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閱讀筆記] Principles for Navigating Big Debt Crises (7/9)

 

  1. 【48個債務危機之 3】日本 1925 ~ 36 年個案

日本 1925 ~ 36 年個案【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日本本國通貨計價,多數債權人也是本國人。

  • 危機爆發前幾年,未有明顯的泡沫,與其他國家、經濟體和金融市場間的關聯甚深。

  • 日本本身累積巨大債務,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65%。

蕭條階段

(1927 ~ 31)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日本因向下趨勢自我強化,GDP 衰退 4%、股價重挫 47%、債務約當 GDP 比重上升 36%。

  • 高債務水準讓日本更容易受意外衝擊的傷害,如 1929 年的全球股市大崩盤。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由於緊縮政策太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以貨幣政策角度來看,日本政府打破釘住黃金政策,利率壓至 2%、實質利率貶值 26% (減輕債務、有利出口)、積極管理呆帳

  • 上述措施已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1. 【48個債務危機之 4】法國 1926 ~ 38 年個案

法國 1926 ~ 38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26 ~ 29)


  • 此期間經歷一個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與強勢股票報酬率 (股市平均報酬 45%) 週期所驅動的泡沫。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法國本國通貨計價,多數債權人也是本國人。

  • 貸款活動推波助瀾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205%。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緊縮貨幣與信用,讓法國陷入無以為繼的窘境。

蕭條階段

(1929 ~ 36)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高債務水準讓法國更容易受意外衝擊的傷害,例如,這段期間受到美股崩盤和大蕭條初期所造成的漣漪效應。

  • 因向下趨勢自我強化,GDP 衰退 17%、股價重挫 57%。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由於緊縮政策太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以貨幣政策角度來看,法國政府打破釘住黃金政策,利率壓至 2%、實質利率貶值 4%、放任通膨率到 10%、積極管理呆帳

  • 上述措施已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 21 年,實質 GDP 才恢復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 5】英國 1941 ~ 67 年個案

英國 1941 ~ 6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戰爭階段

  • WW2 期間,英國借了非常多資金以因應鉅額的財政赤字,並將多數經濟活動轉向戰爭相關的生產活動,此時期的經濟數據無法反映典型的經濟關聯性。

  • 戰爭期間,債務急速上升,經濟成長強勁 (6%)、股票平均報酬率 16%。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英國本國通貨計價,多數債權人也是本國人。

戰後階段

(1943 ~ 47)

  • 經濟體系變遷:戰爭相關生產活動 🠞 一般生產活動。

  • 所得降低、GDP 衰退 15%、債務約當 GDP 比重上升 102%、財政赤字最高達到 GDP 的 31%。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由於緊縮政策太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英國政府將利率壓低到 1%、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10%、放任通膨高漲至 4%,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上升、降低國內債務負擔、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 10 年,實質 GDP 才回到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 6】美國 1943 ~ 51 年個案

美國 1943 ~ 51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戰爭階段

  • WW2 期間,美國借了非常多資金以因應鉅額的財政赤字,並將多數經濟活動轉向戰爭相關的生產活動,此時期的經濟數據無法反映典型的經濟關聯性。

  • 戰爭期間,債務大幅上升至 GDP 的 150%、經濟成長強勁 (13%)、股票平均報酬率 15%。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美國本國通貨計價,多數債權人也是本國人。

戰後階段

  • 經濟體系變遷:戰爭相關生產活動 🠞 一般生產活動。

  • 所得降低、GDP 衰退 13%、失業率上升 5%。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由於緊縮政策太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利率最終壓低至 1%、持續施行量化寬鬆政策,因所得增加,使得債務 - 所得比率降低,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 6 年,實質 GDP 才回到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 7】挪威 1984 ~ 96 年個案

挪威 1984 ~ 96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84 ~ 87)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強勁股票報酬、強勁企業報酬與強勁住宅報酬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債務在危機爆發前的高峰達到 GDP 的 211%。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挪威本國通貨計價,多數債權人也是本國人。

  • 政策制定者為了控制泡沫,啟動大規模緊縮政策,由於緊縮貨幣與信用的影響,導致局面無以為繼

蕭條階段

(1987 ~ 92)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GDP 衰退 4%、房價重挫 38%、挪威的金融機構也承受很大的壓力。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利率最終壓低至 4%、實質匯率貶值 3%、積極管理金融機構與呆帳、提供流動性、將金融機構國有化等,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 5 年,實質 GDP 才回到先前的高峰。


  1. 【48個債務危機之 8】芬蘭 1987~ 2001 年個案

芬蘭 1987~ 2001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87 ~ 89 年)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強勁股票報酬 (平均年化報酬 18%)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債務在危機爆發前的高峰達到 GDP 的 272%。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芬蘭本國通貨計價,但有極高比重的債權人是外國人,這導致芬蘭因外國資本的可能撤出而面臨極大風險。

