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的一種習性是,對真正便宜的東西視而不見,就像羊群一樣成群移動,而不是自己獨立思考。人多會追求安全感,所以投資人買進某一項資產並不是因為該資產的價值被低估,而是因為「其他人」都在買;賣出資產也不是因為某種基本面的原因,而是因為「其他人」都在賣
Heuristics (捷思),譬如定錨心理(anchoring)、可得性(availability)、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用直覺取代或然率分析和統計分析。短期來看,根據 heuristics 來進行投資的人可以得到很多樂趣;長期來看,根據統計來進行投資的人可以累積很多財富
Income statement(收益表)是一家公司財務報表的一部分,但可能會誇大收益、少列支出
由於 index fund (指數型基金)收費非常低廉,交易佣金也微不足道,所以華爾街常用『為什麼要甘於平庸(average)?』來奚落 index fund。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從年復一年的成果來看,index fund 的績效都超越絕大多數的主動型基金,而且成本少很多
Inflation(通貨膨脹)是今天喪失購買力的過程,錢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一般來說,inflation 的原因是,政府用印鈔票來淹沒經濟問題,以此做為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因此讓百姓的日常生活難以為繼(特別是窮人),使得問題更加惡化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是股票首次公開上市,更精確的來說, IPO 這個縮寫的意思應該是 Insiders’ Private Oportunity(內部人士私人的機會)、 Imaginary Profits Only (獲利只是想像)、It’s Probably Overprices(價格可能太高)
華爾街的 is ,其實都是現在完成進行式的 has been。當分析師說我知道這隻股票會漲(is going up),他的意思是這隻股票 has been going up
Junk bonds(垃圾債券)是指投資平等不合格的債券,現在已經改名成 high-yield bond(高收益債券),比較好聽但比較不坦率(candid)
Kitchen-sink(運用洗碗槽策略,巨額沖銷),用來比喻公司把所有壞消息都灌進盈餘季報,好讓未來的數字相較之下比較好看。2008到2009年發生金融危機時,很多公司提前登載將淘汰的業務和員工支出、延後認列收入、提早認列虧損。趁著整體經濟大環境壞消息不斷,順勢將自家壞消息盡數公布。如此一來,投資人不僅沒責怪他們無能、犯錯連連,反而激賞他們誠實。此外,把話消息都丟給2009年,2010年的盈餘相較之下就亮麗多了,因為獲利通常是與前一年的同一季度比較
資產流動性(liquidity)停止時,就會發生清盤(liquidation)。因此,投資人必須隨時保持警覺。盡量追求資產流動性的極大化,同時盡量減少資產清盤的必要性
華爾街一句最有智慧的俗諺:「liquidity(資產流動性、變現性)只有在你不需要的時候才會出現。」在你一心想持有某個證券時,他當時很好賣;但是當你想賣時,卻賣不掉。小型市場、新興市場的證券尤其如此。
心理學家的實驗顯示,人是厭惡損失的(lose-averse),虧損 1 元的痛苦比賺 1 元的喜悅還要強烈兩倍以上
一位善於經營管理出了名的人,去處理一家眾所皆知財務狀況不佳的公司,能保持名聲無損的,是那家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的股價(price)下跌,而公司的價值(value)維持穩定,那麼投資人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就會變大。企業的價值(value)變化緩慢,價格(price)卻會出現爆炸性的變動。因此,股市動盪不穩時,通常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會拉大;也就是說,風險最大的時候,正式投資最安全的時刻。懂得善用此一弔詭現象的人,才能充分發揮投資人的潛力。
雖然你努力不要在熊市賠錢,最常見的結果反而是在牛市賺不了錢
影響你對金錢的態度的因素,往往是錢怎麼來的、你打算怎麼花,而不是你有多少錢。如年終獎金得到的錢,你會買實用的東西;樂透得到的錢,你會拿去揮霍享受
動能股(momentum stock)會隨著上漲而日益加速狂飆,無視摩擦力、金融地心引力、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邏輯和理性。沒有任何理論或經驗可解釋動能的元成因、為何會持續、為何最終會衰退。一旦動能(momentum)停止,動能股也不會減緩,而會以高速去撞牆,把剛好持有的投資人撞得粉身碎骨。
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一點也不互相(mutual)的基金。他的投資人的確很公平地共同分擔所有風險,不過他的經理人則獨享了所有手續費
在投資裡,短視(myopia)這個缺陷是很正常的,幾乎是全面性的普遍現象,唯一的療法只能靠紀律、耐心、自制力,因此絕大多數投資人都深受其苦
每當有人試圖以「新經濟」(new economy)說服你冒更大投資風險,請記得一句話:「『新』其實非常舊,甚至可以說是最舊的東西。」
英文裡代價最高的四個字是:this time, it’s different
News 是噪音,也是混亂的聲音,也是投標的價格上下波動的原因,是交易人的命脈,通常也是投資人的禍根
經常更新自己投資標的最新消息的投資人,交易頻率會增加兩成,但是平均來說,獲利卻不到不追蹤消息的投資人的一半
隨時得知金融市場的最新消息,不等於知道未來即將發生什麼
若是消息不靈通、對這個世界缺乏好奇心,不可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不過,聰明的投資人不會日日夜夜、無時無刻在追蹤消息。財經消息就像陽光,適度吸收是必要的,但是過度曝曬很危險,甚至可能致命
由於回歸平均值(regression to the mean)的關係,股票和投資經理人在被打入冷宮之前,一定會有一段看似火紅的時期。被預言是 the next Warren Buffet 且長期下來稱得上有 Buffet 影子的人,比例也才不過 0.01%
每當看到或聽到某支股票、每個投資經理人或某個金融資產號稱是下一個 Apple、下一個 Warren Buffet,下一個你該做的動作就是把它拋到腦後
如果一開始買進價格就過高,未來業績再怎麼亮麗都於事無補
Overconfidence(過度自信)就是不知道自己無知,在金融市場中,絕對有必要加以克服,但要繳非常多學費
某支證券的持有部位高於平均,那就是 overweight (過重)。例如,若 Apple 公司佔 S&P 500 總市值的 3.8%,而有一支基金持有 Apple 3.9%資產,那就是 overweight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