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3

[閱讀筆記] Start with Why :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 (2/4)

 

  1. 只聚焦 WHAT & WHY 的公司,所生產的產品會變成與其他人毫無差異的日用品,每天壓力沉重地在思考如何差異化,還有什麼操弄手法可以使用的惡性循環;唯有訂出清楚的WHY,才能脫離上述惡性循環、與其他廠商做出區別、不再需要複雜的操弄手法、別人也可清楚看出你與他牌的差異:

  1. 有 clear WHY 的企業通常不太去管競爭者在做什麼,只有搞不清楚自己為何而戰的企業,才會一直擔心,急於掌握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

  2. 產品擁有好品質是很重要的,無論你有多清楚的 WHY,若你的 WHAT (i.e 販售的產品) 品質有問題,一切徒勞無功。但是,企業的產品品質不需做到第一,只要做到相對好即可。但沒有清楚的 WHY,產品比較對決策者毫無價值。

  3. Ferrari F430 是否優於 Honda Odyssey,在於你為什麼 (WHY) 要擁有車子。如果你有六個家庭成員,只擁有兩個座位的 Ferrari F430 就不是個好選項;若你想拉風的去載辣妹,Honda Odyssey 就不是個好選項。產品為什麼存在 (WHY),必須與顧客為什麼需要 (WHY) 兩者做配對。購買 Ferrari 的客戶願意付出額外價錢購買紅色烤漆的跑車;Honda Odyssey 車主則不在意車色。

  4. Macintosh 是否一定優於 PC?兩方陣營各有擁護者,但常有錯誤的假設,想證明只有一方是對的。這樣的爭論有可能兩方都是對的,應該問為什麼 (WHY) 要買電腦,根據不同的需求來決定應該選擇 Macintosh or PC,例如,你的工作環境,內部系統都是 IE Only,你就適合選擇 PC。

  5. 了解你的 WHY 並不是成功的唯一方法,但是你維持長久成功的唯一方法。當 WHY 很模糊,維持成長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儘管你可透過操弄手法來獲得短期成長,長期會帶來巨大成本。

  1. 1800 年的美國,鐵道公司是全美最欣欣向榮的行業並獲得巨大的成長與成功,但是他們聚焦於 WHAT (i.e 現有產品,即鐵道業),將大筆資金投注於軌道建設、引擎改良等。但是,到了 20 世紀,新技術誕生 - 飛機 ,重擊鐵道業 ,造成許多鐵道業者倒閉。如果鐵道業者將自身定義為大眾運輸業 (mass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或許決策方向就會改變,除了經營現有地上跑的火車,也會經營天上飛的飛機。

  2. 新聞業、出版業與有線電視業者都面臨經營困境,眼睜睜看著現有客戶跑去另外一個平台來享用他們原本提供的服務 (ex. OTT)。或許音樂產業當初有清楚的 WHY,發明 iTunes 的就不是 Apple。若回歸最原始的目的、原因及信念,或許可以協助這些業者調整決策方向,它們就不會問:「我們該提供什麼 (WHAT) 來做競爭?」反而會問:「為什麼 (WHY) 我們當初會做這件事 (WHAT),我們該做什麼 (WHAT) 將客戶的生活融入到我們的 WHY,如此才能考量到技術的改變與機會的浮現。」

  3. 人很需要歸屬感,而且存在於各個文化中。這是一種共同擁有價值觀與信念的感覺,讓我們感到彼此連結,進一步產生安全感。舉個例子來說,出國遇到家鄉的旅客,我們會倍感親切,即使原本不認識。

  4. 許多產品就是運用「歸屬感」來成立 fans club (粉絲團) :當企業清楚溝通他們的 WHY,他們相信什麼,客戶就會相信企業的信念,並將企業的產品或品牌融入於生活中,與其他購買相同產品或品牌的人建立起歸屬感。fans club 通常不是企業成立,都是由客戶自主性成立,社團內部成員不僅僅分享對產品的熱愛,也熱愛著該企業。