  • 政策制定者為了控制泡沫,啟動大規模緊縮政策。由於過度仰賴外國融資,以及貨幣與信用緊縮,最終使芬蘭難以為繼。

蕭條階段

(1989 ~ 93 年)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GDP 衰退 12%、股市重挫 36%、房價下跌 32%、失業率增加 13%、實質匯率升值 24%、金融機構也承受很大的壓力。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7%、利率最終壓低至 3%、實質匯率貶值 10%、積極管理金融機構與呆帳、提供流動性、將金融機構國有化等,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 7 年,實質 GDP 才回到先前的高峰;經過 5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才恢復先前高點。


  1. 【48個債務危機之9】瑞典 1987~ 2000 年個案

瑞典 1987~ 2000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87 ~ 89)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強勁住宅報酬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債務高峰時期,達到 GDP 的 239%。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瑞典本國通貨計價,多數債權人也是本國人。

蕭條階段

(1989 ~ 93)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GDP 衰退 6%、股市重挫 34%、房價下跌 7%、失業率增加 9%、金融機構也承受很大的壓力。

  • 政府為了因應危機,不得不借更多債務,財政赤字上升 40%。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5%、利率最終壓低至 3%、實質匯率貶值 5%、積極管理金融機構與呆帳、提供流動性等,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 3 年,實質 GDP 回到先前的高峰;經過 4 年,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恢復先前高點。


  1. 【48個債務危機之10】日本 1987~ 2017 年個案

日本 1987~ 2017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1987 ~ 89)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強勁的經濟成長、強勁資產報酬率、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28%)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高峰達到 GDP 的 307%。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日本本國通貨計價,多數債權人也是本國人。

  • 泡沫期間,政策制定者啟動大規模緊縮政策,由於貨幣及信用緊縮,最終導致日本走向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1989 ~ 2013)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股價重挫 63%、房價下跌 43%、失業率上升 3%、金融機構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由於貨幣政策不夠寬鬆,導致債務問題的改善腳步非常緩慢。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從 2013 年開始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58%、利率最終被壓至 0%、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10%、政府積極處理銀行機構呆帳、將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收購不良資產、提高勞動市場彈性等,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1. 【48個債務危機之11】美國 2004~ 2014 年個案

美國 2004~ 2014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4 ~ 07)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強勁的經濟成長、強勁資產報酬率、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14%)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高峰達到 GDP 的 348%。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美國本國通貨計價,多數債權人也是本國人。

  • 泡沫期間,政策制定者啟動大規模緊縮政策,由於泡沫壓力、貨幣及信用緊縮,最終導致美國走向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GDP 衰退 4%、股價重挫 50%、房價下跌 28%、失業率上升 5%、金融機構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通貨再膨脹階段

  • 歷經相對短的不景氣階段,政策制定者便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從 2009 年起將經濟轉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6%、利率最終被壓至 0%、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10%、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呆帳、提供流動性、收購不良資產、推動銀行資本結構重整等,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1. 【48個債務危機之12】奧地利 2005~ 2017 年個案

奧地利 2005~ 201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5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3%)、貸款活動推升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20%)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奧地利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外國人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奧地利仰賴外國融資,最終使其走向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GDP 衰退 4%、股價重挫 66%、金融機構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通貨再膨脹階段

  • 歷經相對短的不景氣階段,政策制定者便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從 2009 年起將經濟轉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9%、利率最終被壓至 0%、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2%、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呆帳,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 3 年,實質 GDP 回到先前的高峰;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恢復先前高點。


  1. 【48個債務危機之13】德國 2006~ 2017 年個案

德國 2006~ 201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 危機爆發前未出現明顯泡沫,與其他國家、經濟體與金融市場間的關係甚深。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261%。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德國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本國人

蕭條階段

(2008 ~ 09)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的不景氣階段和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GDP 衰退 7%、股價重挫 53%、金融機構承受很大的壓力。

通貨再膨脹階段

(2009 ~)

  • 歷經短暫的蕭條,政策制定者便提供足夠的經濟提振措施,將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轉化為美好。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4%、利率最終被壓至 -1%、實質利率平均貶值 4%、積極管理金融機構與呆帳,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三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復原。


  1. 【48個債務危機之14】希臘 2005~ 2018 年個案

希臘 2005~ 2018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5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3%)、強勁資產報酬 (股票年化報酬率 19%)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206%。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希臘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外國人。

  • 希臘過於仰賴外國融資,且貨幣與信用緊縮及相關國家情勢轉弱,最終使希臘走向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2008 ~ 17)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由於外國流入資金銳減,當局不得不採取緊縮政策,導致 GDP 衰退 27%、股價重挫 91%、房價下跌 42%、失業率增加 15%。

通貨再膨脹階段


  • 到目前為止,希臘尚未進入「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因希臘當局尚未藉由適足的寬鬆政策,讓名目經濟成長率高於名目利率


  1. 【48個債務危機之15】匈牙利 2005~ 2017 年個案

匈牙利 2005~ 201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5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3%)、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14%)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214%。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匈牙利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外國人。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過於仰賴外國融資,且國家相關情勢又轉趨弱勢,終使它陷入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GDP 衰退 7%、股價重挫 73%、房價下跌 16%,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4%、利率最終被壓至 0%、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6%、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六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復原。


