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閱讀筆記] 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2/4)


  1. 有需求的慾望並不是錯誤,從需要、要求到實際採取行動,已獲取所需的過程也沒有什麼不對,甚至用上懇求、祈求、哀求也沒關係,但若有人說了「不」,我們就應該接受。雖然要接受別人的拒絕並不容易,有時被拒絕的一方甚至會沮喪、生氣,但只要彼此的親密關係禁的起考驗,暴風雨後,一切就將風平浪靜,雙方也能協調出折衷的解決方案
  2. 人類行為是由許多複雜生理和心理因素所構成,沒有任何一種單一解釋可用來分析人類行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和遺傳傾向,這些要素要再和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自我認知,以及與他人互動的交互作用後,才會形成每個人的完整人格。
  3. 情緒勒索者在面對不確定和壓力時,經常會表現出對挫折的低忍受度,尤其是離婚、失業、生病、退休,會對個人價值產生衝擊的情況下,此時就是情緒勒索效應發酵的最佳時期。大部分的時候,他們甚至不會察覺內心這股被激發出的恐懼感,因為此時的他們只想要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4. 有些情緒勒索者可以說是擁有一切的天之驕子,但他們卻總是想要更多。經常遇到一種狀況是,那些受到細心呵護的天之驕子往往沒有能力處理任何的「失落」,因為從小就備受呵護,導致長大後變成不會處理情緒問題的成年人。因此,一旦感到有人要從身邊拿走什麼,他們就只會驚慌失措,自動向「情緒勒索」靠攏。
  5. 大部分情緒勒索所造成的痛苦與困惑,多半來自於原本互相關懷的兩人,突然發現有一方為了自身利益,竟然罔顧對方的感受。自我中心、反應過度、即使會導致長期損失仍汲汲營營於眼前的利益,還有不顧一切贏得優勝的決心。
  6. 那些愛發脾氣的人,心中其實是充滿恐懼的,但他們卻鮮少面對問題或想辦法消弭恐懼感。相反地,當他們無法證明自己的力量時,就會把氣出在別人身上。這樣自然會造成許多不快,讓週遭親密的家人、朋友最後都選擇離開,這更荒謬地證實了他們原先最害怕的事。最嚴重的情緒勒索者,通常是那些已經失去所愛,或是唯恐遭到如此下場的人。這些人可能曾逢情感上的背棄,或是面對如離婚或分居等親密關係的重大改變。 
  7. 對於氣急敗壞的情緒勒索者來說,貶低對方是常用的招數之一,因為這不但可以減輕對衝突時的痛楚,還能降低失落感。但是情緒勒索者一旦用了這招,就等於傳遞一個矛盾的訊息:「雖然你不夠好,但我願意用一切的努力來留住你。」這再次強調他們有多沮喪。 
  8. 想逃離情緒勒索者的心理攻勢,最重要的是要體認一個事實:雖然情緒勒索情況看起來都是肇因於你,但是大部分狀況卻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相反地,這都是情緒勒索者為了尋求安全感的舉動。那些大部分讓我們深感不快的責難與自以為是,都是沒有根據的。這些指責完全是根據內心的恐懼、憂慮及不安全感而來的。同時這些情緒也存在情緒勒索者心中。很多時候,他們的問題都是來自於過去而非現在。而且,滿足他們的需求,往往比傾聽他們提出的指責更重要。 
  9. 情緒勒索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常常是你「默許」這樣的事發生,或是你根本不了解某些要求是不合理的,或者你只是在盡一個好太太、好員工、或是聽話兒女該有的職責,但這樣潛移默化的結果卻會讓你將別人的喜勿標準照單全收。
  10. 擁有以下特質的人,容易被情緒勒索
      10.1.     極需要別人的認同,倚賴別人的贊同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否:只要有可能引起任何人的輕蔑,依賴贊同者就不會去實行心中真正想做的事。
      10.2.     害怕別人生氣:沒有人喜歡憤怒,但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總是得想盡辦法來弭平爭端,那麼,我們面對憤怒所能採取的行動範圍,便如同一條繃緊的繩子般無法伸縮,而這同時也告訴情緒勒索者,他們將能對我們予取予求。
      10.3.     自責者:人們要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起責任,但很多人卻認為還必須替不是自己引起的爭執,或是周遭的人所遭遇的問題負責,即時他們和這些問題一點關係都沒有。
