🧗 一位熱衷攀岩的受訪者曾表示:當我專注攀岩時,memory input 好像被截斷。我只能記得 30 秒前發生的事情,以及下個 5 分鐘我要做什麼。在flow state,你會忘了時間流逝、專注於非常小部分的資訊

  • 🏃‍♂️ Edwin Moses (美國前田徑運動員,在1976年和1984年奧運會獲得400米跨欄金牌):當我在比賽時,心中需毫無雜念,將對手、時差、吃不慣的食物、睡不慣的床等各種問題,都摒除在外,就像它們從來不存在般

  • 專注 + 清楚的目標 + 立即的回饋 = 全心全力付出的 flow state

⑥ 覺得對自己的行動有掌控權 (The Paradox Of Control)

  • 真正帶給人們樂趣的不單是掌控感,而是在困難中握有掌控權的感覺,如果不捨棄外在常規的保護,就無法感受握有掌控權的感覺,只有在無法預知結果的狀況下,憑自己的力量去影響結果,才會知道是否握有主導權。

  • 🧗 帶來心流體驗的活動,都在引導著從事者發展足夠的技能,即使是攀岩這種危險的活動,都是在引導著攀岩者強化技能,讓失誤率趨近於零。

⑦ 忘我境界 (The Loss Of Self-consciousness)

  • 忘我境界是一種禪的感受,就像是在冥想一樣。你所有的精神意念全都集中到一點上。有時候,不刻意去想或刻意去做才是最正確的方法。事情就這麼發生了,你變得更專注了

  • 專注在自己身上這件事情消耗了我們大量的精神能量,它讓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感知到威脅,威脅一出,我們便要消耗精神判斷嚴重與否,並考慮接下來該如何面對。在 flow state 中,我們沒有餘力對自己審查 (self-scrutiny)。因為在令人愉快的活動 (flow experience) 中,有明確的目標、穩定的規則、與自身能力相當的挑戰,不會有餘力對自己緊迫盯人,唯一會帶來威脅的,就是我們手頭上這件事。以攀岩來說,攀岩者會全心投入攀岩的角色,有明確的登頂目標、一步一步往上攀爬,若未100%專心攀爬,可能會喪命。

⑧ ⏳ 專注到忘記時間

  • 在心流體驗中,你會忘記時間,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當你不在心流體驗中,做著自己覺得很厭煩的事情時,就會覺得度日如年。

  • 在心流體驗中,我們對時間的感受與實際量測出來的絕對關係並不大,除非你從事的活動需要準確估算時間(例如外科手術),但除此之外,心流活動大多不需要這樣的時間觀念。


  1. autotelic 是從兩個希臘字衍生而來,auto 代表 self (自我),telic 代表 goal (目標)。autotelic 用來表示自我滿足的活動 (self-contained activity),是未預期未來可能會帶來的好處,光是做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獎勵。👨‍🏫 以學校老師為例,⛔ 讓學童未來變成好公民並不是 autotelic,✔️ 享受與學童間的互動才是 autotelic;⛔ 專注結果不是 autotelic,✔️ 享受過程才是 autotelic

autotelic (自我內在滿足)

exotelic (外在滿足)

享受過程

專注結果

專注內在

專注外在

內在獎賞 (intrinsic reward)

外在誘因 (extrinsic incentive)

✔️是 optimal experience

非 optimal experience

👨‍⚕️ 醫生想透過手術讓患者恢復健康

💰 醫生想透過手術變富有、有名望


  1. Flow experience 沒有絕對的好或壞,例如,被稱為原子彈之父 的 Robert Oppenheimer,醉心於核武研發,他享受研究的過程,最終研發出用於轟炸廣島與長崎的首批核武器,造成數十萬日本平民死亡。做為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 Oppenheimer 絕對稱得上為物理學做出傑出的貢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也是人類的一場災難。Oppenheimer 曾說:「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還曾在聯合大會上說到:「總統先生,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之後他一直致力反對氫彈研製 (雖然沒能阻止)。

  2. 🌊 水可能帶來好處 / 壞處,可能是有用的 / 危險的。對於危險的來說,🏊‍♂️ 解方就是學習游泳、分辨暗流,讓你在炎熱的夏天能在海邊消暑,並起避免可能的危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