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閱讀筆記] The Inflation Myth and the Wonderful World of Deflation (4/4)

 

  1. 不同地區的產品價格也會有巨大差異。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為例,只需一個小時的車程即可越過邊境到馬來西亞的柔佛 (Johor),你會發現相同品項的價格,只有新加坡的一半價格,以下為 2018 年 5 月的物價:

品項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差額

麥當勞套餐

$3.38 SGD

$15.00 SGD

+344%

一公升汽油

$0.75 SGD

$2.23 SGD

+197%

0.33 公升瓶裝水

$0.43 SGD

$1.30 SGD

+201%

計程車起跳價

$1.01 SGD

$3.20 SGD

+245%

一張電影票價

$5.07 SGD

$12.00 SGD

+137%


  1. 將商品與服務的價值,連結到購買這些商品與服務需佔實際所得的百分比,可以看出我們正經歷通縮。通縮是件好事,因為反映生產力成長,以及人類有能力以更少的代價製造出更多、更好的商品與服務。例如,糧食價格在 1960 ~ 1980 年間大幅下跌,儘管到 1990 年末期微幅上漲,但之後都維持向下趨勢。

  2. 根據美國勞動局於 1972 ~ 2017 年的美國家庭支出統計,也是呈現通縮的狀況。生存的必須除了住所以外,都下降了,只占支出的一小部分。

支出類別

支出趨勢📈📉

🏠住所

▲12% → 17%

☔退休金與保險

▲  7% → 10%

🏥 醫療保健

▲  5% →   7%

🍲👚🚌 娛樂、食物、交通、服裝

全面下降,其中服裝 ▼ 12% → 3%


  1. 檢視美國 1972 ~ 2017 年間,各種食物價格變化,以及一般員工薪資變化,也可發現薪資增加幅度超過食品價格漲幅:

單位物價變動百分比 📈

每月收入變動百分比 📈


  1. 檢視新加坡 2001 ~ 2017 年間,27 項食品的價格平均變化為 40%,受雇員工的每月收入平均中位數增加 58%,商品價格上漲幅度跟不上收入增加速度

單位物價變動百分比 📈

每月收入變動百分比 📈


  1. 以印度為例,有一些產品是使用者越多,但成本卻下降的,一個不錯的例子是桌上型電腦的價格。1960 年代,12 位元、記憶體 32K 的電腦要價 60 萬盧比 (INR);到了 2010 年,更強大的 64 位元、記憶體 8GB 的電腦只要 3 萬盧比 (INR)。 1964 年,一輛最大功率 40 bhp (英制馬力, horsepower)、1089 cc 引擎的 Premier Padmini 汽車要價 2.3  萬盧比 (INR);到了 2010 年,一輛最大功率 52 bhp、1172 cc 引擎的同品牌汽車要價最低只要 2 萬盧比 (INR)。

單位物價變動百分比 📈

每月收入變動百分比 📈


  1. 通膨衡量結果被世界各國政府與領袖應用在重要決策上,影響無數人的生活。但這些通膨工具 (ex. CPI),在調查編制上困難重重,因此無法可靠且精確地反映真實物價狀況,民眾所得增加速度比以貨幣計的物價上漲更快,淨效應就是我們經歷的並非通膨,而是通縮。

  1. 許多技術發展推動通縮趨勢,例如,機器人學、基因療法、人工智慧等,對醫療、製造業、食品生產業等,產生巨大的影響。人類正經歷摩爾定律 (Moore’s Law),生產力增加給社會帶來的好處呈現幾何級數增加。

  2. 大家都忽略,通膨數字並非單獨成長,薪資與所得也跟著上升。科技進步造成各式各樣產品與服務的價格下跌,結果就是通縮,相對於所得,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反倒是下跌,而且持續下跌。因此,不管通膨數字怎麼說,大家的生活持續改善,因為所得超過購買必要的東西、必須取得服務的所需費用。歡迎來到通縮的世界。

  3. 書籍闡述架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