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3

[閱讀筆記] 人類大歷史 (3/6)



  1. 「矛盾」本來就是每個人類文化無法避免的事情 (例如中世紀無法解決騎士精神與基督宗教的矛盾、現代社會無法解決自由與和平的衝突),甚至還可說是文化的引擎,為人類帶來創意、提供動力。就像兩個不諧和音,雖然礙耳,卻能引起我們注意,讓我們重新譜曲、使得樂曲更動聽;人類不同的想法、概念和價值觀,也能逼迫我們思考、批評、重新評價。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讓心靈停滯。(p.188)
  2. 認知失調 (cognitive dissonance) 是一種人類心理上的問題,但這其實是一項重要的特性,如果人真的無法同時擁有互相牴觸的信念和價值觀,很可能所有文化都無從建立,也無以為繼。(p.188)
  3. 認知失調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名詞,用來描述在同一時間有著兩種相矛盾的想法,因而產生了一種不甚舒適的緊張狀態。更精確一點來說,是兩種認知中所產生的一種不相容的感覺,這裡的「認知」指的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緒、信仰,以及行為等。認知失調理論是費斯汀格在1957年的《認知失調論》一書中提出,只要個人發現到有兩個認知彼此不能調和一致時,就會感覺到心理衝突。因衝突而引起的緊張不安,轉而形成一種內在動機作用,促使個人放棄或改變認知之一,而遷就另一認知,藉以消除衝突,恢復調和一致的心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8D%E7%9F%A5%E5%A4%B1%E8%AA%BF )
  4. 在這世界上,大家講到不同的神,就易有爭執;說到不同的王,也可能大打出手。但用起不同的錢,卻是有志一同 (只要講定兌換比率即可)。例如賓拉登,他恨美國文化、恨美國宗教、恨美國政治,但用起美元倒是十分順手。(p.195)
  5. 就算有些人是我們憎恨、討厭、嘲笑的對象,如果他們相信貝殼、美元或電子數據的價值,就足以讓我們也跟著相信這些事物有價值。所以,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徒與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錢制度上達成同樣的信仰。原因就在於宗教信仰的重點是「自己相信」,但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p.210)
  6. 「錢」是所有人類最能接受的東西,比起語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會習俗,錢心胸更為寬闊。所有人類創造的信念系統中,唯有金錢能夠跨越幾乎所有文化鴻溝,不會因為宗教、性別、種族、年齡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視。也多虧有了金錢制度,才讓人就算互不認識,不清楚對方人品,也能攜手合作 (p.210)
  7. 金錢制度有兩大普世通用的原理:(p.211)
    1. 萬物可換:錢就像煉金術,可以讓你把土地轉為手下的忠誠、把健康轉為正義、把性轉為救贖
    2. 萬眾相信:有了金錢做為媒介,任何兩個人都能合作進行各種計劃。雖然金錢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間共通的信任,但人們信任的不是人類、社群或某些神聖的價值觀,而只是金錢本身,以及背後那套沒有人性的系統。
  8. 秦始皇完成了史上第一個中國統一大業,號稱「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致,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無不受德,各安其宇。」於是,不論在中國政治思想或歷史記憶當中,帝國時期似乎都成了秩序和公義的黃金時代。現代西方認為,所謂公義的世界,應該是由各個獨立的民族國家組成;然而古代中國的概念剛好相反,認為政治分裂的時代不僅動盪不安,而且公義不行。每次一個帝國崩潰、一個朝代結束,這種政治理論的主流讓各方競逐的勢力不安於各自為政,而一心追求統一。而事實證明,最後總能統一,只是時間早晚。(p.223)
  9. 在金錢和帝國之外,宗教正是第三種讓人類一統的力量。正因為所有的社會秩序和階級都只是想像的產物,所以它們也十分脆弱,而且社會規模愈大,反而愈脆弱。在歷史上,宗教的重要性就是讓這些脆弱的架構,有了超人類 (superhuman) 的正當性。有了宗教之後,就能說律法並不只是人類自己的設計和想像,而是來自一種絕對神聖的最高權柄。這樣一來,至少某些基本的律法便不容動搖,從而確保社會穩定。(p.236)
  10. 雖然宗教有可能讓各種社會秩序和政治秩序正當化,但並不是所有宗教都能做到這點。宗教必須具備「普世特質」與「鼓吹特質」才能做到這點,例如伊斯蘭教和佛教,將幅員廣闊、群族各異的人類都收歸旗下;許多古代宗教只具備了「地方特質」和「封閉特質」,只信奉當的的神靈,且沒有意願將信仰推己及人。(p.237)
