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

[閱讀筆記]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 Knowing What to Do: Constraints Discoverability and Feedback

 第4章 知道該做什麼:局限、可發現性和回饋 (Knowing What to Do: Constraints Discoverability and Feedback)

  1. 第三章主要強調腦中的知識,討論我們如何獲取腦中的知識。本章節主要探討外界的知識,設計師如何提供重要的資訊,指引我們要做什麼,甚至在遭遇不熟悉或未預期的裝置或情況下,該怎麼做

  1. 以樂高積木為例,樂高提供物理、文化、語義與邏輯限制,讓跨國、跨文化的大小朋友都能成功組合且樂在其中。

限制

說明

物理限制

透過積木缺口知道哪些積木可以組合在一起。

文化限制

知道紅色煞車燈在摩托車後方。

語義限制

知道警察的頭要朝摩托車的龍頭、POLICE 銘牌如何擺正。


  1. 限制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提示,限制使用者能採取的行動。思慮周詳的使用限制,即使是使用者首次碰到此情境,亦可協助使用者快速決定行動步驟 (course of action)。

  2. 四種限制

Physical Constraints (物理限制)

  • 物理限制的價值在於透過物體本身,限制可能的操作,不需要特定的訓練。透過適當的物理限制,將使用者可執行的動作選項最小化

  • 例如,💻  筆記型電腦的網路孔、USB、HDMI 皆不同,減少插錯機會。

Cultural Constraints (文化限制)

  • 每個國家文化都有其可接受的行為 (acceptable behavior),文化限制提供大方向的指引與資訊,並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與行為,例如,🍽️ 可接受的用餐禮節。文化限制很可能會隨時間而改變。

  • 🚖 在台灣,如果在路上看到黃色的車,九成會猜測是計程車,這就是一種在台灣的文化限制。

  • 🏊‍♂️ 以游泳為例,伊斯蘭世界,男女是不可以一起游泳的,即使是一家人也不允許,這就是一種在伊斯蘭世界的文化限制。

Semantic Constraints (語義限制)

  • 語意是意義的研究,語意的限制在於對情境的意義解讀,決定其可能的行為。

  • 以組合樂高摩托車為例 🛵,紅色煞車燈就會裝在後方、車燈與擋風板會裝在前方。

  • 與文化限制相仿,語意限制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Logical Constraints (邏輯限制)

  • 邏輯限制常運用於家中電器修繕,當你拆開漏水的水龍頭,進行零件替換與鎖回後,發現有多出兩個螺絲,很顯然是你裝錯了。

  • Natural mapping 提供 logical constrints。以電燈開關為例,假設有上下兩顆控制器,上面控制前排燈光,下面控制後排燈光;若兩者無法對應,則同時毀掉 natural mapping 與 logical constraints。


  1. 傳統就是一種文化限制與規範,會影響人的「合宜的」行為舉止,不同的文化會產生不同的合宜的標準,若彼此互不了解,就會產生衝突。(Ref: https://reurl.cc/jq4m5p )

台灣

西班牙

台灣人洗澡後常常沒把浴室擦乾淨

西班牙人洗澡後會把浴室擦乾淨

台灣人有時會對別人的問題沉默以對

若不回答,代表你當對方不存在,沒有比這更大的侮辱

台灣人常常用「蛤?」來回答

西班牙人直接說「可以再說一次嗎?」、「我聽不懂」

台灣人喜歡幫別人夾菜

拿食物給別人吃非常沒禮貌,因為盤子是個人空間

跟朋友、家人吃飯,如果有人還沒來,就開始吃飯

就算有人遲到,可以罵他、可以生氣,但是就不能開始吃飯,不管肚子餓不餓,禮貌更重要


  1. 運用預設功能 (affordances)、旨意 (signifiers) 與限制 (constraints) 於日常生活,若未妥善設計,會讓使用者不得其門而入。

門的問題

  • 我們都有遇到一扇不知道該用 push 或 pull 的門的經驗,這都是設計師過度追求美學,導致使用者不得其門而入的壞設計。

  • 史上最貼心、考慮使用者心理的門,應是逃生間的防火門。為了怕人們在火災時太過緊張、開不了門而受困,設計者將門的開關製作成中間的扶桿「一推就會打開」(而不是往內拉開),當大家匆忙逃生時一定產生身體推擠,擠到開關,門就會打開,使用者靠著本能就可成功逃生。