  1. 【48個債務危機之16】愛爾蘭 2005~ 2017 年個案

愛爾蘭 2005~ 201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5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5%)、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5%)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271%。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愛爾蘭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外國人。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過於仰賴外國融資,且國家相關情勢又轉趨弱勢,終使它陷入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2008 -13)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GDP 衰退 9%、股價重挫 73%、房價下跌 53%、失業率增加 9%,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4%、利率最終被壓至 0%、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19%、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並受惠 IMF 的金援,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六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復原。


  1. 【48個債務危機之17】義大利 2005~ 2017 年個案

義大利 2005~ 201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5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2%)、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7%)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270%。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義大利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外國人。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過於仰賴外國融資,且國家相關情勢又轉趨弱勢,終使它陷入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2008 -15)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GDP 衰退 9%、股價重挫 67%、房價下跌 15%、失業率增加 6%,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6%、利率最終被壓至 0%、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1%、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實質 GDP 迄今尚未恢復先前的高峰;而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復原。


  1. 【48個債務危機之18】荷蘭 2006 ~ 2017 年個案

荷蘭 2006 ~ 201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6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3%)、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11%)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355%。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荷蘭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外國人。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過於仰賴外國融資,且國家相關情勢又轉趨弱勢,終使它陷入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2008 - 14)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GDP 衰退 4%、股價重挫 57%、房價下跌 20%、失業率增加 4%,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膨脹階段

(2014 ~)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6%、利率最終被壓至 -1%、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2%、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七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復原。


  1. 【48個債務危機之19】葡萄牙 2007 ~ 2017 年個案

葡萄牙 2006 ~ 201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7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2%)、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16%)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273%。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葡萄牙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外國人。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過於仰賴外國融資,且國家相關情勢又轉趨弱勢,終使它陷入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2008 - 13)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GDP 衰退 10%、股價重挫 65%、房價下跌 18%,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膨脹階段

(2014 ~)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5%、利率最終被壓至 0%、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1%、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九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復原。


  1. 【48個債務危機之20】西班牙 2005 ~ 2017 年個案

西班牙 2006 ~ 2017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5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4%)、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17%)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313%。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歐元計價,不是西班牙能控制的通貨,多數債權人是外國人。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過於仰賴外國融資,且國家相關情勢又轉趨弱勢,終使它陷入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2008 - 13)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GDP 衰退 9%、股價重挫 60%、房價下跌 31%,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膨脹階段

(2014 ~)


  • 經過漫長的痛苦,政策制定者終於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5%、利率最終被壓至 -1%、實質匯率沒有變動、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九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復原。


  1. 【48個債務危機之21】英國 2005 ~ 2015 年個案

英國 2005 ~ 2015 年【通縮型去槓桿化週期】

階段

說明

泡沫階段

(2005 - 08)


  • 此時期經歷自我強化型強勁成長、經濟強勁成長 (3%)、強勁股票報酬 (年化報酬率 8%) 周期所促成的泡沫。

  • 危機爆發前的債務達到 GDP 的 437%。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英鎊計價,多數債權人是本國人。

  • 由於泡沫壓力,加上貨幣及信用緊縮政策,相關國家情勢轉趨弱勢,終陷入無以為繼的局面。

蕭條階段

(2008 - 09)


  • 此期間製造一個自我強化不景氣階段和一個「險惡的去槓桿化歷程」。

  • 由於債台高築,導致本國體質脆弱,遭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擊

  • GDP 衰退 6%、股價重挫 52%、房價下跌 19%,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

通貨再膨脹階段

(2009 ~)


  • 歷經較短的不景氣,政策制定者實施經濟提振措施與寬鬆政策,從 2009 年起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M0 增加約當 GDP 的 10%、利率最終被壓至 0%、實質匯率平均貶值 5%、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 (銀行國有化、提供流動性、直接收購不良資產),促使名目經濟成長率得以遠高於名目利率,開啟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

  • 經過五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但以美元計價的股價,迄今尚未復原。


  1. 【48個債務危機之22】德國 1918 ~ 1925 年個案

德國 1918 ~ 1925 年【超級通膨型去槓桿化週期,WW1 戰敗國】

階段

說明

戰爭階段

  • 戰爭期間舉借大量債務,經濟活動轉向戰爭相關生產活動。

  • 危機爆發前,債務達到 GDP 的 158%;經濟成長疲弱 (-6%)。

  • 此個案的債務是以外幣計價

戰後階段

(1918 - 23)

  • 背負龐大外幣債務,經歷嚴重經濟蕭條與國際收支危機,國家陷入匯率貶值及超級通膨的惡性循環

  • GDP 衰退 5%、股價重挫 97%、失業率增加 16%、金融機構承受龐大壓力,政府舉借更多的債務來面對危機,債務約當 GDP 比重上升 165% (年化數字 31%)。

通貨再通膨階段

  • 緊縮政策未能製造必要的調整,整個國家陷入匯率貶值與超級通膨的窘境

  • 此時國家最危險因子是「財政赤字」,經過積極管理金融機構及呆帳、進行金融結構性改革、以地租馬克取代因超級通膨而受一文不值的紙鈔馬克,終於將經濟導向通貨再膨脹階段

  • 經過 15年,實質 GDP 恢復先前的高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