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閱讀筆記] 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 Track Your Past, Order Your Present, Plan Your Future (1/7)

  1. How to bullet journal: https://youtu.be/fm15cmYU0IM

  2. Bullet journal 組成:

  1. 本書論述分成兩大部分:「系統」與「實作」,希望閱讀完本書,能夠讓你克服組織生活大小事所面臨的挑戰

  1. 本書的主要目的:① 協助你完成更多重要的事物;② 幫助你找出且專注於有意義的事物,刪除無意義的事物

  2. The BulletJournal method 的任務是讓我們變得更謹慎地使用我們最珍貴的資源 (i.e. 時間與精力)。要如何做到?答案就是將生產力 (productivity)、察覺當下的能力 (mindfulness) 與有意識的行為 (intentionality) 整合到一套有足夠彈性、可隨意調整,而且最重要的,高度實用的架構(framework)。

① 生產力

 (productivity)

  • 若要提升生產力,就必須去除讓人分心的事物。我們必須遠離科技,至少暫時離開一段時間,確保我們能維持一定的生產力。

  • 當你打開筆記本,便能讓你周遭的忙亂世界暫停。你的心思得以專注在自己的人生。生活不再是一團混亂,你可以更清楚地審視人生。

  • 比起筋疲力盡或吸食大麻,資訊超載會讓我們的專注力極度惡化。

  • 子彈筆記法幫你釐清超載的思緒,保持客觀距離,重新檢視想法。

  • 子彈筆記法幫助你拿回主導權。不再被動反應,而是主動應對。

② 察覺當下的能力 (mindfulness) 

  • 我們活在接近無窮多選擇的時代,這反而讓我們感到更容易分心與比以往更加疏離

  • 如果旅程是目的地,我們必須學習如何變成更好的旅者。為了變成更好的旅者,首先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現在我在哪裡?你想要到該目的地嗎?如果不想,為什麼你想去那邊?

  • mindfulness 是起床後看看當前周遭環境的過程。mindfulness 幫助你變得意識是到你在哪 (where)、你是誰 (who)、你要什麼 (what)

③ 有意識的行為 (intentionality)

  • 忙碌的生活容易讓我們的信念與言行分離。我們很難在每一天的忙碌中,養成新習慣。但是任何一位運動員都會告訴你,你得一再經歷肌肉撕裂與重新鍛鍊的過程。就像鍛練肌肉,我們也需要訓練、強化有意識的行動。

  • 透過 Bullet Journaling,你會自動形成規律地自省習慣,你會開始定義什麼是重要的 (what)、為什麼重要 (why)、找出如何追求這些事物的方法 (how)

  • 子彈筆記猶如一面反像稜鏡 (reverse prism),吸收傳統智慧,然後匯集成一道光束,幫助人們看清楚自己現在的位置,同時照亮未來的路。它將賦予你自主的力量,重新過有意識的生活,從旅客變身為領航員。


  1. 每當有人打電話、寄電子郵件、發訊息給你,都希望你能立即回覆。很多人只是被動回覆源源不絕的訊息,而不是主動設定優先順序,整天手忙腳亂地應付不斷累積的工作。我們不可能依據永無止境的外部需求設定我們的優先順序,因為我們終究會被這些需求淹沒,眼睜睜地看著各種機會流失:例如改進大學在校平均成績、獲得升遷、參加馬拉松、每兩星期讀一本書。子彈筆記法幫助你拿回主導權。不再被動反應,而是主動應對。

  2. 本書希望能幫你:① 將心中不明確的好奇心,轉化為有意義的目標;② 訂出可管理的 Sprint;③ 且有效率地採取行動。本書希望能將筆記本變成強大的工具,幫助你找出機會、剔除令你分心的事物,讓你可以把你的時間與精力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上。

  1. 知道你在何處始於知道你是誰 (Knowing where you are begins with knowing who you are)。

  2. BuJo (Bullet Journal) 只需三樣配備:① 筆記本、② 筆與 ③ 紙張

  1. 透過 Bullet Journaling,讓你的察覺當下的能力結合生產力,協助你設計自己想過的生活 (...where mindfulness meetings productivity to help you design a life you want to live)。

  1. Richie Norton:有意識的生活是一門在別人幫我們做決定前,自己先做好決定的藝術 (intentional living is the art of making our own choices before other’s make us)

  2. intentionality (有意識的行為) 是指尋找有意義的方向,並採取行動的力量。若 intentionality 是根據自己的信念來採取行動,它的相反就是毫無自我意識的自動駕駛 (autopilot)。換句話說,你知道為什麼你在做這件事、正在做什麼 (do you know why you are doing what you are doing?),就是 intentionality。若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what we want),不知為何而做 (why we want),我們就無法真實面對自己。我們必須持續培養自己的自我意識能力 (self awareness),意即注意自己是否已經偏離正軌,並找出原因的能力。

  1. 過完美的生活、舒適的生活,或總是把事情做對,並不是有意識 / 有計劃的生活 (intentional life)。intentional life 是讓你的行為與想法保持一致,是你相信且自豪的生活

  2. 忙碌與生產力,並不是同件事 (Being busy is not the same thing as being productive)。

  3. 對於大部份的我們,忙碌是過勞的意思 (being busy is code for being functionally overwhelmed.)。

  4. 現代人就是選擇太多,變成都在瞎忙,導致生產力低下。因為選擇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專注,專注就需投入你有限的、珍貴的資源,也就是體力與時間。Barack Obama, Mark Zuckerberg, Steve Jobs 也曾表示,他們試圖讓衣著與飲食的選擇最小化,因為他們每日有更多、更重要的決策要做。

  1. 無論你想要多理性與擁有多高尚情操,你無法持續做一個又一個的決策,且不付出生物代價 (biological price)。這與一般的身體疲勞 (physical fatigue) 不同,你並沒有感受到疲勞,但是你的精神能量 (mental energy) 處於低點。

  2. 所謂的決策疲勞 (decision fatigue),是指你做越多的決策,你就會越難做出好決策。這就是為什麼你在晚餐的時候會想吃垃圾食物,當你擁有滿滿意志力 (willpower) 的時候就會想吃健康食物。

  3. 決策疲勞會導致我們迴避決策,尤其是面臨重大決策時,我們都會拖延到最後一次才決策。但是重大決策還是在那邊並不會消失,到最後你會面臨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專注做決策。難怪我們常感到壓力、焦慮與筋疲力盡。

  4. 當我們出現決策疲勞時,就會做出更多分心的事物,例如吃吃喝喝、旅行、追劇 (binge-watching) 等,但是做出這些行為後,你會變得更焦慮、更有壓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