      10.4.     遭濫用的同情心:容易為別人的生活負一些不必要的責任,因為同情心會轉變為無可救藥的憐憫,讓我們為了其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利益。
      10.5.     自我懷疑者:極端缺乏自信,或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一直不相信自己,總是認為他人比我們有智慧、更聰明,那他們便會很容易使我們自我懷疑,因為情緒勒索者總是知道該在那裡大作文章。
  1. 如果你不擅長處理衝突場面,但在面臨他人的強烈要求時,你也不會輕易妥協,這就不會造成問題。但如果你一直讓自己的特質顯露出來,你就會掉入情緒勒索的旋渦中。
  2. 每一天,我們都希望別人知道該怎麼對待我們,知道我們所有的喜怒與愛好。或許有人認為只要祭出「忽視」或「不置可否」的對應方式,就可以避免一些麻煩的行為。但是,不直接反對的態度只會告訴別人:我的行為奏效了,我可以再試一次
  3. 一般人都不明白情緒勒索是由一連串測試所形成的,如果在小事上成功,我們便可以馬上再更大規模的事件中看到它的蹤影。因此當我們向壓力或他人不舒服的情緒屈服後,正是給了其正面的鼓勵。每次你讓某人削弱你的尊嚴和完整的自我時,你就是在幫助他們傷害自己。
  4. 情緒勒索者藉由觀察我們容忍的限度,來決定他們行為的強度。對情緒勒索而言,一開始的一切會深深影響未來的發展,今日因會造成明日果。
  5. 我們到底有多常因為擔心他人的反應,而取消那些合理且符合自身利益的事呢?有些人將自己的夢想和計劃束之高閣,只因為「深信」他人會反對,但他們卻甚至連試都沒試過。假如你想要達成某些願望,卻自我設限,藉由相信負面結果來壓迫自我,以至於你一直阻止自己做些想做的事,這就是自我勒索
  6. 所謂的「情緒勒索」也許不會威脅我們的生命,但卻會奪走我們非常珍貴的一項資產 -- 自我完整性。自我價值及自我評量全奠基於此項要素,我們也依此來辨別是非。大部分的人都能列出自己「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一張表,作為引導自我行為的準則。但要將這些準則融入生活中,並在情緒勒索的強大壓力下捍衛這些原則,可就難上加難。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屈服與妥協,喪失所謂的「自我完整性」。
  7. 「自我完整性」的列表:
      17.1.     我堅守立場
      17.2.     我不讓恐懼主宰生活
      17.3.     我敢跟傷害我的人據理力爭
      17.4.     我可以決定自己的道路,不必他人插手
      17.5.     我信守對自己的承諾
      17.6.     我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17.7.     我不會出賣別人
      17.8.     我說實話
  1. 當被勒索者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一定會受到心理上的自我譴責。這樣的狀況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一方面在壓力下,我們會做出違反良知的行為;另一方面在震驚與懷疑中,我們卻又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過是順應情緒勒索者的需求罷了。因此,在失去自尊之後,我們會更心甘情願地照著情緒勒索者的「指示」去做,因為我們急需他們的「肯定」,證明自己不是壞人。我們也許不能堅持自我的原則,但至少我們還可以迎合情緒勒索者。
  2. 如果只是在一些小事上讓步的人,大可不必對自我如此嚴厲地批判。大部分人都了解,做出妥協是常有的是,而且即使因為壓力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大多時候也沒那麼嚴重。但是,如果你掉入了這個不斷妥協的模式中,將會對你的自我形象產生傷害,就算是要讓步也該有所謂的底線,超過這個底線就違反了你的原則及信仰
  3. 情緒勒索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讓我們的世界顯得更形狹隘。為了要取悅情緒勒索者,我們有時就得放棄所愛的朋友及活動,尤其在情緒勒索者具備掌控性格或依賴心極重時,更是如此。因此,你每放棄一堂想修習的課程、放棄追求感興趣的是,或取消和關心的人見面的機會,就只為了讓情緒勒索者高興時,你就等於放棄了自我中重要的一部份,你的完整自我也正一點一滴消逝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