  11. 很多古代神話其實是一種法律契約,人類承諾要永遠崇敬這些神靈,換取人類對其他動植物的控制權。例如聖經創世紀第一章,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農業革命幾千年後,宗教禮儀主要就是由人類將羔羊、酒、糕點,犧牲奉獻給神靈,換取神靈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p.238~239)
  12. 過去人類一輩子的生活範圍大概就是幾百平方公里,多數的需求只要靠著當地的的神靈就能解決。但隨著王國和貿易網開始擴展,單靠地方的神靈已經力有未逮,人類需要的神力必須涵蓋整個王國或整個貿易網。因應這種新需求,多神教 (polytheism) 信仰便應運而生。這些宗教認為,世界是由一群神威浩蕩的神靈控制的,有的掌管生育、有的掌管雨水、有的掌管戰爭。人類向這些神靈祈禱,而神靈得到奉獻和犧牲酒醴之後,就可能賜予人類子嗣、雨水和勝利。(p.239)
  13. 綜觀歷史,一神教就像是萬花筒,把一神信仰、二元論概念、多神教義和泛靈信仰,都收納在同一個神聖論述之下。結果就是,基督徒大致上是信奉一神教的上帝,相信二元論宗教的魔鬼,像多神教徒一樣禮敬眾多聖人,還相信泛靈信仰的鬼魂。像這樣同時擁有不同、甚至矛盾的思想,又結合各種同來源的儀式和做法,宗教學上有個特別的名稱:綜攝 (syncretism)。很有可能,綜攝才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宗教。(p.251)
  14. 宗教是「一種人類規範及價值觀的系統,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這麼一來,蘇聯的共產主義便與伊斯蘭教同樣符合宗教的定義。伊斯蘭教認為控制一切超人類秩序是某個全能的真主;相對的,蘇聯共產主義並不相信神的概念。然而,佛教信的也不是神,而是人,也就是釋迦牟尼,我們卻常認定佛教屬於宗教。共產黨人也像佛教徒一樣,相信有一套自然、不可改變的超人類秩序,引導著人類的行為。佛教相信這一切自然律是由釋迦摩尼所發現,而共產黨人則認為是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找出他們那一套自然律。(p.256~257)
  15. 宗教是一種人類的規範和價值觀系統,並且是以相信某種超人類秩序為基礎。以相對論為例,由於至少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建立起對人類的規範和價值觀,所以稱不上宗教。足球也不算宗教,因為沒有人認為足球規則反映了某種超人類的教條。至於伊斯蘭教、佛教和共產主義,之所以落入宗教範疇,是因為他們都奠基在某種超人類秩序上,發展出一套人類的規範和價值觀。(p.257)
  16. 「超人類」並不等於「超自然」。佛教的自然律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法則之所以稱為「超人類」,指的是他們並非由人類制定,但這並不是某種超自然現象。(p.257)
  17. 支持死刑與反對死刑 (p.260)
    1. 在近代早期的歐洲,犯下殺人罪的人,會被視為違反破壞了宇宙秩序。為了讓宇宙回歸平衡,就須對罪犯施以酷刑、並公開處決,好讓所有人民都看到宇宙已經重返秩序。在莎士比亞與莫里哀的時代,倫敦人和巴黎人最愛的消遣,就是現場直擊殘忍的處決畫面。
    2. 但是在今天的歐洲,死刑被看作侵害人性的神聖。雖然一樣是為了維護秩序,但現今的歐洲不會對罪犯施以酷刑處決,反而是要以盡可能「人性化」的方式加以懲罰,才能維護、甚至重建人類的尊嚴。藉著彰顯兇手的人性,人人都想起了人性的神聖,於是秩序才得以恢復。像這樣保護兇手,我們才能改正兇手他做錯的事
  18. 人文主義宗教,是崇拜「人性」的宗教 (p.261)
    1. 自由人文主義:「人性」是個人主義的概念,存在於每個至人心中;最重要的使命,是保護每個智人內心的自由
    2. 社會人文主義:「人性」是整體的概念,存在於所有智人整體之中;最重要的使命,是保護智人這個物種,每個人都能平等
    3. 進化人文主義:「人性」可變,可能退化成非人,也可能進化成超人類;最重要的使命,是保護人類、避免退化成非人,並鼓勵進化成超人類。納粹的目標就是希望保護人類,避免退化,並鼓勵漸進的演化。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和精神病患,都被認為是退化的智人類型,必須加以隔離、滅絕。
  19. 歷史學的特質之一就是「馬後砲的謬誤」。歷史的每一個時間點,都像是叉路口。雖然我們回首來時路,從過去到現在已經只剩下單行道;但是未來卻還有無數的叉路等待我們。其中某些路比較寬、比較平坦,路標比較明確,所以也是比較可能的選擇。然而,歷史有時就是選擇了一些完全出人意表的道路。(p.268)
  20. 歷史的特點之一就是:對某個時代的瞭解越透徹,反而越難解釋為什麼發生了這個事件、而不是發生那個事件。但如果對某個時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結果影響,只看到那些最後成真的可能性。於是,他們就用後見之明來解釋為什麼現在的結果是這樣。(p.26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