  • 因為不同的文化限制,也會讓人對火車的門感到困惑。以搭火車為例,在台灣,除非有緊急狀況,乘客是被禁止自行開啟;在荷蘭,上下車則是自己要按按鈕,車門才會打開。

電燈開關問題

  • 在會議室或大禮堂,我們常會遇到要關掉某幾排燈光,卻不知該按哪個按鈕的經驗,不斷地笨手笨腳 trial-and-error。

  • 可透過空間配置 (spatial layout) 與時間鄰近性 (temporal contiguity) 原則來做使用者對應設計。

空間配置原則

多排電燈開關,上方就是打開前排電燈,下方則是打開後排電燈。

時間鄰近性原則

當說明相同訊息的文字與圖例同時呈現時,比先後依續呈現的文字及圖例,更有助於學習者學習。



  1. Device-centered Controls 與 Activity-centered Controls,以大禮堂燈光、投影機、音效、聚光燈等控制開關為例:

Device-centered Controls

Activity-centered Controls

  • 將每個控制開關貼上標籤,例如燈光、投影機、音效、聚光燈等,要求講師自行操作。

  • 此設計會讓講師產生困擾,要同時講課、解讀標籤,並在當下要搞清楚如何操作。

以活動為中心的控制,例如

  • 投影模式:關閉最前排的燈光以獲得最佳投影效果、保留非最前排的燈光以利學生做筆記

  • 影片播放模式:關閉所有燈光、開啟音效等


  1. Activity-centered controls 理論上可以運作良善,但實務上,很難涵蓋所有所需的需求,若當超出原始設計,會更難控制。理想的狀態是,除了 Activity-centered controls 本身,應保留手動設計 (manual settings),且不應造成現在的活動被取消,例如,啟動投影模式,若想進一步調整燈光亮度,應保留投影模式的設定,讓我調整部分設定的參數值。

  2. 透過限制 (constraints) 強迫使用者做出被期待的行為

Forcing Functions

  • 是一種物理限制 (physical constraints),避免一個步驟的失敗,導致一連串錯誤。🚗  以汽車為例,未擁有正確汽車鑰匙、卡片、keyless 裝置的駕駛,就無法啟動引擎,這就是一種 forcing function。

  • Forcing functions 用來阻止不恰當的行為 (inappropriate behavior),避免產生負面後果,在安全工程領域,forcing functions 擁有不同的名稱

methods

說明

Interlocks

(互鎖)

  • 用以確定操作必需遵循正確的順序,例如:

    • 當你突然打開微波爐的門,機器就會自動停止

    • 手排汽車在切換檔次時必須腳踏離合器

    • 要發動時,要踩住煞車、確定在 P 檔,避免汽車暴衝

Lock-ins

(鎖入)

  • 讓某人保持在某個區域,或完成預期操作後才能離開,例如

    • 關閉 Microsoft Word 時,若檔案有異動,會出現彈跳視窗要你確認是否要儲存

  • 用遊戲圍欄 (playpen) 將小孩圍起來,避免小孩跑出去

  • 企業產品透過與競爭對手不相容,鎖住客戶,使其難以離開,以電子書為例,在 A 公司購買的電子書,無法在 B 公司的閱讀器閱讀

Lockouts

(對外封鎖)

  • 避免某人進入危險空間,或避免某個事件發生,例如

    • 在美國的消防法規,通往地下室的通道必須用柵欄阻擋,避免火警時,慌張的民眾一直往下逃跑,最後困在地下室,無法順利從一樓逃生

  • 將藥物、清潔劑等瓶罐,鎖在櫃子中,避免孩童因好奇而打開吞食



  1. 傳統、限制條件與預設功能

名詞解釋

  • Affordances:產品所提供可能的預設功能,例如,椅子就是拿來坐的

  • Perceived Affordances:當預設功能可容易地被察覺到,就稱為 Perceived Affordances

  • Signifier:此元件提供人們可以做什麼動作的指引

  • Convention:知道椅子是拿來坐的,喇叭鎖是可以轉開,都是透過學習來的,背後皆源自於傳統、慣例。

傳統就是文化限制

  • 什麼是一個合宜、有禮貌的行為,不同文化的定義都有所不同:

    • 🥢 🍽️ 每個國家吃飯餐具都有所不同,例如,筷子、刀叉等,不同餐具就會衍生不同用餐禮節。

    • 有些國家用手吃飯會被覺得粗魯,但是印度人迄今仍習慣用手抓飯吃。

  • 傳統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

改變傳統、慣例,會讓人心生抗拒

  • 改變若與既有沒有有一致性 (consistency) ,會因為要重新學習,而產生抗拒。

  • 有個重要原則,若新作法只比舊的作法帶來一點好處,一致性是很重要的;若新做法帶來大量的改善與好處 (利遠大於弊),就要做好訓練,讓眾人理解怎麼做。有時,若永不改變,就沒有改進的可能。


  1. 全世界的水龍頭設計並非都是 left hot / right cold,因此,到外國旅遊時,在使用上常令人困惑。浴室與廚房的水龍頭設計原則應當要要簡單、易用,但是常為了美觀,卻違反許多設計原則:❶ 可見的預設功能與旨意 (visible affordance and signifiers)、❷ 可發現性 (discoverbility)、❸ 立即回饋 (immediacy of feedback)。奇怪的設計只會讓人討厭,而非讚嘆。

  2. 若設計師無法在裝置上提供知識 (i.e. knowledge in the world),就須發展文化限制,使水龍頭操作標準化,讓知識變成 knowledge in the head,讓人們只要學一種就能使用每一種水龍頭。這個標準必須反映心理的概念模型 (psych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而非機器運作機制。標準化能簡化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但同時也會變成未來發展的障礙。

  1. 使用聲音做為 signifiers:透過聲音回饋,可以讓你得知機器是否接收到指令、發生故障等。當我們眼睛的視線已被其他事物所佔據,透過聲音可以告訴我們所忽略的事物

🔊 Examples

  • 當茶壺煮沸時,會自動鳴笛,提醒你要關瓦斯爐。

  • 🍞 當完成烤吐司,吐司會彈起來並發出 click 聲提醒。

  • 🚗 若車子上路沒有繫安全帶,會持續發出 BB 聲提醒。

  • 📱   撥打電話時,每按一個數字都會回饋一個聲音。

聲音所代表的意義

  • 若聲音的出現代表對某個事件提供回饋的角色,缺乏聲音回饋會讓我們陷入困惑,以為機器沒有接收到指令。

  • 缺乏聲音回饋,代表缺乏知識,若是透過聲音提供回饋,沉默會導致問題。

  • 盲人過馬路時,會透過汽車的聲音來辨識是否有汽車接近,但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太過安靜 (absence of sound),反而造成盲人的危險。因此,有些政府會要求汽車增加聲音,以維護行人安全。

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的人造聲音須兼顧的重點

  • 經過數年的研究終於降低行車噪音,萬萬沒想到,竟然又需要花好幾年的時間與資金來研究合適的人造聲音。

    • 警告性 (alerting):此聲音可以指出附近有電動汽車

    • 方向性 (orientation):透過聲音可以得知電動汽車在哪個方向

    • 不讓人感到惱怒 (lack of annoyance):由於此聲音會不斷地提醒,尤其在交通繁忙時,這也是電動汽車的人造聲音最大的挑戰,須兼顧警告性、方向性與不讓人聽到惱怒。

    • 標準化或個人化:在行銷觀點,個人化的聲音可以提供品牌獨特性;就視障朋友觀點,標準化的聲音只要學一次就好。


  1. 仿製品設計 (skeuomorphic design) 是指原有物件中某些必需的形式在新的設計中已不再必要,但新設計仍模仿舊有形式,以使新的外觀讓人感覺熟悉和親切。這可看作是技術領域中的路徑依賴。例如,下圖是 iPhone 的電話 icon。很好理解,但弔詭是你拿來撥電話的手機絕對不是長這樣。其實在按鍵手機時代,就一直都是用類似形狀的電話符號了,通常是綠色的,通常在左邊。你知道它代表著撥號,就是因為發明家對右邊這種電話的懷念吧。。(Ref: https://reurl.cc/NXmE6m , https://reurl.cc/0D8y2M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