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4

[閱讀筆記] How to read a book (4/8)


  1. 執行上述 rule 3 (列舉出書中重要的篇章,並說明它們如何依照順序成為一個整體的架構。但是,不是每本書都需要這麼做,要根據你的閱讀目的,以及這本書是否值得進行 analytical reading 來決定,因為要做到這個地步真的很累),你要能夠分析、架構出:
    1. 作者在書中,分成五個部分 (parts) 來闡述,第一個部分是關於AAA,第二個部分是關於BBB,第三個部分是CCC,第四個部分是DDD,第五個部分是EEE
    2. 第一個部分細分成三個 sections,第一個 section 考量 X、第二個 section 考量 Y,第三個 section 考量 Z
    3. 第一個部分的第一個 section,作者提出四個觀點 (points),包含ABCD等等諸如此類 
  1. 當你在製作一本書的綱要 (outline) 時,不需要局限於書上所出現的章節來歸納一本書的架構。當然,原來的結構可能比你區分的綱要好,但也可能比不上你的綱要。無論如何,你得自己擬定綱要。作者擬定好的綱要,才能寫出一本好書;讀者也要擬定自己的綱要,才能讀得明白。作者所定義的章節,對你來說是輔助,是你的擬定指南,而非完全被動地依賴他們
  2. 一個兩歲、剛開始說話的孩子,可能會說出『2+2=4』這樣的句子,但是可別誤下結論,認為這孩子懂數學。事實上,他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需要經過數理學習以後,才能懂得為什麼 2+2=4。同樣的,你可能猜對一本書的主題重點,但,你還是要自我訓練,證明你是『如何』與『為什麼』這麼說,這樣才能有助於你掌握全書的重點摘要
  3. 並非所有書都需要分析閱讀
    1. 有些書不必用到
      1. 對理解與閱讀技巧毫無幫助
      2. 通常屬於娛樂與吸收資訊的書
    2. 少部份的書值得用一次
      1. 有助於理解與閱讀技巧
      2. 再次閱讀,會覺得書中內容好像少了許多
    3. 極少數的書值得不斷使用
      1. 書的層次遠超過我們
      2. 每一次閱讀都產生更進一步的理解
      3. 每個人都要自己尋找對自己有特殊價值的這類書
  4. 一個好作品須具備整體性 (unity)、清楚明白 (clarity) 與前後連貫 (conherence) 此三大原則。很多閱讀的原則都是從寫作的原則來的,如果這本書有整體的精神 (unity),讀者就一定要找出來;如果書本寫的清楚明白 (clarity) 與前後連貫 (conherence),讀者就要找出其間的綱要 (outlines),以及之間的先後順序
  5. 真正實際的讀者是一次就完成所有的 (四個) 階段。不過,你要瞭解的是,在分析閱讀中,要明白一本書的架構是有階段性的進展的。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或,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的四個規則:
    1. [規則一] 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作分類 (Classify the book according to kind and subject matter)
    2. [規則二] 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State what the whole book is about with the utmost brevity)
    3.  [規則三] 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Enumerate its major parts in their order and relation, and outline these parts as you have outlined the whole)
    4. [規則四] 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Define the problem or problems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solve)
  6. 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的四個規則,能協助你回答兩個問題: 
  1. 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詮釋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的規則
    1. [規則五] 找出重要詞彙,並在理解上與作者達成一致性 (Find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through them come to terms with the author)
      1. 可以將 terms 視為,為了溝通知識所使用的字 (words)。此規則分成兩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找出重要字彙 (important words),但是字彙擁有多種含義 (meanings),第二個部分是找出其含意,精準地理解它。
      2. 此規則的重點,不像之前的重點放在理解書本的結構,此規則的重點在於理解書中的內容與訊息
      3. 一個字 (word) 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含義 (meaning),而讀專業領域的書,又有其專業術語。所以讀者要能夠把這些詞義 (terms) 找出來,確定自己了解到字義與作者相同,以達成共識。
      4. 語言是一個不完美的知識傳達媒介,其也常成為溝通的障礙。此規則 (interpretive reading) 就是要用來克服此障礙。interpretive reading 包含文法 (grammatical) 與邏輯 (logical) 層面,文法層面與文字 (word) 有關,邏輯層面與含意 (meaning) 有關。
      5. Communication 這個字的字跟是 Common。當我們提到一個社群 (community),代表社群裡面擁有一群擁有共同 (common) 興趣的一群人。Communication 是人與人之間,費力地分享彼此之間的知識、決策與情感的過程。當雙方了造間擁有共識,Communication 的結果才算成功,例如兩方分享訊息或知識。又如作者與讀者間的溝通,讀者必須準確了解作者所寫的字義,彼此間才是有效溝通。
    2. [規則六] 將一本書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主旨 (Mark the most important sentences in a book and discover the propositions they contain)
      1. 你透過發掘 word 的使用意義來了解詞意 (term),解譯 (interpret) 組成句子 (sentences) 的所有的字(words, 尤其是主要的字) 來搜尋主旨 (propositions)
      2. 你必須要用自己的話來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 (state in your own words),這樣才能證明你真的了解作者的意思。若你只能用作者的字來描述,代表你沒讀懂作者的心。作者試著要與你溝通知識,但是你只有接收到字。
    3. [規則七] 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個基本論述 (Locate or construct the basic arguments in the book by finding them in the connection of sentences)
      1. 讀者不僅要找出作者的基本論述 (arguments),還要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論述,作者提出那些支持他的想法的理由
    4. [規則八] 找出作者的解答 (Find out the author’s solutions are)
      1. 在規則四中提出的問題,要在此找出答案,確認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而哪些問題是沒有解決的。
      2. 完成這個階段,你才算完成分析閱讀的最後一個步驟,你也才有機會跟作者針對某些論點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2. 語言並不是個表達想法的完美的媒介,一個 word 可以代表多個 terms (詞義),一個 terms (詞義) 可以由多個 word 來表達。
    以下圖為例,作者在不同地方提到 reading 的字眼,但是你要知道作者要表達的什麼意義,terms 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義。 
  3. 若書中所採用的 word,在不同地方代表不同意義時,你應該
    1. 尋找此 word 是否擁有一個以上的 meanings
    2. 若擁有一個以上的 meanings,彼此間的關聯是什麼
    3. 注意 word 擺放的位置,看看是否能從前後文 (context) 得到線索來判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