  5. 有許多組織或領導人,善於溝通他們的信念,有能力讓我們感到歸屬感、感覺自己與眾不同、擁有安全感、彼此感到強烈的連結。例如,Apple 讓 fans 間產生強烈連結;Dr. Martin Luther King 發表 I Have A Dream 演說,跨越種族、宗教、性別,透過共同的價值觀與信念建立關係,轟動當時社會,並直接促成美國國會在隔年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從此確立了美國各州「種族隔離政策」的非法性。

  6. 讓我們感覺對的原因往往是在這個品牌、產品或者人身上能夠找到歸屬感,找到自己認同的價值,一個品牌要先讓人想要成為它,才會開始去買單你的各項產品,所以清楚的「為什麼」非常重要,只要人們認同你的「為什麼」,他們幾乎就會無條件的去支持你的產品,成為品牌最忠實的鐵粉。(http://shorturl.at/mCU24)

  7. Golden circle 與人腦的對應

Golden circle

人腦

WHY

  • limbic system (邊緣系統) 

    • 負責人類所有的感覺,例如信任、忠誠等。

    • 負責控制人類所有的行為與決策,但不包含語言能力

    • limbic brain 很難描述做出此行為或決策的原因,例如,為什麼想跟 Mary 結婚?很多時候的答案是,感覺對了 (just feels right)。

    • limbic brain 很聰明,也知道該做正確的事,但很難說出這麼做的原因,所以有時候,我們反而會反過頭來質疑為什麼這麼做。

HOW

WHAT

  • neocortex (大腦新皮層)

    • 根據理性的特色、好處、事實與數據來做決策,為決策說出合理的理由


  1. 溝通方式差異

outside in

inside out

從 WHAT 開始溝通

從 WHY 開始溝通

人們可以理解大量、複雜的資訊,例如事實、產品特色等,但是無法驅動人類的行為

inside out 的溝通方式,就是與掌管決策的 limbic brain 溝通,讓我們合理化人類的決策


  1. 沒有清楚溝通 WHY,只會徒增壓力或懷疑。相反的,許多被 Macintosh  電腦 或 HARLEY-DAVIDSON (哈雷) 機車吸引的人,不需要再跟他們溝通要買哪個廠牌,他們對決策已有充分的自信,唯一的問題是要買哪一個型號的 Mac 或 哈雷。在此階段,決策已經決定,剩下的就是依靠有形的、理性的數據、產品特色、好處、事實與數據,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ex. 沒有行動需求的你,就適合購買 iMac)。這個決策流程起源於 WHY (掌管決策的情緒的成分),理性的部分則是讓消費者能說出或合理化其決策。

  1. 我們整天都在做決策,但是大部分都是情感驅動 (emotionally driven);我們很少會仔細檢查每個資訊,確保我們知道每件事實後,才做決策。

  2. limbic brain 的影響是很驚人的,其不只控制我們的直覺決定 (gut decision),還影響我們去做看起來毫無邏輯、不理性的事。例如,洗衣粉廠商在廣告主打其能洗得更乾淨、更潔白 (whites whiter)、顏色更鮮豔 (brights brighter),以為這就是客戶要的,結果實際探訪客戶的行為,客戶判斷洗的是否乾淨,是拿出洗衣機後用聞的,判斷味道是否很清新,由此可見,感覺很乾淨比實際洗得很乾淨還重要 (feeling clean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being clean)。

  3. 【Golden Circle 在企業組織上的應用】領導者必須確保團隊中有真心認同自己的理念 ("Why"),並且知道如何打造出有效團隊的人 ("How")。怎麼做 ("How") 型的人必須瞭解領導者的 "Why",不斷地建構體制、引進實際執行任務、可以達成公司 "Why" 的 Staff ("What")。Staff ("What") 的責任,是讓公司的行動能完全呈現出組織的 "Why" 而讓外界清楚地瞭解。(http://shorturl.at/glmvH)

  1. 如果企業無法說清楚為什麼要生產這個產品/服務 (WHY you do WHAT you do),這樣誰還會知道?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2. HOW 是存在於組織與文化中,做事的價值觀或原則,為有效推動價值觀與原則,要用動詞而非名詞:

incorrect HOW (淪為口號)

correct HOW (有效執行)

正直

做對的事

誠實

將客戶利益優先謹記在心

創新

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